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618-格致余论 >

第6部分

618-格致余论-第6部分

小说: 618-格致余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欲责效,不亦难乎! 


脉大必病进论
属性:脉,血之所为,属阴。大,洪之别名,火之象,属阳。其病得之于内伤者,阴虚为阳所乘,故脉大当作虚治之。其 
病得之于外伤者,邪客于经,脉亦大,当作邪胜治之。合二者而观之,皆病证方长之势也,谓之病进,不亦宜乎?海藏 
云∶君侵臣之事也。孰为是否?幸有以教之。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属性:《礼记》曰∶一年视离经。谓离析经理,在乎章句之绝。《内经·生气通天论》病因四章,第一章论因于寒,欲如运 
枢。以下三句与上文意不相属,皆衍文也。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两句,当移在此。夫寒邪初客于肌表,邪郁而为热,有 
似燔炭,得汗则解。此仲景麻黄汤之类是也。第二章论因于暑。暑者君火为病,火主动则散,故自汗烦渴而多言也。第 
三章论因于湿。湿者土浊之气,首为诸阳之会,其位高而气清,其体虚,故聪明得而系焉。浊气熏蒸,清道不通,沉重 
而不爽利,似乎有物以蒙冒之。失而不治,湿郁为热,热留不去,大筋软短者,热伤血,不能养筋,故为拘挛。小筋弛 
长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因于湿,首如裹,各三字为句,湿热不攘以下各四字为句,文正而意明。第四章 
论因于气,为肿。下文不序病证,盖是脱简。四维相代二句,与上文意不相属,亦衍文也。王太仆曰∶暑热湿气三病, 
皆以为发于伤寒之毒,次第相仍,展转生病。五段通为一章,余有疑焉。暑病不治,伏而生热,热久生湿,湿久气病, 
盖有之矣。《内经》止有冬伤于寒,不即病,至夏有热病之言。未闻寒毒伏藏,至夏发于暑病。至于湿病,亦蒙上文之热, 
谓反湿其首,若湿物裹之,望除其热,当以因于湿首为句。如裹湿又为句,则湿首之湿,裹湿之湿,皆人为也。与上下 
文列言寒暑之病,因文义舛乖,不容于不辩。或曰∶先贤言温湿、寒湿、风湿矣。未闻有所谓湿热病者,攻之《内经》, 
亦无有焉,吾子无乃失之迂妄耶?予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内经》发明湿热,此为首出。至真要大论曰∶ 
湿上甚而热,其间或言湿而热在中者。或曰热而湿在中者,此圣人爱人论道之极致,使天下后世不知湿热之治法者,太 
仆启之也。君其归取《原病式》熟读而审思之,幸甚!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太仆章句
属性: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句),如裹湿(句),热不攘(句),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云云)。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新定章句
属性: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因于湿(句),首如裹(句),湿热不攘(句),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云云)。 


