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5部分

044-要药分剂-第5部分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忌】经疏曰。能消米面诸果食积。无积滞脾胃者。忌用。 

卷二宣剂下
陈神曲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出泉州陈久者良。 
【主治】主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 
症结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消导之品。 
【前论】时珍曰。闪挫腰痛者。 过淬酒服之效。产后欲回乳。炒研酒服二钱。日二。 
立止 
【禁忌】经疏曰。脾阴虚。胃火盛者。均忌。能落胎。孕妇少食。 

卷二宣剂下
红曲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红入米心。陈久者良。 
【主治】主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伤。治赤白痢。下水谷。(丹溪)杀山岚瘴 
气。 
治 
【归经】入脾胃大肠三经。为破血消食之品。(兼燥剂) 
【前论】时珍曰。凡妇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吴瑞曰。以红曲酿酒。 
则 

卷二宣剂下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能升能降。阴中阴也。 
【主治】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两脚疼冷。(别录)疟疾。骨蒸。犬 
咬。 
中 
盗汗 
【归经】入肺经。入胃经。为解表除烦之品。(解肌发汗下气调中) 
【前论】博物志曰。豉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 
得蒜则止血。炒熟则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士材曰。豉之入肺。所谓肺苦气上逆。急食 
苦以泄之之义也。伤寒瘴气。肺先受之。喘吸烦闷。亦肺气有余耳。何弗治耶。 
【禁忌】经疏曰。伤寒传入阴经。与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热结胸中。烦闷不安。此 
欲成 
以上宣剂谷部 

卷二宣剂下
葱白
内容:味辛。性平。叶温。根须平。并无毒。禀天之阳气。得地之金味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碎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 
气。 
寒 
宏景)霍乱转筋。及奔豚气。香港脚心腹痛。(大明)利耳鸣。通二便。时疾热狂。阴毒腹 
痛。 
【归经】入肺肝胃三经。为解散之品。(兼轻剂 达表和里通阳治血) 
【前论】时珍曰。生用辛散。熟用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药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气。 
外应 
诸病 
【禁忌】仲景曰。葱同蜜食杀人。同枣食令人病。时珍曰。服地黄常山人。忌食。经疏 
曰。 

卷二宣剂下
白芥子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煎汤不可过熟。熟则力减。 
【主治】主胸膈冷。上气。面目黄赤。(别录)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宏景)治喘咳 
反胃。 
【归经】入肺经。为利气豁痰。发汗散寒。除肿止痛之品。(通行经络 能搜剔内外痰 
结 
及胸 
【前论】丹溪曰。痰在皮里膜外及胁下。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义。 
【禁忌】经疏曰。肺经有热。及阴虚火炎生痰者。均忌。 

卷二宣剂下
莱菔
内容:生者味辛甘。熟者味甘。性皆温平。皆无毒。禀土金之气以生。能升能降。阳也。 
【主治】主大下气。消谷。去痰癖。捣汁止消渴。(本经)制面毒。(萧炳)治肺痿吐血。 
同羊肉纸鱼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生捣服。治噤口痢疾。(汪颖)主吞酸。化积滞。解 
酒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四经。为消食化痰之品。(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辛宜肺甘宜脾) 
【前论】孟诜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庵曰。夏日食莱菔菜。秋不患痢。 
冬 

卷二宣剂下
莱菔子
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宽胸膈。发疮疹。熟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 
重。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行气消痰之品。 
【前论】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禁忌】经疏曰。莱菔下气耗血。服地黄、首乌者。不可食。其子。虚弱人大忌。 

卷二宣剂下
生姜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 
天鼠粪。杀半夏、莨菪毒。 
【主治】主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别 
录) 
主 
效 
肺 
性 
珍) 
【归经】入肺心脾胃四经。为发散之品。(呕吐反胃圣药 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前论】藏器曰。生姜本温。要热则去皮。要凉则留皮。成无己曰。姜枣辛甘。能行脾 
胃津 

卷二宣剂下
干姜
内容:味辛。性大热。无毒。禀天地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本经)寒冷腹痛。中 
恶。 
皮 
主心下寒痞。(好古)〔炮姜〕除胃冷。(萧炳) 
【归经】入心肺脾胃肾大肠六经。为除寒散结。回阳通脉之品。(兼燥剂) 
【前论】东垣曰。干姜乃心脾二经气分药。宜甘草缓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 
上僭 
有 
入 
炮姜主除胃冷而守中。温经止血。虞抟曰。干姜生则逐寒邪。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 
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宝鉴曰。炮姜止而 
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炮黑止吐衄。血见黑则止也。 
【禁忌】经疏曰。生姜、干姜、炮姜。禁忌略同。大约久服伤阴损目。误服亦然。凡阴 
虚内 

卷二宣剂下
胡荽
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禀金气多火气少而生。升也。阳也。伏钟乳石。 
【主治】主消谷。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发痘疹。通心窍。(嘉 ) 
【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心经。为透发之品。(辟一切不正之气) 
【禁忌】经疏曰。辛香发散。气虚人不宜食。痘疹出不快。非风寒外侵。秽恶触犯。不 
宜食 
以上宣剂菜部 

