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12部分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2部分

小说: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黄连10克,大黄10克,苦楝皮10克。服药3剂,腹痛不但不减,反见加重,且未见虫体排出。数日后,再邀余治。察其舌苔薄白,腹满,按之有索条物起伏,脉弦紧涩。因云:脉弦紧涩者寒也。治宜健脾温中。处方:丁香3克,小茴香3克,肉桂3克。服药1剂,腹痛即解,食纳亦增。加吴茱萸1克。1剂后,便出蛔虫10条。后果愈。
      2.蛔病驱蛔,不辨虚实,但予劫夺,久治不效
      王××,男,成。
      腹痛隐隐,时或剧痛20多天。医作蛔虫病论治,先用驱蛔灵治之而诸汪更甚,后又易医以中药乌梅汤加减治之,痛不减。再邀马振岳先生诊治。云:蛔病本当驱蛔,何驱蛔之法不效也?正虚也,正虚当补,不任克伐劫夺,故不愈也。余有妙方,可治之。急处:甘草10克,粳米20粒,蜂蜜30克。
      服药4口其痛果缓,服药尽剂,痛止,便蛔十余条,愈。
      余思之:乃仲景《金匮》法耳。仲景云:“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甘草粉蜜汤者,由甘草、粉、蜜三药组成。甘草、蜂蜜两药历代医家均无异议,而粉者为何?铅粉乎?米粉乎?持铅粉之议者,云:铅粉有毒能驱虫,当为铅粉;持米粉之议者,云:当米粉,因其为毒药不止者用之。余读《金匮》久久不知何者为对,今睹此情始解也。自此之后,凡见毒药不止者,恒以甘草、大米、蜂蜜为方治之,均效如桴鼓。
      3.脘痛吐蛔,驱蛔不效,脉弦而细,知其寒实,温下始瘥
      邢××,女,65岁。
      胁下腹痛,阵阵而剧,时而吐蛔一个多月。医诊胆道蛔虫病。先用阿托品等止痛,后用驱蛔之剂不效,后又以中药乌梅丸加减止痛,使君、槟榔、苦楝驱蛔均不效。某医欲手术治之,然因患者拒绝而作罢。审其痛始从脐腹,继至胁下攻冲作痛,痛彻肩背、胁腰,脉弦细。思之:仲景曾云:“胁下偏痛,发热,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前方之用乌梅汤不效者,乃未顾及其实耳。服药1剂,果愈。
      
      绦虫病
      不辨寒热,但予驱虫,虫体不出,反增呕吐
      苏××,男,25岁。3年来,时时腹痛隐隐,疲乏无力,纳呆食减,体重日减,大便稀溏,时有面条样绦虫节片排出。医诊绦虫病。曾服槟榔、南瓜子方10剂,不效。某医云:虫也者,非用大剂泻下药不能排出,前用槟榔、南瓜子无效者,就在于此也。因拟槟榔60克,南瓜子60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药后不但虫体未见排出,反增腹痛难止,恶心欲吐,大便一日十余行。不得已,改邀余诊。察其除上症外,并见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弦紧而数之脉者,寒邪凝滞也。宦温中散寒。处方:吴茱萸12克,槟榔60克,雷丸10克(研末,冲服)。服药1剂,腹痛稍减,再剂,排出虫体一条,放大镜观察头亦排出,但恶心呕吐仍未全止,乃予柴平汤加减为方,2剂,诸证消失,愈。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1.以寒作热,不辨环境,徒用辛凉,久延病期
      芦××,男,58岁。今年入夏以来,频繁感冒,医始以多种西药治之不效,继又改清中医治之,或丸,或冲剂,或胶囊剂,或辛凉解表汤剂,或养阴益气汤剂,前后治疗一个多月,并输液数次,均不效。余审其除经常喷嚏外,并见头、身酸痛,疲乏无力,微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稍紧。综合脉证,思之:此似风寒表证。然风寒表证者多发生于冬季,此发生于暑夏热时,不相合也。勉予苏叶、防风、藿香等为剂予服。次日,其汽车司机开车来邀。余一进汽车顿感甚冷,且亦感全身有酸痛感。乃问:你开此车有多少时间?答曰:约有两月。再问:你开此车后有何感觉?答曰:不知怎么,今年人夏以来,我经常感冒,且服很多药都不顶事。余顿悟:芦氏之病就在于此。至芦家,诊后,乃云:伊之感冒乃空调所致也。除治疗用药外,并应控制空调之量,使室内,室外比较协调,汽车内外比较协调。并处辛温解表之九味羌活汤1剂。果愈。
      芦云:医生不但治病,而且应考虑环境,妙也,高也。
      2.阳虚表寒,当予补阳益气,反以解表祛邪
      李××,男,45岁。
      从战争年代始,即发现脘腹冷痛,医诊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肠炎,虽经中、西药物治疗多年,仍然反复发作。近5年又出现反复感冒。尤其是近3年来,几乎每个月发作一次。每次发病时,除鼻塞喷嚏外,并见头痛,项脊强,恶寒发热,无汗。此时若不治疗即常常拖延一月不愈,若治疗即引起胃痛、腹痛,不能饮食。此次发病已近一个月,仍然头痛,项脊强痛,恶寒发热,喷嚏鼻塞,脘腹冷痛,不能饮食。细察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指趾厥冷。综合脉证,思之:仲景《伤寒论》云:“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医宗金鉴》云:“中气素虚,虽有表证亦不可汗之”。上证之所以以解表之法不愈者乃未补其中焦耳。又思本证除胃脘冷痛之外,并见手足厥冷,脉沉细无力之阳气俱损状,若但健中则不可,必脾肾阳气俱补方可。再造散者,既补阳又益气,且微有解表之功,正如童养学《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所说:“再造散,治头痛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庸医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及火劫取汗,误死者,多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症,名日无阳症。”因拟再造散加减:黄芪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细辛1克,甘草3克,生姜3片,防风2克,川芎6克,羌活2克,白芍10克。
