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141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141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五 观空无我择善而从门
○丙一 以三教异同问
问:即凡而圣,为无我也。三教无我,理既不殊,其义焉在?
  问意云:四相皆空,即名圣人。一执不融,便是凡夫。一执者,着我也。四相皆以我为本故,吾侪苟能不着于我,即凡可称圣,以为无我故也。三教圣人,皆云无我。名既不异,理亦无殊。理既不殊,试问有何差别?请道其详,幸赐教焉。
○丙二 答以名同实异
○丁一 略答
对:三教名未始异,理未始同。
  意谓:须知仲尼,入世之圣人也。聃尼,忘世之圣人也。牟尼,出世之圣人也。以示□不同,浅深硕异。是以无我之名未始异,即同也。而理未始同,即异也。此从来三教一家,□侗之谬计。闻之,可知其概也。
○丁二 详答
夫子四绝中无我者,谦光义也。道无我者,长而不宰也。佛无我者,观五蕴空也。
  引彼教中之典,以示浅深之殊也。四绝中无我者:曰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无与毋,可通用。孔云无我者,谦光之词也。且入世宏道,宜以谦逊为先。老云无我者,长时不宰之义也。意取万事听缘,幸勿强立主宰。盖以老氏教人忘世,万事随缘,只要得过足矣。佛云无我,五蕴本空。我在何处,果能实证无我,即出世间矣。
○丁三 料简
二教都不明五蕴,孰辨其四谛,六度万行。贤圣阶级,蔑然无闻。修心之士,择善而从可也。
  谓彼二老经中,总未曾道及五蕴法门中事。五蕴者,世间法也。彼对于世间法中,尚未全了。况二乘圣人之四谛,十二因缘。菩萨之六度万行,孰能辨其浅深哉!若言通别圆三教中,三贤阶差,十地等级,则杳然无闻矣。修心之人,可不择善而从之乎?
○丁四 破
□不善无益于至真,无记双亡于善恶,妨乱佛法,何莫由斯。故圣人简之而不取也。
  意谓:若不择善行,即是盲修瞎炼。善字尤须着眼,故云不善无益于至真。非真,则皆为不善。要知者一个善字,即在止于至善之善,自非对恶说善之善也。故下句云:无记双亡于善恶,六识颂之三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可见无记性者,不落善恶二性,故称双亡。此善恶双亡之无记性,即非至善之性也。今所云至善乃不偏于恶,不偏于善。又非无记,又不住于空,不住于有。乃指中道第一义谛为至善,乃可有益于至真。至真,即性德也。于斯不具眼,不免颟顸佛性,□侗真如,故云妨乱佛法,何莫由斯,是以圣人简之而不取也。
○丁五 结显
念佛三昧,善之最上,万行元首,故曰三昧王焉。
  谓念佛三昧者,诸善中之最上者也。能称万行之元首,乃以王名之。
○乙六 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
○丙一 以择善问
问:若择善而从,何不择诸佛之善,弃众生之恶耶?
  此仍向对待门,而发问也。问意谓:若云择善而从。诸佛,至善也。众生,至恶也。何不弃众生之恶,以择诸佛之善。今但择念佛三昧者,何也?
○丙二 以至善答
○丁一 正至善答
对:不易来问,自成我答。何者?择善而从。盖即恶而善,即妄而真也。苟能念未来之佛,□不轻之行,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首二句,赞问称答怀。答意谓:难为尔这一问,恰恰称我所怀。何者下,释至善意。意谓,我于前云择善而从者,非对恶说善之善。以善外有恶,非至善也。妄外有真,非至真也。盖取全恶即善,方名至善;全妄即真,可称至真;虽至善,有益于至真。故前云然,若非至善,无益于至真也。是故须念未来诸佛,方符法华不轻之行。吾侪果能念未来之佛,无众生而不佛。可谓天地犹一指也,万物犹一马也。古德悟道后,以法界海念之眼照之,乃说偈有:身世蜩双翼,乾坤马一毛之句。与天地二语,可以同参。众生既皆是佛,此土岂不常净也耶!
