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医诊断学 >

第6部分

中医诊断学-第6部分

小说: 中医诊断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舌头敛缩干燥,如荔枝干肉:热极津枯。
    舌如猪肝色、柿色:主气血败坏。
    舌短囊缩:肝气将绝。
    舌色赭黑:肾阴将绝。
    舌色自如雪花:脾阳将绝。



复  习  思  考  题

        1、望诊内容包括哪些?
        2、怎样掌握得神、失神及低神的假床表现?
        3、面部色诊原理是什么?
        4、《灵枢?五色篇》的面部分脏腑内容是什么?
        5、什么是“望色十法”?临床有何意义?
        6、什么是常色、主色、客色?
        7、怎样理解五色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
        8、五色主病的意义。
        9、形体望诊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意义。
        10、目部与五脏是怎样分属的?
        11、目部望诊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意义。
        12、局部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13、舌诊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14、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基本原理是什么?
        15、舌诊内容包括哪些?
        16、什么是正常舌象?
        17、舌质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意义是什么?
        18、舌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意义是什么?
        19、舌质舌苔综合观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20、危重舌象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闻  诊

目  的  要  的

    1、掌握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2、熟悉口气、汗、痰、尿、便等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主  要  内  容

    l、闻诊概念:闻诊是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从而了解疾病的一种诊察方法。
    2、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正常声音、病变声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病体的气味、病室的气味,临床表现及意义。
    3、闻诊的注意事项:首先要熟悉正常声音和气味,以常衡变。对于某些病声、气味,临证一时不易闻得,而病人多能自觉,可通过问诊而获得。

