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北大教授李零读论语 :丧家狗 >

第16部分

北大教授李零读论语 :丧家狗-第16部分

小说: 北大教授李零读论语 :丧家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章也是记曾子言。
  “弘毅”,“弘”,也可能是强字之误,杨伯峻引章太炎说,读为“强毅”。“强毅”即“刚毅”。《子路》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这段话是说,士不可以不坚强,任重而道远。任重是因为追求仁,这个任务很重;道远是因为要一辈子追求,到死方止,路很长。“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现在都是成语。(曾子论弘毅)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培养新君子,重在三教,始于诗教,立于礼教,成于乐教。“兴”是开始,“立”是中间,“成”是结束。这三条,彼此相关。当时,礼仪场合,有赋诗之风,不学诗,就没法在这种场合讲话,诗是用之于礼,和礼分不开。礼,侧重仪容和举止,一举一动,要合乎君子风度,当然很重要,但礼和乐也分不开。古代宫廷,很多仪式都有音乐伴奏,用以烘托气氛,庄严肃穆,令人改容易色,没有音乐,也宛如置身乐中,马上规矩起来,变得很有君子风度。诗有歌词,本来是用来唱的。只念不唱叫诵,配乐而唱叫歌。君子习礼,要先从背歌词开始,达到倒背如流,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参加各种仪式,善于借题发挥,引用这些诗。这样的诗,还不是完美的诗,完美的诗,一定要加上音乐,歌词以外,有器乐伴奏,配乐而唱,甚至手舞足蹈,唱起来,跳起来。诗歌诗歌,要落实于歌;礼乐礼乐,要落实于乐。
  孔子酷爱音乐,他认为,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改变人性,莫过于音乐,故以乐教为最高层次。上课,总有乐器在旁。他的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难怪孔子身边,总是弦歌之声,不绝于耳。(诗教、礼教和乐教)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子曰:“。”郭店楚简《尊德义》:“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与此相近。“由之”,一般以为是用之的意思。这个词已见于《学而》1。12。《学而》1。12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由之”是指顺道而行,这里则是指按统治者的意志办事,叫干什么干什么。统治者讲,不平等有合理性,主要是着眼于人类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如出身、财富、权势和道德,还有体力、智力和性别差异,特别是智力。当父母的往往认为,小孩懂屁事,用不着跟他讲大道理。当丈夫的往往认为,女人都是头发长,见识短,也是能哄就哄,用不着跟她讲大道理。〔1〕古代统治者对他的子民,也往往作如是想———谁让他们没头脑。孔子认为,老百姓是“中人以下”的糊涂蛋,只能听喝,听上等聪明蛋即贵族统治者摆布,而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小人学道则易使”(《阳货》17。4)。孟子也说“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下》)。这话很难听,但很坦白,而且在古代世界是公认的常识。大家读法家的书,也能读到类似的话。如《商君书?更法》的名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就是体现这类看法;《孙子?九地》有“愚兵投险”之术,把带领士兵到敌国作战比作赶羊,“如登高而去梯,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也是出于同样的看法。讲愚民政策,何止秦始皇,还包括很多我们称为知识分子的聪明人。“批林批孔”时期,这话是批判对象,他们批别的冤枉,批这话没错。鲁迅讨论过愚民政策,他说古往今来的统治者,都希望民尽其力而没头脑,但老百姓真的把大脑去掉,也就不能尽力。你要马儿跑,马儿要吃草;你要人出力,不能没头脑。专制好像一次性抵押的包办婚姻,“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民主好像两相情愿的自由恋爱,不合适了,随时分手。但即使现代,民意也是操控于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愚民的阴影仍挥之不去。专制是古代的愚民政策,民主的名义下也有愚民政策,受骗总是老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注:〔1〕我国古代,讲尊老爱幼,认为老人虽不免于糊涂,原来却可能聪明;小孩虽不懂事,但来日方长,只要是男的,就有优越性。女人,除秀色可餐,很少被人提及。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话说给谁听?统治者,还是他的学生?恐怕是学生。孔子有很多穷学生。“好勇疾贫”,主要是讲穷人不安其贫,积怨太深。“好勇”是暴力倾向,“疾贫”是恨自己太穷。苦大仇深,诉诸暴力,当然会出乱子。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人而不仁”,主要是讲富人不仁,不拿穷人当人,为富不仁。穷人恨富人,再自然不过,但恨得太深,就会出乱子。穷人困苦无告,好勇不行,恨自己穷不行,恨富人富也不行,这些都会造成乱,那该怎么办?孔子没说。我替他说,忍着吧。(好勇疾贫是动乱的根源)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里的“周公”是指周公旦。孔子说,纵有周公的才华,如果有骄傲和吝啬的毛病,优点再多,也不足观。周公出名,是忍辱负重。骄奢淫逸,为富不仁,是孔子所痛恨。孔子少时贫且贱,贵族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刻骨铭心。在《论语》中,他总是批评这种傲慢与偏见,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的话,有心理创伤。
  恨贵族,模仿贵族,报复贵族,是于连的悲剧。孔子想做真君子,有周公之才美,忍辱负重;无阳货之傲慢,仗势欺人,不容易。(戒骄戒吝)

