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46部分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46部分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有热当清肺金,麦门冬、黄芩之属。 
南北易地之人不服水土而肿者,宜用胃苓汤。或因饮食所伤而肿者,宜以消导散。或因 
气郁湿热而肿者,宜用清热分气饮、遇仙丹、木香槟榔丸。因疮洗逼毒归内而肿者,当以消风 
败毒散。此数条为有余之证,治法当发汗利二便以治标。或因泻痢后而肿者,宜以白术散。 
或因病后久疟服药过度而肿者,宜以四苓五皮饮。或因产后败血而肿者,宜以分气补心汤。 
以上皆为不足之证,宜分气养脾,脾实自能摄养肾水,其肿自消。 
诸家治水肿,只知导湿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导水 
丸、舟车丸、神 丸之类大下之,此速死之兆。盖脾极虚而肿,愈下愈虚,虽劫目前之快, 
而阴损正气,祸亦不旋踵而至。大法只宜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尔则死,当以严氏实 
脾散加减。要知从治塞因塞用之理,然后可以语水肿之治耳。 
有久病气虚而浮,手足皆肿,是虚气妄行。有产后与经事过多者,皆血虚也。兼脉 
虚弱者,宜调补气血。 
凡水肿初病,伤于酒湿面热之类,未经攻下消导,亦可以三圣散,牵牛、枳实、萝卜子 
三味,看大小虚实与之。实者三花神 丸、舟车丸、禹功散选用之。大忌羊肉,其性极补, 
水肿食之,百人不愈。 
水肿朝宽暮急者血虚,暮宽朝急者气虚,朝暮急者气血俱虚。今人不论气血阴阳,只 
行利药,利之再三而 
愈甚者,多见其不知阴阳妙用也。 

卷之三十一水肿门
治案
属性:子和治一人,因道中渴饮水过多,渐成肿满。或用三花神 丸,惮其太峻;或用五苓散 
分利水道,又太缓。淹延数多,终无一效。盖粗工之技,止于此耳。其后手足与肾皆肿,大 
小便皆秘涩,常仲明求治于戴人。戴人令仲明敷药,未及至而殁。戴人曰∶病水人甚者势如 
长川泛溢,欲以杯杓取之,难矣。必以神禹决水之法斯愈。 
又治一人,病涌水,面黄而喘,两足皆肿,按之陷而复起,行则濯濯有声,常欲饮水,不能 
睡卧。戴人令上涌去痰而汗之,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之,以益肾散复下之,以分阴阳利水 
道之剂复下之,水尽瘥。(戴人治案皆初病而实,元虚未虚者,当如此治。今人盖谓子和之 
法不善,岂理也哉?) 
《集成》治一人,能大飧,食肉必泄,忽肿头目甚,目不能开,膈满如筑,足麻至膝, 
恶风,阴器挺长,脉左沉,重取不应,右短涩。令单煮白术汤空心服,探吐之后,以白术二 
钱、麻黄、川芎各五分、防风三分作汤,下保和丸五十丸,吐中得汗,上截居多,肿遂退, 
眼开气顺食进。以前方去麻黄防风,加白术三钱、木通、通草各五分煎,下保和丸五十丸, 
五日而安。 
又治一妇人,素多怒,因食烧肉面肿不食,身倦,脉沉涩,左豁大。此体虚有痰气,为 
痰所隔,不得下降,当补虚利痰为主。每早以二陈汤加参术大剂与之,后探出药,辰时后用 
三和汤三倍术,睡,后以神 丸七丸挠其痰,一月而安。 

卷之三十一水肿门
药方
属性:赤小豆燥湿利小便最效,人但忽略之。 
土狗(身黄腰细,前二爪如锯,居土中。)焙干为末,治水肿用上半身,即消上身之 
水,下半身即消下体之水。分两边,左可以消左,右可以消右。方士用此特奇以诈利耳。 
香薷治水肿甚捷,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则清化行而水自下。用大叶者煎成膏丸服, 
可治水肿。 

卷之三十一水肿门
药方
属性:(《金匮》)x麻黄甘草汤x 治腰以上水肿者,宜此汗之。 
麻黄(一两) 甘草(五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先煮麻黄三四沸,去沫入甘草再煎至八分。食远热服取汗。 
有人患气喘,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此效。 
(《金匮》)x越婢汤x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麻黄 石膏(各四钱) 生姜(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上咀,水煎服。恶风加附子。《古今录验》加白术。 
(《金匮》)x麻黄附子汤x 治水肿,其脉沉细,属少阴。 
麻黄(三钱) 附子 甘草(各二钱) 
上作一帖,水煎服。 
(《金匮》)x防己茯苓汤x 治水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 
防己 黄 桂枝(各三钱) 茯苓(六钱) 甘草(一钱) 
上咀,作二服,水煎。 
(《金匮》)x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x 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 
脉自沉。 
黄 (四钱) 芍药 桂枝(各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煎,入苦酒相和服。 
(《和剂》)x小续命汤x 治风肿面皮粗,麻木不仁,加麻黄。有热,去附子。法宜先服三 
和散,(方见气门。)一二服后用此续命汤。(方见风门。) 
(《和剂》)x香苏散x 治上气咳喘,面目俱浮。 