    一、听声音
    (一) 听声音的内容
    1、声音质地。
    2、语言表达情况。
    (二)声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正常声音
    '临床表现'发声自然,音调和畅,言语清楚。
    '临床意义'见于常人。但是,由于人的形质、禀赋不同,故正常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这是生理变化。另外,声音与情态变化密切相关,如因一时情感触动所发的声音亦属正常范围。
    2、病变声音
    (1)发声
    '临床表现'
    声音亢奋:发声高亢有力,多言而躁动。
    声音低怯:发声低微细弱,少言而沉静。
    声重:鼻塞声音重浊。
    音哑和失音:声音嘶哑者为音哑,发音不出者为失音。
    鼾声:昏睡不醒,鼾声不绝,手撒遗尿。
    呻吟:不自主呻吟而扪心或护腹。
    惊呼: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
    '临床意义'声音高亢,主实证、热证。
    声音低怯:多虚证、寒证。
    声重:见于外感风寒湿诸邪。
    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是外邪袭肺或痰浊壅肺,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致。
    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妊娠失音,多为胞胎阻碍肾之精气不能上荣所致。
    昏睡鼾声不绝,伴手撒遗尿多是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扪心或护腹,多是胸脘或腹痛。
    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多是惊风证。
    (2)语言
    '临床表现'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错语:语言错乱,说后自知。
    狂言,语言粗鲁,语无论次,骂詈号叫,失去理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夺气: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
    '临床意义'
    谵语,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错语均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狂言:属阳热实证,多见于痰火扰心或伤寒蓄血证。
    夺气:是中气大虚之证。
    (3)呼吸
    '临床表现'
    呼吸亢奋:呼吸气粗而快。
    呼吸不足:呼吸气微而慢。
    呼吸因难:呼吸微弱因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
    喘症:呼吸因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喘有虚实之分,实喘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虚喘发病徐缓,喘声低微,慌张气怯,息短不续,动则喘甚,但以引长一息为快。
    哮症:呼吸急促似喘,声高断续,喉间痰呜,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临床上哮、喘常并称。但喘以气息言,喘则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每与喘相兼。
    上气: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咳喘上气,兼见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火逆上气则感咽喉不利;或上气多兼身肿。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
    少气: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形体状态一般无改变。
    '临床意义'
    呼吸亢奋:为外感邪气有余,属实证、热证。
    呼吸不足:为内伤正气不足,属虚证、寒证。
    呼吸微弱困难,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决之危证。
    实喘: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
    虚喘,是肺肾虚损,气失摄纳所致。
    哮症:多因内有痰饮,复感外寒,束于肌表,引动伏饮而发。也有感受外邪,失手表散,束于肺经所致。或久居寒湿地区,或过食酸咸生冷,都可诱发。
    咳逆上气,是痰饮内停胸膈;火逆上气,是阴虚火旺;上气多兼水肿为外邪束于皮毛,肺气壅塞,水津不布。
    短气:当辨虚实,虚证多由肺气不足;实证常因饮停胸中。
    少气:主诸虚不足,是身休虚弱的表现。
    (4)咳嗽
    '临床表现'
    主要辨咳声质地及痰液情况.
    咳声紧闷。
    咳声重浊,痰清稀。
    咳声清脆,干咳少痰或无痰。
    咳声不畅。
    咳而声低,痰多而易咳出。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终止时作“鸳鸯叫声”名曰顿咳。
    咳声如犬吠样。
    '临床意义'
    咳声紧闷,多属寒湿。
    咳声重浊,多是外感风寒。
    咳声清脆,多属燥热。
    咳声不畅,多是肺气不宣。
    咳而声低,痰多而易咳出,是寒咳或湿咳或痰饮。
    咳声不场,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属于肺热。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是燥咳或火热咳嗽。
    顿咳,常见于小儿,是属肺实,多由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白喉,咳声如犬吠样,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5)呕吐
    '临床表现'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于呕。
    '临床意义'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呈清水痰涎,多属虚寒呕吐。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物呈粘痰黄水,或酸或苦,多为实热呕吐。
    呕吐呈喷射状,为热扰神明。
    反胃,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因胃阳虚,或脾肾俱虚,不能消谷。
    呕吐脓汁,为胃痈。
    (6)呃逆
    '临床表现'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呃呃”冲击声。其声音可有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热之邪客胃。
    久病呃逆:声低气祛,为胃气将绝之兆。
    呃声频频: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音弱无力,良久一声,多属虚寒。
    呃逆上冲,其声低祛而不能上达咽喉或时郑声,为脾胃气衰,虚气上逆,属虚寒证。
    呃声不高不低,持续时间短暂,呃后神清气爽,为进食仓促,或偶感风寒,一时气逆所致,可自愈。
    (7)嗳气
    '临床表现'气从胃中上逆,出于咽喉的一种声音。其声有高低,发作有快慢,并且布不同气味。
    '临床意义'
    嗳气酸腐,为宿食不消,胃脘气滞。
    嗳声响亮,频频发作,得嗳与矢气则脘腹宽舒,属肝气犯胃。
    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为脾胃虚弱,多见久病或老人。
    (8)太息
    '临床表现' 在情绪抑郁时,因胸闷不畅,引一声长吁或短叹后,则自觉舒适。
    '临床意义' 太息为情志病之声,属肝气郁结之象。
    (9)喷嚏
    '临床表现'气从肺上冲于鼻发出的一种声音。
    '临床意义'新病喷嚏,多因外感风寒。外邪郁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佳兆。
    (10)肠鸣
    '临床表现'腹中漉漉作响,为肠呜。注意声响的不同部位和性质不同变化。
    '临床意义'
    其声在脘部,振动有声,为痰饮留聚于胃。
    其声在脘腹,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饿时加重,属中虚肠胃不实之病。
    腹中肠呜如雷,则属风、寒、湿邪盛。
    二、嗅气味
    (一)嗅气味内容
    1、病体的气味:口气、汗气、鼻臭、身臭。
    2、病室的气味。
    (二)临床表现及意义
    1、病体气味
    (1)口气
    '临床表现'正常口中不会发出异常气味。临床异常口气有口臭,酸臭、臭秽、腐臭等。
    '临床意义'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是内有宿食。
    口出臭秽气,是胃热。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疮疡。
    (2)汗气
    汗有腥膻气,是风湿热久蕴于皮肤,熏蒸津液之故。
    (3)鼻臭
    鼻出臭气,流浊涕经常不止,是鼻渊。
    (4)身臭
    应考虑有无溃腐疮疡。
    2、病室的气味
    病室有腐臭或尸臭气味,是脏腑败坏,病属危重。
    病室有血腥臭,病人多患失血证。
    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属危证。
    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消渴病患者,属危证。



复  习  思  考  题

        1、试述病变的声音有哪些方面?
        2、试述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夺气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上气、短气、少气怎样鉴别?其临床意义如何?
        4、何谓呕吐?临床意义是什么?
        5、呃逆与嗳气有何异同?临床意义如何?
        6、说明咳嗽声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7、试述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8、嗅气味包括哪些方面?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三节  问  诊
目  的  要  的
    1、熟悉问诊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掌握问诊的方法,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主  要  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