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妇科-女科要旨 >

第9部分

妇科-女科要旨-第9部分

小说: 妇科-女科要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补气血,徒从事于通乳之剂,是犹求千金于乞丐而不可得矣。《达生篇》曰∶通乳用黄 一两,当归五钱,白芷、木通 
各三钱,以猪蹄汤煎服。薛立斋曰∶凡妇人气血方盛,乳房作胀,或无儿饮,痛胀寒热,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之 
立消。其耗散血气如此,何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方中多用之?一云麦芽最消肾。若气血虚而乳汁自出者,宜十全大补汤。 

卷四
杂病
属性:门人问曰∶此书调经、种子、胎前三篇,引经外又参以时法,或附以新论,可谓宜古宜今,贤愚皆可共晓。而产后 
一篇, 杂病一篇,全录《金匮》原文,衬以小注而串讲之,诸家杂说,姑附于后,不加一字论断。一书体例,如出两手, 
何欤? 
曰∶群言淆乱衷于圣。仲景后无书可读,而妇人产后,各家各逞臆说,互相议论。余所以止录《金匮》全文,如日 
月一出,爝火无光。至于杂病,原与男子无异,而各家竟与男子各病外,强分出病名,转觉多事。然亦有与男子必须分 
别者,《金匮》第二十二篇中,已具大要;而第八节更为纲举目张,无复剩义。其文深奥难读,余逐节衬以小注,一目了 
然,则难读而易读矣。其不以新论新案赘之者,恐添蛇足也。且夫学问之道无止境也,前此不过为语下之计,今既读过 
三篇,从此日新而月异,可以语上,微夫人吾谁与归? 
《金匮》云∶妇人中风,七八日(业已热退而身凉,而复)续来寒热,发作有(一定之)时,(因其病而问其)经水 
(已来而)适断(者,盖以经水断于内,而寒热发于外,虽与经适来者不同,而)此症(亦名)为热入血窒,其血(为 
邪所阻而)必结,(结于冲、任、厥阴之经脉,内未入脏,外不在表,而在表里之间,乃属少阳。)故使(寒热往来)如 
疟状,发作有(定)时,(以)小柴胡汤主之。(达经脉之结,仍借少阳之枢以转之,俾气行而血亦不结矣。) 
此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者,出其方治也。盖以邪既流连于血室,而亦浸淫于经络,若但攻其血,血虽去而邪必 
不尽,且恐血去,邪反得乘虚而入也。故以小柴胡汤解其热邪,而乍结之血自行矣。 
(热入血室,不独中风有之,而伤寒亦然。)妇人伤寒(寒郁而)发热,(当其时)经水适来,(过多不止,血室空虚, 
则热邪遂乘虚而入之也。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血。今主气之阳无病,昼日明了,主血之阴受邪,故)暮则谵语, 
(谵语皆非习见之事,)如见鬼状者,(医者可于其经之适来,而定其症。曰∶)此为热入血室,(非阳明胃实所致也,既 
非 
阳明胃实,则)治之(者)无(以下药)犯(其)胃气(以)及上二焦,(一曰胃脘之阳,不可以吐伤之;一曰胃中之汁, 
不可以汗伤之;惟俟其经水尽,则血室之血,复生于胃腑水谷之精。)必自愈。此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来者,详其症 
治也。师不出方,盖以热虽入而血未结,其邪必将自解,汗之不可,下之不可,无方治之,深于治也。郭白云谓其仍与 
小柴胡汤,或谓宜刺期门,犹是浅一层议论。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当表邪方盛之际,)经水适来,(盖经水乃冲任厥阴之所主,而冲任厥阴之血,又皆取资于阳 
明。今)得(病)之(期过)七(日,而至)八日,(正值阳明主气之期。病邪乘虚而入,邪入于里,则外)热除,(其) 
脉迟,身凉和,(已离表症。惟冲任厥阴俱循胸胁之间,故)胸胁满,(但满不痛,与大结胸之不按自痛,小结胸之按而 
始痛分别。究其满甚亦)如结胸(之)状,(而且热与血搏,神明内乱,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治者握要而 
图,)当刺(肝募之)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何以谓之实邪?盛则实也。)此承本篇第一节,而言中风热入血室之症治也。 
但第一节言寒热已除而续来,此言寒热方盛而并发;前言经水已来而适断,此言方病经水之适来;前言血结而如疟,此 
言胸胁满如结胸;前无谵语,而此有谵语;以此为别。 
(然亦有不在经水适来,与肝膜而为热入血室者,不可不知。)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症通身无汗。) 
但头上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令通身) 然汗出者愈。此言阳明病,亦有热入血室者,不必拘经水之来与断 
也。但其症下血、头汗出之独异也。盖阳明之热,从气而入血,袭入胞宫,即下血而谵语,不必乘经水之来,而后热邪 
得以入之。彼为血去,而热乘其虚而后入;此为热入,而血有所迫而自下也。然既入血室,则不以阳明为主,而以冲任 
厥阴之气不通,故一身无汗;郁而求通,遂于其腑之少阳而达之,故头上汗出。治法亦当刺期门,以泻其实,刺已周身 
然汗出,则阴之闭者亦通,故愈。 
妇人咽中(帖帖然)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谓之梅核病。多得于七情郁气,痰凝气阻。以)半夏浓朴 
汤主之。此为痰气阻塞咽中者,出其方治也。徐忠可云∶余治任小乙,咽中每噎塞,咳嗽不出,余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 
愈。后每复发。细问之,云∶夜中灯下,每见晕如团五色,背脊内间酸。其人又壮盛。知其初因受寒,阴气不足,而肝 
反郁热,甚则结寒微动,挟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也。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晕乃渐除,而咽中亦愈。 
故曰∶男子间有之,信不诬也。 
妇人脏燥,(脏属阴,阴虚而火乘之则为燥,不必拘于何脏,而既已成燥,则病症皆同。但见其)悲伤欲哭,象如神 
灵所作,(现出心病。又见其)数欠(善)伸,(现出肾病,所以然者,五志生火,动必关心,阴脏既伤,穷必及肾是也。 
以)甘麦大枣汤主之。此为妇人脏燥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乘水气而入肾; 
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于中土也。 
