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牧自主学习法 >

第25部分

李牧自主学习法-第25部分

小说: 李牧自主学习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名学生受到李牧自主学习方法的洗礼,他们不仅找到了通往快乐学习的捷径,更得到了一把终生收益的金钥匙。
    相关案例1:马虎
    佳佳,曾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高中。她很成功,也很聪明,但是因为马虎,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排名最差的时候,在全班44个学生中仅排在第39名。马虎是佳佳的老问题,最严重的时候,一张考卷因为马虎要扣掉20多分。这个屡改屡犯的老毛病,让她和家长痛苦不已。“五一”时,佳佳听了李牧老师三天的系列讲座,按照李牧老师指点的方法做下来,成绩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一次次对比分析,她和妈妈惊喜的发现:马虎的分数“找”回来了,成绩就前进了一大步!高考时,佳佳以文科624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这个成绩排在全校的第二名。她的妈妈深有感触的说:“听李牧老师的讲座能够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方法只要有点改变,就会进步很大!”
    点评:很多家长存在着一个误区,觉得马虎是一个小毛病,下次注意就是了。但是殊不知,这个小毛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在中高考时将会酿成大问题。有数据显示,一个有马虎毛病的学生,如果高考成绩为400分,至少有100分是因为“马虎”丢分。
    其实,马虎分为几种不同形式,每种形式的马虎又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李牧老师的方法中将这几种形式的马虎原因分析的非常到位,并给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应的习惯,从而避免马虎的产生。
    相关案例2:厌学
    小孙,就读于燕郊某中学高三年级。高一入学时,小孙在全年级1000多名学生中排在900多名,学习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高二第一学期,他被父母逼着听了一次李牧老师的免费讲座之后,主动提出参加“十一”期间举办的三天系列讲座。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他激动的告诉父母,时常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这种欲望是过去十几年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所没有出现的过的。回到学校后,小孙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主动分析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一个学期后,成绩已经从全年级及的900多名前进到300多名,最好的时候排进了200名,面对高三年级的学习和未来的高考,小孙充满信心。而他的一位同班同学,入学时排在前几名,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迅速下滑,逐渐失去了信心,高二时被迫退学了。目睹两个孩子的不同命运,小孙的父亲说:“正确的引导,对孩子太重要了,如果那个退学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也能幸运的得到李牧老师的指点,命运将会完全不同!”
    点评:厌学源于对学习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源于学习过程及结果中产生的挫败感。当一个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整体的把握、更没有深入理解之时,他也就不可能灵活运用,当然体现在考试成绩上,他就会显得逊色,他就会“技”不如人,他也就得不到成就感的满足,由此他也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令他产生成就感的电脑游戏之类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当他掌握了到位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就能够很好地从课本上把握知识时,他就能考出好成绩,他自然在学习上也就有了兴趣,由此“爱”学而不是“厌”学了。
    案例3:学习瓶颈
    小张,目前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精算专业。高考冲刺阶段,他和所有考生一样,在家和学校之间,像陀螺一样不停的忙碌着,迷失在堆积如山的题集和试卷中,而成绩却停滞不前。所幸,在“大决战”前的一个月,他有幸听到了李牧老师的学习方法讲座,进而又接受一次个案辅导。从李老师那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找回了迷失已久的自信。根据李老师的指导,小张与学校老师进行了沟通,在对各科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计划。最后一个月,他基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在图书管理完成了考前冲刺。在当年的高考中,“一模”成绩只有470分的小张,以总分620分被第一志愿中央财经大学精算专业录取。特别是“一模”前从未超过180分的理宗,高考时取得240分的高分。不过,小张最“得意”的还是,在其他同学“浴血奋战”几乎彻夜不眠,心理压力极大的冲刺阶段,他却很放松、很踏实,甚至每天都会拿出半个小时打游戏让自己更放松。虽然老师、同学甚至父母对小张的成绩都感到惊讶,但小张自己却仍然有些遗憾,他说,以前自己虽然很用功,但总是忙于完成老师的作业,经常熬到夜里一、两点钟,之前做了大量的题,累的筋疲力尽,回头才发现原来折腾了半天,基本的概念还没有弄明白,当然很多题就不会做了。而按照李牧老师的自主学习方法,回归课本,并根据高考说明对各科类型题进行归类,考试中80%的问题就落实了。“看上去,一个月提高150分已经很神奇了,但是,如果早一点来听李牧老师的讲座,我完全可以考上北大、清华!”
    点评:中高考相对于“培养能力”这个学习的根本目的来看,还是不难解决的一个小问题。张同学在高考前一个月听了讲座,当他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知道高考考什么,自己缺什么时,有了一个完整的备考计划。首先使用了李牧老师的方法在知识上下了功夫,不仅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是通过自学把以前含糊的概念清晰化,并最终归类到知识体系中去了。再者通过几次自我摸底测试,找到自己思维中的缺陷,将李牧老师所传授的思维方法拿来矫正,最终克服思维中的弊端,从而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已有知识较准确地运用到高考中去了。说到底,突破学习瓶颈的唯一途径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好成绩源于好方法 
今年参加高考的小青和父母几次都表示后悔,说早些来听李牧老师的课就好了,但寒假听了李牧老师讲座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小青依然把成绩从原来的300多分提高到了495分,从仅够大专的水平进入了一本线。今年中考的雅博同学,在去年暑假听了李牧老师的讲座后,由原来的中等生变成了班里的第一名。好多有类似经历的同学,庆幸在他们学习的关键阶段听到了李老师的讲座,更感激李牧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抽样调查显示,在听过李牧老师讲座后,92%的同学学习有进步,68%的同学进步显著。李牧老师的自主学习方法,开阔了中学生学习的视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着许多中学生及家长的问题,笔者采访了李牧学习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牧。 
  
