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

第2部分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第2部分

小说: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斑秃方??????????????????? (609)
 七、脂溢性脱发方???????????????? (630)
第十二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方??????????? (637)
 一、雀斑方??????????????????? (639)
目  录7
 二、黄褐斑方?????????????????? (645)
 三、皮肤黑变病方???????????????? (670)
 四、白癜风方?????????????????? (676)
第十三章 粘膜疾病方??????????????? (697)
 一、剥脱性唇炎方???????????????? (699)
 二、女阴粘膜白斑方??????????????? (706)
第十四章 皮肤综合征方?????????????? (713)
 一、白塞综合征方???????????????? (715)
 二、干燥综合征方???????????????? (722)
 三、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方?????? (727)
第十五章 性传播疾病方?????????????? (733)
 一、梅毒方??????????????????? (735)
 二、淋病方??????????????????? (742)
 三、尖锐湿疣方????????????????? (752)
 四、软下疳方?????????????????? (763)
 五、生殖器疱疹方???????????????? (767)
第十六章 其他常见皮肤病方???????????? (773)
 一、天疱疮方?????????????????? (775)
 二、鱼鳞病方?????????????????? (782)
附:古方药量考证????????????????? (785)

第一章
 病






一、单纯疱疹方
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常
由多种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消化不良、月经等而引起发病。多
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以颜面及生殖器为多见,如口角、唇缘、包
皮、龟头、尿道、阴唇等部位。皮肤损害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簇集
性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大小的小水泡,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
干燥结痂;患者自感烧灼和痒感,重者可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历
时1周左右而自愈,但可反复发作。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对症处理及抗病毒治疗(如病毒灵、病毒唑
等)。中医认为其属“热疮”、“火燎疮”等范畴,常因内有蕴热,复感
风热邪毒,郁于肌肤而成。治疗注重内外合治,选用清热、解毒、祛
湿、止痒诸方药,既内服,又外洗,临床证实有较好疗效。鉴于目前
临床生殖器疱疹的患者较多,故于后另立篇幅介绍。下述诸方以
治疗颜面疱疹为主,可供参考选用。
1辛夷清肺饮
辛夷花、生甘草各6g,生石膏30g,金银花、野菊花各15g,枇
杷叶、栀子、知母各9g,桑叶、连翘、黄芩各12g。每日1剂,水煎取
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治疗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方·3·
热疮。
2加减泻毒汤
马齿苋、生薏苡仁、生石膏各30g,栀子、藿香、防风、苏叶、白
术各9g,黄芩、大青叶各12g,枳壳、生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
取汁分次温服。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适用于治疗颜面疱疹。
3加减清胃汤
生石膏30g,生地20g,黄芩、丹皮各12g,大青叶15g,黄连、生
甘草、柴胡各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之功,适用于治疗颜面疱疹。
4黄连上清汤
黄连、生甘草、大黄各6g,栀子、荆芥、黄芩、连翘、桔梗、旋复
花各10g,黄柏12g,鱼腥草15g,生石膏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
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解毒、疏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颜面疱疹
疗效较好。
5加减泻黄散
藿香、栀子、防风、玄参、连翘、生甘草各10g,生石膏30g。每
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胃泻火、凉血解毒之功,适用于治疗颜面疱疹。
6五味消毒饮
葛根、浮萍、黄芩、金银花各10g,野菊花、板蓝根各15g,紫花
地丁、蒲公英各12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有报道运
用其治疗颜面疱疹效果理想。
7惺惺散
桔梗、细辛、人参、甘草、茯苓、天花粉、白术、薄荷各适量。每
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清热益气透毒之功。适用
·4·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于热疮体虚者。
8青冰散
青黛、冰片各等份。将两药末混合均匀,备用。先将患处清洗
干净,取药末适量撒布于患处,2天换药1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单纯疱
疹67例,结果:1周内痊愈41例,2周内痊愈23例,3周内痊愈3
例。
9梅花针法
选用病变局部,先常规消毒,再取梅花针于局部行叩刺治疗。
一般手法宜由轻到重逐渐变化,边叩刺边用消毒干棉球擦净渗出
的液体。治疗以局部皮肤潮红、轻微渗血为度。每日治疗1次。
本法有散风清热、通络止痛、条畅气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单纯疱疹26例,结果全部获愈。治疗时间最短者1次,最长者
7次。
10系列秘验方
(1)马齿苋30g,生苡仁15g,紫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
分次温服。
(2)败酱草、紫草各10g,板蓝根15g,马齿苋30g。每日1剂,
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3)栀子、牵牛子末、大黄各1两①,甘草、荆三棱各7钱②。诸
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酒化服用之。
(4)大黄、生姜、甘草、金银花各1两,瓜蒌1斤③,皂角针2
两。诸药研粗末,用好酒2升④同煎,去渣服用。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方·5·




