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257-症因脉治 >

第23部分

257-症因脉治-第23部分

小说: 257-症因脉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草蔻大顺饮x 
草蔻 炮姜 广皮 半夏 浓朴 甘草 
x理中汤x 
炮姜 白术 人参 炙甘草 
x煮黄丸x 
雄黄 巴霜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清水之症】恶寒发热,暴吐不止,呕出清液,不杂糟粕谷食,此吐清水之症也。 
【呕吐清水之因】或雨湿之年,流衍之纪,或太阴之复,湿气袭人伤于胃土,则成呕吐 
【呕吐清水之脉】多见浮濡,浮缓风湿,浮濡寒湿。浮濡散表,沉濡温里。 
【呕吐清水之治】脉浮身热者,荆防平胃散;脉沉小便涩者,平胃五苓散;脉迟者,理 
x荆防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荆芥、防风。 
x平胃五苓散x 即平胃散、五苓散合用是也。 
x理中汤x 见前。 
x术附汤x 见湿气呕吐门。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清水之症】心下洋洋,兀兀欲吐,吐则纯水,时作时止,并无杂合稠粘,此名呕 
【呕吐清水之因】水饮不节,停积胃中,湿气伤脾,不能上输下布,而呕吐清水之症作矣。 
【呕吐清水之脉】脉多弦滑,滑主乎痰,弦主乎饮,弦而带滑,痰饮之诊。 
【呕吐清水之治】痰饮,橘皮半夏汤;风湿,家秘神术汤;湿胜,一味苍术丸;胸前饱 
x橘皮半夏汤x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生姜(一钱) 
家秘神术汤 治吐清水。 
熟苍术 防风 葛根 广皮 浓朴 
x一味苍术丸x 
苍术一味,蒸炒为细末,水法为丸。 
x半苓平胃散x 
半夏 白茯苓 熟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苦水之症】潮热晡热,呕吐苦水,长太息,邪在胆,逆在胃;胆泄则口苦,胃逆 
则呕苦。此外感少阳之邪,乘于胃土症也。 
【呕吐苦水之因】邪热盛于少阳,胃土为肝胆乘克,胃中水谷不能运化,则呕吐苦水矣 
【呕吐苦水之脉】长大而洪,邪在阳明;弦而带数,邪在少阳。 
【呕吐苦水之治】邪在阳明,葛根清胃汤;邪在少阳,柴胡清胆汤;两经见症,两方合 
x干葛清胃汤x 家秘治阳明呕吐。 
干葛 竹茹 黄连 广皮 甘草 
x柴胡清胆汤x 家秘治少阳呕吐。 
柴胡 黄芩 半夏 陈皮 甘草 竹茹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苦水之症】表无外邪,但呕苦水,或白睛黄绿,或胁肋胀痛,长太息,此胆胃两 
家内伤呕苦之症。 
【呕吐苦水之因】恼怒伤于肝胆,怫逆升生之令,贼乘中土,则胃家呕苦水;或饮食填 
满太仓,少阳升发之气不舒,则胃家亦呕苦水。 
【呕吐苦水之脉】多见弦数。左关弦数,肝胆之热;右关弦数,肠胃有结;弦而带滑,痰火合杂。 
【呕吐苦水之治】虚者,人参小柴胡汤。实者,家秘清胆汤。挟食者,干葛平胃散。夹 
痰者,合二陈汤。热甚者,加山栀、川连、竹茹。 
x人参小柴胡汤x 
人参 柴胡 半夏 黄芩 陈皮 甘草 
x家秘清胆汤x 治胆邪乘胃,呕苦吐酸。 
柴胡 黄芩 半夏 陈皮 竹茹 甘草 浓朴 
加生姜。 
家秘以干葛清胃汤,治阳明经呕吐;以柴胡清胆汤,治少阳经呕吐。今立此方,兼治胆 
x干葛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干葛。 
有痰合二陈汤。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酸水之症】身冒外寒,即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其心,不任苦楚,吐出酸水 
,令上下牙关酸涩不能合,此外邪吐酸水症也。 
【呕吐酸水之因】平时郁结,水饮不化,外被风寒所束,上升之气,郁而成积,积之既 
久,湿能生热,湿甚木荣,肝气太盛,遂成木火之化,而吞酸吐酸之症作矣。 
【呕吐酸水之脉】脉多带弦,弦紧主寒,弦数主热,沉弦主里,弦涩郁结。 
【呕吐酸水之治】脉弦迟者,以大辛热之味治之,草蔻丸、姜桂大顺饮、连理汤,或用 
风药以 
宣扬之。此症本热标寒,不宜骤进苦寒,以酸水浸牙折齿,故用辛热辛散,若但呕而微有酸 
味,脉又见弦数者,只宜防葛平胃散、家秘神术汤。热甚者,加栀、连。 
草蔻 益智仁 青皮 神曲 麦芽 陈皮 苍术 浓朴 甘草 
x姜桂大顺饮x 
干姜 肉桂 杏仁 甘草 
x连理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黄连 
x防葛平胃散x 家秘治胃风欲吐。 
防风 葛根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x家秘神术汤x 家秘治风湿呕吐。 
苍术 防风 石膏 干葛 浓朴 广皮 

