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392-研经言 >

第10部分

392-研经言-第10部分

小说: 392-研经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古义也。徐氏《轨范》泛指肠 为肠红,而以《难经》五泄概入泄,仲景下利概入痢。 
于此叹论古之难! 

卷三
病遇节发解
属性:古书言病之遇节即发也,仅见于《巢源·尸注候》,而目见甚多。有发于交节日者,有 
发于 
交节前后数日者,不必尽是尸注。总之,病根不拔,则愈而复发。其必遇节何也?考万物应 
节而来者,莫如八风,以风为中央土气,(本《尚书·洪范》郑注,详前《原风湿》。)土于 
五常主信,故至期而不爽,而经谓风者百病之长,是知遇节即发之病必风也。风留经脉,则 
随感而作,且五日为候,三候为气,一气者月郭盈亏之大法。人身惟经脉随月郭之盈亏以为 
盛衰,故必久风之在经脉中者,方为遇节即发;若病不在经脉中,虽属久风,亦不至遇节即 
发也。故遇节即发之状,于风虚劳独多。 

卷三
阴脉阳脉解
属性:前论阳脉候先受,阴脉候后受者,其义本之叔微。叔微于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 
急, 
则云先受温,后受湿,以彼准此,义当如是,并以知温脉濡弱也。经意谓邪中于人,其兼及 
表里者,当阴阳如一,如温疟是。若先受某邪,后又受某邪,则先之兼见于阴者,必退而并 
于阳,斯后之独见于阴者,乃得而乘于阳。风温、温毒、温疫脉法皆如是。后者之不得陷于 
阳也,以阳有宿邪也;先者之不得越于阴也,以阴有新邪也。新者欲下不得下,宿者欲上不 
得上。不得下而因汗之,则宿者随新者以俱升而病剧;不得上而因下之,则新者随宿者以深 
入而病变。此二变者皆难治。必明于温热之脉法,而后温病可诊也;亦必明于温病之诊法, 
而后温病可治也。所以温病大法禁汗下偏行之治,而宜汗下并行之治,萎蕤汤汗下并行之方 
也。由萎蕤而推之他方,思过半矣。 

卷三
晚发解
属性:平脉法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 
停故 
也,为未解。成注晚发者,后来之疾也。泉案∶《外台》卷一张文仲疗晚发伤寒,三月至年 
末为晚发,方生地、栀子、升麻、柴胡、石膏、五味。若头面赤,去石膏用干葛,无地用豉 
。然则晚发云者,乃伤寒最晚所发,以意逆之,感寒热而至半年发者曰晚发。三月晚发者, 
其感在冬至前,不论时气、正气也;年末晚发者,其感在夏至后,不论时气,正气也。以 
寒热在身,蓄至半年必发也。何以言之?自秋分至春分,正气之寒,当以冬至为界,冬至前 
伤寒者,其晚发至三月末而极,以距秋约半年也;若冬至后伤寒,至五月后发,则为病热, 
不称晚发,为其兼新感也。凡寒热至二至后而木偏,最易有新感;有新感则病两歧,故不得 
称晚发。自春分至秋分时气之寒,当以夏至为界,夏至前伤寒至九月发,则为温疟,不称晚 
发,为其兼新感也;若夏至后伤寒至年末发者,则为晚发,以相距半年也。自秋分至春分时 
气之热,以冬至为界,冬至前感热者,其晚发在三月末,法与正气同;若冬至后感热者,至 
夏末发则为温热,不称晚发,法与正气同。自春分至秋分正气之热,亦以夏至为界,夏至前 
感热者,至九月发则为温疟,不称晚发,法与正气同;若夏至后感热至年末发,则为晚发, 
法与正气同。然则晚发云者,是从温热两病中别出言之,亦对时气、正气之即发者言之,盖 
冬至后感之年末发,与夏至前感之六月发,皆即发也。“即”字与“晚”字正相对。若专以 
冬月正气言之,恐未能迟至次年末始发也。《活人书》因此改为三月至夏,殆未达其旨,所 
以如是晚者,以积受寒邪,寒搏于液,液停为水,邪不得发故也。凡邪伏不发者,多由水停 
。《外台》卷四温病,冬温未即发,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春寒解,冬温毒 
始发出肌中,斑烂隐轸如锦文,壮热咳闷,呕吐清水。据此知冬温被春寒折时,先有水停, 
故至夏发时,必呕吐出水而后疹见。此冬至后感时气发于夏末者,不称晚发之证。彼方用麻 
、杏、葛、橘,与此方皆是提出寒水之意。又《录验》载温毒此条下,又云已自得下利,宜 
服黄连橘皮汤。然则停水之毒,吐利皆有,与晚发同法。即谓《外台》、《录验》两温毒为 
晚发之温也,亦无不可。 

