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169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169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也。
  十方诸佛,皆有净土。今专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也。十方净土,与极乐亦无少异。但诸佛愿力不同,故功德有殊。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专为我等苦恼众生,方便接引。他方诸佛,无此愿力。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也。
  此土者,此娑婆国土也。娑婆,此言堪忍众苦也。在此土修行,虽得精进,难见成功。因世界为恶世界,众生为苦众生。外境内情,悉能障道。欲修行者,进得一尺,退得一丈。
  此土有五种难处:世道不好,年多灾难,一也。知见不正,外道朋兴,二也。贪嗔情炽,昏散交侵,三也。身口意业,悉不清净,四也。寿命短促,五也。
  西方有五种好处:一生西方皆得不退,一也。四季无更,二也。水鸟风林,皆说妙法,三也。观音势至为善友,弥陀佛为良师,四也。寿命长远,五也。
  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易也。临终时,一句弥陀相应,即生西方,易也。七日可成,一生取办,易也。
  往圣前贤者,文殊、普贤、天亲、马鸣、龙树诸菩萨,皆发愿求生西方。慧远、智者、善导、永明、中峰、楚石、莲池、藕益、省庵、彻悟、诸祖师,皆宏扬净土,念佛生西。
  千经万论者,华严宝积弥陀三经,文殊问般若经,法华经,皆归宿于此。智度论起信论十住论,无不宗尚于此。
  无越者,莫过也。三藏十二部,一切教人用功。莫妙于小本弥陀经,莫妙于持名,莫妙于一心不乱。
  善根不多,则不信念佛。福德不多,不能定心念佛。念佛何以多福德?佛号是无量寿无量光,寿即是福,光即是智。佛之福智庄严,一念其名,则万德多召于我,必矣。布施如黄金,佛号如如意宝珠,念佛为成佛之因,布施是世福,如何可及。发广大心,即发菩提心也。发心之善,昔有老僧,已证罗汉。一日,偕小沙弥进城乞食,沙弥见牛耕田,忽发怜悯心。老僧忽命前行,衣包自携。嗣沙弥念及度生之难,老僧即命彼携包后行。后见乞丐,又生怜悯,老僧自携包裹,命前行如初。沙弥怪而问之。某僧曰:汝发怜悯众苦之心,即是大悲心,即是菩萨心。我是罗汉,应该尊汝。若不发心,我是老修,汝是新修,应该侍我后行也。
○丙十 令正法久住
○丁一 痛念正法难遇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正法即佛法,是正正当当的法。佛法有两眼,一看事,一看理。成佛亦是正等正觉,因正故果正也。令法久住,约□论。若论各处闻此等法会,即约横论。舍身饲虎,割肉代鸽,舍全身为半偈,皆难行苦行也。
  化缘者,五时说法,教化众生因缘也。
  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尚全,故曰有教。得果人无,故曰无人。所谓仅有教理,无有行果。
  佛,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法轨持义,又解脱义。僧和合众。谓身和同住,口和同语,意和同悦,为出世之上人,故曰众中尊。
○丁二 正明必须发心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僧海者,僧众心灵,广大如海。僧众妄想息灭,如水澄清。
  东方者,震旦国在印度东方也。
  劫运者,末法万年之运,延一日为一劫,永远不断也。
  正宗分十科之文已竟。
○甲三 结论——流通分
○乙一 躬自反省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此下至终一段文,乃菩提心文,第三科流通分也。
  趣向有门,谓能知取舍,即八法周知也。开发有地,即十缘备识也。华夏,亦中国也。故佛法在正法时已流到,若日本则至唐时始传,西洋则近今始传,皆因不在中国故也。
  以上言末法中一种难得之机会。
  出家后,先求戒,次持戒。禅堂参禅,丛林听教,即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能行此三学,方得谓之出家。破见思惑,了分段生死,超凡入圣,方得谓之大丈夫也。莫道袈裟容易得,都因宿世种菩提。
  在家但受五戒,六重四大轻戒。若论沙弥十戒,二百五十戒的出家具戒,在家人绝分也。
  阿育王寺舍利宝塔,为中国三处如来真身舍利塔之一也。忏法是涅槃忏。世道太平,得遇讲经,是胜缘也。聚数百人于一堂,听者听,讲者讲,不容易也。诸经首序六种成就,亦即序胜缘耳。
○乙二 普劝大众
唯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同立此愿者,立此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愿也。汝能发此愿,即是肉身菩萨。发心者要念念发,刻刻发,时时发,日日发,月月发,年年发,生生发,要至众生度尽,我愿乃尽。
  如何发心?在三宝前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句﹂。发后祗要朝思夕思,无有间断。退后怯弱。不肯发心。
  口为意根之苗,意为五根之地。
  发心之人,不知随缘,不知因病施药,不免吃亏。故菩提心天天发,度众生随缘度。发心有成佛种子,否则成佛种子无有得植,以菩提为无分故。
  八勿字为安慰之词。大心日发则日广,不发则心愈小愈愚。心无二用,不发菩提心,即发众生心也。众生心不发善便发恶,故菩提心乐得发也。
○乙三 苦乐相校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此段文乃苦乐相校是勉励之语也。一生不了,一错百错,多生更苦。
○乙四 至再叮咛
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况乎下,善巧之勉励语也。净土舟航,要三资粮,信愿持名。能具三者,即落在航内矣。
  无生忍力,能降龙伏虎。
  苏州朱姓人,进士也。一日到虎丘山入寺,听佛印禅师讲金刚经圆满。经云:“一切有为法四句”。夕梦阴差五人,引至一处,五人饮茶。朱欲饮被阻,曰你是闻佛法的人,不可饮。寻即醒,乃依梦状行,到其处。见其家厨下新产六小犬,五生一死。即惊悟,我若不闻金刚经法。则我已为狗子矣。乃发心读金刚经,后又发心念佛,临终,向亲友告别曰:我要生西方矣。至日亲友□集,乃往园中攀树枝,说偈立化。年七十九岁。
  凡夫心力不可思议,造业由此,成佛亦由此。
  莲社一百二十三人个个同生西方,同乘大愿船,同度娑婆苦海。同闻妙法,同证无生,勉强发心,勉励发心。
  (范古农居士记要、大光标科参梓) (据四十年华南学佛院印行本)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论释
谛闲大师遗集 第四编 忏释

