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10部分

044-要药分剂-第10部分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论】宗 曰。麦冬除肺热之功居多。但专泄而不专收。虚寒多人禁服。东垣曰。凉 
而能 
者。 
【禁忌】经疏曰。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泄。产后虚寒作泄。 
均 

卷四补剂上
旱莲草
内容:味甘酸。性平。无毒。正禀北方坎水之气而生。故其汁黑。降也。阴中阴也。 
【主治】主血痢。生眉发。(开宝)乌须发。益肾阴。(元素)止血排脓。通小肠。(大 
明) 
【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胃大小肠三经。为补肾之品。 
【前论】虞抟曰。小便溺血。用旱莲草、车前草等分打汁。空心服三杯。愈乃止。 
【禁忌】经疏曰。脾胃虚弱者勿服。不用姜汁、椒红相兼修事。服之者。必腹痛作泄。 
宜详 

卷四补剂上
沙苑蒺藜
内容:味甘。性温。一云微腥。无毒。 
【主治】主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甄权)长肌肉。明目。轻身。疗吐脓。去 
燥 
热。 
带下。 
【归经】入肾经。兼入肝经。为平补之品。(功专补肾益精兼清肺气) 
【前论】时珍曰。后世补肾。多用沙蒺藜。或以熬膏和药。 
鳌按、沙蒺藜专补肾虚。治腰痛。及虚损劳乏。其功能大概不出此。 
【禁忌】经疏曰。沙蒺藜性能固精。命门火炽。阳道数举。交媾精不易出者。均忌。 

卷四补剂上
菟丝子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 
山药为使。得酒良。 
【主治】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 。(本经)养肌。强阴。坚筋 
骨。 
主 
益髓 
(好 
【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脾经。为补助三阴之品。(温而不燥不助相火强阴益精) 
【前论】东垣曰。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皆主之。至劳伤 
皆脾 
【禁忌】经疏曰。肾家多火。阳强不痿。及大便燥结者。均忌。 

卷四补剂上
使君子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健脾胃。除虚热。杀脏虫。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疮癣。(开宝)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消积杀虫之品。(小儿百病要药) 
【前论】时珍曰。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幼 
科要 
【炮制】备要曰。勿用油黑者。亦可煨食。忌饮热茶。犯之作泻。 

卷四补剂上
天冬
内容:味甘苦。性平。一云寒。无毒。正禀天寒初之气以生。得地之阴精独浓。降也阴也。 
地黄、贝母为使。 
【主治】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本经)保定肺气。去寒热。利 
小 
便。 
风。除 
去风热烦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除虚热润燥痰之品。(兼泻剂 去肺肾虚热要药 清金降火益 
水) 
【前论】嘉谟曰。肾主津。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痰化。所谓治痰之本也。仲淳曰。 
痰 
冬 
恶 
症出 
【禁忌】经疏曰。胃虚无热。及泻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酒蒸晒干。或烘干用。 

卷四补剂上
何首乌
内容:味苦涩。性微温。无毒。禀春深之气而生。升也。阳也。茯苓为使。忌诸血、无鳞 
鱼、莱菔、葱、蒜、铁器。 
【主治】主瘰 。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主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 
服长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祛风之品。(兼涩剂 滋补良药白入气分赤入血分) 
【前论】汪颖曰。苦坚肾。温补肝。甘益血。涩收敛精气。能止诸疟。大约疟邪在阴分 
久而 
【禁忌】经疏曰。首乌为益血之品。忌与附、桂等诸燥热药同用。 
以上补剂草部 

卷四补剂上
侧柏叶
内容:味苦涩。性微寒。无毒。感秋令。得金气之全而生。可升可降。阴也。肉桂、牡蛎 
恶菊花。宜酒。 
【主治】主吐血衄血崩中。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症。去冷风湿痹。生肌。各依方面采 
阴干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阴凉血之品。(补阴要药 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 
【前论】陆佃曰。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 
【炮制】雷公曰。凡使柏叶。或炒或生用。 

卷四补剂上
柏子仁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畏菊花。 
【主治】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耳目聪明。(本经)疗恍 
惚 
虚损 
【归经】入心经。兼入肝肾二经。为滋润之品。(养心气润肾燥 透心肾而悦脾 助脾 
滋肝) 
【前论】苏颂曰。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其气清香。大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 
此 
【禁忌】经疏曰。肠滑作泻。膈间多痰。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酒浸一宿。晒干炒研去油用。油透者勿用。 