卷二宣剂下
橘核
内容:味苦。气温。无毒。 
【主治】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炒研每温酒服一钱。(大明)小肠疝气。及阴 
核 
肿痛 
【归经】入肝经。为治下部之品。(能治肾膀胱因寒所生之病) 
【前论】士瀛曰。橘核入肝。与青皮同。故治腰痛及溃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也。 
时珍 
【炮制】备要曰。凡使。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卷二宣剂下
枇杷叶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得金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呕哕不止。妇人产后口干。(大明)煮汁主渴疾。治肺气热嗽 
。及肺风疮。胸面上疮。(孟诜)疗香港脚。(时珍)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下气之品。(兼泻剂 和胃降肺气清热解暑毒) 
【前论】苏海峰曰。枇杷叶治肺胃病。取其下气之功也。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 
呕 
【炮制】雷公曰。凡采得。湿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乃为气足堪用。粗布拭去毛。 
甘 
咳 

卷二宣剂下
荔枝核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寇氏)治 疝气痛。 
妇 
人血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散寒祛湿之品。 
【前论】李 曰。荔枝核同牛膝、补骨脂、延胡索、合欢子、茴香、木瓜、杜仲、橘核、 
萆 

卷二宣剂下
橄榄
内容:味缓甘。性温。无毒。得土中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清咽喉而主渴。浓肠胃而止泻。下气醒酒。消食除烦。解河豚毒。一切鱼鳖 
毒。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清解之品。 
【前论】丹溪曰。橄榄性热。能致上壅。不可多食。 
鳌按、橄榄之热。在乎两头。切去之。但用中段。便不热。以少盐腌之。便不上壅。 

卷二宣剂下
甜瓜蒂
内容:味苦。性寒。有小毒。感时令之火热。禀地中之伏阴而生。升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本经)去鼻中息肉。(别录) 
治脑寒 
疸。湿热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为涌吐之品。(阳明吐药 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 
【前论】东垣曰。难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此饮食内伤。填 
塞胸 
之物 
成 
阴 
鳌按、王祯云。瓜类不同。其用有二。供果者为果瓜、甜瓜、西瓜。供菜者为菜瓜、胡 
瓜、 
是俗 
不辨。团 
【禁忌】经疏曰。瓜蒂极苦而性上壅。能损胃伤血。耗气散神。凡胸中无寒。胃家无食。 
皮 
疸 
以上宣剂果部 

卷二宣剂下
铜青
内容:一名铜绿。味酸。性平。微毒。铜禀土中以生。青则其英华秀出于外所结成者。 
【主治】主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治肤赤。息肉。(藏器)主风烂眼泪出。(之 
才)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专去风痰之品。 
【前论】抱朴子曰。治皆肝胆之病。亦金胜木之义也。 
【禁忌】经疏曰。凡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由肝虚血少者。忌用。 
以上宣剂金部 

卷二宣剂下
蓬砂
内容:即硼砂。味咸甘。性凉。无毒。采取煎淋结成。亦如硝石、 砂之类。 
【主治】主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大明)上焦胸膈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 
翳。 
除 
【归经】入肺经。为生津去痰泄热之品。(喉科要药 亦能柔五金而去垢腻) 
【前论】苏颂曰。今医家用硼砂治咽喉。最为要切。寇氏曰。初觉喉中肿痛。含化咽津。 
则 
然 
取其柔物也。其治痰热眼目障翳者。取其去垢也。 
鳌按、芽儿雪口。以硼砂一味研细吹之。即效。 
【禁忌】经疏曰。硼砂克削为用。消散为能。宜攻有余。难施不足。此暂用之药。非久 
服之 
【炮制】时珍曰。出西番者白如明矾。出南番者黄如桃胶。皆是炼结而成。 
以上宣剂石部 

卷二宣剂下
秋露水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乃阴气之液也。 
【主治】主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之药。及调疥癣虫癞之散。(虞抟)百草头上露。 
止 
【归经】入肺经。为润泽之品。(兼补剂) 
【前论】徐之才曰。霜杀物。露滋物。性随时异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则处暑矣。疟 
必由 
【炮制】时珍曰。凡取露水。于朝日未 时。拂取用之。 

卷二宣剂下
阴阳水
内容:一名生熟汤。味甘咸。无毒。以新汲水百沸汤和匀。 
【主治】主调中消食。凡痰疟及宿食毒恶之物肿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中。进一二 
升。 
【归经】入三焦经。为调和阴阳之品。 
【前论】马志曰。上焦主纳。中焦主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 
则脏 
定者 
言之 
阳水 
【炮制】回春曰。河水与井水合用。亦名阴阳水。 
以上宣剂水部 

卷二宣剂下
白鸽
内容:味咸。性平。无毒。禀水金之气以生。 
【主治】主辟百药毒。及人马久患疥。(嘉 )调精益气。治恶疮疥。并风瘙白癜 疡 
风。 
( 
块 
【归经】入肾经。兼入肺经。为调精益气之品。 
【前论】仲淳曰。凡毒药之性多热。鸽得金水之气。故能解诸药毒。 
【禁忌】经疏曰。本经虽云调精益气。其用止长于祛风解毒。然而未必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