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

第33部分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33部分

小说: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者,此颜渊预谢师言也,言回虽不敏达,请敬事此语,
必行之也。○注“马曰:克已约身”。○正义曰:此注“克”训为“约”。刘炫
云:“克训胜也,已谓身也。身有嗜欲,当以礼义齐之。嗜欲与礼义战,使礼义
胜其嗜欲,身得归复於礼,如是乃为仁也。复,反也。言情为嗜欲所逼,已离礼,
而更归复之。今刊定云:克训胜也,己谓身也,谓能胜去嗜欲,反复於礼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孔曰:“为仁之道,
莫尚乎敬。”)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包曰:“在邦
为诸侯,在家为卿大夫。”)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疏'“仲弓问仁”至“语矣”。○正义曰:此章明仁在敬恕也。“子曰:出
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者,此言为仁之道,莫尚乎敬也。大宾,公侯之宾
也。大祭,郊之属也。人之出门,失在倨傲,故戒之出门如见公侯之宾。使民
失於骄易,故戒之如承奉郊之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者,此言仁者必恕
也。已所不欲,无施之於人,以他人亦不欲也。“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者,言
既敬且恕,若在邦为诸侯必无人怨,在家为卿大夫亦无怨也。“仲弓曰: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者,亦承谢之语也。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孔曰:“讠刃,难也。牛,
宋人,弟子司马犁。”)曰:“其言也讠刃,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讠刃乎?”(子曰:“行仁难,言仁亦不得不难。”)
    '疏'“司马牛问仁”至“讠刃乎”。○正义曰:此章言仁之难也。“子曰:
仁者,其言也讠刃”者,讠刃,难也。言仁道至大,非但行之难也,其言之亦难。
“曰:其言也讠刃,斯谓之仁已乎”者,牛意嫌孔子所言未尽其理,故复问曰:
“只此其言也讠刃,便谓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讠刃乎”者,此
孔子又为牛说言讠刃之意,行仁既难,言仁亦不得不难。○注“孔子”曰至“马
犁”。○正义曰:《史记·弟子传》云:“司马耕字子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
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是也。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孔曰:“牛兄桓将为乱,牛
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
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包曰:“疚,病也。自省无罪恶,无可忧惧。”)
    '疏'“司马”至“何惧”。○正义曰:此章明君子也。“司马牛问君子”者,
问於孔子言君子之行何如也。“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者,言君子之人,不忧愁,
不恐惧。时牛兄桓将为乱,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也。“曰:不忧
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者,亦意少其言,故复问之。“子曰:内省不疚,夫何
忧何惧”者,此孔子更为牛说不忧惧之理。疚,病也。自省无罪恶,则无可忧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郑曰:“牛兄桓行恶,死亡无
日,我为无兄弟。”)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
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包曰:“君
子疏恶而友贤,九州之人皆可以礼亲。”)
    '疏'“司马”至“弟也”。○正义曰:此章言人当任命友贤也。“司马牛忧
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者,亡,无也。牛兄桓行恶,死亡无日,故牛常忧
而告人曰:“他人皆有兄弟,若桓死亡之後,我为独无兄弟也。”“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者,子夏见牛忧无兄弟,以此言解之也。商,子夏
名,谦,故云商闻之矣,示非妄谬也。言人死生短长,各有所禀之命,财富位贵
则在天之所予,君子但当敬慎而无过失,与人结交恭谨而有礼。能此疏恶而友贤,
则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海之内,九州之人,皆可以礼亲之为兄弟也。君
子何须忧患於无兄弟也。○注“郑曰”至“兄弟”。○正义曰:云“牛兄桓行
恶,死亡无日”者,案哀十四年《左传》云:“宋桓之宠害於公,公将讨之。
未及,先谋公。公知之,召皇司马子仲及左师向巢,以命其徒攻桓氏。向遂
入於曹以叛。民叛之,而奔卫,遂奔齐。”是其行恶死亡之事也。桓氏即向也,
又谓之桓司马,即此桓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郑曰:
“谮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马曰:“肤受之,皮肤外语,非其内
实。”)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马曰:“无此二者,
非但为明,其德行高远,人莫能及。”)
    '疏'“子张”至“已矣”。○正义曰:此章论人之明德。“子张问明”者,
问於孔子,何如可谓之明德也。“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明
也已矣”者,此答为明也。夫水之浸润,渐以坏物,皮肤受尘,渐成垢秽。谮人
之言,如水之浸润,皮肤受尘,亦渐以成之,使人不觉知也。若能辨其情伪,使
谮之言不行,可谓明德也。“浸润之谮,肤受之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者,
