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249-周慎斋遗书 >

第15部分

249-周慎斋遗书-第15部分

小说: 249-周慎斋遗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证退热,青蒿十斤,取自然汁,熬一分,加猪胆汁七分,熬膏,入甘草末为丸,米饮 
虚劳欲火,梨汁一斤,胡桃肉一斤,研,牙茶五两,生地六钱,当归末六钱,熬至滴水 
成珠,入鸡子清一枚,盛瓷器内,封口勿令出气,冷水浸去火毒,每日清晨服一匙。 
劳证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建中汤大能生气血、退虚热。 
前胡 细辛 当归 白芍 人参 橘红 桂心 麦冬 黄 白茯苓 炙甘草(各一钱) 
半夏(七分)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不拘时服。 
x地仙散x 治骨蒸肌热,虚劳烦躁。 
地骨皮 防风(各一两) 薄荷(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五分) 
为细末,食前生姜、竹叶汤,服三钱。 
x参 散x 治咳嗽吐痰,声哑,潮热盗汗。 
人参 柴胡 五味子 杏仁 防风 羌活 款冬花 桑皮(各五分) 白茯苓 黄 紫 
菀归身 川芎 半夏 贝母 枳壳 秦艽 桔梗 甘草(各八分) 鳖甲(三钱)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x阿胶丸x 治劳证,咳血吐血。 
阿胶 生地黄 白茯苓 侧柏 山药 苏叶(各一两) 柏子仁 麦冬 人参 防风(各 
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煎苏梗汤下。 
x清骨散x 治男女五心烦热,欲成劳证。 
柴胡 生地黄 熟地黄 人参 赤茯苓 防风 秦艽 薄荷 胡黄连 水煎。 
x麦冬汤x 治心中烦热,惟欲露体,以衣被覆之即闷,惊悸心怯,面无颜色,忘前 
失后,妇人患血风气者多成此证,乃是心蒸之状。 
青蒿(一小握) 葱白(一寸长,七根) 蓝叶(七片) 苦楝根(七寸) 
童便一升半煎取一半,去渣,入安息香、苏合香、阿胶各一钱,朱砂、雄黄、雷丸、枯 
矾、硫黄各五分,槟榔末一钱五分,麝香五分。五更初空心进一服,五更五点进一服。午时 
前后取出,净桶盛,急入油铫内煮,仍倾盖虫罐内,扎口埋之深山。 
x五枝散x 取传尸劳虫。 
桃枝 李枝 梅枝 桑枝 榴枝(各三寸长,七茎取末) 通草 穿山甲 全蝎(炒各一 
两) 沉香(八钱五分) 木香 槟榔 灯草(各五钱) 红花(二钱五分) 
甘草煎胶为丸,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 
x加减黄 建中汤x 治男、妇五劳七伤,骨蒸。 
黄 (一两二钱) 秦艽 防风 北柴胡 归身 白芍药 熟地黄 地骨皮 肉豆蔻(煨) 
炙甘草 砂仁 槟榔(各五钱) 猪苓(四钱) 桔梗 白茯苓 白术(各三钱) 人参(一钱 
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盅,煎七分,不拘时服。老人,黄 加重一两。 
x再仙丹x 治劳证,黄瘦虚损,诸药不效者。 
大小茴香(盐水炒,各二两) 麦冬 茯神 地骨皮 防风(各二两) 远志 人参 龙齿 
羚羊角 炙甘草 石膏(各三两) 紫石英(一两) 
咀片,每三钱,枣一枚,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温服,未差再服,以差为度。甚益心 
力,曾经吐血,服之有效。 
x桑椹膏x 治骨蒸。 
桑椹不拘多少,取汁入苍术内共熬,去苍术渣成膏。如肾气虚加枸杞子四两研末,肺虚加人参末一两。 
x验案x 
一人无大病,但举体不通泰,六脉弦滞。曰∶此从心之郁热不通,又兼力劳、色劳故也。心 
