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黄老智慧 >

第30部分

黄老智慧-第30部分

小说: 黄老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的“言语”,就是“广告”。如今广告最有效力的是电视广告,人们现在不读书,不念报,不买杂志,却都看电视。所以百年老店的大书局都纷纷倒闭了。美国虽然言论开放,却不见电视广告里有烟酒的广告。原来,香烟可以致癌,又是第一杀手心脏病的首凶;醇酒杀伤肝脑细胞,又是酒后驾车杀人的首凶。因此严禁企业以广告诱惑人民抽烟喝酒。不管企业多有头脸,也非得自律不可。其次就是夸大其词的不实广告,也是重大刑事犯罪。有专门的人,咬文嚼字,跟着审查检举。连卖点商品,都不允许信口雌黄,也都是不能以巧言欺人的,又何况其他。信口雌黄一旦被人拆穿,信誉扫地,作奸犯科,企业就要垮台,并不能受言论自由的保障。

  第六个问题:“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白四达”,就是有充分的学识知识,能够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这句话也有两个解释,其一,要能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能够没有充分的学识知识吗?其二,领导者要能充分明白事理,通达人情,能不能使自己像是“无知”的一样,尽量让部下有机会贡献他们的学识和知识呢?这个“无知”的原理和“无为”一样,要保证领导的成功,他必须有心胸度量,去兼听兼视,集思广益。反之,如果他是个鼠肚鸡肠,自卑感作祟,偏爱自己逞强,自作聪明,刚愎自用的人。部下不是禁若寒蝉,就是在一边看笑话。所以智慧的领导,绝不自显其能而不让部下为他极思尽虑,务期达到凡事都在预料之中,掌握之中。

  黄石公的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可以视为领导者“明白四达”的座右铭。他说:“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庙廊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黄石公兵法·上略》)。这是说,将帅领导者有五个方面是一定要注意必须要知道的:1.仁贤之智——有智能之人研究的智慧结晶,有学识的建议。2.圣明之虑——聪明能干之人的深谋远虑,出谋划策。3.负薪之言——一般人民,以至于贩夫走卒们的粗糙见解和他们的看法。4.庙廊之语——政府官员们(中外)的见解和舆论。5.兴衰之事——历史中有关成功失败的故事和实例分析,故不可不读史。

  接着,他说:“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心离。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这是说,领导者如果能这样做,就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他是一个思贤如渴的人,能有容纳贤士的胸襟度量,就会有四方有才能的人为他贡献良谋佳略,他就必定能胜利成功。但是,如果他一旦不听人家的善意劝谏,那么英雄豪杰就必定离心散去。他再拒绝,不采用人家所贡献的良谋佳略,那么有智谋的人们就要灰心,甚至于投到敌方去了。如果他再分辨不出好坏,那么为他苦干的人们,就必定意兴阑珊,不愿意再继续效力了。如果他专断,刚愎自用,部下落得把责任推给他,只剩下一群精神涣散,献媚的奴才。如果再自夸自傲,那么部下都成了一群无所事事的酒囊饭袋。如果他私心自用,专听小话,闲话,于是就众叛亲离了。他自己贪污,就禁不住部下贪污。他自己好色,就禁不住部下淫乱。以上这些虽然都像是很平常的劝勉,但确实是领导者非常容易忽略而放任的,实在是领导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个人还是在企业,这些都是原理原则。明白事理,通达人情是成功的不可避免的要求。 
 
 
  
 黄老智慧
 
 
黄老智慧 
 
 
 
 
 
 
第二部 《老子道德经》新论 
第八讲 士—“MBA”
 
(美)张绪通
 
  老子在《道德经》第15章里,专门谈怎么样做“士”,可见“士”是多么重要的一群。他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一共用论七个“兮”来形容“士”的心态与体态。

  中国自古以来把人民分成四大类:士、农、工、商。民国以后,也有人用工、农、商、学、兵来区分,故意把“士”去掉了。然而,“士”这一个群族,是否真能去得掉呢?用心良苦,事实又不尽然。那么,到底什么是“士”呢?1.士是周初时代贵族里的最低层,排在大夫之下。《国语·晋语》有:大夫食邑,士食田。《荀子·富国》有:士、大夫众,则国贫。指他们是吃喝享受,不劳动生产的人。2.士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工作者。《白虎通·爵》说: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通古今,辨然否,为士。《书经·多士·序》: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孔颖达疏:士者,在官之总号。因此,士又是政府官员的总称。3.士是人民,是不同于农民,工民,商民的士民。《谷梁传·成公元年》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甯注:士民,学道艺者。《管子·小匡》有: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民也。《论衡·实知》有: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同时,士不只是文士,也包括武士在内,如《道德经》第68章有:善为(武)士者不武。《论语·述而》有:富可求也,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唐书六典·户部》有:凡习学文、武者,为士。总而言之,士是知识分子,也曾经被纳入为最底层的贵族,学有专长,是为贵族或国家服务的社会中层人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服务于各层有关机构,小则是地方小吏,大则可为将相,也有少数自己做了帝王的。由于“士”是实际办事的人,他们可以帮助贤明君主去体爱人民,为人民造福;也可以帮助暴虐的君主去摧残人民,为虎作伥。理想的“士”有机会导君为尧舜;败类的“士”亦可以诱君为桀纣。

