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67部分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67部分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上气短气,咳逆噎气隔食,喉鸣气喘,肺痈吐沫脓血,妇人乳汁少。 
x玉堂x(一名玉英) 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胸膺疼痛,心烦咳逆上气,喘急不得息,呕吐寒痰。 
x紫宫x 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胸胁支满,膺痛食不下,咳逆上气,吐血烦心。 
x华盖x 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喘急,上气哮嗽,喉痹水饮不下。 
x璇玑x 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面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喉鸣喘不能言,水饮不下。 
x天突x 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上气咳逆,喘嗽喉痹,五噎呕吐咯脓血,咽肿暴喑。 
x廉泉x(一名舌本) 在颔下结喉上四寸中央,仰面取之。维脉任脉之会。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咳嗽喘息,上气吐沫,舌下重难言,舌根急缩不食,涎退场门疮。 
x承浆x(一名悬浆) 唇棱下陷中,开口取之。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 斜,暴喑不能言。 
任之为病,其苦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督脉者,为奇经八脉之一脉也。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属阳脉之海也。云为海者,以其总为阳脉之纲,故曰海也。行背中行,凡二十七穴。 
x长强x(一名气之阴 ,一名撅骨) 在脊 骨端计三分,伏地取之乃得。足少阴少阳结 
会。督脉别走任脉。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肠风下血久痔,五淋洞泄,失精呕血,小儿囟陷,惊痫螈 。 
x腰俞x(一名腰柱,一名腰户) 在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针八分,灸七壮。 
【主治】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妇人经闭溺赤。 
x阳关x 在十六椎节下间,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膝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x命门x(一名属累) 在十四椎节下间,伏取之。针五分,灸二壮。 
【主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骨蒸汗不出, 疟腰腹痛。 
x悬枢x 在十三椎下,伏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腰脊强不得屈伸,积气上下,水谷不化,泻痢不止。 
x脊中x(一名神宗,一名脊俞) 在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针五分,禁灸。 