郁则神失,力劳则气伤,色劳则精害;神失则火去,气伤则多滞,清害则水衰。若不能多药 
,先以橘红、麦冬服几日,再加五味子服之。再将大体常思则心不郁,将小力运动则气滞通 
,远色凝神则精自足,如此不但却病,且可长生。 
一人病劳半年,虚而欲脱,此证参不可无,亦不可骤用。盖虚极而力不能胜也,只好用 
五味 
剂,不得顿服,须徐徐呷下,俟神气稍安始可加参。 

卷七
阴虚
属性:语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故人生受病,若先起于七情,内伤元气,而后及于血气, 
此从内而及外,阴病十居八九,阳病十居一二。若因外感先伤气血,而后及于内者,则阳证多而 
阴证少矣。经云∶男子十六而精通。此常度也。有未至其期,而以人为强通其精者,则四体 
之内,阴气有不满之处,异日多有难状之证。有身体常常恶寒者,盖肾藏精而属水,水涸不 
能制火,则火燔灼其阴,以致阴虚火动而恶寒,非真恶寒也。盖火极似水,故身中悃懒,觉 
乎洒淅有似恶寒之状,但日夜无度,静而或作,动而益觉其虚,若神思少息,略得一静,火 
即潜伏,遇暖而寒即解矣。若动作时发热,静时即止,止时手足心如火烙,或面赤、耳鸣、 
咽痛,斑疹随出随没,或胸前、两足内忽然作热,有如电状,来无常度,去亦无定,口鼻出 
入气息时有焦腐之气,寤寐不安而呻吟,唇红舌焦而燥黑,足心似炙,气从脐下入腹,或唇 
舌、小腹、两胁如火烙,或腰痛如折,骨痿不能起床,遍体疼痛,舌本强而不能言,此少阴 
之脉系舌本故也。或耳鸣如波涛、蝉鸣、鹊噪、琴瑟之声,或耳闭不能听,至夜多梦,睡时 
惊骇不宁,魂飞魄荡,喜暗恶明而怕见人,或妄见鼠窜蛇行、孩童前后相戏,自觉手足脱落 
,或头玲珠堕下,或见有人同伴同眠,或鬓发显然如有人揪扯,各样异患不一,总皆肾虚阴 
不足,火动变见之故也。此不可妄为痰火,遽用燥烈苦寒之药,亦不可执丹溪之法,一例以 
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治之。夫知、柏、芩、连,泄有余之火,用之得当,则能祛邪,而元气 
自复,故有裨益;若真元不足,而亦以此用之,反泻天真,以致大便泄泻,饮食少进,胃气 
虚而肌肉削,往往致死,不可胜计。又不可执阳旺能生阴之说,治以补中。初用一、二帖, 
略以为中病,久泥于此,岂不谬哉!若房劳伤肾,只宜补水益元汤加减,而诸证悉愈。或有 
津液之阴不足而火动,发热恶寒;又有精髓之阴不足而火动,则口干舌燥;又有营血之阴不 
足而火动,遣精梦泄。《内经》言天气不足,地气乘之;地气不足,天气乘之。昼剧则阳不 
足,夜剧则阴不足。又有营血衰少,感冒风寒,邪入阴分,午夜发热,宜四物加降火清热之 
味则愈。或大怒伤肝而内动风热,致气血错乱,留滞阴分发热者,宜疏肝补阴清热则愈。有 
因饮食惊恐与食相挟,致伤阴气,留滞于阴分而为患者,此阴分受伤,至夜发热,而似乎阴 
虚火动,其证不同,必须穷本求源,庶几医无谬妄,而病无横夭。经云∶阳火易救,阴火难 
扶,若真阴虚弱,药非百剂,功非岁月,何能全愈?其他外来有余之邪及过餐炙 膏粱浓味 
,以致病热为患者,非惟黄芩、黄连、知母、石膏之类可用,即硝、黄亦罔顾矣。虽然亦可 
用之于壮盛,若元气衰弱,当先补元气,而后祛邪,如邪盛,又当攻补兼施,量其虚实而施 
x补水益元汤x 
熟地(四钱) 生地 麦冬 当归(各二钱) 白芍 甘草(各一钱) 五味(二十粒) 大枣 
(三枚) 
熟地大补五脏之阴,安神志,健精脉而填骨髓,故用为君;生地能滋阳退热,有益精壮 
神之 
四味大补元阴之圣药也。麦冬清心除烦退热,同五味补元精而止渴,保金益水,勿使火邪伤 
肺。若火炎伤金而喘嗽者,五味又当慎用。甘草泄心火,心藏神,能降神中之火也。若怔忡 
恍惚,夜卧不安,加枣仁三钱,茯神一钱。若元阴虚甚,加熟地三钱或五钱,一枚者佳。若 
火动而燥热,加细辛一、二分,甘草一钱,生地一钱,童便半杯。若咳嗽减去五味,加天冬 
、麦冬,百合、黄柏、桔梗。若火乘心包络,胸中痞闷,倍用熟地、甘草。若燥渴倍用麦冬 
、五味、熟地。若胸中有痰不舒,减熟地,去五味,加栝蒌、贝母、姜汁、竹沥。若坐卧不 
