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骗术案例大全 >

第14部分

骗术案例大全-第14部分

小说: 骗术案例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掉渣,底盘已经锈蚀出了小洞。送去修车厂一检查才知道,当初“精明”的卖车人用水泥敷住底盘的小洞,并在外面重新刷上了一层漆。他被这种“移花接木”手法惊得目瞪口呆。  
  类似的痛苦也降临在了李先生的身上。李先生看准了一辆自认为性能不错的轿车,试车时李先生觉得轿车发动机声响不赖,动力强劲,很(骗术研究网 163164。 )适合自己勇往直前的性格。出人意料的是,高兴的李先生在车到手后开了不久,这辆当初“动力强劲”的车就疲态毕现,不再勇往直前了。原因很简单,卖车人当时只是往发动机里加了些添加剂而已。  
  王先生买的车底盘没有洞,发动机也没出现“疲态”。他认为这是自己买车时细致入微地检查才让自己买到了一辆好二手车。可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王先生的“好车”也出事了。那天王先生和夫人去了相邻的一个小镇玩,买了好多当地的土特产放在行李箱内。回家的路上,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了暴雨,等王先生和夫人安全回到家打开行李箱一看,两人傻了眼,放在里面的土特产全被淋湿了。这时候,王先生才发现,自己当初买车时什么都检查了,单单忘了一个车身的密封性检查。真是百密一疏,这位精明的王先生是没躲过卖车人的“陷阱”。  
  上面3位先生的遭遇尽管有自己检查不仔细的原因,但是,车贩子的狡猾实在可恨。在这里提醒手里正攥着钱准备进入二手车市场的买主们,挑车时一定要当心,不是光看车身好就好。卖车的人千言万语不过是王婆在卖瓜。一定要以我为主,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购买二手车,现场察看非常重要,要由外往里逐项察看。必要时,可找有经验的朋友随行帮忙检查。  
  贪小便宜惹大麻烦  
  新车买卖须证件齐全,国家早有明文规定。自然,二手车的交易也须“持证上岗”。但是往往一些买车人因为贪占便宜的心理,很容易就中了车贩子的计。  
  开饭馆发了的卢小姐才花8万元就买了一辆几乎全新的桑塔纳,买车人声称做生意亏本了要还债才忍痛出手的。试车时,车的各项性能用卢小姐的话来说就是:“真棒!”兴奋的她当时脑子直充血,也没怎么看对方的证件就交钱把车开回了家。一个月后,警察找到了这位还在窃喜买了一辆划算车的卢小姐。刑警冷峻地告诉卢小姐:“你买的是赃车!”这位卢小姐真是不但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买了赃车只怪卢小姐让兴奋冲昏了头,连卖车人的必需证件都没检查。  
  而吴先生却没想到自己竟然“栽”在了熟人身上。吴先生买车过户时,认识吴先生的刘某自称有关系,吴先生心想既然这样自己也省了麻烦,就让刘某代办此事。哪知到了年检前夕,吴先生才发现这位介绍他买车又好心帮他过户的刘某只给自己过了一半,还有一些证件根本没过,当时的轻信“熟人”终于给吴先生惹上了麻烦。  
  购买二手车不能眼里只盯着车,各种相关证件和手续也缺一不可。不要贪图低廉的价格而买来来路不明的车。进行旧车交易必须有户头、有牌照,证照齐全,车辆合法。《行驶证》、《附加费证》、《养路费单》、《车船税》和前后两块号牌是买车时必须要查看核对的。过户时需双方身份证、户口簿、行驶证及复印件,如是单位车,还需出具单位证明和营业执照副本。  
  1998年3月,国家发布了《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旧车买卖必须在当地的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市场)办理交易手续。并详细规定了交易车辆应提供的资料和应办的手续。有关人士就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除了广泛地打探行情外,还要尽可能到规范的旧车交易市场去购买,以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开车贩子的“陷阱”。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四川一农民诈骗2。7亿案始末 
  【案例导读】  
  他怎样一步一步脱掉农民的衣服,披上“特级国际大师”画皮的……  
  【案例正文】  
  义云高,一个学历仅为小学五年级,没有经过多少正规美术教育的宝光寺临时画工、大邑县土生土长的农民,摇身一变,转眼成了出行都有保镖护卫的“东方艺术大师”、“美术大师”,并不断升级为“特级国际大师”、“密宗大师”;修建所谓的“义云高大师馆”为其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在港、深两地大办“法会”,吹嘘能为他人消灾解难,以此在全国招摇行骗,所涉金额高达2亿多元人民币。  
  近日,这个“国际大师”在大邑县的所谓“大师馆”在尘封多年后,终于开启———本月30日,大邑有关部门将对这一建筑举槌拍卖,并将所得拍金全部上缴国库。义云高其人再次进入人们视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义云高是怎样一步一步脱掉画工的衣服,披上“特级国际大师”画皮的?昨日(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兵分两路分赴义云高发迹地新都和其“扬名立万”的家乡大邑,寻访当年的一些知情人、见证者,拂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尘封多年的事实真相。  
  直访第一站:新都宝光寺  
