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

第44部分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44部分

小说: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正义曰:
此章勉人举贤也。窃,盗也。鲁大夫臧文仲知贤不举,偷安於位,故曰窃位。以
其知柳下惠之贤,不称举与立於朝廷也。○注“柳下惠,展禽也”。○正义曰:
案《鲁语》“展禽对臧文仲云:获闻之”。是其人氏展,名获,字禽。柳下是其
所食之邑名,谥曰惠。《列女传》:“柳下惠死,门人将谥之。妻曰:‘夫子之
谥,宜为惠乎?’门人从,以为谥。”《庄子》云“柳下季”者,季是五十字,
禽是二十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孔曰:“责已厚,责人薄,
所以远怨咎。”)
    '疏'“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正义曰:此章戒人责已
也。躬,身也。言凡事自责厚,薄责於人,则所以远怨咎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孔曰:“不曰如之何者,犹言不曰奈是何。”)
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曰:“如之何者,言祸难已成,吾亦无
如之何。”)
    '疏'“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正义曰:
此章戒人豫防祸难也。如,奈也。“不曰如之何”,犹言“不曰奈是何”。末,
无也。若曰奈是何者,则是祸难已成,不可救药,吾亦无柰之何。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郑曰:“小慧,谓
小小之才知。难矣哉,言终无成。”)
    '疏'“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正义曰:此章
贵义。小慧,谓小小才知。言人群朋共居,终竟一日,所言不及义事,但好行小
小才知,以陵夸於人,难有所成矣哉!言终无成也。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郑
曰:“义以为质,谓操行。孙以出之,谓言语。”)
    '疏'“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谓操执以行者,当以义为体质。文之
以礼,然後行之。孙顺其言语以出之。守信以成之。能此四者,可谓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包曰:“君子之人但病无
圣人之道,不病人之不己知。”)
    '疏'“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正义曰:此章戒人
己也。病犹患也。言君子之人,但患己无圣人之道,不患人之不知己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犹病也。)
    '疏'“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正义曰:此章劝人德也。疾,
犹病也。言君子病其终世而善名不称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疏'“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责於己,
小人责於人也。求,责也。诸,於也。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包曰:“矜,矜庄也。”)群而不党。”(孔曰:
“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
    '疏'“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义曰:此章言君子貌虽矜庄
而不争斗,君子虽众而不私相党助,义之与比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包曰:“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王曰:“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疏'“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正义曰:此章言君子用人,
取其善节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当察言观行然後举之。夫妇之
愚,可以与知,故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言已之所恶,勿加施於人。)
    '疏'“子贡”至“於人”。○正义曰:此章言人当恕已不及物也。“子贡问
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者,问於孔子,求身之要道也。“子曰:其恕
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者,孔子答言,唯仁恕之一言,可终身行之也。己之
所恶,勿欲施於人,即恕也。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包曰:“所
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马曰:
“三代夏、殷、周用民如此,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疏'“子曰”至“行也”。○正义曰:此章论正直之道也。“子曰:吾之於
人也,谁毁谁誉”者,毁谓谮害,誉谓称扬。言我之於人,於谁毁?於谁誉?无
私毁誉也。“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者,言所称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
已也。“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者,斯,此也。三代,夏、殷、周也。
言如此用民,无所阿私,夏、殷、周三代之令王所以得称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包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阙之,以
待知者。”)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包曰:“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
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疏'“子曰”至“矣夫”。○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子曰:吾犹
及史之阙文也”者,史是掌书之官也。文,字也。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阙之,
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之文。“有马者借人乘之”者,
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今亡矣夫”者,亡,无也。
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曰:“巧言利口则乱德义。
小不忍则乱大谋。”)
    '疏'“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正义曰:此章戒人慎口忍
事也。有言者不必有德,故巧言利口则乱德义。山薮藏疾,国君含垢,故小事不
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王曰:“或众阿党比周,
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疏'“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正义曰:此章论知
人之事也。夫知人未易,设有一人,为众所恶,不可即从雷同而恶之。或其人特
立不群,故必察焉。又设有一人,为众所好,亦不可即从众而好之。或此人行恶,
众乃阿党比周,故不可不察。○注“王曰:或众阿党比周”。○正义曰:此解众
好之也,谓众多恶人,私相阿曲朋党,比近周密也。文十八年《左传》言浑敦之
恶云:“顽嚣不友,是与比周。”杜注云:“比,近也。周,密也。”言比是相
近也,周是亲密也。唯是亲爱之义,非为善恶之名。《为政篇》“子曰:君子周
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以君子小人相对,
故观文为说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王曰:“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
故不能弘人。”)
    '疏'“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义曰:此章论道也。弘,大也。
道者,通物之名,虚无妙用,不可须臾离。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是人才大者,道随之大也,故曰人能弘道。百姓则日用而不知,是人才小者,道
亦随小,而道不能大其人也,故曰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疏'“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正义曰:此章戒人改过也。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疏'“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正义
曰:此章劝人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
道不忧贫。”(郑曰:“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故饥饿。学则得禄,虽
不耕而不馁。此劝人学。”)
    '疏'“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
子忧道不忧贫”。○正义曰:此章亦劝人学也。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谋於道,道
高则禄来,故不假谋於食。馁,饿也。言人虽念耕而不学,则无知岁有凶荒,故
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是以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贫乏也。然耕也
未必皆饿,学也未必皆得禄,大判而言,故云耳。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包曰:“知能及治其官,
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包曰:“不严以临之,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王曰:“动必以礼然後善。”)
    '疏'“子曰”至“善也”。○正义曰:此章论居官临民之法也。“子曰:知
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者,得位由知,守位在仁。若人知能及治
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禄位,必将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
则民不敬”者,庄,严也。莅,临也。言虽知及其官,仁能守位,不严以临之,
则民不敬从其上。“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者,
言动必以礼然後善。李充云:“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荡;仁守以静,其失也宽;
庄莅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须礼然後和之。以礼制知,则精而不荡;以礼辅仁,
则温而不宽;以礼御庄,则威而不猛,故安上治民,莫善於礼。”颜特进云:
“知以通其变,仁以安其性,庄以安其慢,礼以安其情,化民之善,必备此四者。”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王曰:
“君子之道深远,不可小了知,而可大受;小人之道浅近,可小了知,而不可大
受也。”)
    '疏'“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言君子之道深远,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故不可小了知也,使人餍饫而已,是可大受也。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
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了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马曰:“水火及仁,故民所仰而生者,
仁最为甚。”)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马曰:“蹈水
火或时杀人,蹈仁未尝杀人。”)
    '疏'“子曰”至“者也”。○正义曰:此章劝人行仁道也。“子曰:民之於
仁也,甚於水火”者,言水火饮食所由,仁者善行之长,皆民所仰而生者也。若
较其三者所用,则仁最为甚也。“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末见蹈仁而死者也”
者,此明仁甚於水火之事也。蹈犹履也。水火虽所以养人,若履蹈之,或时杀人。
若履行仁道,未尝杀人也。王弼云:“民之远於仁,甚於水火,见有蹈水火者,
未尝见蹈仁者也。”虽与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