倒仓论
属性:经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谓之仓,若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积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 
胃居中属土,喜容受而不能自运者也。人之饮食,遇适口之物,宁无过量而伤积之乎?七情之偏,五味之浓,宁无伤于 
冲和之德乎?糟粕之余,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核桃之穣,诸般奇形之虫,中宫不清矣, 
土德不和也。诚于中形于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癞疾,为无名奇病。先哲制为万病丸、温白丸等剂,攻补 
兼施,寒热并用,期中病情,非不工巧,然不若倒仓之为便捷也。以黄牡牛,择肥者买一、二十斤,长流水煮麋烂,融 
入汤中为液,以布滤出渣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文火熬成琥珀色,则成矣。每饮一钟,少时又饮,如此者积数十钟。 
寒月则重汤温而饮之。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 
多寡也。须先置一室,明快而不通者,以安病患。视所出之物,可尽病根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 
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 
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健,沉 悉安矣。其后须五年忌牛肉。吾师许文懿始病心痛,用药 
燥热香辛,如丁、附、桂、姜辈,治数十年而足挛痛甚,且恶寒而多呕。甚而至于灵砂、黑锡、黄芽、岁丹,继之以艾 
火十余万。又杂治数年而痛甚,自分为废人矣,众工亦技穷矣,如此者又数年,因其烦渴、恶食者一月,以通圣散与半 
月余,而大腑逼迫后重,肛门热气如烧,始时下积滞如五色烂锦者,如 烛油凝者,近半月而病似退,又半月而略思谷, 
而两足难移,计无所出。至次年三月,遂作此法,节节如应,因得为全人。次年再得一男,又十四年以寿终。其余与药 
一妇人,久年香港脚,吐利而安。 
又镇海万户萧伯善公,以便浊而精不禁,亲与试之有效。又临海林兄,患久嗽吐红,发热消瘦,众以为瘵,百方不 
应。召予视之,脉两手弦数,日轻夜重,计无所出,亦因此而安,时冬月也,第二年得一子。 
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德,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乐也。熟而为液,无形之 
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 
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 
窃详肉液之散溢,肠胃受之,其浓皆倍于前,有似乎肿,其回薄曲折处,非复向时之旧,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 
其浮 陈朽,皆推逐荡漾,顺流而下,不可停留。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 
而定。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宁无精神涣发之乐乎?正似武王克商之后,散财发粟, 
以赈殷民之仰望也。其方出于西域之异人,人于中年后亦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相火论
属性: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 
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 
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 
皆相火之为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心胞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 
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 
波也。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为火者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或曰∶相火,天人之所同,何东垣以 
为元气之贼?又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然则,如之何而可以使之无胜负也?曰∶周子曰,神发知矣,五性 
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 
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 
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周子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 
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何贼之有?或曰∶《内经》相火,注曰少阴、少阳矣,未尝言及厥阴、 
太阳,而吾子言之何耶?曰∶足太阳、少阴,东垣尝言之矣,治以炒柏,取其味辛能泻水中之火是也。戴人亦言∶胆与 
三焦寻火治,肝和胞络都无异。此历指龙雷之火也。予亦备述天人之火皆生于动,如上文所云者,实推展二公之意。或 
曰∶《内经》言火不一,往往于六气中见之,言脏腑者未之见也。二公岂它有所据耶?子能为我言之乎?经曰∶百病皆生 
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动而为变者。岐伯历举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此非相火之为病之出于脏腑者乎?考 
诸《内经》少阳病为螈 ,太阳病时眩仆,少阴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非诸热瞀 之属火乎?少阳病恶寒鼓栗,胆病振 
寒,少阴病洒淅恶寒振栗,厥阴病洒淅振寒,非诸禁鼓栗如丧神守之属火乎?少阳病呕逆,厥气上行,膀胱病冲头痛, 
太阳病厥气上冲胸,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少阴病气上冲胸,呕逆,非诸逆冲上之属火乎?少阳病谵妄,太阳病谵妄, 
膀胱病狂颠,非诸躁狂越之属火乎?少阳病 肿善惊,少阴病瞀热以酸, 肿不能久立,非诸病 肿疼酸惊骇之属火乎? 
又《原病式》曰∶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气 郁病痿属于肺,火之升也;诸湿肿满属于脾,火之胜也;诸痛痒 
疮疡属于心,火之用也。是皆火之为病,出于脏腑者然也,注文未之发耳!以陈无择之通敏,且以暖炽论君火,日用之 
火言相火,而又不曾深及,宜乎后之人不无聋瞽也,悲夫!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
属性:肺主气,其脉居右寸,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变化运用,故皆附焉。心主血,其脉居左寸,肝、胆、肾、 
膀胱,皆精血之隧道管库,故亦附焉。男以气成胎,则气为之主;女挟血成胎,则血为之主。男子久病,右脉充于左脉 
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女子久病,左脉充于右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虚之甚也。或曰∶左心、小 
肠、肝、胆、肾、膀胱;右肺、大肠、脾、胃、命门、三焦。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吾子之言,非惟左右倒置,似以大为充,果有说以通之乎?曰∶大,本病脉也。今以大为顺,盖有充足之义,故敢以充 
言之。《脉经》一部,谆谆于教为医者尔!此左右当以医者为言。若主于病,奚止于千里之谬?或曰∶上文言肝、心出左, 
脾、肺出右,左主司官,右主司府,下文言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皆以病患之左右而为言,何若是之相反耶?曰∶《脉经》 
第九篇之第五章,上文大、浮、数、动、长、滑、沉、涩、弱、弦、短、微,此言形状之阴阳。下文关前、关后等语, 
又言部位之阴阳,阴附阳,阳附阴,皆言血气之阴阳。同为论脉之阴阳,而所指不同若此,上下异文,何足疑乎!赞曰∶ 
阴病治官,非治血乎?阳病治腑,非治气乎?由此参考,或恐与经意有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