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35趣味心理学故事 >

第2部分

35趣味心理学故事-第2部分

小说: 35趣味心理学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顿时发了毛。自己的教练说了些什么,他一概没听进去,眼睛紧紧地盯着 
杨瑞华,看他对容国团做什么手势…… 
    两人再次上阵,形势急转直下,西多忧心忡忡,乱了阵脚;而容国团则 
士气大振,越打越勇,终于连胜 3 局,以 3∶1 战胜了西多,为祖国夺得了第 
一个世界冠军。 
    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一场实力战,不如说是一场心理战。中国队抓住了西 
多对杨瑞华的恐惧心理,对他展开了心理攻势。那么,西多的对手是容国团, 
不是杨瑞华,他为什么会在比赛中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呢?这就是“潜意识” 
在作怪,西多屡次败于杨瑞华,对杨本能地有一种否定性的情绪体验。这种 
实际上起作用的刺激,在他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也控制不住的时候 
就使他产生了恐惧心理。 

                            摄影师的本事 
                                    
    有个 13 口人的大家庭,来到一家照相馆,要照一张“全家福。” 
    摄影师给 13 口人按长幼男女顺序排好了位置,等要照时却发现他们都板 
着脸。摄影师要求他们笑一笑,但是这家人似乎不会笑,勉强笑出来比哭还 
难看。摄影师说一句常用的笑话,但也无济于事,这家人看来有些紧张。 
    摄影师看着一位约 6 岁的小男孩站在一位老太太的身边,于是有了主 
意。他对那位小男孩说:“你能不能再靠近你妈那边一点?” 
    小男孩马上嚷道:“她不是我妈,她是我奶奶!”话一出口,他们 13 
口人全笑了,摄影师立刻摁下了快门,他拍出了一张很好的“全家福”。 
    人们在出乎意外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感状态,心理学上叫做“应 
激”。这 13 口之家照相的紧张表现就是一种应激状态。摄影师的本事就在于 
随机应变,创造一个自然情境,使这家人摆脱心理紧张,放松神经,松弛表 
情,就在大家笑得自然时,摄下一张成功的照片。 

                            考  试 
                                  
    某电影制片厂要在两位考生中通过考试选取一名见习演员。工作人员告 
诉他们:“一进这个房间,我们的考试就开始了。”甲被指定进甲室,乙被 
指定进乙室。 
    甲敲了两下门,里面便传出清脆的“请进”声。甲推门进去,室内一位 
正在理妆的少女,从穿衣镜里看到进门的甲,便惊喜异常地扭过身来,快步 
迎上,亲昵地喊:“哥哥。”这位考生一楞,脸红至脖,连连后退:“你— 
—,你——,你认错了吧!” 
    乙连敲几次门,屋里才传出细声的“进来吧”。乙推门进去,见一位老 
太太模样的人,正戴着花镜对光穿线。他一下子扑上去,离老太太约一米左 
右,便跪着前进,扑进老太太怀里,双手捧着老太太的脸庞端详,眼泪涮涮 
淌下:“妈妈!妈妈!”出色地演出了一场游子归来的戏。 
    当然,乙被录取了。 
    这两位考生的明显差别在哪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于他们的思维品 
质截然不同。甲属于迟钝、固执型,乙属于敏捷、灵活型。思维的敏捷性就 
是善于在很快的时间里回答问题、做出反应,而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判 
断准确;思维的敏捷、灵活性是建筑在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基础 
之上的优良思维品质。思维敏捷的人不同于耍小聪明的“机灵鬼”,他们的 
分别就在于广阔、深刻性和独立、批判性的不同。思维敏捷的人能全面地看 
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而耍小聪明 
的人就显得缺少大智、大才;思维敏捷的人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根据客观事 
实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而那些耍小聪明的人,往往盲从领导、迷 
信权威,看别人眼色形事,千方百计地接受暗示,游来摆去地钻空子,玩诡 
变术。 

                            时间的体验 
                                    
    甲、乙二人约定时间于某展览馆入口处相见,一同参观展览。甲按时到 
达;乙在路上遇上一位故友,寒暄了一阵,赶到约定地点时,迟到了半小时。 
乙说:“迟到了一会儿。”甲说:“我等了老半天,腿都站酸了。‘一会儿’, 
一会儿有多久?”乙说:“最多不到 10 分钟。”甲说:“起码 1 小时。” 
    客观时间是半小时,乙估计“最多不到 10 分钟”,甲估计“起码 1 小时”。 
是甲有意夸大、乙有意缩小吗?不。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内心体验的实话。那 
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时间知觉的特点:相对主观性。 
    据说,有位青年去拜访爱因斯坦,请求他简单地阐述相对论。爱因斯坦 
想了一下说:“当你伸手向你的父亲要钱时,10 分钟你会觉得太长;当你和 
女朋友携手游玩时,10 个小时你会觉得太短。这就是相对论。”可见,爱因 
斯坦也是把时间看做是相对的。 
    在同样一段时间里,人们为什么会有长短不同的感觉呢?这首先是因为 
人们所从事的活动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在我们上面举的事例 
中,甲腿都站酸了,干等着,乙与故友久别重逢,寒暄说话。一个活动内容 
枯燥,一个活动内容热烈有趣,难免造成时间知觉上的差异。其次,情绪和 
态度影响人对时间的估计也是明显的,在上面的举例中,爱因斯坦指出的就 
是这种因素。这正如人们常说的“欢乐恨时短”、“寂寞嫌时长”、“光阴 
似箭”、“度日如年”等话的含义一样。总之,从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有 
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时间的知觉。但实际上,客观时间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主 
观感觉而变快或变慢。然而人们却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时间错觉,利 
用时间错觉,使某些实践活动,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 

