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医诊断学 >

第24部分

中医诊断学-第24部分

小说: 中医诊断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熟悉四诊的综合运用和辨证的灵活运用。
    2、了解病案书写的重要意义。
    3、掌握病案书写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病案书写的格式。
主  要  内  容
    1、四诊、八纲等辨证的结合运用及辨证要点。
    2、病案书写的重要意义。
    3、中医病案的特点、内容和要求。
    4、病案整理方法及书写格式。
    第一节  四诊与辨证的运用
目  的  要  的
    1、了解辨证要点。
    2、熟悉四诊、八纲等辨证的结合运用。
主  要  内  容
    1、辨证要点。
    2、八纲与其他辨证方法的运用。
    3、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
    一、辨证要点
    (一) 四诊详细而准确,是辨证的基础
    辨证是以症状为依据的,而症状则来源于四诊。所以,熟练而正确地运用好四诊,才能得到详细而准确的疾病症状,使辨证具有科学性。
    (二) 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辨证
    主症,即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要症状,可能是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几个症状。如果能抓住主症,便可以主症为中心,结合其他症、脉、舌等,便能准确地鉴别病因,立法处方,从而获得显著的疗效。
    (三) 从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
    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虽然同是一种疾病,根据人体的差异和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辨证必须善于从变化中去识别。应细查起病原因,治疗经过,效果如何,审察目前疾病的病机如何?推断今后疾病的趋势如何?总之,在辨证过程中,必须把疾病看成是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过程,只有这样,辨证才能准确。
    总之,辨证必须灵活。病还未变,则辨证的结果不变;病证已变,则辨证的结果自应随之而改变。
    (四) 个别的症状,有时是辨证的关键
    一般地来说,四诊检查所得,都是比较统一的,可以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辨证结果。但是,也有一些病人,四诊所得,各有其主,望诊、问诊是虚证,闻诊、切诊又似实证,甚至每一诊所得也有错杂征象。辨证互有抵触,得不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可以按照八纲辨证的方法,从复杂的病证中,根据个别能反映整个病机的症或舌脉,而断然给予辨证的结果。
    (五) 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证和病,两者有密切的关系,有是病便有是证。但是,不同的病,也常有相同的证。因此在临床上,既要辨证,还要辨病。
    辨证,既包括四诊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全面而又具体地判断疾病在这个阶段的特殊性质和主要矛盾。辨病,则是按照病证所得,与多种相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比较,把各种相类似疾病的特征都加以考虑。因而要求对病人的证候进行逐一查对,查对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了辨证,看看有没有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特征,最后把那些类似的疾病一一排除掉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得出结论之后,对该病今后病机的衍变已有一个梗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辨证,便能预料疾病的顺逆吉凶。而更重要的是经过辨病之后,使辨证与辨病所有的治疗原则与方药结合得更加紧密,以达到提高洽疗效果,少走弯路之目的。
    总之,“病”是从辨证而得的。一种病有一种病的变化规律,这个病的规律,又反过来指导辨证。
    从辨证—→辨病—→辨证,这是一个诊断疾病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临床上必须既辨证,又辨病,由辨病再进一步辨证。
    二、八纲与其他辨证方法的运用
    八纲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八纲辨证是其他各种辨证的总纲。也就是说,任何疾病,从其部位上讲,不是表就是里;从其性质上讲,不是寒就是热;从其邪正相争的情况看,不是虚就是实;从其疾病的类型讲,不是阴就是阳。八纲辨证是通过人体与疾病这一生理与病理,正气与邪气,平衡与失调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一般规律,并作高度的概括与提炼而总结出来的。因此,它必然贯穿其他辨证之中,是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石与指针,可以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纲辨证的概括性强,但是比较笼统。辨别其哪一脏,哪一腑的病变,还需依靠脏腑辨证及其他辩证的补充。
    三、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
    (一) 适用于外感病辨证的方法有
    1、病因辨证中的六淫与疫疠辨证;
    2、六经辨证;
    3、卫气营血辨证;
    4、三焦辨证。
    外感辨证,首先分清是否疫疠,其次分辨六淫邪气。六淫之邪又可分为寒温两大类。属于风寒者用六经辨证方法;属于温热者,可用卫气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方法。疫疠之邪也往往有季节性与气候之变化有关,故亦可运用寒温两类辨证方法结合辨证。
    (二) 适用于杂病辨证的有
    1、气血津液辨证
    2、经络辨证,
    3、脏腑辨证。
    杂病辨证,可以脏腑辨证为中心,若气血津液辨证突出者,与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若与十二经脉所过之肢体部位症状有关者,则与经络辨证相结合。辨证求因是辨证论治原则之一,故脏腑辨证,必须注意与病因辨证相结合。特别是七情的影响,应予足够的重视。

复  习  思  考  题

        1、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如何?
        2、哪些辩证方法适用于外感病辨证?郊些辨证方法适用于杂病辨证?


