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32部分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32部分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脉浮大,风伤胃。关上脉数,其人即吐。 
寸口紧为寒,芤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噎。 
脉弦者虚,胃虚无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变为反胃。寒在于上,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故痛而吐。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厥者难治。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治法
属性:胃虚呕吐,恶食不思食,兼寒者恶寒,或食久还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迟而 
微涩。此皆虚寒者也,宜藿香安胃汤、理中汤,甚者丁香煮散温补。 
胃中郁热,饮食积滞而呕者,则恶食恶寒,烦闷膈满,或渴喜凉,闻食则吐,服药亦吐。 
脉洪大而数。此皆实热者也,宜竹茹汤,麦门冬汤清之。 
若食积多者,用二陈加神曲、麦芽、黄连、保和丸之类消导。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治法
属性:无病之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府。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干 
暑者六和汤、五苓散之类,犯寒者藿香正气散、理中汤、五积散之类。 
久病而吐者,胃虚不纳谷也,六君子汤加丁香、豆蔻、调中益气汤之类。常常恶心呕吐 
清水,有热而有痰也,宜用二陈汤加苍术、浓朴、黄连、生姜之类是也。呕家多服生姜, 
生姜为呕家之圣药也。朱奉议治呕吐,以生姜、橘皮、半夏主之。 
有形质之物滞于膈中,并膈上有痰者,宜先吐之,则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是也。 
丹溪云∶胃中有热,膈上有痰,二陈加炒栀子、黄连、生姜。 
胃虚呕吐,不能纳谷,生姜、参、 、白术、香附之类。 
肝火出胃,逆上而呕者,抑清丸。 
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 
吐蛔而呕,以锡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呕吐而食不得进,为胃风也,清呕则愈。呕而心下痞,半夏泻心汤。呕逆上气者,陈皮 
竹茹汤。似呕不呕、似哕不哕无赖者,生姜半夏汤。多酒而呕吐者,宜砂仁、豆蔻、连、茱、 
干葛、解酲之类。 
久病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白术、黄 、香附治之。凡痞满短气而呕, 
宜补中气,止可用调中益气汤。恶心吐清水者,有热有痰有虚,皆用生姜,随证佐药治之。 
胃中有痰有热者,二陈汤加姜汁炒黄 
连、黄芩。挟虚者加人参、白术。又云∶胃虚呕者,二陈汤加砂仁、藿香、白术。 
痰饮为患,或因多食生冷,脾胃不和,以致呕吐恶心,或头眩,或胃脘懊 不快, 
或发寒热,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煎服。心下痞而痛者,加草豆蔻仁。 
痰热恶心呕吐气盛者,导痰汤加砂仁、竹茹、姜炒黄连。 
女子呕吐甚者死,以其阴在上故也。 
诸大吐渴饮水者死,以童便饮之妙。 
凡呕吐者,切不可下,逆之故也。 
漏气呕者,身背皆热,肘臂酸疼,气不续,膈间闷,食入则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由 
风邪客腠理,经气失道,邪气内着,麦门冬汤主之。 
走哺者,下焦实热,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曰走哺,人参汤主之。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藿香安胃散x 治一切呕吐不止。 
藿香 半夏(制) 陈皮 浓朴 苍术(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水盏半、姜七片、枣三枚,煎七分服。 
x藿香安胃汤x 治胃虚而呕。 
藿香 人参 陈皮(各一钱) 丁香(五分) 生姜(十片) 
水煎服。 
x一物汤x 治卒吐暴逆,虚弱困乏无力,及久病患呕吐,饮食入口即吐者。 
黄 人参(一两,擘破) 
水一大碗煎五分,服之。(再以参汁煮粥,服之而愈。) 
x加味二陈汤x 治呕吐,冷热不调,气逆冲上。 
陈皮 茯苓 半夏曲(各一钱) 甘草 藿香 砂仁(各五分) 白术 神曲 人参(各七分) 
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x白术汤x 治胃虚痰气呕吐。 
白术(一钱) 半夏曲(二钱)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槟榔(一钱) 木香(五分) 
水二盏,姜五片,煎七分服。 
x大藿香散x 治七情伤感,气郁于中,眩运痞闷,呕吐不食。 
藿香(洗) 人参(各五分) 半夏曲 白术(各一钱) 白茯苓 陈皮(各七分) 桔梗(五分) 
枇杷叶(炙去毛,五个) 官桂(三分) 甘草 木香(各三分) 
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x加味七气汤x 治气郁呕吐。 
半夏 浓朴 人参 茯苓(各一钱) 官桂(五分) 甘草(炙,五分) 
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理中汤x 治脾胃虚寒呕吐,有痰气加半夏、生姜、陈皮。(方见伤寒门。) 
x治中汤x 治胃中虚,过伤生冷腥脍,吐逆不止。(方见寒门。) 
x养胃汤x 治胃虚寒,不思饮食,反胃呕吐。(方见反胃门。) 
x草豆蔻汤x 治呕吐,和中调胃。 
草豆蔻 藿香(各五分) 陈皮 枳壳(各七分) 白术 山药(各一钱) 桂心 丁香(各二分) 
水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粟米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x三圣散x 治胃寒呕逆不食。 
半夏(大者,七枚,先以锥子穿透心,用麻绳穿通,于井花水内浸七日,一日一换,为 
散烘干用) 丁香(四十九枚) 胡椒(四钱) 
为细末。大人用生姜汤调一字。小儿箸头点生姜汁后,点药于口内立愈,甚者三次。 
x丁香煮散x 治胃虚寒呕吐不食。 
丁香 红豆 甘草(炙) 干姜(炮) 青皮 陈皮 川乌 良姜(各五钱) 胡椒(七粒) 
益智仁(五粒) 
水二盏,盐一捻,煎七分,空心服。 
