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392-研经言 >

第6部分

392-研经言-第6部分

小说: 392-研经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以先风后寒为先热后寒之因,先寒后风为先寒后热之因,大暑为时令,不必数,故止数 
风寒之先后,所以止有先热后寒者也。若夏伤于大暑,腠理发泄,遇夏气非时小寒,藏于腠 
理皮肤,至秋伤于风,则病成之温疟,则有先热后寒者,又有先寒后热者。何以言之?以此 
暑也,小寒也,秋风也,为三感,则当置其一轻而论其两重。若伤暑重而秋风轻,则置风而 
论暑、寒,而为先热后寒之疟;若暑轻而秋风重,而置暑而论寒、风,而为先寒后热之疟也 
。复总而别之曰∶夫病温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是矣。此谓壮热不兼寒者,故加“夫”字,示 
与经文别出也;不析言冬夏者,明冬夏皆有此壮热者也。此与先热后寒、先寒后热为三矣。 
大法由冬来者,即今春温;由夏来者,即今伏暑。古既统称温疟,则本草诸治温疟之药,皆 
是治春温、伏暑明甚,《金匮》白虎加桂枝汤症正此也。此外,尚有《伤寒论》脉阴阳俱紧 
者,重感于寒,变为温疟。则冬伤于寒,至春分以后,复感时行之寒者,先后皆寒,与寒多 
之牡疟同理。故《金匮》蜀漆散方下云温疟加蜀漆,当即指此。越其外受之蒙,即以截其递 
入之路,而俗称蜀漆截疟,亦以辞害旨哉!若白虎加桂枝汤方,自是治春温、伏暑之温疟, 
与重感于寒之温疟无涉,故其方同伤寒法,不同疟法也。 

卷二
黄胆黑疸说
属性:《金匮》云∶理者,皮肤脏腑之文理也。以此推之,肠胃之膜,其有罅缝可知。人若脾 
虚不 
为胃消水谷,则水谷之停于胃者久,久则瘀而为热,其气从腑理中溢出,食气溢则皮色黄, 
水气溢则皮色黑。其有脾本不虚,但因饥暴多食、渴暴多饮,所受倍常,则脾不及消,亦久 
留于胃而为热,即亦从腑理溢出,此 瘕、系气、溢饮等证所由来也。夫腑既有理,则寻常 
饮食, 
其气何尝不溢?不溢则何以生卫以肥 
肌熏肤、充身泽毛,生营以成脉、华色乎?特所溢者是精气非滞气;精气益人,滞气病患耳! 
人若肺虚,为风湿寒热怕袭,则皮肤之理实而闭,腑理中之应溢者,不得通于外,则水谷之 
气亦久留于胃而为热,滞则溢迟,故色变也。伤寒、温病所致之疸及风疸、湿疸,皆取诸此 
,虽不自饮食致之,而其为溢之滞,在理则同矣。独是水色虽黑,然留胃之水,亦黄中带黑 
,不能全黑,以胃为土,土色但黄故也。惟涉及于肾,则黑黄相半,所以然者,肾为胃关, 
关门不利,则水之流于肾部者,留久其责在膀胱,膀胱亦腑也,亦有理也。不挟热者,水溢 
为饮,《巢源》云痰在胸膈,饮在膀胱者此也。其挟热者,则气与水蒸而为疸。《金匮》诊 
疸,于谷疸、酒疸但言黄,而于女劳疸必言额上黑。以女劳则肾虚而利水迟,水即久留而气 
溢,且胃中之水,乘肾虚而流疾,肾故不及利也。推之风水、正水、石水为病之义,亦当如 
是。黄胆久之皆亦为黑疸者,胃实滞多则乘肾,肾以得水谷之精气少,则益易乘也。知腑理 
之为病,而推之奇病中有饭粒出疮孔、蛔虫在皮中者,皆不足为奇矣。 
又《金匮》之例,于风湿搏于水谷而成疸者,称黄胆,与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为 
五。 
其与伤寒同法,不必搏于水谷者,则但称黄。论中诸黄胆云云,以此别之。疸为劳热,食劳 
、女劳之有疸,犹食劳,女劳之有复也。 