卷四补剂上
血竭
内容:味甘咸。性平。有小毒。禀土气而兼水化。降也。阴也。得密陀僧良。 
【主治】主心腹猝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祛五脏邪气。(开宝) 
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李 )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好古)敷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大明)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和血之品。(专除血痛散瘀生新) 
【前论】李 曰。血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味甘咸而走血。肝心包皆主血。故入之。 
河 
者 
【禁忌】经疏曰。凡血病无瘀积者忌。一名麒麟竭。 
【炮制】雷公曰。先研粉筛过。入丸散中。若同众药捣。则作尘飞。 

卷四补剂上
茯神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 
魄。 
【归经】入心经。兼入肝经。为宁神定志之品。 
【前论】士瀛曰。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 
用茯 
分。 
【禁忌】经疏曰。病患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忌用。 

卷四补剂上
桑寄生
内容:味苦甘。性平。无毒。感桑之精气而生。 
【主治】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安胎。(本经)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 
产 
后余 
牢固。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之品。 
【前论】寇氏曰。桑寄生难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验。若用他木寄生。未必效。且恐有害 
也。 

卷四补剂上
杜仲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微禀阳气。浓得金气而生。降也。阳中阴也。恶元参、蛇蜕。 
【主治】主腰膝酸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经) 
脚中 
腰不利 
(好古) 
【归经】入肾肝二经。为助益腰膝之品。(色紫归肝经气分 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 
【前论】时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前 
人所 
实。 
身重 
者。 
【禁忌】经疏曰。肾虚火炽者忌。即用。当与知、柏同入。 

卷四补剂上
枣仁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禀木之气而兼土化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恶防己。 
【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本经)烦心不得眠。脐 
上 
下痛 
骨风。 
【归经】入肾三焦二经。为清血热。助正气之品。(兼泻剂 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胁痛) 

卷四补剂上
枸杞苗叶
内容: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烦。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大明)作饮代茶。止 
渴 
消热 
【归经】入心肺脾肾四经。为除热之品。(兼泻剂) 
【前论】仲淳曰。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 
足。 
凉。 
多谓 
光属 
鳌按、本经别录。并未分别子皮苗叶。甄权大明以后遂分列之。但本经别录。虽总言枸 
杞之 
气。 
耐寒 
等条 
丹 
治妇 
能 
之 
明 
也 
然 
能息肝 
不入肺。 
肾药兼 
【禁忌】备要曰。肠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鲜者同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炮制】雷公曰。凡使枸杞根。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凡 
使枸 
以上补剂木部 

卷五补剂下
小麦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四时冲和之气而生。 
【主治】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妇人易有孕。 
(别录)养心气。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汤饮。治暴淋。(宗 ) 
【浮麦】味咸。性寒。主益气。除烦。除盗汗自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纲目) 
【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黄。并捣汁日饮。(藏器)除烦闷解时 
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日华) 
【归经】入心经。为滋养之品。 
【前论】酾甄权日,小麦皮寒肉热。合汤皆完用之。不许皮拆。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 
止烦也。 

卷五补剂下
黑豆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即俗亡野马料豆。比大豆更紧小。 
【主治】主调中。下气。调关脉。制金石药毒。去贼风风痹。妇人产后冷血。炒焦黑。 
热投酒中。渐渐饮之。(藏器)煮汁饮。去烦热。(纲目) 
【归经】入肾经。为助元之品。 
【前论】子和曰。此生用田野中。霜后乃熟。故性沉而为肾之谷。肾病宜之。世医竟用 
大豆当之。误矣。 

卷五补剂下
白扁豆子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禀土中冲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有黑白二种。白者入药。 
【主治】主和中。下气。(别录)补五脏。主呕逆。(孟洗)疗霍乱吐利不止。研末和醋 
服之。(苏恭)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附湿热。止消渴。 
【扁豆花】主赤白带下。干末米饮服。(苏颂) 
【遍豆叶】治霍乱吐下不止。(别录)吐利后转筋。生捣一把。入少醋绞汁服。立瘥。(苏 
恭) 
【归经】入脾经。兼入胃经。为专治中宫。除湿消暑之品。 
【产论】时珍曰。此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州之病。清暑除湿 
而解毒也。能解河肠鱼毒。及一切药毒。 
【禁忌】经疏曰。伤寒寒热外邪。方炽者忌。 
以上补剂谷部 

卷五补剂下
韭子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升也。阳也。 
【主治】主补肝肾。治命门。暖腰膝。治筋痿。遗尿。泄精。溺血。白带。白淫。小便 
频数。(备要)治鬼交甚效。(日华)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泄精溺血之要品(专补肝及命门不足) 
【前论】时珍曰。素问云。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白淫。 
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 
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禁忌】经疏曰。胃气虚而有热者忌。 
【炮制】大明曰。凡使。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卷五补剂下
薯蓣
内容:味甘。性温平。无毒。禀土之冲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恶甘遂。一名山药。 
【主治】主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本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