卷二呕吐论
附吐水类
属性:【呕吐酸水之症】食入即吐,其味酸馊,或两肋刺痛,或火冲于面,此内伤呕吐之症也 
【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则饮食不能消化,停 
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 
【呕吐酸水之脉】左关弦数,肝火为患。右关弦数,胃中有火。左关弦滑,胆涎沃胃。 
右关弦滑,痰饮食滞。脉若濡缓,寒湿气滞。 
【呕吐酸水之治】肝火乘胃者,柴葛平胃散。胃中有火,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痰 
饮食滞,平胃二陈汤。若酸水浸牙折齿,草蔻丸、大顺饮,不用苦寒之药。 
x柴葛平胃散x 家秘治胆火入胃,呕苦吐酸。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柴胡 干葛 黄连 山栀 
八味等分为末。 
x栀连平胃散x 见内伤呃。 
x栀连二陈汤x 见外感呃。 
x平胃二陈汤x 即苍朴二陈汤,见湿痰门。 
x草蔻丸x 见吐酸。 
x大顺饮x 见前吐酸。 
胃有痰涎,则发吐呕,以上分别外感内伤,各立诸方治法,详且尽矣。然总其大纲,则 
家秘正气散,实为治呕正法。 
x家秘正气散x 
藿香 浓朴 广皮 半夏 干葛 竹茹 麦芽 白茯苓 
水煎。胃火旺,加川连,冲芦根汁。胃寒,加生姜。胃燥,加天花粉,冲竹沥、萝卜汁 