慈悲道场梁皇宝忏随闻录
   ││民国十四年夏在宁波观宗寺讲││
  
  
忏序 9
录序 10
缘起 11
凡例 13
释题 15
 一释名 15
 二显体 16
 三明宗 17
 四论用 17
 五判教 18
释仪 18
 一释香赞 18
 二释恭闻 19
释文 26
序分 26
 一序立题大意 26
 1明立题所以 27
 2明发心因缘 29
 二序请求加被 31
正宗分 31
 归依三宝第一 31
 断疑第二 50
 忏悔第三 80
 发菩提心第四 121
 发愿第五 152
 发回向心第六 173
 显果报第七 201
 显果报第七之余 268
 出地狱第八 284
 解冤释结第九 313
 解怨释结第九之余 355
 自庆第十 412
 警缘三宝第十一 420
 忏主谢大众第十二 425
流通分 427
 总发大愿第十三 427
 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 437
 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 446
 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 452
 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 456
 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 459
 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 462
 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 464
 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 470
 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 472
 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 476
 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 480
 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 484
 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 486
 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 490
 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 497
 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 499
 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 501
 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 503
 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 505
 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 507
 为六道发愿第三十四 508
 警念无常第三十五 514
 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 520
 发回向第三十七 526
 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 532
 发愿第三十九 540
 嘱累第四十 578
 
  
  
  
  
  
  
  
  
  
  
  
  
  
  
  
  
  忏序
  此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