卷之三十一水肿门
药方
属性:(《和剂》)x五苓散x 治肿胀湿热,小便不利。(方见湿门。) 
(《澹寮》)x五皮散x 治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胀,上气喘急。 
陈皮 桑白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煎。 
(《经验》)x大橘皮汤x 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陈皮(二钱) 滑石(一两) 木香(二分) 槟榔(六分)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四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药院》)x葶苈木香散x 治湿热伤脾,水肿腹胀,小便赤,大便滑。 
葶苈 木香 茯苓 肉桂 猪苓 泽泻 木通(各一钱) 滑石(五钱) 白术(二钱) 甘草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食前服。 
(《宣明》)x白术木香散x 治喘嗽肿满,欲成水病,不能卧,不能食,小便秘。 
白术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 木香 槟榔(各一钱) 陈皮(二钱) 官桂(五分) 
滑石(五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温服。 
(《济生》)x疏凿饮子x 治水气遍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 
泽泻 赤小豆(炒)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槟榔 茯苓皮(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五片煎服。 
(丹溪)x加味五皮散x 治遍身肿满,不分阴水阳水皆可服。 
陈皮 桑白皮 赤茯苓皮 生姜皮 大腹皮(各一钱) 姜黄 木瓜(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煎。一方去陈皮用五加皮、地骨皮。 
(《三因》)x消肿丸x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茯苓 茯神 半夏(制) 通草 陈皮(各二钱半) 
木香(一钱) 瞿麦 丁香(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灯心麦门冬汤下。 
(《良方》)x木香分气汤x 治四肢浮肿,腹胀中满,胁肋膨,虚气留滞上冲,小便臭浊。 
木香 槟榔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半夏(制) 枳壳(麸炒) 紫苏子(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入灯心、麝少许,食远服。 
(《济生》)x赤小豆汤x 治气血俱热,遂生疮疥,变为肿满,或烦或渴。 
赤小豆(炒) 当归 商陆 泽泻 桑白皮 连翘 赤芍药 汉防己 猪苓(各五分) 
上咀,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热甚加犀角。 
(《经验》)x茯苓散x 治诸般气肿。 
芫花(醋拌炒) 泽泻 郁李仁 甜葶苈 汉防己 本(各三钱半) 陈皮(去白) 
白茯苓 白槟榔 瞿麦(各半两) 滑石 大戟(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桑白皮煎汤空心调下,取下碧绿水如烂羊脂为度,忌盐食百日。 
(《医林》)x白术泽泻散x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鼓,不能食。 
白术 泽泻 陈皮(去白) 木香 槟榔 茯苓(各等分) 痞加枳实,肿加牵牛。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拔萃》)x导气通经汤x 治脾气有余,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陈皮(去白)桑白皮 白术 木香 茯苓(各一两) 雨水时加泽泻。 
上咀,每服八钱,水二盏煎一盏,通口服。 
(《直指》)x萝卜子饮x 治水病浮肿。 
萝卜子(生,半两) 赤茯苓 牵牛末(炒) 葶苈(炒) 甘草 半夏(制) 川芎 槟榔 
青木香 辣官桂 青皮 陈皮 白商陆(各三钱) 
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四片煎服。 
(《集成》)x导水饮子x 治水饮肿胀。 
吴茱萸(三钱) 黄连 茯苓 苍术(各一两) 滑石(七钱半) 
上为细末,滴水丸。每服七十丸,食前车前子灯心汤下。 
(《良方》)x人参木香散x 治水气肿病。 
人参 木香 茯苓 白术 滑石 猪苓 泽泻 甘草 槟榔 琥珀(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日进三服。 
(《拔萃》)x楮实子丸x 治水气鼓胀,洁净府。 
楮实子(一斗五升,膏) 白丁香(一两) 白茯苓(二两) 
上二味为末,用膏子为丸,梧桐子大。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消为度,后服补中调养药。 
(《病机》)x白茯苓汤x 治变水。 
白茯苓 泽泻(各二两) 郁李仁(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七分常服,从少至多。或煎熟入姜汁和面,或作粥饭常服, 
五七日后胀下再与白术散。 
(《病机》)x白术散x 
白术 泽泻(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茯苓三钱煎汤调下。或丸服亦可,三十丸从少至多,后治以黄 建中之 
类调养之,忌房室、猪鱼、盐酱、面食。 
(《良方》)x三白散x 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白牵牛(二两) 白术 木通 桑白皮(微炒) 陈皮(各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小儿五分。 

卷之三十一水肿门
药方
属性:(《拔萃》)x香苏饮x 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陈皮(一两,去白) 紫苏 汉防己 木通(各半两) 
上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前通口服。 
(《圣惠》)x紫苏橘皮汤x 治遍身肿满,脏腑自利。 
紫苏 橘皮 苏子 大腹皮 香附子 茯苓(各五分) 木香(三分) 半夏(制) 槟榔 
桔梗(各四分) 五味子 甘草(各二分) 
上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通口服。 
(《索矩》)x三和汤x 治脾湿肿满。 
陈皮 浓朴(姜炒) 白术 槟榔(各一钱) 紫苏(七分) 海金沙 木通(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良方》)x加味枳术汤x 治气为痰饮所隔,名曰气分胀满。歌曰∶ 
气分中满并胸痹,三者虽殊皆此类。 
胸痹气实中满虚,气分挟饮兹为异。 
趺阳微迟寸迟涩,两处推求病端的。 
阴气不通则骨疼,阳气不通身冷剧。 
阴气前通痹不仁,阳气前通恶寒栗。 
阴阳相得气乃行,气转即散分虚实。 
实则失气虚遗尿,腹满胁鸣何以治? 
心下坚大似旋盘,桂附术汤为最妙。 
枳壳 白术 辣桂 紫苏茎叶 陈皮 槟榔 桔梗 五灵脂(炒) 木香(各半钱)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温服。 
(《圣惠》)x赤茯苓丸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