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04-脉经 >

第19部分

504-脉经-第19部分

小说: 504-脉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 
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 
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而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 
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 
暮躁不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形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 
者,皆不可发汗。风水,其脉浮,浮为在表,其人能食,头痛汗出,表无佗病,病者言但下重,故从腰以上为和,腰以 
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防己黄 汤主之。(一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风水,恶风,一身 
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而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师曰∶裹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一云∶皮水,其脉沉,头面浮肿,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 
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趺阳脉当伏,今 
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则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一作消渴),小 
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寸口脉浮而迟,浮脉热,迟脉潜,热潜相抟,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热,数脉止, 
热止相抟,名曰伏。沉伏相抟,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抟,水走皮肤,则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水不沾流,走在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 
便即难。师曰∶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夫水病患,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 
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水 
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沉者与附子麻黄汤,浮者与杏子汤。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大肿。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中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一云大便反坚)。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抟,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少 
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一云水分)。 
问曰∶病者若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师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 
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 
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紧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 
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 
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当 
在后。黄汗之病,身体洪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而渴,一作不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其脉 
自沉。 
问曰∶黄汗之病,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黄汗之病,两 
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 
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则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 
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 
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骨疼。阳前通则恶寒, 
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气分,心下坚,大如 
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术汤主之。 

卷八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属性:凡黄候,其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冷,并不可治。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腹满,舌痿黄,躁不得 
睡,属黄家。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发病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 
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师曰∶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瘥,反剧为难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师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又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 
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酒黄胆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即愈。 
酒疸,黄色,心下结热而烦。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中心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寸口脉微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痛;当烦不烦,而极汗出。趺阳脉缓而迟,胃气反强。少 
阴脉微,微则伤精,阴气寒冷,少阴不足,谷气反强,饱则烦满满则发热,客热消谷,发已复饥,热则腹满,微则伤精, 
谷强则瘦,名曰谷寒热。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 
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师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 
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满也。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 
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则发,膀胱急, 
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 
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药,若脉紧数者,可发汗,针灸之。浮大者, 
吐之。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病结为 瘕,名曰疟母,鳖甲煎丸主之。疟但见热者,温疟也。其脉平, 
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疟多寒者,牡疟也,蜀漆散主之。 

卷八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属性: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则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脉阴弦故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平人无 
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贲豚病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时欲死复止,皆从惊得。其气上冲胸腹痛,及往来寒热,贲豚汤主之。 
师曰∶病有贲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卷八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属性: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下部闭塞,大便难,两 (一云脚)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病 
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趺阳脉紧而浮,紧则为痛,浮则为虚,虚则肠鸣,紧则坚满。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 
病腹中满痛为实,当下之。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 
病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浓朴三物汤主之。 
腹满痛,浓朴七物汤主之。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气寒相抟,转绞而痛。 
寸口脉迟而涩,迟为寒,涩为无血。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 
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作痛)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寸口脉弦者,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趺阳脉缓而迟,缓则为寒,迟则为虚,虚寒相抟,则欲食温,假令食冷,则咽痛。 
寸口脉微,尺中紧而涩,紧则为寒,微则为虚,涩则血不足,故知发汗而复下之也。紧在中央,知寒尚在,此本寒 
气,何为发汗复下之耶?夫脉浮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胁下偏痛,其脉紧弦,此寒 
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紧则不欲食,弦紧相抟,此为寒疝。趺阳脉浮而迟,浮则为风虚, 
迟则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大乌头汤主之。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 
寸口脉紧如转索,左右无常者,有宿食。 
寸口脉紧,即头痛风寒,或腹中有宿食不化。 
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当下之。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宿食在上脘,当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