卷二
劳疸女劳疸二症说
属性:五疸中惟劳疸、女劳疸多相混,故或去劳疸,入黑疸,以足五疸之数。但劳疸之名旧矣 
,《 
病源》名劳疸为劳黄,与十种黄并列。其女劳疸则次黄胆、谷疸、酒疸、黑疸之中,是劳疸 
属黄,女劳疸属疸,所属不同。《外台》引《集验》、《删繁》皆有疗劳疸之方,用苦参、 
龙胆草、栀子三味,以牛胆或猪胆和丸,而与谷疸并列,是劳疸疗与谷疸同,而《近效》云 
女劳疸疗与黑疸同,是治法亦不同。二疸为证相似,所异者,劳疸微汗出,手足间热,小便 
利,而女劳疸无之;女劳疸发热恶寒,足下热,而劳疸无之。且诊其少腹,但急不满者劳疸 
,急而满者女劳疸,此其要诀。自《金匮》劳疸条衍“女”字,而后世遂不知此义矣。详余 
所撰《金匮方论注》中。 

卷二
三消说
属性:古今诸家言消渴者不一,要当以《金匮》为正。《金匮》首列厥阴病一条,是渴而不消 
;次 
列脾约症一条,是消而不渴;次列肾气症一条,是消渴并作。其旨以饮、溲相较,而分为三 
,最为简当,犹霍乱之分但吐、但泻、吐泻并作为三也。其言饮一溲一者,乃较其出入之多 
寡以出诊法也。推详其意,似有可以饮多溲少、饮少溲多、饮溲相当为三者,亦即就前三者 
而引申之也。其兼及能食、便难者,乃旁参他症以为出治地也,并非三消必定如是。后人误 
会其旨,所以说歧而义转未备。泉尝即《金匮》以推诸家之言知所谓能饮不能饮,及溲如麸 
片、如油,及溲数不数者,皆当作诊法观,不必致辨。总之,但渴者, 
有燥、湿两种,五苓、白虎是也;但消者,有虚、实两种,脾约、 
肾沥是也。消渴并作者,有寒、热两种,黄连、肾气是也。其方备见唐人书中,但不以兼证 
测之,不确也,故诸家云云。 

卷二
痱与喑俳不同说
属性:凡辨症须于同中求异,如痱与喑俳是也。《灵》热病痱之为病,身无痛者,四肢不收, 
智乱 
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是痱之名,名于四肢不收,不收则废也。《 
素》脉解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注∶俳,废也。肾之络与冲脉 
并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循 骨内廉及内踝之后,入足下,故肾气内夺而不顺 
则足废。是痱与俳之名,并名于废也。但痱为肿,喑俳则不肿,痱至喑不可治,喑俳则以喑 
为正,以此为异。故治痱用续命汤,而喑俳宜地黄饮子,补泻天渊已。乃《宣明方》反云地 
黄饮子治中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足,名曰风痱。则混痱与俳,自河间 
始;以地黄饮子概治中风之误,自河间之混痱于俳始。 
少阴不至,谓太溪脉绝,仲景原尸厥云,少阴脉不至,本此经以太溪绝为诊厥之法,故 
云少阴不至者厥也。河间“少阴气厥不至”六字殊误,气厥正是至,何云不至也? 

卷二
癫说
属性:古之所谓癫者二∶一 仆之癫,《灵》、《素》所谓巅疾,王注谓上巅之疾是也。与狂 
对举 
,其病自足太阳经来,其名以“巅疾”二字称,其义取颠顶为说,此其可治者也;惟由胎惊 
得之则难治。一昏乱之癫,《难经》所谓重阴者癫,《金匮》所谓阴气衰为癫是也。虽亦与 
狂对举,要之即狂之甚者,其病自心、肝两脏来,其名以一“癫”字称,其义以颠越为说, 
此则必不可治。后人概加 旁,而二癫乃不能别,而诸书之论,亦不可尽晓,必如此分别, 
斯各各相通矣。《灵·本神》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悲哀动中则伤魂 
,魂伤则狂忘不精明,不敢正当人。彼二狂不同,故经文自为之注。其魂伤者则癫也,正《 
金匮》之所本。《素》调经血并于阴,气并于阳,乃为惊狂。此一狂乃是浑称。其血并于阴 
者则癫也,正《难经》之所本。泉尝遍考而核之曰∶古之巅疾,今之痫也;古之癫,今之痴 
也。执是说也,庶不至谓古方不可治今病乎! 

