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外科大成 >

第23部分

外科大成-第23部分

小说: 外科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抵疮疽。旬日不退。则宜托里。有脓针之。有腐取之。虚则补之。方能收十全之功。有因复犯房欲劳 
伤。致令寒热互变。气血乖违。经脉横解。受病日深。以成斯疾者。则大腿渐渐肿如冬瓜。上过胯腹。下 
连足底。牵连漫肿。日久溃脓。色白腥秽。肿痛不减。元气日衰者。终为不治。 
x腿游风x 外腿忽然赤肿热痛。按之如泥不复起者。由风热相搏所致。宜砭去恶血。服当归拈痛汤。及 
绀珠丹和之。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股部
属性:x内托羌活汤x 治尻臀坚硬肿痛。两尺脉紧数。按之无力者。 
羌活(一钱) 黄柏(酒浸二钱) 防风 归尾 本(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肉桂(三分) 
连翘 苍术 陈皮 甘草(各六分) 红花(五分) 
用酒、水各一钟。煎八分。食远服。 
x内托酒煎散x 治寒湿发于腿外侧少阳经分野。患痈或附骨痈。坚硬漫肿作脓。或流至足阳明经者。 
黄 当归(各二钱) 柴胡(一钱五分) 连翘 肉桂 大力子(各一钱) 升麻 黄柏 甘草(各四分) 
用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前温服。 
x大防风汤x 治三阴不足。风邪乘于两膝作痛。久则膝愈大而腿愈细。因名鹤膝风。乃败症也。非此方 
不能治。又治附骨疽。皮色不变。大腿通肿。疼痛无奈。及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步。或腿膝肿痛。 
防风(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 黄 杜仲 牛膝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羌活 
大附子 甘草(各一钱) 
用生姜三片。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 
x神应养真丹x 治足厥阴肝经。为四气所袭。脚膝无力。及左瘫右痪。手足顽麻。语言謇涩。遍身疼痛。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酒蒸捣膏) 羌活 天麻 木瓜 菟丝子 
等分为末。入前地黄膏。加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x黄犬下颏方x 治肚痈。小腹痈。及腿内贴骨痈。神效。然而亦治发背。大抵此方治下部痈疽。更效。 
黄狗下颏(连舌连皮毛劈下。入罐内。盐泥封固。铁盏封口。 一炷香。觉烟清即止。取出。色黑如炭为度。 
全要存性。若带白色。其性已过。则无用矣。用时研极细末。宜于屠家取已杀者制用。若生取特杀。则反招 
不祥。慎之戒之。) 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为末。) 白蔹 
上三味。各为末。等分和匀。每服以五钱为率。黄酒空心调服。外以此药用香油调敷患处。其验。以服 
药后。出臭汗及熟睡为准。 
按此方世多用之为敷药。散肿止痛。而不知可以内服。为下部痈疽内消之圣药也。一轿夫环跳穴 
痛甚。如鸡啄火灼。与此药三钱。酒服之。未愈更进一服。则霍然如失。 
x穿山甲散x 治痈疽漫肿不变色者。能托里排脓。及附骨疽在里能内消止痛。 
露蜂房(一两) 蛇蜕(二钱五分) 头发(二钱五分一方等分烧存性加) 穿山甲(二钱五分) 
为末。每服二三钱。加乳香末五分。温酒调服。些三生散加穿山甲也。治附骨疽神效。 
x栝蒌内托散x 痈发于腿外侧者。善能活血消毒。 
栝蒌(一个半生半炒) 人参 归尾 没药(各五钱) 甘草(一钱) 
黄酒二碗。煎一碗。食前服。 
x还少丹x 治鹤膝风等症。此药补肝肾。进饮食。诚对症之良剂也。 
熟地黄 山药(微炒) 山茱萸 白茯苓 枸杞 巴戟天(酒浸) 牛膝(酒浸) 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去鳞焙干酥炙) 杜仲(酒姜拌炒) 远志(甘草水浸汤下) 楮实子(酒浸) 石菖蒲 