 
    第二节  病  案
目  的  要  的
    l、掌握病案书写的内容与要求。
    2、掌握病案书写格式。
    3、了解中医病案的特点。
主  要  内  容
    1、病案书写的重要意义。
    2、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3、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
    一、病案书写的重要意义
    (一) 病案书写是临床证实,反映医疗质量的水准。是复诊和转诊或病案讨论的资料。
    (二) 是临床统计和科研的重要资料。
    (三) 继承学术的史料。
    二、中医病案的特点
    (一) 体现四诊、八纲的诊断特点。
    (二) 体现辨证论治的临床精髓。
    (三) 体现理、法、方、药一体的治疗特征。
    三、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
    (一) 病案的主要内容
    包括四诊、辨证、立法、处方等几大部分。
    1、四诊部分: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记裁应真实,层次要清楚。
    2、辨证部分:先将病证总的概念加以肯定。先辨病因,再辨病性,一定做到既掌握病,又掌握证。指出病因,病机,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可能的变化等等,务期明确中肯而详尽。
    3、立法部分:立法必须与辨证丝丝相扣。如果除了主病,还有兼证,更应按辨证的标本缓急而立法。
    4、处方部分:应根据立法而定方(处方应包括各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之类)。既可用成方加减,也可以自己化裁,制定新方。用药处方要精确,并注意用药轻重,先煎后下等等。
    此外,医嘱部分,要把有关病人护理与治疗的处理意见填写清楚,使护理人员可按医嘱执行。
    (二) 病案书写的要求
    1、书写病案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准确,及时。“住院病案”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门诊病案要求当时完成。
    2、症状描述要详细,一般要求使用中医名词术语,体现整体现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
    3、病案内容要求完整,精炼,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注意病情演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文字要通顺,简捷,不能涂改,剪贴,挖补。病案一律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应按国家规定使用的简化字,不要造字。
    5、病案中所有记录,每页均应有病人姓名,住院号和页序号,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6、“位院病案”、“入院志”、“首次病程志”、“会诊记录”、“转科记录”、“出院总结”、“死亡记录”等,应另起一行,标记于上方中央。
    7、病案结束时要签全名(正楷);主治医师红笔批阅后,亦应签全名(正楷),以示负责。
    8、要按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系统检查,并附以必要的西医检查及诊断(老中医及无条件者可不作要求),但不要割裂中医辨证施治的完整性。
    四、病案书写格式
    (一) 中医住院病案格式的内容和要求
住    院    病    案
    1、一般情况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否
    民族            籍贯
    职业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入院日期
    病史陈述者      病史采集时间
    发病节气
    2、问诊
    (1)主诉:记录患者自觉最痛苦的症状(部位、性质)和病程时间。
    (2)现病史:围绕左症详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治过程,重点写明起病情况、发病起因、诱因、时间、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病情演变与发展;检查、诊断、治疗经过;所用过的中、西药物,剂量,时间或其他特殊疗法;药后反应及症状、体征等病情变化情况(结合“十问歌”加以记录)。
    (3)既往史;记录一般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疾病的时间和治疗情况。
    (4)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居留地、居住环境,条件,生活和工作情况,饮食习惯;特殊嗜好、性情及精神状态。小儿记载生长、发育、喂养史。
    (5)经带胎产史(女性患者):记录月经初潮,周期,经量,色泽,性质;结婚年龄,孕产情况。
    (6)家族史:记录家庭亲属与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亲友的健康状况和发病情况,如亲属已死亡,则记录其死因及年龄。
    3、望诊
    (1)神色形态:包括神志、精神、体态及气色。
    (2)各部位望诊:包括头面、毛发、五官、咽、颈、胸腹、腰背、肌肤、四肢关节,爪甲等。
    (3)舌象:包括舌苔(苔形、苔色、津液)、舌质(形、态、体、色、瘀点、瘀斑)、舌下系带(颜色、形态)。
    (4)小儿指纹:包括三关定位、色泽、形态、浮沉。
    (5)排泄物:包括呕吐物、痰涎、血液、二便。
    4、闻诊
    (1)声息:包括语音、呼吸、咳喘、呕恶、太息、呻吟、腹声等
    (2)嗅气味:包括排泄物及口中气味等。
    5、切诊
    (1)肌肤:包括湿度、温度及弹性等。
    (2)各部位切诊:包括头面、胸腹、四肢。
    (3)俞穴按压:包括有关俞穴及其他压痛点、敏感点。
    (4)脉象;主要记录寸、关、尺脉象,必要时切人迎、趺阳脉。
    6、四诊摘要:把四诊所得资科(尤其是与辨证有密切关系者),进行系统、全面、扼要的归纳,为辨证提供依据。
    7、辨证分析:要求从四诊摘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病情转归等方面进行书写。
    8、诊断:有几个病写几个病,主要者先写。病名后的括号内写证型。
    9、治法。
    10、方药:用成方者,应写出方名及加减,自拟方可不写方名,方药要求每行写四味药,方药方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