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311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311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无近相。既然如是。我可以用手谈。尔可以用眼听。何近何远。无障无碍。故知识心为佛学研究之第一下手工夫。心者何。即能念佛者之主人翁是也。弥陀之所证者。证此心也。吾人之所具者。具此心也。吾人用此本具之心为能感。弥陀用此本证之心为能应。唯其感应之道不忒。所以授受之义方成。弥陀垂手接引。授也。吾人愿生极乐。受也。其实娑婆秽土。乃弥陀心内之秽土也。吾侪众生。亦弥陀心内之众生也。极乐净邦。乃吾人心中之净邦也。弥陀慈父。亦吾人心中之慈父也。以弥陀心内之吾人。感吾人心中之弥陀。以吾人心中之弥陀。应弥陀心内之吾人。是之为感应之道所以不忒。授受之义所以方成也。请主席将此一席玄□道理。对众宣扬。俾贵社同仁。同识此心。同念弥陀。同愿往生。同证自心之极乐。同见自性之弥陀。同回心内之娑婆。同度心内之众生。果能发如是愿。修如是行。到得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必不在于中下二品之莲华也。还祈志之毋忽。并祝净念相继。入三摩地。
  闲老人手谈(阴历二月廿七日晚)
复终南山茅蓬鹤年居士书
  鹤年居士慧鉴。数月不见。心茅丛生。忽奉手教。读之。知君初夏入清凉境。今抵终南。言及此回入山。拙守枯崖。而反不如前云。居士厌嚣求静。冷坐孤'。果能时时反观其心。刻刻无有住着。念念融通。才得相应。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动静无不了然。语默自得无碍。起信论云。若心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即复此心。如其广求知解见闻。塞自悟门。不但不得真实受用。亦不能直下透脱。此行问水寻山。岭头高卧。谅必有好消息。亦不辜负一番辛苦。那时请来吃老朽一棒。秋间华严大教期开。亦赖我居士伸一只手。扶起刹杆。请即出山。图报佛恩。此莫大之功德。老人大有望于居士也。古云。大隐居市。小隐居山。二利之功。一收两得。何勿思之甚也。顺请道安。老朽闲复
答莲航居士书
  莲航居士慧鉴。佛法如蜜。中边皆甜。法无浅深。深浅由人。故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法华经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古德云。O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佛顶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居士度生心切。宏法情殷。似宿缘所追。殊为忻忭。山野自揖别后以繁冗纷扰。竟忘所嘱。略疏付刊。至今本社中不遑提及。想时节因缘。尚未熟耳。华智上山。匝月有奇。倘有邮寄。写明天台万年寺交可也。此复并候安乐百益。
  谛闲复(乙丑七月十七日)
复圣受居士函
  圣受大居士智照。老朽于中元前。患泄三日。竟至九死一生。仅留残喘。一志西归。至九月间。接奉手书。以禁语养□。诸多谢绝。来函均置而未复也。昨奉到讣音。敬悉母夫人生西之瑞。不禁欣跃。遂握管而述赞曰。时临末运。五浊交煎。当勤精进。如救头燃。笃哉崔母。妇职具存。相夫教子。赋性谦温。垂言子媳。宽厚待人。早知世态。虚幻非真。年逾古稀。万缘放下。秉戒修身。唯佛是赖。叮咛长幼。都愿出尘。临行作别。但闻佛声。垂危如坦。正念分明。戒香芬馥。法驾遥临。只手礼佛。随佛西行。暖触未散。渐渐上升。向上一窍。分明无须。回眸反顾。十万亿刹程途。匪离堂檐跬步。生死各自忙。自性众生非他度。谨呈崔母孙太夫人寂照。
  观宗老头陀谛闲敬题
复奉尘居士书
  奉尘居士慧鉴 章居士来。接奉手示。并垂问二则。敬悉壹是。净土一宗。贵在信之真。愿之切。而行之猛耳。三资具足。不患不生。于三资中。唯愿资尤为切要。以愿为能感之正因故耳。我佛澈底悲心。横开直往使人带业往生。所以得生与否。试看净愿之有无耳。故。祖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一心不乱。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人。不可不知。答语二则。另详于后。并候净安。
  闲手复(六月初四日)
  身子证六住。尚未证入究竟圣位。所以犹能退至恶道。以别教至七住。始得阶于位不退也。以是大乘学人。见与思同断。思惑未尽。而见惑亦未尽也。因有见惑。所以犹生恶道。决无疑议。身子堕蛇因缘。是其宿世事。非现生有此缘也。出大智度论。
  。祖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真实语也。以弥陀宏愿。摄受众生。故众生有愿。始得往生。生之愿为感。佛之愿为应。如磁吸铁。感应之道方交。以愿为正行。以行为助行。此往生之正旨也。夫世间恶人。有恶因而趣苦果。法尔如是。何关于愿。并非以行急于愿。乃业力之使然也。岂可以世之恶因苦果。而与西方不思议之妙因果同年而比较哉。幸勿
误会。此嘱。
覆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一)
  大纶居士慧鉴。昨从东瓯罢讲回来。敝知事送来手书。展读之下。欣悉足下救世忱殷。钦佩奚似。须知世界波流。繇于众生同分业感少数人无能挽得。譬如大厦倾颓。非一木所能支也。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在数总难逃也。稍具救世心肠。急须认真忏悔。真信切愿。念佛往生。此外无堪设想也。即以净土法门为自度。仍即以是道为度人。上仗弥陀宏愿摄受。下赖自心。发愿恳切。加以自己夙世本具性德之力。会三力于一时。收成功于一念。到得临终之际。必蒙感应道交。一得往生。便登不退。然后还入。始有救世之本领也。不审高明者以为然否耶。兹寄上劝修净业文。并日课仪规各十份。至请如法修持。兼度有缘。是为至盼。肃复并候安乐。
 谛闲谨上。