妇人吐涎沫,上焦有寒饮也。医(者不与温散,而)反下之,(则寒内入,而)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以) 
小青龙汤主之;(俾外寒内饮除,而)涎沫(可)止,(涎沫止后,)乃治(其)痞,(亦如伤寒表解,乃可攻里之例也。) 
泻心汤主之。此为吐涎沫与痞兼见,而出先后之方治也。 
妇人之病,(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其因月经而致病者,则有三大纲∶曰)因虚,(曰)积冷,(曰)结气。 
(三者,或单病,或兼症,或互病,或相因而为病,或偏胜而为病。病则)为诸经水断绝,(此妇人之病根也。其曰“诸” 
者奈何?以经水有多少迟速,及逢期则病,与大崩漏难产之后不来等症,皆可以此例之。无论病之初发,以)至(病) 
有历年,(大抵气不足则生寒,气寒则)血(亦)寒(由是冷浸不去,而为)积(气,着而为不行)结,胞门(为)寒(所) 
伤,由外而入内,由内而达外。渐至)经络凝坚。(经水之源头受伤,则病变无穷矣。然又有上中下之分。其病)在上(肺 
胃受之。若客寒而伤近于胃口,则为)呕吐涎唾,(或寒)久(变热,热盛伤肺,则)成肺痈,(其)形体(之受)损(则 
一,而为寒为热,俨若两人之)分。(病若)在中(肝脾受之,邪气从中)盘结,(或为)绕脐寒疝;或(为)两胁疼痛, 
与(胞宫之)脏相连;(此寒之为病也。)或(邪气郁)结(为)热中,(热郁与本寒相持),痛在关元,脉(现出)数(热, 
而身)无(溃烂与疼痒等)疮,(其)肌(肤干燥,状)若鱼鳞,(遇逢交合)时着男子,非止女身。(此热之为病也。所 
以然者,何义?盖以中者,阴阳之交也。虽胞门为寒伤则一,而中气素寒者,以寒召寒,所谓邪从寒化是也,中气素热 
者,寒旋变热,所谓邪从热化是也,病若)在下(肾脏受之也。)穷(而归肾,症却)未多,经候不匀,令阴(中)掣痛, 
少腹恶寒;或上引腰脊,下根气冲,气冲急痛,膝胫疼烦。(盖以肾脉为阴之部,而冲脉与少阴之大络,并起于肾故也。 
甚则)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所谓阴病者,下行极而上也。)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所谓病在阴,则多怒及悲愁不乐也。 
总而言之曰∶)此皆带下,非有鬼神。(言病在带脉之下为阴,非后人以不可见之鬼神为阴也。)久则(肌肉削而)羸瘦, 
(气不足而)脉虚多寒;(统计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之)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 
针药,治危得安;其病虽同,脉各异源;(导其所异之处,即为探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此言妇人诸病,所以异于男子者,全从经起也。病变不一,因人禀有阴阳、体有强弱、时有久暂而分。起处以三大 
纲总冒;通节中又分出上、中、下,以尽病变;后以“此皆带下”四字,总结本节之意。至于言脉,百病皆不外阴、阳、 
虚、实四个字。而又以弦紧为言者,盖经阻之始,大概属寒,即有热症,亦由寒之所变。气急则为弦,寒甚则为紧,示 
人以二脉为主,而参之兼脉则得耳。 
徐灵胎云∶古人名妇科谓之带下医,以其病总属于带下也。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冲脉起于气街,(在毛际两 
旁。)并少阴之脉,挟挤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下四寸。)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又云∶冲任脉 
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而带脉为之总束也。学人能明乎带脉之病,则 
本源洞悉;虽所主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更合参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变化之,自不至于浮泛不切之弊矣。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已过,天癸当竭,地道不通。今)病(前阴血,)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 
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前言妇人三十六病,皆病在带脉之下。)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 
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盖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不布。)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况暮热、 
掌心热俱属阴,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正当少腹部分,冲脉挟脐上行,冲任脉虚,则少 
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其为宿瘀之症无疑。)当以温经汤主之。此承上节,言历年血寒积结胞门之重症,而出其方治 
也。尤在泾曰∶妇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有积血,欲行而未得递行,欲止而 
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急,至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者,血结在阴,阳气至暮不得入于阴,而反浮于外也。少腹里急腹 
满者,血积不行,亦阴寒在下也。手掌发热,病在阴,掌心亦阴也。唇口干燥,血内瘀者不外荣也。此为瘀血作利,不 
必治利,但治其瘀而利自止矣。吴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人参、 
甘草、姜、夏以正脾气。盖瘀久者,荣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 
(妇人因经致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