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569部分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569部分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甘马,重申了佛陀临终前的教导:
  「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受持遵行。」
  此项决议获得全体与会者一致通过。由于当时的与会者都是曾亲闻佛陀教导、德高望重、诸漏已尽、所作已办、具足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的阿拉汉长老比库,因此,这种代表佛陀本意的长老们(thera)的观点主张(vàda)就称为「上座部」(Theravàda),即长老们的观点。同时,这项决议的精神也就在以上座比库为核心的原始僧团中保持下来。
  佛教在日后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出许多部派和学说,但是,作为保守圣者的传统、以维持佛陀教法的纯洁为己任的「上座部」,自始至终都坚持三项恒久不变的原则:
  1。凡是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
  2。凡是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
  3。佛陀如何制定,即应如何受持遵行。
  这是佛陀的教诫,也是上座们的观点。
  佛灭一百年左右,在第二次大结集时,教团开始在戒律上产生了分歧。
  此后,部派之间继续分裂,佛教史进入了「部派佛教时期」。
  【特点】
  1。以佛法僧为信仰中心
  在上座部佛教地区,无论出家僧人还是在家信徒,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和崇敬,菩提树、佛塔、佛像、经书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身披棕褐色袈裟的僧人社会地位是崇高的。
  根据上座部佛法,现在的教法是由释迦牟尼(Sakya-muni)所证悟并开示宣说出来的。所以,现在凡是修学正法、律的弟子,无不以苟答马佛陀为本师。现在所处的教法时期是苟答马佛陀的教法时期,现在的世界亦是苟答马佛陀的教化区。所谓「二佛不并化」,在一个世界中的某一段极漫长的时期内,唯有一位佛陀出现于世间并教化众生。如果说在一个世间有两尊或多尊佛陀出现,或者说在某一尊佛的教化时期有其它的佛陀出现,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所以,上座部佛教所礼敬、所皈依的佛陀专指苟答马佛陀。
  当然,上座部佛教认为在苟答马佛陀之前还有许多位佛陀曾经出现于世间,其中包括经常提到的六位过去佛陀。除此之外,过去与未来皆有无量佛陀出世。不过,每一位佛陀所觉悟的法皆相同,而且每一位佛陀所宣说的教法也相同,皆宣说四圣谛、缘起法、八圣道,皆教导戒定慧,教导止观禅修。在教法方面,因为诸佛所宣说之法皆相同,所以,礼敬一位佛陀之法即是礼敬一切诸佛之法。
  根据上座部佛教,僧伽可以分为胜义僧和世俗僧两种。胜义僧又称为圣者僧,乃是指证悟道果的圣弟子,亦即「四双八辈」的世尊声闻僧;而世俗僧则是指已受具足戒、身披佛制袈裟、现出家沙门相的比库、比库尼僧。在上座部教区,对于严守戒律、精通三藏、德高望重的比库,能够得到广大僧俗弟子的尊重。
  除了佛法僧三宝以外,上座部佛教弟子并不皈依、敬事诸天神鬼。作为一位上座部比库,他甚至不用向一位天神合掌礼敬,哪怕这位天神是一位已经证悟圣果的护法天神。根据戒律,比库只应礼敬佛陀以及先受具足戒的上座比库。上座比库可以接受诸天、婆罗门、在家人的恭敬、礼拜、供养,当然也包括国王在内。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上座部佛教国家,国王或总统、首相见了有德的长老比库,也会行五体投地礼,因为比库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是住持正法的代表。
  2。以律经论为教法根本
  上座部佛教的所有教法都是依据三藏圣典及其注疏而来。如果对教法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就唯有「依法不依人」。凡是接受上座部传统教育的佛教出家人,在沙马内拉'注'阶段就必须背诵许多佛教经论。时至今日,上座部佛教国家尚有为数不少的能够背诵出所有三藏圣典的大长老。上座部佛教的特点之一就是特重佛陀所说,特重传统的巴利三藏圣典。
  在广大上座部教区,虽然圣贤辈出,然而却没有一例因倡议特殊教法而另立的宗派。当然,上座部僧团也存在着一些宗派,但那也只是在持戒松紧等枝末方面的分歧,在经典与教理方面还是一致的。上座部佛教在维护传统、保持佛法的纯洁性方面具有「保守」的特点。
  假如有位佛教学者或历史学家想撰写一本所谓《上座部佛教思想发展史》之类的著作的话,他可能会发现有关资料将异常缺乏,以至于不得不回来研究巴利三藏及其批注。因为在上座部佛教的整个传播历史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将近两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但其教义、思想的发展及改变却微乎其微,自始至终皆以巴利三藏及其批注为教法之根本。
  '注'沙马内拉:巴利语sàma?era的音译。是指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持十戒之男子。汉传佛教译为「沙弥」。
  3。以戒定慧为禅修次第
  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是传承佛法、守护戒律、保持正念、修习禅定以及培育观智。当然,在现今南传上座部教区内,也有诸如祝圣水、祝护符、繋圣线之类的仪式,但那只是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古婆罗门教残余风俗、当地民间信仰及鬼神崇拜等因素影响的产物,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上座部佛教。