覆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二)
  大纶居士慧鉴。读手教。足见善根深种。般若缘亲。何善如之。理合遥为赞叹也。夫入道要门。先须不立门庭知见。理长则就博问先知。是为至嘱。佛说三藏十二部。曰经。曰律。曰论。对于经藏。须先阅三经解。(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次阅楞严。法华经。后读净土三经。于律藏。唯梵网经可读。余则不宜。对于论藏。当阅大乘起信论。成唯识论。净土十疑论。并阅净土十要。龙舒净土文。以上数种足矣。届此五浊恶世。众生业强。须知净土一法。诚出苦之要门也。兹奉上皇忏随闻录一部。请玩索之。谛闲覆。
覆湖南常德马大纶居士书(三)(民国丙寅年二月初一日)
  舜卿居士慧鉴。释尊示灭。至今二千八百七十八年矣。正法像法。皆已过去。仅存末法。有教无人。我佛门徒。往往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名利。甚至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山野自受戒以来。匆匆四十六年。自揣一知半解。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虚消信施。唐丧光阴。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辱承过誉。宁不令人惭愧无地也耶。佛法贵在真实履践。方有实益。三藏十二部。其所诠者。唯戒、定、慧、三学耳。所谓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即今去圣时遥。众生业重。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于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于彼国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则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先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净土一门也。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窃思足下宿植根深。菩提心奋。宜先读起信论正文。次阅疏解。梁译论文。宜阅憨山直解。唐译有灵'裂网疏。于经宜先读圆觉。以圆觉经文。较楞严尤为直捷痛快也。上海商务印书馆有圆觉讲义。并亲闻记。两种。每种各二册。于戊午夏山野北京讲经会同时发现也。亦宜先熟经文。于不明白处。再阅疏解。庶免依他作解。塞自悟门之弊也。关帝问法一段因缘。从此经会发生。足证世法唯拘现在。佛法通于三世。世法但益人伦。佛法利及九界也。佛法平等。原无高下。唯是解有偏圆。行有显密。近来各省启建金光明法会。是一时之潮流。以众生厌苦心生。为祈世界和平起见。殊不知灾从业生。业由心造。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除业。先须灭心。不究自心。希求符咒。亦弃本逐末之见。岐途与否。非我所知。总之行门无论显密。务必以戒为基。彼黄教僧徒。但持秘咒。不贵戒杀。似非我佛本旨。想律仪全荒。定道二共之戒。不待言矣。夫秉教修持。必须戒根清净。楞严清净明诲。言之详矣。佛言不信。孰言可信。未审高明以为善否。肃此奉覆。并候春祺百益。
  谛闲谨肃。
覆镇海方祖年居士书(一)
  圣胤居士慧鉴。娑婆苦大都之世界。阎浮苦中都之大洲。中华苦小都之大国也。风鹤频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孙齐合作。沪渎又在惊风骇浪之中。且喜我大居士福星朗耀。早已离申。忻慰无量。接奉手书。领悉一是。足见居士护法热忱。苦心孤诣。获福之钜。无可限量。惟冀唯佛是念。唯净土是归。若不跳出苦国苦洲苦世界外。不到极乐故乡。受苦何央。尚期恳切发愿。至诚回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想智者以为然也。肃复。敬候 合第均庆。
  谛闲敬复
覆镇海方祖年居士书(二)
  圣胤居士慧鉴。接奉手书。哀悉令媛出樊笼而竟游冥界。亲历其间苦境。然后始肯舍迷途而登觉岸。如善财见胜热婆罗门。亲证法界已。而后可登毗卢宝阁也。老朽曾允绍兴戒珠寺佛学研究联合会。订于本月廿七日上午。为诸会员授受皈戒。并许准预日动身赴绍。该会派船在娥埠待候。不审 尊事能否可升上一天。如能升上。可遂双方所愿。未卜 尊意以为然否耶。佛法为普度慈航。贵伉俪已同入于弥陀愿海。幸勿作生灭领会。切嘱切嘱。
覆绍兴单寄□居士书(一)
  显道居士慧鉴。四月间匆匆作别。弹指而夏而秋而冬。又而腊灭春生。无怪乎古人有隙驹之叹也。遥想法身无恙。慧日常悬。接奉手书。承惠厚礼二包。感愧奚似。大著足证佛学功纯。欣慰无量。惟是此篇论说。一往读之。文法循序。井井有条。无从蛇足。然而再往详阅。不无斟酌之点。乃切实之论。非有意吹求也。未敢自以为是。谨赠之以作研究之资耳。敬伸谢悃。并候年祺百益。
 谛闲谨复
  再启者。研究佛学之程序。在年纪上之比较。大有不同之处。且如英年习学。自应从理路上注意。先期悟明真理。后可博览?经。以期上报四思。下度三有。如居士老年学佛。先须识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今世幸得人身。又逢佛法。依法修持。专修净业。决定能出苦途。能生乐土。真信切愿。决志往生。只贵老实念佛。不贵理解浅深。以理解惟增长习气。不能忏摩宿业故也。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此是理上忏悔。不增文字之习气也。如或未能坐念实相。反不若老实念佛。无量寿经云。至心念一声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足证念佛忏罪。其功伟矣。况老景临身。一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