 
  
    问:你用什么办法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有了如此明显的变化? 
  
    答:他们的根本改变是在听了讲座后改变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很好,本来就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只不过这种学习能力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我只不过点化一下,使他们恢复了那些能力而已。以前学习上存在问题有各种原因,但关键性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动学习。在被动式学习过程中习以为常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即使老师的某种知识传授到位了,一个没有真正置身知识探究过程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不可能学习到位的。而当同学们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后,就逐渐培养和发展起了自身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他们之所以在听过我的课后有可喜的效果,是因为我不是给他们一个现成的结果,而是把自己自学的探究过程再现给他们,他们从中找到了感悟和共鸣,也能够进入到那种自学状态中去。 
  
    问:这种主动学习法是如何形成的? 
  
    答:曾经有一位博士也问我,您在研究这个方法时看了哪些书?其实这个方法不是有目的地研究出来的,而是我自身自学过程的理论性总结。在上大学前,由于家境和身体原因,我只在学校学习了四年半,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我去自学课本,并涉猎了大量相关书籍。由于学习时无法得到现成的答案,我只能去追根溯源,通过思考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了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当我偶然把这个方法传播给孩子们时,发现它的效果奇佳,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从2001年开始,我就通过讲座及其他方式传播这一方法,在指导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又会不断有新的收获。当然,后来我也去翻阅了一些国外研究学习的书籍,对有些理论觉得有相通之处,但也发现很多理论只是实验室的结果,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问:是否每个孩子都适合听你的课呢?尤其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 
  
    答:确实不是任何学生都会从中有所收获,所以我要求凡是想参加系列讲座的同学必须首先参加我的免费讲座。通过免费讲座,对我所讲的自主学习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我讲的方法有强烈的认同,并能够坚持使用的同学,才可参加系列讲座,也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曾经有一位听过我讲座的中学校长对我说,你讲的方法太好了,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没有兴趣的原因,灌输式的机械性的被动学习,就像是让孩子枯燥地、没完没了地缠绳子,这样的过程又很难取得好成绩,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没兴趣、厌学也就是必然的了。因此,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还要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自主学习的探究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了。我这里有过很多的同学曾经对学习深恶痛绝,但通过讲座有了质的变化。今年“五一”,有位初三的同学听了我的讲座,之前已经离开学校、停止学习5个月了,但之后他却对学习充满了热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学补缺,中考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源。 
  
    问:为什么您的讲座鼓励家长参加? 
  
    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三个因素起关键作用,即天资、环境以及自身努力的途径和过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很多家长不当的、过多的关注,反而起了负面作用,主要原因是家长对自主学习的过程也不甚了了。因此,家长和孩子通过讲座达到一个共识,做到不管而管,无为而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问:有很多孩子参加了各种知识补习班,甚至常年请家教,结果收效甚微,您这三天课就能让孩子在学习上彻底改变吗? 
  
    答:曾经有位家长到我中心报名时说,她的孩子有一个同班好友,二人学习不相上下,都在前列,以前考试二者总分相差从未多于5分。但寒假的期末考试,那位同学却比她女儿高出40多分。一问方知,那位同学参加了李牧老师的三天讲座,而她的女儿暑假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参加了某著名中学的衔接班。二者之所以产生差异,是因为一个学会了学习,得到的是“渔”,一个学习了知识,得到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