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348-经络全书 >

第8部分

348-经络全书-第8部分

小说: 348-经络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又曰∶脾疟者,令人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已汗出。 
李东垣曰∶中脘痛者,太阴也,理中汤或建中汤,及草豆蔻丸之类主之)。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 
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所生病者,大腹水肿。《素问》曰∶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 
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又曰∶胃疟者,令人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杨上善曰∶足 
阳明脉,从鼻起,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行腹,纲维于身)。兼属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 
经之会。(《素问》曰∶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注∶胃募,中脘穴也,居蔽骨与 
脐之中,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脉所生也)。又属足少阴肾经、厥阴肝经(《灵枢》 
曰∶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渴渴然,取足少阴。又曰∶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素问》曰∶ 
肾病者,腹大胫肿,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又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又属冲脉、 
任脉之会(《灵枢》曰∶冲脉、任脉之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又曰∶任脉之别,散于腹。实则腹 
皮痛,虚则瘙痒,取之所别也。《素问》曰∶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冲脉为病,则逆气里急也。沈承 
之曰∶腹分四行,中行脐上五寸,名上脘穴,属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之会。脐上四寸,名中脘穴, 
又谓之上纪,属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之会。脐上二寸,名下脘穴,属足太阴脾经、 
任脉之会。第二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五分,属足少阴肾经、冲脉之会。第三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二寸,属足阳明胃 
经。第四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三寸五分,属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 

前编·分野
五十七、〔胁肋〕
属性:(肋者,胁之骨,胁总而肋分也。旧云无骨曰胁者,大误也)统属足厥阴肝经(《灵枢》 
曰∶足厥阴之脉,贯膈布胁肋。又曰∶广胸及 者肝高,合胁兔 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 
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肋骨偏举者肝偏倾也。又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曰∶其脏肝,其病内舍 胁。 
又曰∶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又曰∶肝病头目眩,呕泄,胁支满。又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朱丹 
溪曰∶胁痛,肝火盛,木气实。肝火盛,以姜汁下当归龙荟丸以泻之;木气实,以川芎、苍 
术、青皮、当归之类泄之。又曰∶去滞气,用青皮,青皮乃肝胆二经之药。人多怒,胁下有郁积,固宜以此解 
二经之实。若二经气不足者,当先补血,少加青皮可也。戴复庵曰∶胁痛别无杂症,在左为肝经受病,宜用川 
芎、枳壳、甘草;在右为肝移热于肺,宜用姜黄、枳壳、桂心、甘草)。又属足少阳胆经(《灵枢》曰∶足少 
阳之脉,其支者循胁里出气街。是动则病胁痛,不能转侧。《素问》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能息, 
咳而汗出。又曰∶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又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李东垣曰∶两胁痛,刺少阳丘墟。丘墟穴在两足外踝下,微前骨缝陷中,乃足少阳经之原穴也)。兼属足太阴 
脾经、太阳膀胱经(《灵枢》曰∶足太阴之筋,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病两胁痛引膺中。沈承之曰∶ 
胁前属足少阳胆经,胁后属足太阳膀胱经)。 

前编·分野
五十八、〔季胁〕
属性:(胁下也)属足少阳胆经(《灵枢》曰∶足少阳之脉,循胸过季胁下。又曰∶足少阳之 
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 
则伤肝。《素问》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又曰∶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 下满。《中藏》曰∶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如疟状,不欲食,妇人月水不来,气急, 
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兼属手太阴肺经(《灵枢》曰∶手太阴之筋,合贲下,抵季胁,其病息贲胁急, 
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朱丹溪曰∶左胁多因留血作痛,右胁悉是痰积作痛。痰气亦有流注于左者, 
然必与血相搏而痛,不似右胁之痛无关于血也)。又属五脏之会(《难经》曰∶脏会于季胁。注∶脏, 
五脏也。季胁,章门穴也,一名胁 。在脐旁左右各九寸,直季胁,乃足厥阴之穴。带脉发于此,脾之募也。 
脾受谷气,播敷各脏,故脏会于季胁,不能食而热,可灸章门。张洁古曰∶胁痛者肝也,身热而烦者心也,体 
重而满者脾也。寒热者肺也,足胫寒而逆者肾也)。 

前编·分野
五十九、〔〕
属性:(季胁之下,挟脊两旁空软处也)属足少阴肾经、带脉之会(《灵枢》曰∶足少阴之正, 
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王太仆曰∶肾之外当 )。又属足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灵枢》曰∶足少阳 
之筋,其直者上乘 季胁,其病 季胁痛。《素问》曰∶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 。 穴在肩膊内 
廉,挟第六椎下,以手厌之,令病患呼 之声,则指下动矣,此足太阳脉气所发也)。 