卷三
鼠解
属性:《灵》、《素》、《本草》皆屡言鼠 ,说者皆以食鼠残成 者当之。《病源》列九 
中有 
鼠,引《灵·寒热》赤脉贯瞳于其下。但《病源》鼠 既为九 之一,则不得以概诸 可 
知。三经鼠 ,鼠当为窜,鼠性善窜,故窜字从鼠,鼠字即通窜。《诗》正月鼠忧以痒,小 
鼠思泣血。两字皆为窜义,盖遭乱之人,多方求脱而卒不可得,故既言鼠,而复缀以忧、 
思二字。 之称鼠,亦取窜通经络为义。窜俗作串, 与 为双声,故近世疡科书皆呼 串 
。患即窜 之倒言也。鼠如字读,则与注为声转, 与流为声同,故近世疡科书或呼流注 
。流注即鼠 之倒言也。凡取两字相切成义者,可顺可倒,如丁东东丁、历六陆离之类甚多 
。鼠 之为 串、流注,断无疑已。又此病初起曰瘰 ,从其外命之;已成曰鼠 ,从其内 
命之。经称寒热瘰 及寒热鼠 ,别之以此。因知赤脉贯瞳,当是已成之 串诊法,非初起 
之瘰 诊法。何以言之?经以赤脉多则死期远,少则近,则见赤脉非凶兆明矣。大抵血虚之 
人,目皮里面必白,血主脉,故以脉见之多少,验血虚之微甚。瘰 初起,当不至是,必已 
成串,脓水淋漓已久,合用此诊法耳!《玉篇》 ,病也; ,疮也。 

卷三
衄有太阳阳明证解
属性:《金匮》衄云,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独不言少阳。或据《灵枢·经 
脉》 
谓少阳脉不至鼻,似也,而实非也。盖仲景所云太阳、阳明者,非谓太阳、阳明之经,乃其 
自分之部也。太阳统三阳之表,阳明为胃腑之里。衄有由阳络之阳伤而得者,外感风热所致 
,春夏从开,邪必着于表,故云从春至夏衄者太阳;衄有由阳络之阴伤而得者,内伤饮食之 
热,复被风铄所致,秋冬主阖,邪必着于里,故云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此文正与泉前三阴三 
阳诸篇相证,虽似本之《灵枢》,而要各自成论,偶与之合也。 

卷三
女劳疸日晡恶寒解
属性:凡黄家日晡多发热者,以阳明旺时也。(晡,《说文》作 ,云日加申时食也。仲景云 
阳明 
旺申酉戌时,)疸热随之而发,故以此为黄胆之常。以其病在中上而下无病,则散而不至逆 
也。凡气在中则可上可下,在上必陷,在下必逆。若女劳疸热固结于下,不得下泄,则时时 
上逆,特与脾近,与肺远,止得逆乘于中,不能逆乘于上。至日晡则中实脾旺,疸热之逆乘 
于中者,得以乘势逆乘于上,上至肺而极,故以肺虚恶寒之例而为此病。恶寒仍肺病,非肾 
病,辨症之诀如此。其额上黑之义同。盖女劳疸之热之逆行于脏者,借迳于脾胃而及肺;其 
逆行于经者,借迳于大腹而及额上。额上为心之部。肾病者,颧与颜黑,此之谓也。此义三 
十年来,屡思不得,至癸巳夏偶得之。 