(去毛忌铁) 小茴香(盐酒炒) 续断(酒浸) 菟丝子(酒蒸等分) 
上为末。煮红枣肉。加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及食前各进一服。黄酒盐汤任下。 
x追风逐湿膏x 治骨节疼痛。湿痹麻木筋挛等症。 
西圣膏(一斤见首卷) 加木香 胡椒(各一两) 白芥子(二两) 
为末。入膏内。搅匀。摊贴痛处。 
x外灸方x 治风寒湿气。腰脚疼痛。 
良姜 防己 
等分为末。捣大蒜和为饼。安痛处。铺艾灸之。以痛至不痛。不痛至痛为度。 
x敷肿方x 治膝痛。并寒湿香港脚。 
文蛤(醋浸炒) 吴茱萸(等分) 
上为末。用米醋调敷痛处。 
x汞升膏x 治附骨疽痛。 
银朱为末。烧酒调敷。如肿毒。用生桐油调敷。 
x金蟾膏x 治骨疽。脓汁败坏。骨从疮口出者。 
大虾蟆(一个) 乱头发(鸡子大一团) 猪脂油(四两 ) 
二味 枯。去渣收用。先以桑白皮、乌豆煎汤。淋洗疮口。拭干搽之。 
一治多骨疽及瘰 疮。用密陀僧末。生桐油调敷。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股部
属性:一人股内侧痛久。医作痛风治。月余罔效。脓熟肉浓。不能穿穴。因溃入腹。精神昏愦。粥药不进。请予视 
之。脉细如丝。气息奄奄欲绝。曰。可治。以铍针刺腹。脓大泄数升。然皆清脓如水。疮口如蟹吐沫。疑其透 
膜。曰、无伤也。投以参、 、附子。加以厥阴引经药。大剂服之。再食前吞八味地黄丸百丸。食大进。日HT 饭 
升余。肉数脔。旬日而愈。所以知其可治者。溃疡之脉。洪实者死。微细者生。今脉微细。形症相合。知其受 
补也。所以信其不透膜。即透膜亦可治者。无恶候也。服八味丸者。使肾气旺而上升。则胃口开而纳食 
也。泻脓虽多。更进以开胃药。使多食粱肉以补之。肌自速生。此治溃疡之大法也。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股部
属性:神授卫生散 绀珠丹 内疏黄连汤 贵金丸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六君子汤 
刺委中穴法 按穴灸法 八珍汤 保元大成汤 香砂六君子汤(俱见首卷) 逍遥散(见瘰 门) 
槟苏败毒散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x经络x 经曰。肉之小会为溪。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又曰。脾病在溪。又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诸筋 
皆属于节。筋病皆属于节。又属乎肝也。筋病无多食酸。忌用风药。诸痈发于节而相应者。不治。(应为内发透外也) 
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阳为诸节之背阴为诸节 间也) 
x 疽x 发于膝。灵枢云。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者死。柔之者生。 
x膝痈x 膝盖肿痛也。初起。用卫生散加牛膝。或用加味二妙散。 
x膝眼风x 膝之两傍有穴。名鬼眼穴。初起肿痛如锥。寒热偏剧。宜绀珠丹和之。 
x鹤膝风x 两膝内外皆肿。寒热间作。痛如虎咬。股渐细而膝愈大是也。属足少阳阳明二经。初宜绀珠 
丹汗之。外以玉龙膏酒调敷之。以住痛回阳。如汗后肿痛不减。阴寒深伏也。大防风汤温之。或加乳 
香以住痛舒筋。灸膝眼穴二七壮。甚者见青筋。痛引足心。灸三阴交穴二七壮。待膝伸直为止。再甚 
者。则于膝顶上灸七壮。乃秘穴也。 
x游膝风x 只一膝痛引上下为异耳。发微热。不甚肿。初宜绀珠丹汗之。 
x石疽x 肿不变色。漫肿疼痛。坚硬如石。此寒气之肿也。或捣生商陆根。加盐少许敷之。 
x缓疽x 其热缓慢。积日不溃。久乃黯紫。皮肉俱烂。二症俱宜温补。 
按上诸症。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而邪气得以深袭之也。故附骨疽、鹤膝风 