  “士”的来源出自各方、各个层面,并接受了一定的训练,古时的要求起码要有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又称“六艺”。孔子恐怕是最早创办开设“学校”的,孔子自己就是士族里的一分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志气远大,坚持不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认为:一旦成为“士”,是终身职业,死而后已的。受过训练以后,就是就业问题,“士”的就业,叫作“仕”。孟子说:士有三种缘故要仕,第一是因为要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第二是君主对自己有礼貌,第三是为了贫穷而接受君主的周济(一般,诸侯有周济自己封邑内穷困人民的义务)。孔子和孟子的就业情况都非常不佳,几乎到处碰壁。从《墨子·尚贤篇》来看:“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者。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姣好者也。”《荀子·非相篇》则说得更难听了,他说:“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妖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这是说,当时那些有限的职位,早被皇亲国戚占去了。为了攫取就业和富贵(这些都掌握在王公大人的手中,他说给你,你就有;他说不给,你就没有。),若不是沾亲带故的话,就是因为他爱你。因此,为了谋个职位,就得装妖作怪,除非天生是个美男子。我们注意查看春秋战国的历史,随处都不难发现这些事实。

  鬼谷子在《内楗》中把“求职”概括为四种途径:结以道德,结以党友,结以财货,结以采色。这样的说法比墨子和荀子全面些,1.士与君主的结合是因为“道德”,其中包括君主对士的智识学识,才能谋略的需要。2.是亲戚故旧的关系。3.是通过贿赂(买官—卖官鬻爵)。4.是通过色情。是谓四结。鬼谷子也教了许多的“士”,其中最出名的是两文两武。两文是苏秦和张仪;两武是庞涓与孙膑。两武掀起齐魏一场大战,轰动古今。学文的毕业考是挖一个大坑,把学生放下去,然后把梯子抽掉。叫学生开始讲,鬼谷先生在上面听,满意了,就把梯子放下,让他上来,就算毕业。苏秦在坑里说得鬼谷先生,眼泪流出来,把衣襟都哭湿了。后来苏秦先去秦国谋职,带着黄金百镒,高车驷马,跟班仆从,穿着黑貂皮的大氅,本钱下了不少。在秦国一年,钱花得精光,貂皮大氅,车马,仆从都当掉了,也没能找到事。徒步回家,父母瞧不上他、骂他、不把他当儿子看,嫂子不给他饭吃,老婆在织机,掉头不理他。他气得要自杀,猛然想起老师以前交代的话,就把老师的阴符篇讲义再拿出来重新读过。读到精神不济,要打瞌睡,就发奋,头悬梁,锥刺股,血流到脚上也不管。下了这么大的苦功,才有所觉悟。于是再度出发,居然一炮而红,腰挂六国相印。回家的时候,父母到十里以外去恭迎。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膝行而前,不敢仰视。他还故意调弄嫂子,说:“嫂嫂你怎么前踞而后恭啊?”嫂子也没脸没皮地回答:“因为弟弟你位尊而多金啊!”苏秦叹道:“大丈夫在世,真是不可不富贵啊!”苏秦搞合纵,就是联合六国来堵住秦国,心里明白这个政策很脆弱,一攻即破。左思右想,想起老同学来了。那时张仪还很穷困落魄。长话短说,他就派人暗中去为张仪打点一切,用了大笔钱贿赂了秦国上下,替张仪在秦国“买”了一个相当的职位。条件是要他在秦国替他当内奸,压住破坏合纵的措施。张仪后来干得非常出色,连孟子都夸奖他是:“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下》

  老子自己也是一个“士”。至于他怎么能受到天子的信用,委他作“守藏吏”的,没有详细的资料可循,非常可惜。美国人把他的职位比做“国会图书馆馆长”。而“守藏”这两个字,应该保管的东西不只是文件图书吧?也有人说老子还兼任“太史”的官职,那么他还是周王天子的“顾问”了。他的职位既清且高。而孔子开始时,作很卑贱的小官,后来做到鲁国大夫季斯的家臣。又由季斯推荐,鲁定公用为司寇。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官做了。鲁国等于山东省,大夫好似厅长,家臣好像厅长下面的总务处长。后来当了司寇(好比省会警察局长)。孔子到京都去拜访在中央政府受天子亲信的老子,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而老子居然肯接见他,可以看出老子的谦虚。后来老子急流勇退,幸亏关尹子强逼他留下了这本《道德经》。老子笔下的“士”,一定入木三分,当然会是与众不同,更为透彻的了。

  现代有个MBA,就是“企管硕士”。在美国一时成为有志有为的青年们蜂拥的大热门。现代企业,大的公司财势权力比一个普通国家还大,好比战国时强大的诸侯国,彼此争强斗狠,无所不用其极。而企业的结构虽为股份制,但独资企业也为数不少。即使是股份有限公司,其拥有51%股的,自然就是董事长,至今,多是家族世袭。董事长一般都是“无为”,以聘任有为的总经理(或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