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医内科学(七版) >

第129部分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129部分

小说: 中医内科学(七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证治疗:“腰为肾之府”,痛如锥刺,不可俯仰,是为血瘀腰痛之候。脉来沉涩:舌有瘀斑,皆属血虚有瘀之象。发散风湿,耗散津液,反助血瘀益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补
之足以为害也。今遵王清任身痛逐瘀汤合张寿甫活络效灵丹,复方调治。
   处方:当归12克  桃仁9克  红花6克  赤芍9克  乳香、没药各6克  丹参25克生地18克  怀牛膝12克  生大黄9克  水煎服。
    10月8日二诊:上方连服3剂,腰痛非但不减反而痛甚,惟大便转润,其色黑褐,脉仍沉涩。便润色褐,腰痛甚,是血活瘀化之兆。继服上方,以待瘀化络通,自获效果。
   10月15日三诊:上方连服6剂,腰痛十去六七,俯仰较前灵活,大便变黄。上方既效,继予原方3剂。
   10月18日四诊:继服上方3剂,腰已不痛,惟腰间尚感酸楚,仍以原方加减。
   处方:当归12克  丹参18克  骨碎补9克  狗脊12克  川续断18克  炒杜仲12克桑寄生18克  鸡血藤25克  怀牛膝12克  水煎服。
患者又服6剂,诸症均愈。(孙朝宗.孙鲁川医案?腰痛病案三施某,男,50岁。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患者腰疼痛已半年余,其痛悠悠,尚可忍耐。近则痛势加剧,腿足痿软无力,不能久立,更不耐远行,痛时喜手按摩,神倦气短,小溲清长,舌质淡,少苔,脉微弱无力。病属肾阳虚腰痛,治宜温补肾阳,拟肾气汤合青娥丸加减。
   熟地24克  山药12克  净枣皮12克  丹皮9克  炒泽泻9克  白茯苓12克  肉桂末(分3次兑)3克  熟附片9克(先煎2小时)  补骨脂12克  炒杜仲24克  胡桃肉24克
 桑寄生24克  延胡索12克  3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药后腰痛减,腿足较有力。嘱续服八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熊寥笙.中医难症论治?腰痛.重庆出版社.1988)
'文献摘要'
    《景岳全书?腰痛》:“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    —:——
522  ?中医内科学
    《医宗必渎?腰痛》:“《内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护,虽六气苛毒,弗之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肾脏虚伤,膀胱之腑安能独足?于是六气乘虚侵犯太阳,故分别施治。有寒湿、有风、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
    《临证指南医案?腰腿足痛》龚商年按语:  “夫内因治法,肾脏之阳有亏,则益火之本以消阴翳;肾脏之阴内夺,则壮水之源以制阳光。外因治法,寒湿伤阳者,用苦辛温,以通阳泻浊;湿郁生热者,用苦卒以胜湿通气。不内外因治法,劳役伤肾者,从先天后天同治;坠堕损伤者,辨伤之轻重与瘀之有无,或通或补。”
   《医学心悟?腰痛》:“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冰,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并用独活汤主之。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苍白二陈汤加独活主之。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恐成痿证,前方加黄柏主之。若因闪挫跌仆,瘀积于内,转侧如刀锥之刺,大便黑色,脉涩,或芤者,瘀血也,泽兰汤主之。走注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橘核丸主之。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二陈汤加白术、草藓,白芥子,竹沥、姜汁主之。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六君子汤加杜仲,续断主之。若兼阴冷,更佐以八味丸。大抵腰痛,悉属肾虚,既夹邪气,必须祛邪。如无外邪,则唯补肾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