1两=3125克
1钱=3125克
1斤=500克
1升=1000ml
(5)丁香、乳香各1钱,蝉壳、贯众、紫花地丁各半两。诸药研
为细末,温酒调下。
(6)金银花、赤芍各半两,大黄7钱半,当归、枳实、甘草各3
钱。上药入大瓜蒌1个,同研为粗末,作4服,每服水酒各1盏,煎
至1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7)大黄、甘草各1两,芒硝2两。诸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
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清茶温酒任化下,童便半盏研化服亦可。
(8)防风、细辛、甘草节、白僵蚕、青皮、黄连、羌活、独活、蝉蜕、
赤芍各等份。诸药锉散,每服5钱,每日2次。
(9)紫花地丁1两,白芷、元参各3钱,黄酒2两。水两杯同煎
服,服后盖被子出汗即愈,轻者1剂,重者2~3剂见效。
(10)金丝草、金银花藤、五叶紫葛、天荞麦各等份。切碎,用最
好的醋浓煎,先熏后洗。
(11)黄柏、黄芩、黄连、芙蓉叶、泽兰叶、大黄各32g。诸药共
研细末,菜油或麻油调敷患处。
(12)青黛粉、黄柏面各15g,滑石粉64g。诸药混匀,直接撒布
疮面。
(13)石榴皮、地榆、蛇床子、蒲公英各32g。水煎熏洗患处。
(14)苦参、大黄、蛇床子、芍药、黄芩、黄柏、黄连、菝葜各适量。
每日1剂,水煎外洗患处3次。
(15)水银、铅粉(又名胡粉)、松脂各适量。以猪脂4升煎松
脂,水气尽,下水银、胡粉,搅匀,不见水银以搏之,外敷患处。不可
近眼、耳,切勿入口。
(16)蓖麻肉、松香、杏仁霜、银朱、广丹、轻粉、茶油各适量。诸
药制成药膏,贴患处,每日1次。
(17)黄连面32g,凡士林250g。混合调膏外搽。
(18)青黛散、金黄散(或紫金锭),冷开水调搽患处。
·6·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11食疗方
本病忌食膏粱厚味、辛辣醇酒,对反复发作者应加强食疗。下
列食疗方可酌情选用。
(1)养心补脾汤:龙眼肉500g,白糖50g,将龙眼肉放碗中加白
糖,反复蒸、晾3次,使色泽变黑,将龙眼肉再拌以少许白糖,装瓶
备用。每日服用2次,每次4~5颗,连服7~8天。适用于心脾两
虚者。
(2)芪草大枣汤:黄芪30g,生甘草5g,大枣7枚,每日煎服。
适用于气虚乏力者。
(3)消食汤:炒萝卜子、鸡内金各10g,焦山楂30g,大枣15枚,
葱白7根。水煎去渣温服。适用于食滞中脘者。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方·7·
二、带状疱疹方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体内再发所
致,故发病无季节性,呈散发性。小儿发病较少,多为年长者,好发
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多发于免疫损伤或免疫抑制人群以及恶性
肿瘤,特别是淋巴瘤患者。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初起在皮肤上出现成簇红
色皮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脓疱,周围红晕,大小不等,分批出
现。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经3~5日干燥结痂,痛
感逐渐消失,2周左右脱痂,一般不留瘢痕。疹出时常有局部淋巴
结痛,或局部瘙痒,感觉过敏。皮疹多限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
好发部位以胸部常见,其次为面部神经支配的部位,再次为颈、腰
部。非典型者可做疱疹组织涂片和活检,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原,分离病毒和血清学检查。
本病西医一般采用对症、支持及抗病毒治疗。中医认为本病
是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偶
因兼感外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故治疗以清肝泻火、健
脾除湿、活血化瘀等为大法,常内服、外用、针灸等方法相并或单独
运用,有较好疗效。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8·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一)内服方
1田基黄汤
田基黄20g,板蓝根30g,紫草、升麻各12g,浙贝母10g,当归、
丹参、川牛膝各15g。热甚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0g,黄芩15g;湿
盛者加白术、茯苓各12g,泽泻10g;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紫花地
丁各30g,野菊花20g;年老体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各20g。每日1
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局部以紫金锭用茶叶水调糊外涂。
本方有清热泻火、活血解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带状疱
疹40例,结果:1周以内痊愈31例,2周以内痊愈38例,总治愈率
95%。
2徐长卿方
徐长卿、七叶莲、川芎、黄芪各15g,七叶一枝花、远志各10g,
丹参20g,琥珀(冲服)1g,牡丹皮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
服,5天为1疗程。
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32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3例,有效1例。
3黄公防己汤
木防己、生山栀各15g,蒲公英、白茅根、赤小豆各30g,黄芩、
广郁金、香附各12g,车前子(包煎)10g,甘草6g。皮损发于面部者
加马齿苋30g;发于胸胁部者加柴胡10g;发于腰腹部者加黄柏
10g。每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