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03部分

605-张氏医通-第103部分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头哽气。手脚心坚。口紧肉硬。此阳气不荣于四末。独阳无阴之候。若腹筋青急者。木乘土位 
也。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若系风邪。小续命去附子。五软者。头项手足口肉皆软。胎禀脾肾气 
弱也。若口软不能啮物。肉软不能辅骨。必先用补中益气以补中州。若项软天柱不正。手软持物 
无力。足软不能立地。皆当六味丸加鹿茸、五味。兼补中益气。二药久服。仍令壮年乳母乳哺。为第一义。 

卷十一婴儿门上
失音
属性: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乃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 
能下。开阖不致。故无音也。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言语。则为舌喑。此乃风冷之邪客 
于脾络。或中舌下廉泉穴所致。若舌本不能转运言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风痰阻塞。 
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大抵此证多有禀赋不足。不能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 
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若遗热与津液耗者。七味白术散。清气不升者。 
补中益气汤。禀赋不足与虚火伤肺者。地黄丸。若仰首咳嗽。肢体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囟呵 
欠切牙等证。悉属肾虚。非地黄丸加鹿茸、远志不能治也。若吐泻后。或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 
言。又能咽物者。非失音。乃胃气不能上升。地黄丸与补中益气汤兼服。 

卷十一婴儿门上
切牙
属性:小儿寤寐。不时切牙及啮乳者。虽多属惊。然所致各有不同。惟啮乳惊搐者。抱龙丸。若发 
热饮水。叫哭而搐者。心经实热也。泻心汤。睡困惊悸。合目而卧者。心经虚热也。导赤散。面 
青目札。呵欠项强烦闷者。肝经实热也。柴胡清肝散。手循衣领。及乱捻物者。肝经虚热也。发 
搐目青面赤。肝经风热也。并宜六味丸。 

卷十一婴儿门上
夜啼惊啼
属性: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 
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得灯火。其啼便止。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亦曰胎寒。益 
黄散加钩藤。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 
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导赤散加黄连、麦冬。若面色白而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 
而啼也。宜用六味丸。因惊者。参客忤惊啼治之。惊啼者。邪气乘心也。哭而多泪。是惊也。啼 
而无泪。是痛也。若因心火不足而惊啼者。秘旨安神丸。心火炽盛。导赤散。木火相搏。加柴胡、 
栀子。肝血不足。六味丸。 

卷十一婴儿门上
喜笑不休
属性:经曰。神有余则笑不休。又曰。在脏为心。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又火太过为赫曦。赫曦之 
纪。其病笑谑狂妄。又云。少阴所主为喜笑。又云。精气并于心则喜。此数者皆言属心火也。先 
用泻心汤治其心火。次与六味丸滋其肾水。太仆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扁鹊云。其人唇口 
赤色者可治。青黑者死。若肾水亏涸。不胜心火。而喜笑不休。寻作不安之态者。六味地黄丸。 
肝木过盛。上挟心火。而喜笑不休者。柴胡清肝散。余兼别证各从其类而参治之。 

卷十一婴儿门上
循衣撮空
属性:循衣撮空。皆由肝热筋脉血枯而风引之。故手指为之撮敛也。宜确服六味丸。间有回生之功。 
亦有脾虚肝乘者。六君子加钩藤、蝎梢。若肝经实热。泻青丸。盖循衣撮空。皆病之败证。求其 
实热。十无一二。许叔微云。循衣撮空。皆神虚无主。非大剂独参、保元。不能挽回。虚寒。则 
十全大补、人参养荣、大建中温补之。然亦有心包热极所致者。王海藏治血脱。循衣撮空摸床。 
扬手摇头。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血脱内燥。热之极也。气粗鼻干。此为难治。生地黄黄连汤。 

卷十一婴儿门上
寿夭
属性:孙真人曰。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啼声散。不成人。啼声深。 
不成人。脐中无血者好。脐小者。不成人。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鲜白长大者寿。生下目自开 
者。不成人。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汗血者。多危不寿。汗不流。不成人。小便凝如脂膏。 
不成人。头四破。不成人。常摇手足者。不成人。额上有旋毛者早贵。妨父母。儿生枕骨不成者。 
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踞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匐匍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膑骨不 
成者。能立而死。身不收者死。鱼目者死。股间无生肉者死。颐下破者死。阴不起者死。阴囊下 
白者死。赤者死。卵缝通达黑者寿。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大则项橐颜回之流也。小 
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夭。大则杨修孔 
融之徒也。 
张介宾曰。小儿之寿夭。其因有二。一则由于禀赋。一则由于抚养。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 
气之受于父母者也。抚养为居处寒温。饮食饥饱之得失者也。凡少年之子多有羸弱。欲勤精薄也。 
老年之子多强壮者。欲少精全也。多饮者 
子多不育。盖以酒湿乱精。则精半非真而湿热胜也。多欲者子多不育。以孕后不节。则泄母阴。 
夺养胎之气也。此外如饥饱劳逸。五情六气。无不各有所关。是皆所谓禀赋也。至于抚养之法。 
则俗传有云。若要儿安。须带饥寒。此言殊为未审。夫欲其带饥者。恐饮食之过耳。过则伤脾而 
病生。宁使略饥。其犹庶几。至若寒之一字。则大有关系。小儿以未成之血气。嫩薄之肌肤。较 
之大人。相去百倍。顾可令其带寒耶。尝见新产之儿。多生惊搐。此为稳婆不慎。则风寒袭之。 
多致不救者此也。及其稍长。每多发热。轻则为鼻塞咳嗽。重则为小儿伤寒。幼科不识。一概呼 
为变蒸。投药致毙者此也。或寒气伤脏。则为吐泻。或因寒生热。则为惊为疳。种种变生。多由 
外感。虽禀体强盛不畏风寒者。亦所常有。但强者三之一。弱者三之二。伤热者十之三。伤寒者 
十之七。况膏粱贫贱。气质本是不同。医家不能察。但知见热攻热。婴儿不能言。病家不能辨。 
徒付之命。诚可叹也。又有谓小儿纯阳之体。故多宜清凉治之。此说尤为误人。而王节斋又曰。 
小儿无补肾。谓男至十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 
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何待补。呜呼。此何说耶。夫小儿谓纯阳者。以其阴气未成。即 
肾虚也。或父母多欲而所禀水亏。亦肾虚也。阴既不足。而不知补之。阴绝则孤阳亦绝矣。何谓 
无可补耶。殊不知钱氏六味地黄丸。专治小儿肾虚解颅。以其纯阳无阴。故取崔氏八味丸。裁去 
桂、附。以独补肾水也。此义惟薛立斋得之。惜乎世医。多所未悟也。 