卷三
肿胀总论
属性:秦子曰∶肿症在表者多,胀症在表者少。肿症肿于遍身,现于皮肤,在外不在内。胀症 
胀于心腹,即《内经》所谓心腹满,旦食不能暮食也。是以其症当分,其治当别。然经络同者, 
症形治法,亦无不同。例如外感之肿,与外感之胀,二者固自各异,至内伤五脏之肿,与内 
伤五脏之胀,则形症治法,大抵相似。今分列前后,以备互相参考。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 
》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 
【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气热则皮毛易开;寒袭 
于肌表,郁而不散,则发热身肿之症作矣。 
【风寒身肿之脉】多见浮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缓为风,浮紧为寒,浮数为热。 
【风寒身肿之治】浮缓散风,浮紧散寒。仲景防己黄 汤,治风者也。甘草麻黄汤、杏 
子汤, 
肺经,兼喘咳,泻白散加防风。寒入肺经,而发热喘咳者,泻白散加麻黄。 
x防己黄 汤x 
防己 黄 甘草 白术 
上用七钱,加姜、枣煎服,以绵被围腰,微汗为度,洁古用此汤调五苓散。 
x《金匮》甘草麻黄汤x 
甘草 麻黄 
x《金匮》杏子汤x 
麻黄 杏子 甘草 
x越婢汤x 
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x桂枝芍药汤x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x大腹皮散x 
青皮 桑皮 槟榔 川芎 羌活 大腹皮 防己 
x木香丸x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二味同研,水为丸。 
朱砂(五分) 为衣。 
x泻白散x 
桑白散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寒加羌活、麻黄。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寒湿身肿之症】身重身痛,足胫冷,胸满闷,遍身肿,此寒湿肿之症也。 
【寒湿身肿之因】或时令阴雨,天气寒冷;或居处阴湿,阴寒之气,袭于肌表;或因汗 
出遇水,水寒所伤,则寒湿肿之症成矣。 
【寒湿身肿之脉】脉多沉小,或见沉迟,或见沉濡。 
【寒湿身肿之治】恶寒身痛,先宜温经散湿,冬月麻黄桂枝汤,余月羌独败毒散。湿气 
壅滞者,胜湿汤。肺经伤湿,喘咳水肿,导水茯苓汤。 
x麻黄桂枝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药 甘草 
x羌独败毒散x 见后湿热痿。 
x羌活胜湿汤x 见后湿热肿。 
x导水茯苓汤x 原文治遍身肿,喘满倚息,不能转身,饮食不下,小便溺出如割而 
麦冬 泽泻 白术 紫苏 陈皮 赤茯苓 柴胡 槟榔 木瓜 砂仁 木香 桑白皮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湿热身肿之症】身热目黄,小便赤涩,胸腹胀闷,四肢黄肿,口渴心烦,此湿热作肿 
【湿热身肿之因】或湿热行令,袭人肌表,或先伤于湿,湿气久留,郁而成热,则湿热 
【湿热身肿之脉】脉多洪数,或见沉滑,或见促结,或见实大,湿热太甚,脉反沉伏。 
,八正散。下部肿,二妙丸。湿热在表者,羌活胜湿汤。 
x清肺饮x 
骨皮 桔梗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x四苓散x 即五苓散去桂枝。 
x八正散x 见后湿热腹胀。 
x二妙丸x 见后湿热痿。 
x羌活胜湿汤x 治湿热在表宜汗之症。 
防风 羌活 柴胡 白芷 川芎 苍术 黄芩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 
,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 
【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 
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 
【燥火身肿之脉】或见浮数,燥伤于表;或见沉数,燥伤于里;或见躁疾,燥伤于血; 
【燥火身肿之治】若时令秋燥,竹叶白虎汤。燥伤于血,清凉饮子。有咳嗽,石膏泻白散。 
x竹叶石膏汤x 
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x清凉饮子x 
黄芩 黄连 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山栀 牡丹皮 
x石膏泻白散x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肿症
属性:【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 
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脑中窒,不能食。 
又有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常见盗汗,汗出不凉,反发热,久久必甲错, 
生恶疮,身 胸中痛,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皆黄汗肿症也。 
【黄汗身肿之因】以汗出入水,水邪内侵,或汗出当风;汗与水皆寒湿之气,内结郁久 
,则成热成黄,而黄汗肿之症作矣。 
【黄汗身肿之脉】其脉自沉,或多沉迟,阳症阴脉,故用桂枝。 
【黄汗身肿之治】《金匮》以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用黄 芍药桂酒汤。 
两胫不冷,反发热,名历节。食已汗出,暮盗汗,汗出反发热者,用桂枝加黄 汤。 
x黄 芍药桂酒汤x 
黄 桂枝 白芍药 
上三味,以苦酒煮。如怕烦心,以美酒易苦酒。 
x桂枝加黄 汤x 
桂枝 芍药 生姜 黄 大枣 生甘草 
桢按∶《金匮》治黄汗症,一曰身体痛,发热汗出而渴,汗出色如柏汁,脉自沉者,黄 
芍 
已,胃火劳动而汗出,暮夜则营分有虚热而盗汗,然既汗出,则宜身凉,今因水邪内结不散 
,故反发热,热久汗多,则皮肤之阴血,为热所灼,为汗所耗,久久必甲错,若再热,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