言人若无此二者,非但为明,其德行可谓高远矣,人莫能及之也。○注“马曰:
肤受之,皮肤外语,非其内实”。○正义曰:亦谮也,变其文耳。皮肤受尘,
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谮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
罪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曰:“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
之。治邦不可失信。”)
    '疏'“子贡问政”至“不立”。正义曰:此章贵信也。“子曰: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者,此答为政之事也。足食则人知礼节,足兵则不轨畏威,民信之则
服命从化。“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者,子贡复问曰:若不获
已而除去,於此三者之中何者为先?“曰:去兵”者,孔子答言,先去兵。以兵
者凶器,民之残也,财用之蠹也,故先去之。“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
者何先”者,子贡复问:设若事不获已,须要去之,於此食与信二者之中先去何
者?“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者,孔子答言,二者之中先去食。
夫食者,人命所须,去之则人死。而去食不去信者,言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
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郑曰:“旧说云:棘子成,卫
大夫。”)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郑曰:“惜乎!夫
子之说君子也,过言一出,驷马追之不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
享,犹犬羊之享。”(孔曰:“皮去毛曰享。虎豹与犬羊别者,正以毛文
异耳。今使文质同者,何以别虎豹与羊犬邪?”)
    '疏'“棘子”至“之享”。○正义曰:此章贵尚文章也。“棘子成曰:君
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者,卫大夫棘子成言曰:君子之人,淳质而已,则可矣,
何用文章乃为君子?意疾时多文章。“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
舌”者,夫子指子成也。子贡闻子成言君子不以文,为其言过谬,故叹曰:可惜
乎!棘子成之说君子也,过言一出於舌,驷马追之不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享,犹犬羊之享”者,此子贡举喻,言文章不可去也。皮去毛曰享。
言君子、野人异者,质、文不同故也。虎豹与犬羊别者,正以毛文异耳。今若文
犹质,质犹文,使文质同者,则君子与鄙夫何以别乎?如虎豹之皮,去其毛文,
以为之享,与犬羊之享同处,何以别虎豹与犬羊也?
    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郑曰:“盍,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孔曰:“二谓什二而税。”)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曰:“孰,谁也。”)
    '疏'“哀公”至“与足”。○正义曰:此章明税法也。“哀公问於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者,鲁君哀公问於孔子弟子有若曰:“年不熟,国用
不足,如之何使国用得足也?“有若对曰:盍彻乎”者,盍犹何不也。周法什一
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有若意讥哀公重敛,故对曰:既国用不
足,何不依通法而税取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者,二谓什二
而税。哀公不觉其讥,故又曰:什而税二,吾之国用犹尚不足,如之何其依彻法
什而税一乎?“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者,孰,谁
也。哀公既言重敛之实,故有若又对以盍彻足用之理。言若依通法而税,则百姓
家给人足。百姓既足,上命有求则供,故曰:君孰与不足也。今君重敛,民则困
穷,上命所须,无以供给,故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也。○注“郑曰”至“通
法”。○正义曰:云“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者,《公羊传》曰:“古者什一而
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
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云:“多取
於民,比於桀。蛮貉无百官制度之费,税薄。”《梁传》亦云:“古者什一而
藉。”《孟子》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
什一也。”赵岐注云:“民耕五十亩者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
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虽异名义,多少同,故云皆什一也。”书传云十一者多
矣,故杜预云:“古者公田之法,十取其一,谓十亩内取一。”旧法既已十亩取
一矣,《春秋》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又履其馀亩,更复十收其一,乃是十取其
二,故此哀公曰:二,吾犹不足。谓十内税二,犹尚不足,则从宣公之後,遂以
十二为常,故曰初。言初税十二自宣公始也。诸书皆言十一而税,而《周礼·载
师》云凡任地,“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漆林之征二
十而五”者,彼谓王畿之内所共多,故赋税重;诸书所言什一,皆谓畿外之国,
故此郑玄云:“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言天下皆什一耳,
不言畿内亦什一也。《孟子》又曰:“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後敢治私事。”《汉书·食货志》取彼意而为
之文云:“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