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骗术案例大全 >

第137部分

骗术案例大全-第137部分

小说: 骗术案例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在县上转了一圈,发现几乎所有的银行、邮政储蓄所、车站、码头等都贴着白底红字的警示语:“公安机关提示:请妥善保管好存折、密码,防止调包上当受骗。”许多宾馆的门上也贴有“警方提示”,提醒外地人注意:不要与那些自称有便宜走私货的人谈生意,一有发现立即报案。而此前,据知情人称,大街小巷贴满了“某某处有便宜货,需求请联系;电话号码×××××”的宣传纸。  
  在县城,记者暗访过程中并没有碰上这类骗子,也没见到“掉金”之类的事,知情人告诉记者,安溪人一般不会在本地行骗,除非将外地人骗到安溪,再全家出动,用便宜货当幌子,见货前,骗子要求对方验资,在验资时骗子偷看了对方的存折及密码,再调包取款。  
  当记者向当地人了解这些情况时,他们都警觉地避开了,连安溪县公安局也婉拒了采访。  
  骗子之乡多暴富户  
  经人指点,安溪县的魁斗镇和长坑乡是两个诈骗最疯狂的地方,虽然两地相隔数十公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暴富户特别多。  
  魁斗镇、长坑乡的暴富和一种隐秘的产业有关。据不完全统计,仅有5万人口的两个乡镇,有数千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金融掉包诈骗,成为全国较有名的诈骗群体。他们是如何涉足这一罪恶行当的呢?据福建省公安厅宣传处孙警官称,魁斗、长坑诈骗有其历史渊源,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人就曾以牛骨冒充虎骨、用镀银的材料制作假银元在全国各地行骗。  
  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行骗手段已发生变化,先是以家庭为主办起了小作坊,用两三万元成本买来一些旧的机器拼装出伪劣机械制砖机,然后以高出10倍的价格卖出。再后来,他们就假冒港商、台商的身分,向偏远的北方城市抛出合作的诱饵,骗取对方的定金后溜之大吉。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便以价格便宜的走私货对外地人进行诈骗。  
  上世纪90年代后,他们则变换手段,外出合伙以“掉金见者有份儿”的方式诈骗中老年人及妇女的钱财,或以“急需用钱,贱卖外币”等方式套牢贪小便宜的人们。当然利用信用卡诈骗最为突出,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大多以家庭、家族形式进行诈骗,他们以走私摩托车、香烟为名,采用化名,偷视密码、调换储蓄卡等手段诈骗,骗遍除西藏、台湾之外的全国各地。  
  今年5月,他们的诈骗手段又升了一级,这次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制卡机,然后伪造储蓄卡,从银行提取储户账号里的钱。  
  7月份,这两个地方又有了诈骗的新花招,即不少人冒充三陪女给全国各地领导干部写敲诈信,以骗取钱财。花样之多,翻新之快,令人咋舌。  
  诈骗行为给他们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诈骗的金额据不完全统计达数亿元。这些骗子从一无所有变成家财万贯的暴富户。在暴利的驱动下,骗子队伍日益壮大,甚至影响到一些村支书及党员。骗子热席卷了魁斗镇和长坑乡的所有村庄。  
  村民警觉地对记者说“不知道”  
  11月26日,记者来到安溪县魁斗镇。行前,有朋友再三告诫记者,要千万小心,因为该镇经济诈骗问题已被数家媒体曝光过,当地人对新闻记者特别敏感,一旦身分暴露,不但采访无功而返,还很有可能要受围攻,人身都有危险。当然,还得保管好身边的钱和储蓄卡。  
  记者来到魁斗镇魁斗村,一“摩的”见状连忙前来拉生意,记者与他聊了起来,他一听说记者到这儿买些便宜货就来劲了,见旁无他人,他忙问有无联系好上家。“摩的”司机还向记者介绍,这个镇有不少人外出经商和打工。记者问:“这些人在外面主要做什么?”他说:“做贸易吧。”只字不提别的。他随后拿出手机给人打电话,又问记者(骗术研究网 163164。 )到底要什么货,储蓄卡带了没有。记者一怔,避而问其他,见记者问这问那,他似乎有所警觉,改口说什么都不知道,忙离记者而去。  
  在镇西村,记者发现这个村的新楼、高楼特别密集,诈骗团伙中最有名的黄氏团伙也是这个村的,他们精通电脑,先后流窜至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8个省市疯狂作案,仅9月份就冒领存款近百万元。据知情人士称,这个村暴富户较多,他们大多在厦门等地购买豪宅,都是用诈骗所得的钱购置。  
  记者问一些村民,魁斗人外出打工主要做什么,他们能挣多少钱,他们一概答以“不知道”。一位知情人士说,因为诈骗在当地影响很广,有些是家族出动,有些是亲朋联动,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外人几乎水泼不进。  
  在魁斗镇政府,一位镇主要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坦诚地告诉记者,从事诈骗的魁斗人给魁斗抹了黑,他们名义上是外出经商,其实在干诈骗勾当,到底有多少人,他也搞不清楚。眼下主要有几种形式:发假信息与储蓄卡调包、窃取储蓄卡密码、签订虚假合同等。  
  他说,这些人一般不敢在家建房子搞投资,不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以根本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相反,镇政府对系列诈骗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自福建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进驻魁斗以来,他们除配合各地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外,还对所有18周岁到55周岁的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对全镇每个暴富户进行排查,并将钟山、魁斗、奇观等8个村列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点。  
  在该镇提供的有关材料上,记者注意到,镇委镇政府11名班子成员分到涉嫌诈骗的追逃任务55人。  