  根据上座部佛教,要成为一名比库首先应当尊重戒律。正因如此,在上座部佛教国家,至今依然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不持金钱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库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两千六百年前佛陀在世时佛教僧团简单朴素的修行生活。
  在缅甸东固王朝末期相持了七十五年之久的「着衣之争」充分说明了上座部佛教僧人注重戒律的严谨作风。
  4。以现证圣果为禅修目标
  依照印度佛教的大致发展情况,佛教分为三个时期,即:
  ⑴第一期是正法时期。正法,即纯正的、真正的佛法。这一个时期从佛陀在世时直至佛灭五百年间,大概有500年。佛灭后两百多年(公元前240年左右),正法传入了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⑵第二期是像法时期。像法,即相像的、相似的佛法,似是而非的佛法。这个时期从佛灭后五百年直至一千年间,大概有500年。这个时期,佛教界开始大量传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经典和教法。
  ⑶第三期是末法时期。末法,即末流的佛法、枝末的佛法。从佛灭后一千年直至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这个时期大概也是500年。
  虽然佛陀的教法可以依其流变而分为正法、像法与末法三个时期,但这主要还是指在印度本土的历史发展情形。上座部佛教认为现在并非末法时期,现在仍然属于正法时期。根据上座部佛教观点,正法将住世5000年。
  南传佛教所说的正法是从教法、修行与证果的角度上来说的:
  ⑴上座部佛教相信三藏圣典还在,佛陀的言教还在;
  ⑵现在的上座部佛教还有很系统、很完整的禅修方法,也就是现在南传的止观禅修、戒定慧的传承还在;
  ⑶在这个时期还可以证果,证得圣道圣果。
  如果想要解脱痛苦、止息轮回就必须修行。修行的方法包括布施、持戒、修习止观等。然而,唯有修行观慧直至证悟圣道果,才能断除烦恼、出离生死轮回。因为布施、持戒等虽然属于善业,但是却不能断除烦恼,只能造成投生到人界或欲界天趣。如果禅修者修习定而达到禅那,而且能够将禅那维持到临死那一刻,他将能够投生于梵天界。但是禅那只能够镇伏烦恼,仍然不能拔除烦恼之根。至于其它的善业,则是更加的不保险。
  根据上座部佛教,佛陀教法的特点是导向解脱,导向寂止,导向正觉。同样,作为佛陀的弟子就必须依循佛陀的教导,精进修行,以期达到断除烦恼、解脱生死、止息轮回、导向寂灭——涅盘。
  对于禅修者来说,他最低限度必须在今生今世证悟初果(入流果),如此才可以说是解脱了生死轮回。初果圣者不会再退转回凡夫的境界,而只会不断前进;而且,无论他们投生至何处,都不会再堕落到恶趣,而只会不断地投生至更高的生命界,直到彻底止息生死、证趣无余依涅盘。
  正因为上座部佛教遵照佛陀以及当时声闻圣弟子们所教导的正法、律修学与禅修,以期在今生今世现证寂静涅盘为主要奋斗目标,所以上座部佛教在传统上是以所谓的「声闻乘佛教」或「解脱道」为主流的。
  5。以说法利生来化导有情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教人「灰身灭智」,证阿罗汉做「自了汉」,对世事不闻不问,不发大心出来救度众生云云。其实这是对上座部佛教的莫大误解。
  佛陀曾对诸比库说:
  「诸比库,诸婆罗门、居士对你们有许多帮助,因为他们供养你们衣服、饮食、住所、病人所需的医药资具。你们对诸婆罗门、居士也有许多帮助,因为你们为他们宣说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的正法,显示完全圆满、遍净的梵行。诸比库,如此,通过彼此间的互相资助,使导向超越诸流、正尽苦边的梵行得以住立。」(《小部如是语》第107经)
  作为佛教比库,第一要务当然是精进修行以期早日解脱生死(自利)。此外,比库尚担负着住持佛法的职责。住持佛法包括学习三藏圣典以传续佛陀的正法,以及说法利人。比库们通过从事高尚圣洁的梵行生活来培育心智,同时也通过实践世尊的正法、律以及弘扬佛法来回报社群、自利利他。
  在《长部·教诫新嘎喇经》中,佛陀提及出家沙门与在家人之间应当承担的相互责任与义务。佛陀提及的这些责任与义务是相互关系的,唯有彼此之间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僧俗之间的关系才是正常的,佛陀的正法才能因此而得以久住。
  在家信众布施供养出家人衣服、饮食、住所、医药等日用必需品,在物质生活方面资助出家人。而作为对广大信众的回报,佛陀要求比库们应当在言行举止上能够作为人天师范、道德楷模,在心灵上、信仰生活上也应当对在家人起到帮助鼓励和皈依投靠的作用,比库们必须是在家信众的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因此,一位佛教比库除了严持戒律、潜心止观禅修、保持佛法传承之外,还应当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向在家人宣扬佛法、开导群迷。
  上座部佛教的在家信众有每月四斋日前往塔寺布施、持戒、闻法与禅修的优良传统。同时,寺院也会在这几天选派比库为信众授戒、讲经开示。
  【教义】
  1。上座部佛教基本教义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是“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陀的根本教法,由他在证悟之夜发现,且在他(四十五年)漫长的弘化期间不断地重复开示。这四圣谛称为‘圣’(ariya)是因为它们由圣者洞见、因为它们是至上圣者佛陀所教之谛、因为发现它们能够导向圣者之境、以及因为它们是真实、无可变更、绝不虚假之谛。
  2。现存上座部佛教的教义
  (1)根本教义
  上座部佛教所探索的主题是人类内心烦恼的呈现构成原因及其内心烦恼的解脱之道。
  佛陀教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