○丁二 引经证义
○戊一 明即恶而善
众生皆佛,此土常净。异□子之土石沙砾,同梵王之珍宝庄严。择善之至矣!无恶可弃矣!
  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其心净,则佛土净。时舍利弗心遂怀疑,意云:我此娑婆,瓦砾荆棘,秽污不净。岂世尊之心,犹不净耶?时螺髻梵王言:唯,舍利弗!汝莫谤世尊,心犹不净。是仁者心秽,故见土秽。遂以足指点地,世界皆成珍宝庄严。故云土石砂砾,同珍宝庄严也。故前云即恶而善,即妄而真,亦可云即秽而净。择善之至矣!无恶可弃矣!
○戊二 引法华
法华明绝待妙云:众生见劫尽,火大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
  经众生见劫尽六句,以明绝待妙意。盖妙经之妙有二:一者相待妙,谓彼此互形曰相,以他望己为待,谓待四十年已前所说之法。或一权一实;或显权密实,或三权一实;或二权一实。权即粗,实即妙,是知前四时之说。虽云妙,相待妙也。至于灵山高会,宣说法华。先以相待妙,判前四时之粗,以示法华之妙。后以绝待妙,开前四时之粗,同今法华之妙。妙玄云:“非相待无以判,非绝待无以开”。故今云法华明绝待妙也。今之念未来佛,正符法华绝待妙意,玄义是以判为无上醍醐味。宜矣!
○戊三 引般若
胜天王经:佛所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
  此又引经以证义也。佛心常净,佛土亦净。生心不净,土亦不净也。
○丁三 结显要义
夫然,则烈三昧之猛焰,不居于纤妄蚊蚋(谓不复存纤妄之见)铿十念之洪钟,不间于散乱称佛明矣(谓散不异定此四句约色心二法明众生皆佛)念弥陀,通三世既尔,念诸佛菩萨亦然。起信论:依方故转,方实不转。是则悟一方,群方自正。念一佛,诸佛现前。此为大乘法门要义也。
  夫然者,转语词也。且夫吾侪果能依法修行,至于得成念佛三昧,自然而有三昧定中真智之火现前。可谓智火烧尽邪见稠林,故云不居纤妄蚊蚋。蚊蚋,喻纤妄之见也。不居,犹不存也。铿十念洪钟者,承上三昧修成,固能裂妄见而开佛眼。无如初发心人,仅有晨朝十念念佛者,则如之何?答曰:果能每晨十念无间,亦如铿洪钟然,必能破尘寰人之梦也。古人临终,十称洪名,尚能往生。况一生十念不间乎!法华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论散不异定,约色心二法,明众生皆佛也。念弥下,会通三世。起信下,引论结显。论云:譬如迷人行路,惑南为北。依方故迷,方实不迷。忽遇智人,指示令悟,遂转为南。依方故转,方实不转,故云能悟一方转,则三方俱,正以喻念一佛,则诸佛现前。此为大乘之要义也。
○乙七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
○丙一 问食肉
○丁一 问
问:肉者,人之所食。而念佛之家绝之,何耶?
  此问并非因疑而发。以普通念佛人,食肉者多,作此问也。
○丁二 答
○戊一 引昔缘
对:尸毗救鸰,上称方平。王禽异,保命一也。安得故食其肉,用资败躯,而不知惧哉。苟悟为未来诸佛,孰肯飞白刃,自取其毙欤?
