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骗术案例大全 >

第31部分

骗术案例大全-第31部分

小说: 骗术案例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于旺角的这家名叫“康泽”的海味店,因被顾客多次投诉而受到警方的监视。警方派出一名探员佯装顾客到该店购买鲍鱼,店员一边向探员介绍鲍鱼,一边以身体遮住店内的价格牌,然后在计算器上按出286.4元一斤的价格,并表示一斤有八折,探员问明是按斤计算后,另一店员将鲍鱼拿走切片。  
  当探员付款时,店员却把斤变成两,索价2864元一斤,并向探员展示店内所挂的价格牌,还恐吓地说,鲍鱼已经切片,无法还原,其他店员也一起威胁,企图达到诈钱的目的。  
  事实上,这家黑店只是众多黑店中的一个。这些黑店主要出售音响器材、摄影器材和海味干货等。铺面一般不会太大,且多做游客的生意。它们大都位于店铺林立、热闹繁华的尖沙咀、旺角和铜锣湾等著名的商圈。当地一些媒体也称这些地段“黑店林立,早已恶名昭彰”。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6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非法留学中介五大骗术 
  【案例导读】  
  写字楼里出国留学中介公司生意兴隆的场面,是不是让你感到好像搬到国外过日子易如反掌,实际上里面陷阱多多……  
  【案例正文】  
  “你想出国留学吗?交钱吧,我们公司为你办妥一切!”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里,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让人感到好像搬到国外过日子易如反掌。而各幢写字楼里出国留学中介公司生意兴隆的场面,又使你毫不怀疑地掏出大把大把的钱!然而,出国之后,才发现上当了!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共有32万多人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其中国家公派留学5万多人,单位公派留学10万多人,自费留学16万多人。自费出国留学作为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了国家留学经费的不足,而且使更多的人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据了解,目前已有11万多名留学生回国创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家在政策上体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并于九十年代初期两次调整了自费留学政策。1993年,国家教委公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我国公民自费出国留学渠道基本通畅,极大地满足了公民自费留学的需求。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更是急剧升温,不但TOFEL、GRE等报名考试站点人满为患,仅北京市内的留学中介公司就急剧膨胀到几百家。近几年,出国留学人员的年龄大有向未成年人蔓延之势。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提供的数据,1995年至 1996年度签发了104份中学生留学签证,1998年至1999年度则升至620份,两年时间骤涨数倍。在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广东省,留学生低龄化更为普遍,去年中小学生留洋达万余人,占全省自费留学比例的15%左右。  
  每一位出国留学的人都要面临选择合适留学国家、学校、专业及申办护照、签证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很多人对国外的教育体制、申办程序不熟悉,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在办理繁杂的出国手续中,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那些为了下一代的前程准备送孩子出国深造的家长们急需专门的机构能够提供咨询及一条龙的中介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留学中介机构应运而生。  
  ■在2000年12月清理整顿出入境中介活动前,北京市从事与出入境相关的中介机构或组织已超过300家。非法留学中介机构存在哪些问题呢?  
  骗术一:非法经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只能从事业务联络事项,不能从事业务经营活动。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禁止境外机构、个人在我国境内以任何形式从事出入境中介活动。而一些外国代表机构凭借着与外国学校、移民机构联络的便利和同外国驻华使馆保持的良好关系,抓住国人“望子成龙”及对外国公司信任程度较高的心态,非法从事出入境中介活动。不久前记者随北京市公安、工商、教育和劳动等部门对这些机构进行了检查。 走进航天桥附近一幢写字楼中的北美某国一公司驻京办事处,(骗术研究网 163164。 )公司小姐一看到检查人员立即散开了。但从办公室墙上贴满的成功留学、移民北美人士的照片可以看得出业务兴旺的景象。宽大的经理办公室还特地放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当月工作情况:月度指标12至14人;招聘新员工;每月开办2次讲座;体检19人……见“工作情况”败露,办事处首席代表连忙掩饰:“这是前年11月份工作情况,现在我们已基本不做留学、移民业务了。”而当检查人员在电脑里调出这家办事处的“业务明细表”,里面清楚地记载着公司近期业务:某IP工程师移民加拿大,25万加元已存入该公司银行帐户,收取 5000美元中介费……首席代表自知理亏,不再解释。  
  骗术二:超范围经营  
  据统计,在北京市工商局以咨询服务为主注册登记的公司有2235家,其中明确标有自费出国留学、出入境咨询服务内容的所占比例很少。而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一些机构超出工商管理部门规定的经营种类的范围从事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去年11月,一读者向记者反映,他到一中介公司给自己亲戚的俩孩子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其中一个孩子的签证不但没办下来,交的3000多元签证费也不知去向。而另一个办下签证的孩子学费又出了问题:本来讲好的一个学期的学费应该是3000元,而中介公司却要8000元,再加上10000多元的中介费,这位读者一共花了两万余元,至今孩子还出不了国。在位于白石桥附近的这家中介公司,记者看到办公室里拥挤不堪,营业执照表明这家公司可以经营从五金配件到技术交流共十余项业务,可就是没有中介服务。但这里的工作人员却说能够办理十几个国家的留学手续,出国成功率是98%。这么一家没有资质证明的中介公司竟敢夸下如此海口,真是令人咋舌。  