卷十二
婴儿门下
属性:夫人习尚不同。趋舍各异。痘疹一门。向得涵高兄采辑诸家方论。备列医通。其间方药多有 
以意参易者。惜乎笔削未竣。完璧难求。志儿心折其学。因命续貂。系以麻疹诸例。庶不失先哲 
二者并名之义云。 

卷十二婴儿门下
钱氏痘疹论
属性:小儿在胎时。食母五脏血秽。生后其毒当出。故痘疹所发。皆五脏之液。肝水泡。其色青小。 
肺脓泡。色白而大。心为斑。其色赤小。脾为疹。其色赤黄。疮疹欲出。五脏证具。惟肾无候。 
但耳凉尻冷是也。疮疹出时。辨视轻重。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 
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也。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疹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甚 
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极也。凡疮疹当令乳母 
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冷。致归肾变黑难治也。有大热当利小便。有小热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 
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看时月轻重。大抵痘疹属阳。出则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又当辨 
春脓泡。夏黑陷。秋斑。冬疹。亦不顺也。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其候寒战噤牙。或身黄 
肿紫。急宜百祥丸下之。复恶寒不已。身冷汗出。耳尻反热者死。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 
下后身热气温。欲饮水者可治。脾旺胜肾。寒去而温热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下则内虚。多归于肾。 
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焦而喘。实者。四顺清凉饮下之。若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 
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若五六日痂不焦。是内发热。热湿蒸于皮中。 
故痂不得焦。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便热退痂脱矣。疮疹欲出。先欠呵顿闷。肝也。 
时发惊悸。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多睡。脾也。面腮颊赤。咳嗽喷嚏。肺也。此四脏证俱见。 
惟黑者属肾也。疮疹乃五脏之毒。内一脏受秽多者。出则归其脏矣。 

卷十二婴儿门下
丹溪参补陈氏痘疹论
属性:小儿疮疹。大抵与伤寒相似。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痛头疼。乍寒乍热。喷嚏呵欠。嗽喘 
痰涎。始发之时。有因伤风伤寒而得。有因时气传染而得。有因伤食呕吐而得。有因跌扑惊恐瘀 
血而得。或为窜眼惊搐如风状。或口舌咽喉肚腹疼痛。或烦躁狂闷。昏睡自汗。或下利。或潮热。 
证候多端。卒未易辨。须以耳冷尻冷足冷验之。盖疮疹属阳。肾脏无证。耳与尻足俱属肾。故独 
冷。又不若视其耳后有红脉赤缕为真候。调护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但温凉之剂。兼而济之。 
解毒和中。安表而已。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冷者温之。热者平之。是为权度。如庖人笼蒸之法。 
但欲其松耳。盖毒发于表。如苟妄汗。则营卫一虚。开泄疮烂。由是风邪乘间变证者有之。毒根 
于里。如苟妄下。则内气益虚。毒不能出而返入焉。由是土不胜水。变黑归肾。身作振寒。耳尻 
反热。腹胀黑陷。十无一生。汗下二说。古人深戒。以此视之。疮疹证状。虽与伤寒相似。而治 
法实不同。伤寒从表入里。疮疹从里出表故也。如欲解肌。葛根、紫苏可也。其或气实烦躁。热 
炽便秘。则犀角地黄汤。或紫草饮。多服亦能利之。故虽云大便不通少与大黄。尤宜斟酌。若小 
便赤少者。分利小 
便。则热气有所渗出。凡热不可骤遏。但宜轻解。若无热。又不能起发也。疮疹分人清浊。就形 
气上取勇怯。凡已发未发。但觉身热。证似伤寒。疑似未明。先与惺惺散、参苏饮。热甚。则升 
麻汤、人参败毒散。(张涵高曰。上方俱难应用。当以轻剂透表为妥。)一见红点。便忌葛根。恐 
发则表虚也。凡痘疮初欲出时。身热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便宜升麻汤加山楂、大力子。则疮 
稀疏易愈。凡痘疮发热时。法以恶实子为末。蜜调贴囟门。免有患眼之疾。凡初出之际。须看胸 
前。稠密。急宜消毒饮加楂肉、黄芩、紫草。减食。禁加人参。初出之时色白者。便大补气血。 
参、 、术、草、桂、芍、芎、归。若大便泻。加木香、肉豆蔻。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