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136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136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四 示过劝修 29
 戊一 示过 29
 戊二 劝修 30
 己一 引经修敬 30
 己二 结示经意 30
 丙五 引经证成 30
 丁一 正引证 30
 丁二 显罔知 31
 丙六 知喻识法 31
 丙七 融通不二 32
 丁一 正融不二 32
 丁二 喻不二意 32
 丁三 结归不二 33
 乙二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 33
 丙一 问 33
 丙二 答 33
 丁一 约对待门 33
 戊一 诃欲 34
 己一 引诃色欲经 34
 庚一 正示色欲过患 34
 辛一 示三种过患 34
 辛二 示愚迷不释 34
 辛三 示迷惑甘心 35
 辛四 示离欲有益 35
 庚二 历示女人厉害 35
 辛一 直示厉害 35
 辛二 喻明厉害 36
 庚三 结示远离有益 36
 己二 引大宝积经 36
 庚一 直明厉害 37
 庚二 喻显厉害 37
 戊二 放心 37
 己一 引经 37
 庚一 示放心法 37
 庚二 示精研法 38
 庚三 示受益法 38
 己二 结归 38
 丁二 决了门 39
 戊一 正明决了 39
 戊二 结会古今 39
 乙三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 40
 丙一 释题 40
 丙二 释文 42
 丁一 引经设问 42
 丁二 引经酬答 43
 戊一 引三昧海 43
 戊二 引大集经 44
 己一 举毁者有大损 44
 己二 示赞者有实益 44
 己三 示佛语以警人 45
 己四 结证修观当如是 45
 乙四 现处汤狱不妨受记门 46
 丙一 从题发疑问 46
 丁一 问 46
 丁二 答 46
 戊一 正答所以 46
 戊二 引经证说 47
 己一 引楞严三昧经 47
 己二 引普贤行愿品 47
 庚一 正引 48
 庚二 释意 48
 丙二 由问起疑问 49
 丁一 问 49
 丁二 答 49
 戊一 法说 49
 戊二 喻说 50
 己一 立喻 50
 己二 法合 50
 丙三 引证 51
 丁一 引经证 51
 丁二 引论证 51
 戊一 喻显 51
 戊二 法合 51
 丁三 结证 52
 丙四 谨防忆说 52
 丁一 问 52
 丁二 答 52
 戊一 正答 52
 戊二 引证 53
 己一 引大经证 53
 己二 引般若证 53
 乙五 观空无我择善而从门 54
 丙一 以三教异同问 54
 丙二 答以名同实异 54
 丁一 略答 54
 丁二 详答 55
 丁三 料简 55
 丁四 破 55
 丁五 结显 56
 乙六 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 56
 丙一 以择善问 56
 丙二 以至善答 56
 丁一 正至善答 57
 丁二 引经证义 57
 戊一 明即恶而善 57
 戊二 引法华 58
 戊三 引般若 58
 丁三 结显要义 59
 乙七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 59
 丙一 问食肉 60
 丁一 问 60
 丁二 答 60
 戊一 引昔缘 60
 戊二 引经论 61
 己一 引楞伽 61
 庚一 经偈示过 61
 庚二 引缘明意 61
 己二 引宝性 62
 庚一 论中但示经文 62
 庚二 论主特示正意 62
 己三 引梵网经证益 63
 庚一 引经明孝顺益 63
 庚二 引缘明慈悲益 63
 庚三 引义深明信益 64
 丙二 问食辛 65
 丁一 正问 65
 丁二 引经 65
 戊一 引佛顶以劝戒 65
 戊二 引百喻以劝修 65
 丙三 结通 66
 乙八 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 66
 丙一 请 66
 丁一 请释一佛通三世疑 67
 丁二 引论二行示难易对 67
 戊一 正引示难易 67
 戊二 兼引示缘深 67
 戊三 单念一佛以示圆通 68
 丙二 问 68
 丁一 问用心判邪正疑 68
 戊一 举外邪内正问 68
 戊二 持边邪中正答 68
 戊三 引经注以证明 69
 乙九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 70
 丙一 问答 70
 丁一 举人命无常请计问 70
 丁二 示随息念佛易成答 70
 戊一 举极乐净土的是大乘法门 70
 戊二 引教主昔缘隐呈息心念佛 71
 戊三 示随息念佛保任决定往生 72
 己一 直示取法古人 72
 己二 曲示随息念佛善巧 72
 丙二 问答 74
 丁一 举一念十念何正问 74
 丁二 示一念不退为正答 74
 戊一 正答 74
 戊二 引证 74
 乙十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 75
 丙一 问答 75
 丁一 举心是心作何须外求问 75
 丁二 以心念心是必须求生答 76
 丙二 请示 77
 丁一 以魔光佛光自他邪正请 77
 丁二 以顺心乖心耀眼与否示 77
 丙三 问答 78
 丁一 有思无思用想是非问 78
 丁二 善想恶想功过天渊答 78
 乙十一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81
 丙一 问答 81
 丁一 依经观念不必高声问 81
 丁二 喧静两全止观双运答 81
 戊一 正示两全 81
 戊二 显声独胜 82
 己一 引文显胜 83
 己二 引经证胜 83
 己三 法喻胜意 83
 丙二 问答 83
 丁一 净土□周非必向西方问 83
 丁一 依经作则非人师意答 84
 戊一 正答向意 84
 戊二 引释向义 84
 戊三 指古证益 85
