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07-诊家正眼 >

第8部分

507-诊家正眼-第8部分

小说: 507-诊家正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经脉之海,亦称血海。《灵枢》曰∶“冲脉血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女子数脱血,不营其口唇,故髯 
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故须亦不生。”越人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 
逆也,宜补中益气汤加知、柏。王叔和曰∶“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苦恍惚狂痴。”又 
曰∶“冲脉与督脉无异,但督脉浮而冲脉沉耳。” 
x阳跷脉x 寸部左右弹。 
【按】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外踝,循胁上肩,夹口吻,至目,极于耳后风池穴。越人曰∶“阳跷为病, 
阴缓而阳急。”王叔和注云∶“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又曰∶“寸口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苦腰 
背痛,癫痫僵仆,恶风偏枯, 痹体强。”左右弹,即紧脉之象。( 音顽,麻木也。) 
x阴跷脉x 尺部左右弹。 
【按】阴跷脉起于跟,上内踝,循阴,自胸至咽,极于目内 睛明穴。越人曰∶“阴跷为病,阳缓 
而阴急。”王叔和注曰∶“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苦 
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连阴痛,男子阴疝,女人漏下。”张洁 
古曰∶“跷者,跷疾也。二跷之脉起于足,使人跷捷也。阳跷在肌肉之上, 
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髋音宽, 音料。) 
x带脉x 关部左右弹。 
【按】带脉起于季胁,围身一周,如束带然。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 
缓纵之貌。)《明堂》曰∶“女人少腹痛,里急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 
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此脉若固,则无带下漏经之症矣。”(螈音炽, 音纵。) 
x阴维脉x 尺外斜上至寸。 
【按】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叔和云∶“苦癫 
痫僵仆失音,肌肉痹痒,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又曰∶“阴维脉沉大而实,主胸中痛,胁下满,心痛。脉如 
贯珠者,男子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内踝上五寸筑宾穴也。) 
x阳维脉x 尺内斜上至寸。 
【按】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 
叔和曰∶“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洁古曰∶“卫为 
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作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 
则营卫和谐;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髀音皮。外踝下一寸五分申脉穴。) 
李时珍曰∶“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共 
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其流溢 
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奇经之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沟渠, 
奇经犹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沟渠溢满,滂沛河泽,此《灵》《素》未发 
之旨也。”(凡经十二,每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共二十七气。)又曰∶“阳维起于诸阳之 
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 
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 
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 
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 
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 
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脉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 
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故医而知此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卷二
属性:叔和《脉经》止论二十四种,若夫长短二脉,缺而不载;牢革二脉,混而不分;更有七至名极,即为疾 
脉,是指下恒见者,又何可废乎?共得二十八脉,缕析而详为之辨,稍挟疑溷者,悉简其讹,从来晦蚀之 
义,今始得而昭明;然皆考据典章,衷极理要,终不敢以凭臆之说,罔乱千秋也。 

卷二
浮脉(阳)
属性:x体象x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x主病x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 
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部得之,下焦风热;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x兼脉x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 
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按】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 
《素问》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 
又曰∶“太过则气逆 
而痛,不及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又曰∶“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肺脉不上不下, 
如循鸡羽,曰肺病。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王叔和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最合 
浮脉之义。黎氏以为如捻葱叶,则溷于芤脉矣。崔氏云∶“有表无里,有上无下”,则脱然 
无根,又溷于散脉矣。伪诀云∶“寻之如太过”,是中候盛满,与浮之名义有何干涉乎?须知浮而盛大为洪, 
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而无根为散,浮而弦芤为革,浮而中空为芤,毫厘疑似之间,相去便已千里, 
可不细心体认哉!寸关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癫或痫,腰背强痛,不可俯仰,此督脉为病也。夫肺藏职秋金, 
天地之气,至秋而降,且金性重而下沉,何以与浮脉相应耶!不知肺金虽沉,然所主者实阳气也,况处于至 
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轻清之用,与干天合德,故与浮脉相应耳。 

卷二
沉脉(阴)
属性:x体象x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x主病x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 
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x兼脉x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 
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按】沉之为义,如石之沉于水底也。沉脉法地,重浊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黄 
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之水也,万物所以含藏,其气来沉以软,故曰 
营。其气如弹石者,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虚如 
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悬如饥, 中清,脊中痛,少腹痛,小便黄赤。”又曰∶“脉来喘喘累累如钩, 
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脉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杨 
氏曰∶“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审度名义,颇不相戾。伪诀妄云∶“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则是弱脉 
而非沉脉矣。若缓度三关,尤不可晓。沉而细软为弱脉,沉而弦劲为牢脉,沉而着骨为伏脉,刚柔浅深之间, 
宜熟玩而 
深思也。 
夫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蛰藏,阳气下陷,烈为雪霜,故其脉主沉阴而居里。若误与之汗, 
则如蛰虫出而见霜;误与之下,则如飞蛾入而见汤。此叔和入理之微言,后世之指南也。 

卷二
迟脉(阴)
属性:x体象x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x主病x 迟脉主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 
中寒, 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x兼脉x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按】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脉以一息四至为和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阴性 
多滞,故阴寒之症,脉必见迟也。譬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 
征阴阳迟速之故矣。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矣。又云∶“状且难”, 
是涩脉而非迟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 
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 
不及为义,故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各别,又安足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 
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 
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则症之 
阴寒益甚矣。 

卷二
数脉(阳)
属性:x体象x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x主病x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x兼脉x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按】数之为义,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 
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也。若一 
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火性急速,故阳盛之症,脉来必数也。伪诀云“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只歌 
于心脏,此其过非浅鲜也。数而弦急,则为紧脉。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止,则为促脉。数而过极, 
则为疾脉。数如豆粒,则为动脉。古人云∶“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只如相类之脉,非深思 
不能辨别,非熟读不能谙识也。王叔和云∶“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 
曰命尽,此至之脉也。”乃知脉形愈数,则受症愈热矣。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也。 

卷二
滑脉(阳中之阴)
属性:x体象x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x主病x 滑脉为阳,多主痰液。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 
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x兼脉x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