卷之六经穴发明
督脉之图
属性:r督脉之图ps127a84。bmpr 
【主治】风痫癫邪,腹满不食,五痔积聚,小儿脱肛。 
x筋缩x 在九椎节下间,俯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癫疾狂走,风痫目上视。 
x至阳x 在七节下间,俯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腰脊痛,胃中寒不食,胸胁支满,胫酸四肢重,寒热如解 。 
x灵台x 在六椎节间,俯取之。诸书俱不主治。 
今俗灸之以治气喘不能卧,火到便愈。 
x神道x 在五椎节下间,俯取之。针五分,灸七壮。 
【主治】伤寒头痛,寒热往来, 疟,健忘惊悸,牙车急,张口不合,风痫。 
x身柱x 在三椎节骨下,俯取之。针五分,灸七壮。 
【主治】腰脊痛,癫痫狂走,螈 妄言。 
x陶道x 大椎下间,俯取之。足太阳督脉之会。针五分,灸五壮。 
【主治】 疟,寒热洒淅,脊强烦满汗不出,头重螈 ,恍惚不乐。 
x大椎x 在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五分,灸以十为壮。 
【主治】五劳七伤,乏力, 疟,肺胀胁满,呕吐上气,背膊拘急,项颈强不得回顾。 
x哑门x(一名喑门,一名厌舌,一名舌横) 在项后入发际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 
头取之。督脉阳维之会。针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哑。 
【主治】舌急不语,衄血不止,脊强反折,螈 癫疾,头重风汗汗不出。 
x风府x(一名舌本) 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针三分,禁灸。犯之令人失喑。 
【主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偏风,半身不遂,头痛项急不得回顾,伤寒发狂。 
x脑户x(一名合颅) 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足太阳督脉之会。针三分,禁灸。 
【主治】面赤痛,头重肿痛,瘿瘤。 
x强间x(一名大羽) 在后顶后一寸半。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头痛目眩,脑旋烦心,呕吐项强,狂走不卧。 
x后顶x(一名交冲) 在百会穴后一寸半,枕骨上。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颈项强急,额颅上痛,偏头痛,恶风目KT KT 。 
x百会x(一名三阳五会,一名巅上,一名天满) 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 
容豆许,直两耳尖至顶中央是穴。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二分,灸七壮。 
【主治】头风头痛,中风言语謇滞,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风痫卒厥,角弓反张,呕吐沫,心神恍惚, 
健忘 疟,百病皆治。 
x前顶x 在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头风目眩而赤肿,小儿惊痫螈 。 
x囟会x 在上星后一寸陷中。针二分,灸二壮。 
【主治】脑虚冷痛,饮酒过多,头皮肿生白屑,面目暴肿,鼻塞不闻。 
x上星x(一名神堂) 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头风头痛,头皮肿面虚,恶寒 疟,寒热汗不止,鼻血不止。 
x神庭x 在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阳明督脉之会。禁针,灸三壮。 
【主治】发狂,登高妄走,风痫癫疾,角弓反张,目不识人,头风鼻渊,流涕不止,头痛目泪,烦满喘渴。 
x素 x(一名面正) 在鼻柱上端准头。禁灸,针一分。 
【主治】鼻中 肉不消,喘息不利,多涕 衄血。 
x水沟x(一名人中) 在鼻下人中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中恶邪鬼击,不省人事,癫痫卒倒,消渴饮水遍身浮肿,温疫口 。 
x兑端x 在唇上端。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癫痫吐沫,齿龈痛,消渴衄血,口噤鼓颔。 
x断交x 在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针三分。 
【主治】鼻 肉不消,额头中痛,颈项强,目泪多眵,牙疳肿痛。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冲脉
属性: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 
别而络唇口。故曰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为病,令人逆气而里 
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 
各五分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与督脉同起于会阴。其在腹也,行乎幽门、通谷、阴都、石关、 
商曲、肓俞、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凡二十二穴皆足少阴之分也,然则冲脉并足少阴 
之经明矣。 
幽门(巨阙旁) 通谷(上脘两旁) 阴都(通谷下) 石关(阴都下) 商曲(石 
关下) 肓俞(商曲下) 中注(肓俞下) 四满(中注下) 气穴(四满下) 大赫(气穴下) 
横骨(大赫下) 
逆气里急者取诸此。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带脉
属性: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正名带脉,以其 
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此带脉所发,凡四穴。 
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 维道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阳跷脉
属性: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跷脉本太阳之 
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远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 
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跷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以辅阳为 ,本于仆参。与足少阳会于居 ,又与手阳明会于 
肩及巨骨,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 俞,与手足阳明会于地仓,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巨 ,又与 
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凡二十穴。 
申脉(外踝下,属足太阳经) 辅阳(外踝上) 仆参(跟骨上) 居 (章门下) 肩 
(肩端) 巨骨(肩端) 俞(肩 后胛骨上廉) 地仓(口吻两旁) 巨 (鼻两旁) 承泣(目下七分)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阴跷脉
属性: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 
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别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 
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跷脉长八尺,而阴跷 
之在交信,阴跷病者取此。 
然谷(足内踝下) 交信(内踝上)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阳维脉
属性:阳维维于阳,其脉起于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维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 
其脉气所发,别于金门,以阳交为 ,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 俞,与手足少阳会于天 ,又会于 
肩井。其在头也,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于本神及临泣,上至正营,循于脑空,下至风池。其与 
督脉会,则在风府及哑门。《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此阳维脉气所发,凡二十四穴。 
金门(足外踝下) 阳交(外踝上) 俞(肩后胛上) 天 (缺盆上) 肩井(肩头上) 
阳白(眉上) 本神(眉上) 临泣(眉上) 正营(目窗上) 脑空(缺盆上) 风池(颞 
后) 风府(发际) 哑门(风府后) 

卷之六经穴发明
奇经阴维脉
属性:阴维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所发者,阴维之 , 
名曰筑膑,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 
泉。《难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此阴脉所发,凡十二穴。 
筑膑(内踝上) 腹哀(日月下) 大横(腹哀下) 府舍(腹结下) 期门(乳下) 天 
突(结喉下) 廉泉(结喉上) 

卷之六经穴发明
十二井荥俞原经合穴
属性:少商(肺) 少冲(心) 大敦(肝) 隐白(脾) 涌泉(肾) 中冲(心包络) 商阳(大 
肠) 少泽(小肠) 窍阴(胆) 厉兑(胃) 至阴(膀胱) 关冲(三焦) 鱼际(肺) 
少府(心) 行间(肝) 大都(脾) 然谷(肾) 劳宫(心包) 二间(大肠) 前谷(小肠) 
侠溪(胆) 内庭(胃) 通谷(膀胱) 液门(三焦) 太渊(肺) 神门(心) 太冲(肝) 
太白(脾) 太溪(肾) 大陵(心包) 三间(大肠) 后溪(小肠) 临泣(胆) 陷谷(胃) 
束骨(膀胱) 中渚(三焦) 经渠(肺) 灵道(心) 中封(肝) 商丘(脾) 复溜(肾) 
间使(心包) 阳溪(大肠) 阳谷(小肠) 阳辅(胆) 解溪(胃) 昆仑(膀胱) 支沟 
(三焦) 太渊(肺) 神门(心) 太冲(肝) 太白(脾) 太溪(肾) 大陵(心包) 
合谷(大肠) 宛骨(小肠) 丘墟(胆) 冲阳(胃) 京骨(膀胱) 阳池(三焦) 尺泽 
(肺) 少海(心) 曲泉(肝) 阴陵泉(脾) 阴谷(肾) 曲泽(心包络) 曲池(大肠) 
少海(小肠) 阳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