等症。由肾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为温补肾气。又能行药势以散寒邪也。亦有体虚露卧。为冷 
气所袭者。则不能转侧。乍热而无汗。按之其痛应骨。为贼风所伤者。则不甚热而恶寒。不时汗出。熨 
之而痛少止。俱服大防风汤。敷玉龙膏可愈。如失治。则变挛曲偏枯之败症矣。又两膝肿痛而腿 
筋弛长者。由阴虚湿热所乘也。主以六味丸。佐以八珍汤加牛膝、杜仲。间以补中益气汤。又脾胃虚 
者。以补中益气汤。若精涸口干。中气不足也。加五味子。头晕头痛。阳气不升也。加蔓荆子。肝肾伤 
者则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脏虚损也。俱宜六味地黄汤。脐腹疼痛。夜多漩溺。 
脚膝无力。头晕吐痰。肾气冷败也。俱宜八味地黄丸。脓成及溃后畏寒憎寒者。阳气虚也。水清 
稀不生肌肉者。气血虚也。虚热往来有时而动者。无根虚火也。俱宜十全大补汤。 
按上三汤。俱佐以大防风汤为要。再如食少腹胀。脾胃虚也。四君子汤。面色痿黄。脾胃弱也。六君子 
汤。发热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 、白术。发热大渴而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者。血虚发燥 
也。当归补血汤。 
x委中毒x 生膝后折纹中。坚硬如石。微肿微红。由胆经积热流入膀胱也。治缓则筋缩而成废疾。宜刺 
委中穴筋上。出紫黑血。又宜服逐瘀活血等药。候瘀血下。自消。 
上水鱼 生折纹之侧。结长核如鱼。作肿痛。宜用针乱刺核上。出其恶血。再以活瘀之药敷之。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x加味二妙散x 治膝肿初起者。 
黄柏(七分) 苍术 归尾 赤芍 桃仁 南星 牛膝 胆草(各一钱) 黄芩 连翘 羌活(各五分) 红花 
木通 甘草(各三分) 金银花(二钱) 
用水二钟。煎八分。加姜汁二匙。食前服。 
x药酒方x 治鹤膝等风。 
松节(二两) 青风藤 虎胫骨 草乌(姜汁浸炒) 威灵仙 薏苡仁 杜仲 五加皮(黄连洗) 当归 
牛膝 川芎 金银花 红花(各一两) 木瓜(八钱) 白芷 穿山甲 独活 没药 乳香(各五钱) 肥皂 
子仁(四两) 核桃仁(四两杵如泥) 
烧酒二十斤。黄蜡四两。入坛内。封口。重汤煮三炷香。取出埋土内三日。空心食前任服。核桃肉过口。 
x五加皮酒方x 治鹤膝等风。 
五加皮(八两) 当归(五两) 牛膝(四两) 无灰酒(一斗) 
煮三香。日二服。以醺为度。 
x洗方x 治鹤膝等风。 
蕲艾(半斤) 
水煎蒸洗。洗一次。消一分。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属性:神授卫生散 绀珠丹 回阳玉龙膏 大防风汤(见股部)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八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俱见首卷)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属性:x三里发x 生三里穴。形如牛眼。五七日出黑血。拘急冷痛。由劳力伤筋所致。惟宜汤药射其外。自愈。 
x腓 发x 生足小肚。寒热烦躁。由肾虚积热所致。初宜卫生散加牛膝、木瓜。已溃。用十全大补汤及肾 
气丸补之。出清水者死。 
x黄鳅痈x 生小肚内侧。长三四寸。一名胫阴疽。微红微肿。坚硬加石。痛甚。由脾经湿热。或肝经积愤所 
致。初宜五香流气饮。加下部引经药。溃而出清水。呕吐不食者。不治。 
x青蛇毒x 生足肚之下。亦长二三寸。寒热不食。由足少阴太阳湿热下注。蛇头向下者顺。向上难治。宜 
针蛇头。出黑血。搽拔疔散。肿处涂离官锭子。内服药与腓 发同。 
x接骨发x 生足接骨之上。足肚之下。形如核桃。色赤坚肿。不痛。宜早出脓。虑其损筋。 
x附阴疽x 生于内踝以上三寸。灵枢为兔啮。初起小泡。渐生赤肿。痛能彻骨。如无脓者。不治。 
x内踝疽x 生于内踝骨上。一名鞋带痈。灵枢为走缓。色不变而石。属肝胃二经虚热。 
x外踝疽x 生于外踝骨上。属胆与膀胱虚热。 
x穿踝疽x 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