  一位供职于当地政法部门的人对记者称,安溪诈骗之所以能如此发展,根本原因是犯罪分子利用了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其实,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用事后受害人的话说,全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儿科”把戏。然而这类案件却难以侦破,犯罪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作案手段极其诡秘。  
  另一知情人告诉记者,用储蓄卡调包诈骗,犯罪分子大多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并利用存取款全国通存通兑的便利,跨省、市进行银行账号间的资金划拨、冒领,给侦破和追赃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他们通常是一人使用多个电话号码,与不同对象进行联系,作案后立即换号,很难找到案件线索。而且这种纠合性团伙中,有负责电话联系的,有负责与受害人进行“生意洽谈”的,有负责伺机调换储蓄卡的,有负责取款与转账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如果查出一个作案者,也很难追查出幕后指使者。  
  目击全国“克隆卡”制卡中心  
  疯狂窃取温州等地市民存款的李氏诈骗团伙的头目李饴文今年10月16日落网,他是安溪县湖头镇人,他们家中曾克隆出不少的信用卡。  
  记者来到了湖头镇小寨巷9号,这是间极不起眼的房子,案发前却是全国“克隆卡”制卡中心。主人李饴文已被温州市公安机关刑拘,其妻不知去向。警方当时从李的家里缴获一台手提电脑、一台制卡机和三部手机。据李饴文的邻居介绍,一直“不知道李在厦门做什么生意”,李也在那边购买了豪宅,出手阔绰,一次他一亲戚的儿子满月,他给的祝贺红包便是5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安溪县的几个乡镇里,类似李饴文家这样的“克隆卡”制卡中心还有不少。  
  三年诈骗三个亿  
  泉州市公安局一份材料令人吃惊,最近3年当地发生经济诈骗大案519起,涉案人员达2698名,总案值3。01亿元,发案数以年均152。89%的速度递增。安溪县公安局刑警队几乎每天都接到全国各地受害者报案十余起。  
  * 本文摘自 中国普法网 (戚人伟)  
  3月27日,厦门警方捣毁了一个利用网络发布假信息进行诈骗的团伙,抓获了19名犯罪嫌疑人。  
  4月18日,警方经过20天的预审攻坚,终于弄清全案,并从中扩大战果,破获了数十起利用敲诈信件,向全国26个省市的政府部门领导进行敲诈的案件。这个团伙其中还有不少人涉嫌手机短信诈骗,他们全都是来自安溪县魁斗、长坑乡的农民。  
  这起诈骗案,是厦门建国以来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最多的系列金融凭证诈骗案件。  
  诱人的网络陷阱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在网络上寻找商机已成为商人另辟蹊径的一种手段。河北的李成在当地办了一家经营电脑、摄像机配件公司,他的货源全部来自网上的公司发布的产品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订单进货交易。这两年李成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今年春节过后不久,李成上网浏览了一个商务网站,看到他熟悉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集团”在以50%~80%的打折价格促销电脑和摄像机,他有点半信半疑,因为在河北,这种品牌的电脑和摄像机很有市场。  
  为确认信息是否属实,他拨打了这个商务网站的联系手机号码。接电话的自称是“××集团销售部”罗经理,声称这是公司春节期间进行促销的打折活动,并称数量有限,订购的人很多。李成当即心动订下20万元的货。他想花20万一转手便可净赚30万。于是立即按网上交易惯例交付10%的定金2万元,从银行打到罗指定的账号上。  
  第二天,“罗经理”打电话告诉他说收到了汇款,但是因为这是一批特殊的打折商品,公司要求必须先支付50%的货款才能发货,罗称如果不这么做,他就把定金退回,因为还有许多人争着要货呢。李成虽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把6万元汇入了罗指定的账号。  
  然而,过了两天,罗又让李成汇上运费和保险费1万元。李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还是汇上了,但他心里总不踏实,于是他打电话到“××集团”找总经理,总经理说他们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的确姓罗,但并没有打折促销的事。一查,公司才发现自己的商务网站被复制成另一个网站,除了联系电话和账号被改,其他所有内容都一模一样。 和李成一样的受骗者还有一位(骗术研究网 163164。 )来自北京的曾强,他在网上浏览到所发布的“商品信息”后,当即订了150部手机,将10%的货款计16000元存入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第二天要求提货时,对方又以这是一批特殊的低价货,提出必须支付50%的货款方能交货。于是曾又往对方指定的账号打入64000元,之后对方又要曾再支付20%的货款,曾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但此时的他已支付了大部分货款,于是他抱着侥幸的心理,又如数将货款汇入对方账号上。对方在接到曾的3次汇款共141000元,便将手机报停了,这个网站也随之在网上销声匿迹。  
  谁在进行网络诈骗?  
  今年3月以来,厦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在不断接到遭遇网络诈骗的报案后,经调查,将目标锁定在开元区莲花广场香莲里33号、34号和35号的6个犯罪嫌疑窝点。3月27日晚,70多名警察对这6个窝点进行了冲击,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缴获电脑21台,手机51部,赃款16。8万元及存折21本、银行卡28张,一举捣毁了这一利用网络诈骗的特大犯罪团伙。这起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的诈骗案件,是厦门建国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涉案人员最多的系列金融凭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