  谓乃往过去多劫已前,有一国王,名曰尸毗。慈心广大,普利众生。修行六波罗蜜,初度将圆。时天帝释,姓憍尸迦,特来试验。告天子曰:汝可化一小鸽,我当化作大鹰。汝在前逃,我随后追。汝宜窜入王之胁下,惊惶战栗,试验王之意思若何?说毕,随化,如上逃入。鹰立于王前大树之上,谓王曰:还我鸽来!王曰:我以慈心行布施度,今鸽来投我,不能不救也。鹰曰:王既救鸽,宁不救我。王夺我鸽,使我饿死,于心何忍?王曰:我宁将己之身肉代鸽,终不以鸽还汝也。鹰曰:可将肉来,为我止饥!王乃将身肉,割一大块与之。鹰曰:宜用秤平,幸勿欺我!于是一头挂鸽,一头悬肉。鸽重肉轻,又割一块。以天神力,令鸽身重。其王肉将尽,又不胜鸽。王以全身悬秤上,才方两平。帝鹰喜曰:王何苦也。为救小鸽,舍王全身,不亦悔乎?王曰:我为波罗密,何悔之有!鹰曰:谁能信王?王发誓曰:我若能证波罗密,令我此身,还复如故。誓已,即复。出贤愚因缘经。故云王禽虽殊,保命一也。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食羊既尔,余肉亦然。安得故食他肉,用资我之败躯,而不知惧哉!吾侪念佛行者,苟能悟众生是未来佛,孰肯飞白刃自取其毙欤?
○戊二 引经论
○己一 引楞伽
○庚一 经偈示过
楞伽偈: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
  首句,言彼杀者,为财利,糊口度日,而造罪也。二句,言食者,以财雇人,网诸肉,以资败躯也。三句,言杀者与食者,其罪是均。所以四句言死后二俱堕地狱也。
○庚二 引缘明意
以斯圣旨。若不施(如字)此财,网屠自息矣。且龙树不轻鸰雀,高僧不跨虫蚁。或问其故?答曰:斯之与吾,同在生死。彼或先成正觉,安可妄轻耶?轻尚不可,岂得食其血肉哉!
  意谓:承斯经中佛之旨意。且食者,若不施此财与彼。则彼网罗者,及屠杀者,无利可图,则恶业自息矣。且夫龙树菩萨用心,不肯轻忽鸽雀。高德僧人行路,举步常观虫蚁。或者有人问其所以?答曰:斯等众生,与吾同在生死海中。彼等或者先我成佛,安可妄为轻忽耶!轻尚不可,食不待言矣!
○己二 引宝性
○庚一 论中但示经文
宝性论:引如来藏经:众生者,即第一义谛,即如来藏,即法身,即菩提。
  谓如来藏经明众生即第一义,即如来藏,即法身,即菩提。以下科论主有示,兹不预释。
○庚二 论主特示正意
吾谓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唯念过现,不念未来,慢终不息。若师子逐人,其块自息。闻夫敬慢之道,一以贯之。移敬就慢,均父母于平人,逆之甚也。移慢就敬,均平人于父母,孝之大也。
  此论主以示正意也。吾,是论主自称。意言大凡读经,须明经中之意。如宝性指如来藏经:谓众生即第一义谛,乃至即菩提。这四个即字,若不达意,便恁么念去。例如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吾所以教人念未来佛,若但念过现佛,不念未来佛,慢终不息,若师子逐人,其块自息。念未来佛,其慢自息。法喻显然,不隐毫发。再进一步而言,吾闻敬与慢,一以贯之。体虽一贯,用终不然。如将慢以作敬,不用敬,但用慢,是为移敬就慢。见平人而用慢,见父母亦用慢,名之曰均。可谓逆之甚也。反此,将敬代慢,用敬,不用慢。于父母,固用敬。于平人,亦用敬。宁非孝之大者乎?
○己三 引梵网经证益
○庚一 引经明孝顺益
故梵网经云:六道众生,皆我父母。孝名为戒,良在兹焉。观六道为当来佛者,父母之说犹近耳。
  经云:六道众生皆我父母。据此,故须见一切众生,均用孝顺心也。能用孝顺即名为戒,故云良在兹焉。吾故进而论之,教人念未来者,即教观六道众生,为当来佛。于佛之敬心,较于父母之孝心,岂非尤为切近乎!
○庚二 引缘明慈悲益
若能等沙弥之救蚁,促寿更延。同流水之济鱼,天华雨±。革旷劫众生之见,念未来善逝之身。粪秽知有真金,重云信有明月。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