  受访人:隆应法师广永法师  
  义云高被“撵”出宝光寺  
  在新都宝光寺一间客堂里,当年和义云高有过一定接触,对义的所作所为有一定了解的两位老法师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采访。  
  临摹字画据为己有  
  “义云高,不就是当年那个被‘撵’出宝光寺的临时画工么?”新都宝光寺首座和尚、86岁的隆应法师脱口而出。隆应法师当年是宝光寺的监院。作为监院,隆应法师和义云高有较多接触,“那是一个有那么一点鬼聪明,但心术不正的人”。  
  隆应法师说,义云高1980年在宝光寺作临时画工,当时住在寺里的西花园,负责对寺里收藏的贵重字画进行临摹。隆应法师说,宝光寺收藏了大量名贵字画,为对这些名贵字画原件进行更好保存,同时又让这些画品向外界展示,就需要把这些字画临摹出来。这样,义云高作为一个临时画工,来到了宝光寺。  
  听说义云高后来因为字画方面的造诣,居然有了所谓的“东方艺术大师”称谓,隆应法师表示非常惊诧。隆应法师说,义这个人是有那么点鬼聪明,但要达到“大师”级别,绝对要打个问号!隆应法师透露,义云高最初来到宝光寺作临时画工时,起初还能专心临摹字画。但后来,寺里逐渐察觉义把在寺里临摹的字画,对外到处宣称这些字画是他自己独自创作的,并把这些临摹(骗术研究网 163164。 )的字画据为己有。“用现在的话说,义云高当时就在做盗版”,隆应法师摇着头表示,这样的人能成“大师”,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风流成性被撵出门  
  谈到义云高在短短的几年后,居然又成了什么“法王”,宝光寺座元和尚、95岁的广永法师表示这非常荒诞。广永法师说,义云高不是僧人,也没有出家。除临摹字画外,义云高在寺里从来没有学习什么佛法礼仪,也没有和僧人交流过佛家道理。  
  1983年,义云高离开了宝光寺。“义是被‘撵’出去的!”隆应法师说,除发现义云高把在寺里临摹的字画据为己有外,义云高的个人生活上也不大检点。隆应法师回忆说,在义离开宝光寺前的一段时间,不断有受了委屈的妇女到寺里哭诉被义云高欺负了。由于义云高只是来寺里临摹字画的临时画工,寺里也只能把他撵出宝光寺。  
  直访第二站:鹤鸣精武馆  
  受访人:义云高昔日好友魏文刚  
  义云高不是大师而是骗子  
  魏文刚比义云高大4岁,是义云高儿时和青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自己开办的大邑县鹤鸣精武馆教几个小朋友练武。  
  得知记者来意后,魏拉了根凳子坐下,掏出香烟点了一根,许久没有开口讲话。  
  义云高只念了五年小学  
  “义云高这个人从小聪明,但不是很踏实,按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务正业。”魏回忆说,义云高的父辈都是大邑县王泗镇人,但其父亲义仲海上世纪50年代前后一直在大邑县城行医,1951年义云高就出生在大邑县城箭道街,离自己家就只隔一两条街。  
  “义云高后来吹嘘自己是艺术大师、教授,实际上根据我的了解,义云高就只上了5年学,其后并没有到学校学习过。”据魏介绍,义当时在县城的学校念书,但念到五年级毕业就退学,“当了红小兵,四处闹腾。”  
  改头换面成了农民画家  
  1970年左右,魏文刚将义云高介绍到成都一美工社搞美工,义云高则将魏带到大邑王泗乡下拜自己的父亲为师学习医术,两人因此成了师兄弟关系。  
  “他喜欢提劲,乱吹牛,喜欢别人吹捧他。义云高母亲病故后,他父亲相当宠爱他,任由他折腾。”魏文刚介绍说,由于义仲海管理不是很严格,义云高就基本上每天无所事事,一会儿学武术,一会儿又跑去学美工。学了一点皮毛、对什么都一知半解,然后就四处吹嘘,特别是在宝光寺当美工后,更是将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说成是自己的创作。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有位著名的海外华人到宝光寺参观,看到了义云高剽窃而成的画,不久义云高就突然成了“蜀中奇才”、“农民画家”。后来义云高到了新都文化馆当美工,更是以此为幌子在国内各地办画展、卖画,并要求领导为画题字,虚荣心不断膨胀。  
  由于义云高对魏的劝说置之不理,加上义出名后很少呆在大邑,魏文刚主动和义云高疏远了关系。  
  怕人笑话“大师”回乡深居简出  
  1992年,在外声名显赫的义云高回到大邑以招商引资为名为自己修大师馆。魏文刚说,当时义云高回大邑后,大家眼中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并没有多大能耐的普通人一下子就成了“能替人消灾解难的国际大法师”,全城的老百姓都感到莫名其妙。  
  “义云高这个人对人情世故很有一套,他也知道附近居民的心理,所以回到大邑从来都是深居简出,一般不出来露面,就是要出来也有几个护卫跟着,别人要见他都要预先约定,甚至要搜身。”  
  “但当时义云高已被捧上了天,要扭转过来太难了,”魏文刚坦言。  
  直访第三站:静惠山公园  
  受访人:义云高昔日街坊  
  “大师”曾经显赫一时  
  “连香港大歌星也来参观,背后一群男男女女跟倒撵,要签名。”回忆起“大师馆”当时的情形,附近一位居民依然记忆犹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开馆的时候好热闹,头天接待了好几万人,车子都排了一两公里。雕刻500罗汉用的全是从缅甸运来的玉石。”  
  1995年前后,义云高曾回过“大师馆”,当时为一睹真容的人很多,几乎是人山人海。义云高穿着黑袍,长发盖过双耳,每到一处都由保镖和崇拜者簇拥着。“当时,他已被吹得神乎其神,从自然科学到哲学、从艺术到道德的各种大师称号他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