  骗术三:弄虚作假、坑蒙拐骗  
  对于出国心切的申请人来说,那些非法留学中介公司最大的诱惑力就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包装。在外国驻华使馆发放的申请表上,不同申请人各科项目的得分相差甚远。为帮助申请人达到分数线,一些中介会把申请人的情况向有利的方向靠,甚至花钱雇人代考,假结婚,寻找一些假学历证并设法使它合法化(骗术研究网 163164。 )等。 伍小姐是一家公司的秘书,哲学专业毕业,这在留学考察中显然都是 “弱项”,但伍小姐办理留学手续却非常顺利。原来她去年找到了一家留学中介办理加拿大留学,在得知自己的“弱项”后她非常难过,不想该公司经理却笑眯眯告诉她可以帮她“做一做”。“你得换个学历,如果你同意,明天你送4500美元和三张免冠照片来,剩下的事你就别管了。”几周后,伍小姐惊奇地见到了自己的新“学历”: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职业是某电脑公司的程序员。伍小姐兴奋之余又惴惴不安,这些假材料一旦被发现,她的留学梦真的就是一枕黄粱了。  
  还有些中介机构为了帮申请人办理出国护照做假材料,把境外情况介绍得天花乱坠,把代办出国留学的国家吹嘘得如何如何好,一旦将钱骗到手便逃之夭夭。汤雷的遭遇就是如此。1990年,汤雷无意中在某小报上得知这样一条消息:香港某公司在某国开设了制衣厂和酒楼,需要招收中国海外劳工,前去应招的中国劳工不仅可以挣大钱,该公司还可以帮助办手续边工作边读书云云。在单位境遇不佳的汤先生不由得动了心。试试看吧,他想。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凑足了上万港币,按照广告的地址来到这家公司的代办处,办齐了应招的手续。几个月之后,护照、签证都拿到手了,只不过签证是旅游签证。汤先生也没理会,因为对方告诉他:一到那边就会由当地的移民局给他补发新签证。1991年6月28日,汤先生终于踏上了某国的土地,意外的是,机场根本就没人接机,相反,他碰上了一大群和他的经历一模一样的中国人。他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在举目无亲的该国街头飘零了三个月之后,汤先生的家人接到了通知,设法帮他回了国。待汤先生和家人重新找到那家公司的代办处,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再一打听,这是家根本未注册的“皮包公司”。 骗术四:层层转包,非法挂靠  
  经国家正式批准登记的留学中介机构,要向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存入 5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对于一些既不想缴纳备用金办理资格认定,但又想做留学中介的机构或个人来说,用10万元或更多的资金承包合法机构的一个部,向其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摇身一变就有了合法的招牌。而个别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将合法资质出卖给他人,以非法牟取高额经济利润。据了解,清理整顿前在京城就有这样的机构,其子公司已多达10余家,甚至层层转包,不仅有孙子、重孙辈的公司,有的竟四代同堂,并扬言要把某大厦办成留学超市。该机构仅承包一项,不但收回了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备用金,而且还获取暴利。由于疏于对承包者的管理,承包者甚至为申请人提供假邀请函、假材料造成不良的后果。  
  骗术五:代办签证、非法牟利  
  23岁的饶某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使馆区四处游窜,向每一位从身边走过的行人散发公司的小广告,并为公司介绍客户。他说,办理赴美签证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至今他已为公司介绍了30多名客户,其中有17人已拿到签证。一般每位申请人向公司交纳4000元人民币,而饶某则可以从中提取15%的回扣。除此之外,一些小公司或个人游荡在使馆周围以代排队、代填写表格等服务方式获取钱财。这些“签证虫”以低价为诱饵,将急于办理出国手续的人介绍给一些连营业执照都没有的“黑公司”。  
  这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不光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还给正规军带来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据悉,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北京市消协不久前联合28家有资质的留学中介向消费者发出服务承诺。这个承诺将在费用、服务内容、宣传方式、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并以约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让消费者在享受留学中介服务时清清楚楚。 ■2000年1月13日,北京市公布了首批18家有资格开展自费留学服务的中介机构名单。同年11月公布了第二批28家合法中介机构,至此全市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共有46家。  
  针对社会上留学中介机构的混乱情况,1999年7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共同发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并对这一行业进行了大力整顿。2000年1月10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对第一批11省、市的 68家自费出国留学服务中介机构进行了资质认定。1月13日,北京市公布了首批18家有资格开展自费留学服务的中介机构名单。同年11月公布了第二批 28家合法中介机构,至此全市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共有46家,从数量上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维护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