卷二
脏色单见说一
属性:人之脏色单见,犹天之运星独明也。太过之运其星明,不及之运其星减。明则自旺,减 
则所 
胜兼之,人之于色也亦然。《金匮》云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由斯以推,何脏色见,即 
是 
何脏气胜,观其所胜,而源委可见已。何以言之?五行相乘,如夫妇然,夫为妇纲,以能乘 
者为正,不能乘者为变,阴阳之义也。故病在此者,知其因必在彼也。此负者,因彼之乘而 
太过,病也;此胜者,因彼之弱不能乘,亦病也。乘而太过,则彼强而当见彼脏之色;弱不 
能乘,则此强而当见此脏之色。故凡其色独见者,皆胜也,非负也。值不及之运,而曰运星 
独明者,未之闻也。顾见注家,辄云脾虚而色外见。嘻!果系脾虚,即使色不纯青,亦当于 
淡黄中见青。如不及之年,运星必兼胜星之比,岂得独见黄色哉?且也色与脉应,脏和则脉 
和,而不名一象;偏胜则弦钩毛石,随所胜而为象。脉弦不得谓之肝负,则色黄反得谓之脾 
负乎?倘因此而用益脾之法,则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矣。 

卷二
脏色单见说二
属性:或难之曰∶子言何脏色见,即是何脏气胜,而《灵枢》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时之虚 
风云云 
,非明明以见何脏之色,为何脏之虚乎?曰∶是大不然。经意非春风病脾之谓,谓脏色单见 
者脏胜也,而薄皮弱肉者禀虚也。禀虚而脏胜,则非脏之真实也,其为胜我之脏弱不能乘显 
然也。如春肝旺时也,肝既弱矣,焉得不畏虚风乎?春之虚风,西风也,其气乘于肝,肝受 
之非脾受之,故知非春风病脾之谓也。《灵枢》之文,看似直易,而其义层累奥衍,极耐寻 
绎。余说正与之相发明,不得据以为难。其真脏虚色见者,惟肝气先绝而吻青、心气内索而 
面赤之类可以当之,要非寻常之症所可同日语也。 

卷二
脾脉说
属性:《脉经》脾脉长长而弱,来疏去数,再至曰平。案长长谓来长,较去短者为疏,故以来 
疏申 
之。弱言其和柔,与《素·脉要精微》义合。彼文曰∶平脾脉来和柔(句),相离如鸡践地曰 
平。鸡之践地,举足舒而下足略促,故取以形容来长去短之脉,且如鸡践地之象,去来略差 
, 
不似夏脉之钩来盛去衰、秋脉之毛来急去散也。如鸡践地之象,去来略断,不似春脉之弦长 
而相引、冬脉之石绝不相续也。此所以为脾脉也。鸟喙之兑(兑古锐字),鸟距之坚,正和柔 
之友,屋漏之止而时行,水流之行而不止,正相离如鸡践地之反。又再至非数,而云去数者 
,非一息六至之谓,但谓其密耳,对疏言之也《病源》作来疏去 , 正训密,较《脉经》 
易知。数之为密,亦有确证。《孟子》数罟不入 池。罟数,即密纲。 

卷二
是动所生病说
属性:《灵·经脉》十二经皆有是动所生病,《难经》以气、血二字释之,后人不得其解,反 
以为 
非。泉谓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此经以脉为主,自当兼荣卫言。是动者卫也,卫主气,故以 
“气”字释是动;所生病者荣也,荣主血,故以“血”字释所生病∶于义甚合。且经于是动 
在 
手太阴云臂厥,足阳明云 厥,足太阳云踝厥,足少阴云肾厥,足少阳云阳厥,诸厥皆以卫 
言;于所生病则各就其脉所过者,不似是动之或循脉,或不循脉,正以荣有定位故也。其荣 
卫俱有之症,则两出之,如手太阴之咳喘是也。凡脉病当以此篇为正,余篇及《素问》,则 
或合脏腑言,或互众经言,言各有当。穷经者当即此篇以究他篇,则病之所属自明,勿执他 
篇以疑此篇也。 

卷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