x丁香半夏丸x 治胃寒呕吐吞酸。 
丁香(一两) 红豆 半夏(制。各二两) 白术(二两) 陈皮(三两) 
为末,姜汁打糊丸,胡椒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x紫沉香丸x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假,故吐又痛。 
半夏曲(一钱) 代赭石(三钱) 砂仁 乌梅肉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杏仁 沉香 
木香 陈皮 白术(各一钱) 肉豆蔻(炮) 巴霜(五分) 
上为末,醋糊丸,胡椒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竹茹汤x 治胃中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食。 
葛根(二钱) 半夏(三钱) 炙甘草(一钱) 竹茹(一丸,弹子大) 
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细细服。手足心热者和中。 
一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等药,下咽 
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中,证与竹茹汤相合。亟煎一服与之,遂安。 
x麦门冬汤x 治烦热呕逆,食下即吐。 
麦门冬 竹茹 茅根 生姜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七分服。 
x竹茹二陈汤x 治胃中有热,膈上有痰,呕吐不已。 
竹茹(二钱) 陈皮 半夏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服。 
x香茹饮x 治伏暑呕吐。(方见暑门。) 
x和中枳壳汤x 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枳壳 白术 半夏(各钱半) 陈皮 茯苓 桔梗 浓朴(各七分) 
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调木香、槟榔末一钱。食远温服,其功如神。 
x荆黄汤x 治暴呕吐热气逆上者。 
荆芥穗(二钱) 黄芩(一钱) 甘草(六分) 大黄(二钱) 
水煎,调槟榔末一钱服。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调胃承气汤x 治胃中热壅,宿滞不行,大便秘结,呕吐。(方见于伤寒门。) 
x半夏曲芽汤x 治饮食积滞,痰涎壅盛,呕吐不已。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壳 槟榔 神曲 麦芽 香附子 浓朴 苍术 甘草(各等分) 
姜五片,枣一枚煎。 
x玉浮丸x 治一切呕吐。(方见反胃门。) 
x姜橘汤x 治病后或虚弱之人一切呕吐,不纳药食。 
橘红(四钱) 生姜(七钱一块,略打破,湿纸包煨,取出再打碎煎) 
水盏半、枣一枚,栗米一撮,煎七分,温服,细细呷完即愈。 
x大枳壳丸x 治酒食所伤,胸膈胀满,心腹疼,痰逆呕吐,噫气吞酸。 
茯苓 白术 浓朴 枳壳 人参 木香 青皮 半夏 陈皮 三棱(炮) 莪术(炮) 
槟榔 神曲 干姜(炮) 麦芽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胡椒大。每服百丸,食后姜汤下。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食医心镜》∶x治呕吐,陈粟米一合,姜汁一杯,水二碗,煮熟取饮服。 
x《肘后方》∶x治卒干呕不止,捣生姜、葛根取汁服一升效。 
x一方∶x用甘蔗汁温服半升,三服效。 
x《千金方》∶x治干呕,空心饮羊乳一杯效。 
x《衍义方》∶x治呕逆食不下,以生滑石末温水调下二钱。 
x姜蜜汤x 治呕吐,取姜汁一盏,煎滚收贮,白蜜半斤炼熟亦收贮。每服姜汁一匙、 
蜜二匙,沸汤调服,日夜五七次妙。 
x苏合香丸x 治冷气呕吐不止,姜汤调下神效。(方见风门。) 
x沉香均气散x 治呕吐日久,服药不效,人倦少食,或间而作吐。 
砂仁(炒) 沉香(另研,二钱半) 橘红(五钱) 紫苏(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远姜汤调下。 
《心统》云∶吐属寒,用砂仁豆蔻;呕属火,用姜汁炒黄连加柿蒂。(痰加竹沥。) 
孙真人食忌∶治呕吐,白槟榔一枚锉、陈皮炙一钱,水一盏煎服。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一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摩肋,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除腹冷、宿气积、胃口冷, 
饮食进退吐逆不下。 
一偃卧展胫,两手左跷两足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腹中食呕。 
一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手直叉两 
足底,脚痛舒,以头枕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药方
属性:x中腕x(一穴,在脐上四寸,以草度鸠尾至神阙中折是穴,炙三七壮,治呕吐不思饮食。) 
x气海x(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卷之二十四吞酸门
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又曰∶少阳之胜呕酸。 
《原病式》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胜金,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 
如热天饮食则易于酸矣,是以肝热则口酸也。 

卷之二十四吞酸门
病机
属性:或以吞酸为寒者,盖谓伤生冷硬物而噫气吞酸,故俗医主于温和脾胃。岂知人之伤 
于寒也,则为病热。盖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为热,故伤寒热在表,以麻黄汤 
发散,使腠理开通,汁泄热退而愈也。 
凡内伤冷物者,或阴胜阳而为病寒,或寒热相搏,而致肠胃阳气怫郁而为热,亦有内伤 
冷物而反病热,得汗泄身凉而愈。或微而吐,为中酸,俗谓之醋心,法宜温药以散之,亦犹 
解表之义耳。若久吞酸不已,则不宜温之,宜以寒药下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 
和也。所以中酸不宜食枯滑油腻者,谓令气郁不通畅也,宜食淡味菜蔬,能令气通畅也。所 
谓从寒治者,如斯而已。若谓本寒而用热药,岂不误耶? 

卷之二十四吞酸门
病机
属性:丹溪曰∶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