前编·分野
六十、〔腰〕
属性:(尻上横骨也)统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之别,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 
其病逆则烦心,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又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 
伸,毛际色夭,死于季夏也。《素问》曰∶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又曰∶肾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 
溪谷 膝。注∶ ,腓肠也,又曰∶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又曰∶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 
苦渴数饮,身热,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曰∶肾咳之状,咳则腰脊相引而痛。又曰∶腰者肾之 
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得强者生,失强者死。又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注∶高骨,腰高之 
骨也。朱丹溪曰∶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则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 
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疼,叠见而层出矣。《三因方》 
云∶肾着为病,其体重,饮食如故,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带五千钱,治宜流湿,兼用温散,肾着汤主 
之)。又属足太阳膀胱经(《灵枢》曰∶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素问》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 
寒从背起。李东垣曰∶太阳气虚,则邪客之。邪者,风、热、寒、湿皆然。寒湿多而风热少,又有房劳伤肾而 
腰痛者,此由阳虚不能运动也,宜补阳。若膏粱之人,久服汤药,醉以入房,损其真阴,肾气热,腰脊痛而不 
能举,久则髓减骨枯,此由阴虚生内热也,宜补阴。又曰∶防风辛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若脊痛项强, 
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症,正宜用之)。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足厥阴之脉,是 
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素问》曰∶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朱 
丹溪曰∶腰软者皆肾肝伏热,治宜黄柏、防己)。兼属足阳明胃经、少阳胆经(《灵枢》曰∶腰痛、痛上寒, 
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素问》曰∶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 
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又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 
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又曰∶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 
小锤居其中,怫然肿。注∶同阴,足少阳之别络也)。又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 
甚甚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注∶散脉,足太阴之别脉也)。 

前编·分野
六十一、〔命门〕
属性:(一名精宫,在背对脐,以竹竿立地量之,使无高下也)属督脉(《明堂经》曰∶命门 
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与肾相当,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也。 
病五脏热,脉弦急者,当灸五十壮,老少增损之。如虚寒者,灸百壮)。又属足少阴肾经(《难经》曰∶十二 
经之脉,皆系于生气之原,生气之原者,谓肾间之动气,五脏六腑之本,三焦之原。呼吸之门也。一名守邪之 
神。根绝则枝叶枯矣,故有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注∶肾间动气,谓命门穴也。顾英白曰∶命门 
居两肾之中,故《脉诀》云左为肾,右为命门,非也。不知十二经脉,则有心包与三焦,而腹中脏腑,岂能以 
两肾为二脏者。夫膀胱与肾为配偶,肾二而膀胱一,故曰孤之腑,后之人不可以憬然而误欤?或又以命门为子 
户,则愈谬矣!子户在中极之旁,左亦名胞门,得毋以命门易心包之故而云然耶?可慨甚矣!丹田亦名曰命门, 
任脉所发也,为三焦之募,故命门专以配三焦。然《脉诀》之命门,则必属督脉焉,为其可以通于肾也)。 

前编·分野
六十二、〔脐〕
属性:(神阙穴之分也,又名为气舍)属任脉、冲脉之会(《素问》曰∶任脉者,起于少腹,直 
上贯脐中央。又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又属足少阴肾经、太阴脾经 
(《灵枢》曰∶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涌泉,足少阴之井穴也,又曰∶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 
李东垣曰∶脐腹痛,少阴也,四逆真武附子汤之类主之。故脐下或大痛,人中黑色者,不可治。《机要》曰∶ 
脐下发热者,肾经病也,非熟地黄不能除,以其能补肾也。《心鉴》曰∶脾绝者,脐突唇反)。又属手足阳明 
大肠、胃经(《灵枢》曰∶足阳明之脉,从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又曰∶积着于阳明之筋,则挟脐而居, 
饱食则差,大饥则益也。又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 
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 
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素问》曰∶人有身体髋股 皆 
肿,环脐而痛者,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中藏》曰∶ 
冬日大肠,重感于寒,则腹中当脐而痛,鸣濯濯,不能久立,痛已则泄白物)兼属足太阳膀胱经、厥阴肝经 
(朱丹溪曰∶足太阳膀胱经见症,脐反出。沈承之曰∶挟脐旁左右二寸名天枢穴,大肠之募也,属足阳明胃经, 
会手阳明大肠经。脐下三寸,名关元穴,小肠之募也;四寸名中极穴,膀胱之募也,并属足三阴脾、肾、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