 丙三 一请一对 85
 丁一 请示般舟义 85
 丁二 克期助成对 85
 丙四 一请一对 85
 丁一 请释历来取证疑 85
 丁二 详引古德生西对 86
 乙十二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 86
 丙一 举金刚偈意问 86
 丙二 持念佛实生答 87
 丁一 直说 87
 戊一 先说文外意 87
 戊二 说文中义 87
 丁二 曲例 87
 丁三 引证 88
 乙十三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 88
 丙一 单举佛身忆念请意 88
 丙二 双持三身破障对 89
 丁一 明三身非一异 89
 丁二 明大小唯心 89
 丁三 明三身破三障对 90
 丁四 明灯灯相传不绝对 91
 丁五 总收全卷六门竟 91
 乙十四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 91
 丙一 举圣凡悬殊果因不契问 91
 丙二 持圣言量证因果相符对 92
 丙三 引古人验证因果相符义 92
 乙十五 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 93
 丙一 略解念一通三云何念即无念请 93
 丙二 详引无念即念双陈理事二门对 93
 丁一 总示无念理玄 93
 丁二 别开事理二门 94
 戊一 略开 94
 戊二 广示 94
 己一 以中道妙观印定念佛宗旨 94
 己二 以事理相即彻显无念即念 95
 庚一 明即事之理 95
 庚二 明即理之事 97
 庚三 证成无念即念 97
 辛一 略示融即 97
 辛二 详引经论 98
 壬一 引般若经 98
 壬二 引三昧经 99
 壬三 引楞伽经 99
 壬四 引起信 100
 壬五 引势至圆通 101
 乙十六 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门 101
 丙一 拈楞伽偈意作问端 101
 丙二 广征答释 101
 丁一 依经义为答释 101
 丁二 引经解贴释 102
 丁三 揭古书作证 103
 戊一 以问词证 103
 戊二 以覆词证 104
 戊三 合符节 105
 乙十七 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 105
 丙一 拈维摩经句作问题 106
 丙二 取诸经行为答释 106
 丁一 取本经旨以斥其迷 106
 戊一 斥其不善领会迷 106
 戊二 斥其不明经义迷 106
 戊三 引经翻迷令开解 107
 丁二 引般若文以示其修 108
 戊一 示修观法 108
 戊二 示无住法 109
 戊三 引最胜证 109
 乙十八 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 110
 丙一 着事迷理供多福少问 110
 丙二 即理成事在少后多对 110
 丁一 示就理成事供 110
 丁二 引即事成理供 111
 丁三 斥无事非理供 111
 丁四 全事全理供(指佛灭后) 111
 戊一 示灭非灭 111
 戊二 引古人孝心证 112
 戊三 明供像诚敬证 112
 己一 正明 112
 己二 引证 112
 己三 斥邪 113
 己四 结证 113
 乙十九 无相献花信毁交报门 113
 丙一 耽事供养信毁之报问 114
 丙二 悟理与否邪正不同对 114
 丁一 引缘明理供 114
 丁二 引缘明利害 114
 丁三 引人证理供 115
 戊一 称实正供得福 115
 戊二 取空邪供获罪 115
 丁四 举一例诸供 116
 丁五 引经证理供 116
 乙二十 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 116
 丙一 天因何以得佛问 116
 丙二 法华会三归一对 117
 丁一 举世帝王例 117
 丁二 直示法华合 117
 戊一 直以法合 117
 戊二 引经详示 118
 己一 点示情与非情尽是三昧神用 118
 己二 的示觉行邪正全凭解为主体 118
 己三 拈示宝王不轻应知体同名异 118
 己四 结示举一赅诸俾识多罗横□ 120
 甲三 流通分 120
 乙一 长文 120
 丙一 翻迷悔误 120
 丙二 归向投诚 121
 乙二 偈颂 122



  释题
○甲一 释论题
○乙一 释名
○丙一 释别名
○丁一 释法
○戊一 释念佛
○己一 分释
○庚一 释佛字
  言佛者,梵语佛陀耶。华言觉者。觉、对迷之谓也。不觉谓之迷,不迷谓之觉。今言觉者,取不迷之意。若谓从本以来,未尝受迷,乃指本觉。若谓一向受迷,今始觉悟,名为始觉。若谓一觉永觉,尽未来时,不复受迷,名究竟觉。本觉指法身;始觉指般若;究竟觉指解脱;举一佛字,即三德之秘藏也。法身即实相;般若即观照;解脱即文字;亦即三般若也。凡是三法,俱可摄入其中,兹不繁赘。若以六即判位,本觉指理即佛;始觉指名字至相似即佛;究竟觉指分证乃至究竟即佛;以发心究竟二不别故,略释佛竟。
○庚二 释念字
  言念者,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广明之,具足三千。略言之,乃有百法。所谓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共百法。今明念字,即指百法中五别境心所之一,谓念心所也。以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心本无念,有念,即指此心所也。
○己二 合释
○庚一 明能所
  明能所者,念属心,佛属境。心为能念,境为所念。
○庚二 明正意
  明正意者,夫念佛,先须识得能所,复须识得非能非所。既知心属能念,佛属所念,复须知得能念之外无所念,即心外无佛也。所念之外无能念,即佛外无心也。心外无佛,全佛即心。佛外无心,全心即佛。故云佛者,觉也。觉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