安,加百合、甘草。若火动腹痛、肠鸣,去五味,加白芍、甘草。若精神短少,加熟地、枣 
仁。若惊惕心跳,肢体酸疼,加当归、地黄、枣仁、甘草、茯苓。若腰疼骨酸,加杜仲、补 
骨脂、生地黄。若火动饮食易消,加元参、细辛、白芍、童便。若肺募间连背心,热如杯火 
,往来无常,加元参、桔梗。若热从睾丸而起,肝火也,加柴胡以达之。若元阳不足,加人 
参、黄 ,厥加附子。若火乘阳精之分,梦遗加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细辛、莲花蕊,兼 
用六仙丹;如禀气壮盛,可用知母者,酌而加之,使火邪无犯元阳∶如尿后沸滴,二仙丹加 
龙骨、莲蕊。若虚火游行无定,斑疹出没不时,遍发红热,加元参、生地,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去五味子。若洒淅似乎恶寒,并加生甘草、童便,切不可用诸寒剂,只补其阴,则火降 
若手少阴心经,素禀原弱,日间劳心伤神,夜或房欲损精,精气怯而不能养神,以致火 
乘心经,患手心尾尻火热,或往或来,心跳不静,睡卧不安,惊惧不宁,睡至子时则醒,至天明 
反倦卧,舌心焦燥,两手小指有时忽热如电,时有时无,口鼻出入呼吸唯觉蒸蒸热,干燥若 
渴,无焦腐之气、呻吟之声,但筋骨蒸热无游行之状,与足少阴证稍异,宜滋阴补心汤。 
熟地(三钱) 当归 官桂 麦冬 生地 杏仁(各一钱) 白芍(二钱五分) 甘草 茯神 
(各一钱) 小麦(一撮) 大枣(三枚) 
若足厥阴肝,患火眼霎时肿起,或足大趾头循足跗内 去内踝一寸,入腹近脐两旁,至 
左 
熟地 生地 当归(各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柴胡 元参(各八分) 
足太阴脾病,有因思虑过度以致伤神,或因饮食不节而伤脾,或因郁怒不节而伤肝,肝 
木凌 
觉手足脱落,眼见虚形,或喜食易饥,或食入反胀,并宜益阴滋补。虽有火动,不可用苦寒 
,宜于补阴药中加炮姜以反佐之;或面色焦黄,肌肉不泽,神困意懒,痰有红筋,并宜养阴 
白茯苓 茯神 甘草 白芍 生地(各一钱) 山药 归身(各一钱半) 熟地(三钱) 大 
手太阴肺病,有因悲哀伤肺,患背心前胸肺募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 
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宜百合固金汤。 
熟地 生地 归身(各三钱) 白芍 甘草(各一钱) 桔梗 元参(各八分) 贝母 麦冬 
百合(各半钱) 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 
若人入房、劳心太过,患经月不寐,梦寐不宁,须澄虑内观,药用补水宁神。或补阴而 
反梦 
而火愈炽,此神思火动而真水不足故也,当救真水,其火自降。经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治以元参甘草汤,清其神火,俟火热稍缓,仍以壮水益元汤主之。若耳闭咳唾呻吟,肌骸 
骨痿腰折,并以补元益阴汤佐桂以从。若因风湿痰火与气逆血滞之类,而后骨痿腰折,不在 
x补元益阴汤x 
熟地(三钱) 当归 生地 枣仁(各二钱) 白芍 甘草 茯神(各一钱) 麦冬(一钱五 
x元参甘草汤x 
生地 归身 元参 白芍 甘草(各一钱) 麦冬(二钱) 
若邪陷阴分,骨蒸咳嗽,烦热,夜作而旦愈,先用逍遥散三、四帖,后用生料四物汤加 
升麻、柴胡、干葛、防风、茯苓、甘草之类以提之,切不可作阴虚治。 
若素患血少,而阴血中之阴不足,不能生化,以四仙汤时时服之。有火重加甘草,或滋 
生地 熟地 杏仁(各三钱) 归身(三钱) 甘草(一钱) 
若元阴衰亦有汗,火乘阴位,精被熏蒸而出,犹炙竹而有油,切不可用参、术、 、桂 
以敛 
黄汤。若元阴衰弱,火乘营血,为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