卷三
隐指解
属性:《脉经》第一篇释脉名,两言隐指。尝以问之老医,举无应者。及历症有年,始知其的 
。盖 
隐者,扬之反。经文皆于按之下言隐指者,谓脉气之鼓,被指按住,则不能发扬,似乎隐匿 
,故曰隐指。其独系之虚实二脉何也?实脉初持时,止见长大,不得谓之实;及按之而长象 
不减,又不得发扬,则其气横充指下而见满象,始成实脉矣。故曰隐指 然。《广雅》∶ 
“,满也”是也。虚脉初持时,止见软大,不得谓之虚;及按之而大象不减,又不得发扬 
,则其气旁流指下而见芤象,始成为虚脉矣。故曰隐指豁豁然空。《玉篇》∶“豁,空也” 
是也。虚实二脉之真际,皆待按之而见,故惟此二脉言隐指。古人立言之妙,非浅学所能领 
会矣。 

卷三
阴阳附解
属性:《脉经》所谓阳附阴、阴附阳者,阴阳谓表里,附谓薄也。阳附阴,即表邪内陷之谓; 
阴附阳 
,即里邪外乘之谓。病发于太阳则内薄,发于少阴则外薄,薄而不已必争。其与交、并之别 
∶交者表里不厘清,附者表多即里少,里多即表少也;并者表并于里即无表,里并于表即无 
里,附者里犹带表,表犹带里也。至于争,则薄者将胜矣;将胜者,尽入其境也。表尽入里 
则陷,故死;里尽入表则出,故生。阴主阖,阳加之则不能容,故胀满;阳主开,阴加之则 
虚者泄,故汗出。而其与并有别者,并者已汗出,附而争者未汗出也。可见诊热病总以汗出 
为佳也。又案∶此时胀满,必不大便,下之则其死尤速;此时汗之必昏运;补之则其愈迟, 
补甚亦死。一先一后之间,必列此数名,其丁宁示人之意切矣。 
《脉经》历集古今众论,其名称或随时代而异,故多有词异旨同者。此谓薄为附,亦其 
一端也。 

卷三
温病脉法解
属性:凡脉来盛去微,如人喘状者,是邪气由表薄里之象;若又动数不均,则薄里尤急,即初 
大渐 
小之厥脉也。伤寒得之为恶寒甚而热多者以此。今病过数日,不见此二脉,知其邪将衰,不 
能薄里,不薄里必还表,将汗之兆也。然亦有不薄里又不还表,逗留半表里间而脉如是者, 
则象其肺脏之有所载也。肺在躯壳内四脏上,正在半表里之次,邪着于此则脉缓,故去来 
平 
,初终匀,其人当喑。喑者肺载邪而气实无声也。欲邪之散,仍须从汗出。设汗之不汗,则 
邪着固而肺将烂若萎矣,法在不治。《脉经》卷七热病肺不喘三条,义实如此。凡云不者, 
皆昨然今否之词,府谓胸中,藏谓胃部,阴阳谓表里,凡云期者,皆施治冀望之词,三日四 
日者,自七日后数之也。七加四为十一日,邪气还表,行其经竟之时,至是不汗,则其终不 
还表而着肺之固可知,治法乃穷矣。 

卷三
软弱有石解
属性:《素问·平人气象》长夏软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从《脉经》及《甲乙》。)案石 
之义 
,似当为坚,而经与软弱并举,则石脉之象,从此可推已。盖坚为长属,去来相引;石为短 
属,去来皆断∶两者固别。《素·玉机真脏》真肾脉至搏而绝,如以指弹石辟辟然。绝谓去 
来绝也。一曰如夺索。(“夺”古“脱”字,见《说文》。夺索即绝也。)是石脉取义于绝, 
不取于坚,故得与软弱并举。第辟辟之石无胃气,软弱之石有胃气,故在彼为死脉,在此为 
病脉耳!所以长夏忌石者,脾平脉相离,如鸡践地,则离而不甚觉其离也;石则离之显焉者 
矣。夫离之为言,犹断也。以不甚觉离者,而忽显见为离,脾气弱而肾气强矣,故病。 

卷三
玉屏风散方义解
属性:玉屏风之止汗,非如圬者之于墙然也。其谓汗之因风得之者,恒至虚其卫气而久恋,卫 
则不 
收,风恋则不纯,以不纯乘不收,则汗出自易。故必以防风从外发之,白术从中守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