                            批评与表扬 
                                    
    星期日,小红一家人逛公园,看了虎豹,上了游艇,很痛快。回来后, 
父母让她写篇记叙文,这是父母第一次出题目让女儿写作文。小红很高兴, 
一口气写完送到了爸爸的手里。爸爸拿到手后,首先指出了第一行上的两个 
错字,又告诉女儿标题不宜过长。接下来指出标点应当写进格子,随后又告 
诫她一件事没说完不能分段,不规范的简化字别用……最后说,当然,记事 
还是确切的也是生动的。 
    爸爸指出的这些缺点和优点都很实在,也很正确,只是不足的地方举了 
七八处,而主要的优点放最后,也只讲了一条,口吻也少了些老师那种赞赏 
味。女儿听后,原先满怀喜悦变成了一脸扫兴。以后,再好玩再有感受,爸 
爸妈妈也别想让女儿写一篇给一家人品评的文章了。 
    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行为评价方法。表扬是肯定的评价,批评是否定的 
评价。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育应贯彻激励和表扬为主的原 
则,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人人都有成就感,都希望自己的行 
为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别人的赏识。表扬正符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 
表扬使人在心理上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表扬带来的是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强化”。批评则是一种消极“强化”,过多的批评会使 
人产生焦虑、自卑、兴趣降低、逃避以至完全丧失信心的消极心理。一些家 
长常常不自觉地指责、贬斥自己的孩子。比如,当孩子拿着 90 分的成绩单兴 
冲冲地交给自己的父母时,有的父母却严肃地批评道:“90 分就把你乐成这 
样,真没出息,人家考 100 分都不满足,你太没有雄心大志了……”一盆冷 
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的兴趣当然也就越来越 
小了。 

                              乖孩子 
                                    
    小军今年 5 岁了,他有个跟大人上街总爱要东西的习惯。 
    一次爷爷带他上街,临出门时叮嘱他:“到了街上不许乱要东西!”小 
军答应了。到了街上,小军开始还沉得住气,可后来就有些忍不住了,但他 
还记得答应过爷爷的话。在水果摊前,他跟爷爷说:“爷爷,我不要苹果。” 
爷爷很高兴,说:“真是个乖孩子。”走到副食店,小军说:“爷爷,我不 
要饼干。”爷爷又表扬了他。又走到百货商店玩具柜台前,小军说:“爷爷, 
我不要小汽车。”爷爷终于忍不住了,给小军买了一辆玩具汽车,还有饼干 
和苹果。 
    别看小军只有 5 岁,但他要东西的方法还是很科学的。首先,他运用以 
退为进的思维方法,从“不要”中逐渐创造条件,进而实现“要”的目的。 
他“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多了,就给爷爷装出一副“可怜 
相”,从而博取了爷爷的同情和怜悯。爷爷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必然产生不 
买心里过意不去的滋味。 

                            买戒指 
                                  
    一对颇有名望的外商夫妇,在我国某商店选购首饰时,对一只标价 8 万 
元的翡翠戒指很感兴趣,却因价格昂贵而犹豫不决。一个善于察颜观色、揣 
摸顾客心理的营业员便故意介绍说,某国总统夫人曾来看过这只戒指,而且 
非常喜欢,由于价格太贵,终于没有买成。这对外商夫妇听后,为了证实他 
们比总统夫人更富有、更阔绰,当即毅然决定,买走了这只价值 8 万元的翡 
翠戒指。 
    显然这位营业员用虚荣心煽动起这对夫妇的购物“激情”。激情在心理 
学上是指一种爆发强烈而暂短的情感状态。有些激情能够促使人们不怕艰 
险,这便是积极的;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激情,多为消极的。表 
现在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往往容易说出错话、办出错事,产生不良后 
果。所以,一个人要善于控制激情,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感情用事。 

                              以诈售诚 
                                    
    1982 年广州交易会期间,湛江家电公司参加了该交易会的生意洽谈。虽 
然这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不错,但是由于知名度较低,几乎不为人知。因此, 
在洽谈业务时,交易会上几乎无人问津,门庭显得格外冷落。现做广告宣传 
吧,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竞争不过人家。眼看着大好的机会都被那些有名 
气的公司或厂家抢去了,一时间急坏了湛江家电公司的决策者们。 
    这时,该公司总经理决定采取“以诈售诚”之计。 
    第一天,他们在订货办公室门前挂出了“第一季度订货完毕”的牌子; 
第二天,他们又挂出了“第二季度订货已满”的牌子;第三天,挂的牌子上 
写着“请订购 1984 年的货”。结果,总经理这“以诈售诚”的办法发生了奇 
效。一时间,湛江家电公司洽谈处的门前挤满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