      服药3剂,诸证均解大半,继服2剂,诸证消失,其后每月服药3剂,共服9剂,愈。
      3.三焦郁热,反用补益,火邪烁金,卫气不固
      苏××,女,30岁。
      3~4年来,感冒反复发作。医诊卫气不固,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治之。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开始每月一次,以后逐渐变为每周一次。特别是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都处于感冒状态之中。细审其证,除一般的感冒症状外,并时时感到口鼻干燥,口苦心烦,头晕胀痛,便干尿赤,脉弦而滑。因思脉证显属三焦郁热,何不用清泻三焦之剂治之。因处:黄连上清丸,一日2次,一次1丸。
      服药一月,诸证果愈。
      一友问:反复感冒当属气虚,气虚者当益气固表,此历代医家之常用法耳,何此患者用之不效?而你用黄连上清反愈也?答曰:反复感冒为卫气虚乃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卫气之虚有肺气不足所致者,有荣卫失调所致者,有火邪凌金所致者,此证之虚乃三焦郁火烁金而致,故泻其火而愈也。
      4.暑热伤气,气阴俱伤,反用清热,其病不愈
      苏××,男,30岁。
      一个多月以来,感冒一直不愈。先用抗生素、康泰克、感冒通等不见好转,后又用中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等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发热头晕,疲乏无力外,并见口干,纳呆,多汗,喷嚏,舌苔薄白,脉弦大紧数等证。且病发于夏季暑令之时。因云:此乃暑热外客,气阴俱伤之候。拟用清暑益气,养阴清热。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jO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4剂,愈。某医问:《温病条辨》吴鞠通列暑温上焦病有五方。其一为人参白虎,其二为东垣清暑益气,其三为新加香薷饮,其四为生脉散,其五为清络饮。何先生独选东垣清暑益气?答曰:人参白虎者尤善治口渴甚而右脉洪大而数者,因其热甚津气两伤也。生脉散者主用于脉散大汗多,喘喝欲脱者。新加香薷饮者主用于汗不出者。清络饮者主用于但有余邪未尽者。本症既有汗,又见脉弦大紧数之表寒证,乃表里合邪,正虚邪实之证,故宜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又问:何不用孟英清暑益气汤?答曰:孟英清暑益气者虽为暑伤津气者设,然其总以阴虚有热为主,而此证脉却见弦大紧数,弦大紧数之脉者气虚多于阴虚,且夹表寒也,故只宜东垣清暑益气汤。再问:何用清热解毒,疏风清热而热不减?答曰:气阴俱虚也。虚者当补,正虚为主而邪气亦在者,尤当重补,不补则邪不除也。
      5。但知解表,不审病机,不审标本,徒施药饵
      黎××,女,38岁。
      七八年来,每次月经将至前一二天即出现头痛身痛,鼻塞流涕,频繁的喷嚏,或见轻微的咳嗽,月经过后两天以上症状自然消失。前后曾用多种西药和中药清热解表、疏风散寒、益气固表等剂进行治疗,但一直不效。特别是近两年来,以上症状更加严重。此次月经来潮前3天即感头晕头痛,鼻塞喷嚏,眼痒流泪,鼻流清涕,全身酸痛,月经来潮之后以上症状更加严重,应用感冒清,感冒冲剂。扑尔敏,去痛片5天,疏风解表剂中药两帖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胸满心烦,手心热,舌苔薄白,脉弦细。反复思考:月经者,冲脉所主,冲脉者隶属于肝;肝者,将军之官也;将军之官者,调营卫,御外邪者也。肝郁血虚,郁而化火,则卫气不固,故反复感冒。前方之疏风散寒,益气解表,清热解表者,均非治其病之所在也。宜改予疏肝、养阴、解郁、清热。处方:柴胡10克,当归1O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IO克,干姜3克,生姜3片,丹皮10克,栀子10克。
      服药1剂,诸证好转,继服2剂,诸证尽失。为彻底痊愈汁,每次月经来潮以前,均服药4剂。服药3个周期,共服药12剂,果愈。
      6.气郁不畅,卫气不行,不予理气,反予解表,伤卫助郁,病不得解
      葛××,男,30岁。
      感冒2个多月,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效,后又用中药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益气解表治疗20余天仍然不见改善。审其证见头晕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不断喷嚏,眼微痒,轻微咳嗽,胸胁苦满,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沉微弦。再询其发病原因,云:生气之后,突患感冒,其后即反复治疗,然至今不愈。综合脉证,反复思考:《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杲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肝胆相表里,肝胆郁则卫气不行,诸脏随之而郁,今其病始因气郁而复受外邪,治当解郁疏表,而反与解表以伤卫,补益以壅气,故其病久久不得而解。法宜调肝理气,佐以解表,其病自解。处方:党参10克,苏叶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前胡10克,半夏10克,葛根15克,甘草10克,木香6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服药3剂,其病果愈。
      7.不知春秋,不知阴阳,不知和调,但予祛邪扶正,其病不愈
      荀××,女,40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