  抓紧时间找工作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三年学”,《周礼》有“三年大比”之说(《小司徒》、《乡大夫》等),每三年,要大考州里一次,选贤举能。后世称乡试为大比。“不至于谷”,孔注训谷为善,不对,郑玄训禄。谷是俸禄,参看《宪问》14。1。古代工资是按小米计算,叫禄米。刚解放,供给制,就是发小米。当时,捐献文物(如虢季子白盘),政府奖励,也是奖小米。龚自珍说,“著书都为稻粱谋”(《咏史》),“稻粱”就是“谷”。
  前人解释此章,都说,学习应专心致志,不要太功利,一边读书,一边想禄米,朱熹甚至把“至”改成“志”。这样讲,当然很清高。但从下文看,孔子并不以求仕干禄为耻,相反,他觉得,好政府,不当官,才亏了。我想,这里的意思,也许是说,学了三年,还不考虑仕途,是很难得的了。现在的研究生,有谁学习三年,不想饭辙,没有吧?第三年,全忙找工作了。这次找不到,下一次,机会更小。(抓紧时间找工作)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死心塌地做学问,死心塌地追求真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有个朋友,以色列教授,汉学家,他写信给我,说他想移民中国,托我在中国找工作,信上就引了这两句话。“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即《述而》7。11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参看《宪问》14。1。孔子认为,薪水和地位是好东西,问题是什么情况下该出来当官,什么情况下不该出来当官。他认为,邦有道,应该出来当官,拿政府的钱,不然,很可耻;邦无道,应该躲家里,保全性命,不然,很可耻。(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4子曰:“。”
  中国读书人有官瘾、政治癖,从政、干政、议政,热情特别高,一门心思全在政治,读书一定要当官,当不了官,或当官退下来,也不能忘情于政治,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意淫政治,“偷着不如偷不着”。
  孔子是政治迷,但他懂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是名言。孔子说,“谋政”的前提是要有位子。没有位子,就不要进入操作状态,做各种可行性研究。比如我不是校长,校长的事,我管不了。我要关心,只能从普通教员的角度关心一下。没有“位”,就不从“位”的角度考虑,也不受“位”的约束。
  说到这里,我们该明白了,为什么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道理很简单,圣人不是“素王”,不是柏拉图的“哲人王”,不是“唯我独尊”的佛陀,不是“万王之王”的耶稣。圣人一定要有位子,没有位子,当不了圣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是讲孔子听师挚演奏音乐的感受。
  “师挚之始”,是由师挚开始演奏。“师挚”,即《子张》18。9的“大师挚”。大师即太师,是古代乐官之长。“大师”或“师”是他的官氏,挚是他的名。此人生卒不详。
  “《关雎》之乱”,是演奏《关雎》作结束。
  古代,乐凡四节,“升歌三终”是第一节,“笙入三终”是第二节,“间歌三终”是第三节,“合乐三终”是第四节。这里的“始”是第一节,即乐曲的开始;“乱”是第四节,即乐曲的终结。最后一节,是唱《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的《鹊巢》、《采蘩》、《采萍》。《关雎》是《周南》六诗的省称。辞赋结尾的话也叫“乱”。
  音乐的魔力在于,它会令听者融入其中,久久不忘,不但不忘,还会在记忆中时时浮现,萦绕于耳边和脑际,裹挟着当时的情景、画面和心情,甚至温度和气味。(孔子论乐)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这段话是讲人心不古,今不如昔。参看《阳货》17。16。
  “狂而不直”,是狂放而不直率。
  “侗而不愿”,是糊涂而不老实。“侗”音tónɡ,古书有两种训诂,一说诚悫,一说无知,前者是正面含义,后者是负面含义,这里是用负面含义;“愿”是谨厚,即老实。
  “悾悾而不信”,是无知而不讲信用。“悾悾”,音kōnɡkōnɡ,义同《子罕》9。8的“空空如也”,也是无知的意思。悾和侗是类似的词,字亦作空或倥。它也有诚悫和无知两种训诂。其用法与侗相近。
  “吾不知之矣”,意思是,这我就不懂了。孔子习惯以“不知”表示不满。(人心不古)

  瞻前顾后(1)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总是瞻前顾后。瞻前,唯恐学不到;顾后,又怕把刚刚学到的东西丢了。(瞻前顾后)8。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是赞美舜、禹。“巍巍乎”,是形容其崇高。“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舜是虞君,前面已经谈到;禹是夏的第一个国王。这里是说,舜、禹有能臣辅弼,不亲临其政,无为而治。古代传说,尧、舜是行禅让,禹始传子,但他们都是无为而治。这里没说尧。尧在下一章。儒家赞美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