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

第12部分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第12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理解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富有,我们都不要忘了教会孩子从平常生活中体会和创造乐趣的技能和心境。幸福和快乐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来自日常生活。让孩子学习生存的技能和创造生活的乐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应对挫折的能力。
4~5岁(3)
有些家长不重视这些生活琐事,认为孩子只要多学些书本知识,有特长就行,不做家务可以多腾出时间学习。也有家长嫌孩子帮倒忙,碍手碍脚的,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务,甚至有些孩子上了中学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我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做人从常识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不认为教孩子背唐诗,算算术,弹钢琴比教孩子做家务更重要。有些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是在“包装”孩子。
  我该去特长班吗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的兴趣、期望不能强加于他。
  有很多种特长可以培养,也有很多种特长班可以选择,该培养哪一种特长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培养特长的要素是什么,我想最主要的是孩子自己的兴趣,然后是先天的素质,还有合适的方法等等,至少前两种重要因素都取决于孩子自身,后一种因素也要因人而异。父母和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了解他未知的领域,发现并开发孩子的潜能,为孩子创造机会,采取适宜的方法,督促孩子不断接受训练,孩子才会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
  孩子会演奏乐器,在音乐方面有较高的涵养,能以音乐自娱、娱人,修身养性,还可以以此谋生立身。孩子学习舞蹈,既可以作为终生职业,也可以只为求得优雅的姿态。孩子学习绘画,有可能为将来成为画家打基础,也可以只当成业余爱好,只为培养审美情趣。孩子学游泳,如果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先天素质,孩子自己兴趣浓厚,又找到了一位好教练,再加上机遇,孩子也可能自此走上一条通向奥运冠军之路,或许孩子的训练与比赛无缘,只是为健身。
  每一位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养一种特长,相当于在投资,金钱的、精力的、时间的投入是否值得?父母有很多梦想,有的是他们自己曾经有过,但没有条件实现的,他们会把热情和希望倾注于孩子身上。
  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拥有这么多的机会,这么好的条件,可以有这么多的梦想,不至于让自己的天赋埋没,不至于让生命单调枯燥。可是另一方面,我也同情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小就要背负那么多的期望,当孩子刚刚懂得用动听的琴声来表达自己时,就要背上考级参赛的包袱?当孩子在水中嬉戏畅游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冠军的标准约束他?强制和逼迫怎能和意志力的培养画等号呢?我们刚刚有了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条件,为什么很快就忘记了孩子的天性?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们,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也不要让孩子过早担负你们未竟的期望。
  4~5岁孩子的兴趣很难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种活动上。若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活动,但孩子实在不感兴趣,我们也不必强求。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加以培植和保护,不要因强求而扼杀。

()免费TXT小说下载
  我不能复制
  
  孩子的发育只有一次,有些缺失不可替代,也不可补偿。
  在孩子喜欢的童话、动画片中,主人公是不会死的。《猫和老鼠》是很多孩子百看不厌的动画片,里边的猫和老鼠即使被碾成了碎片仍然能复原。电子游戏也给孩子一种生命会有几次的印象,在游戏中可以同时拥有几个一模一样的人或动物,死掉一个又有一个,玩得好还可以增加。电子宠物也是一次次死而复生。我和孩子一起编童话故事,编到第四集,我下定决心要让小动物们把作恶多端的大鳄鱼打死,孩子坚决反对,说:鳄鱼可以被打死,但还要活过来。这样编下去,到了三十几集,鳄鱼死了很多次,也活了很多次。
4~5岁(4)
真实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不能重来。4~5岁的孩子还不能理解生命的含义,作为父母是否能顾及这样的问题呢?无忧无虑的童年会一去不复返,孩子的身体发育不能重复,孩子心灵的成长也是不能从头再来的。
  我常常倾听一些中年父母的诉说,他们的孩子到了放飞的年龄,当孩子义无反顾地挣脱父母牵引的手,走出父母的视线,独自去找寻和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生活时,为人父母的失落感决不亚于幼小的孩子断|乳时的感觉。有人把孩子长大成|人开始独立于父母称为“心理断|乳期”,年幼的孩子在生理断|乳期会更加痛苦,而在心理断|乳期,父母会比孩子更加失落。这些父母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是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情,不厌其烦地找人倾诉的多数是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有所欠缺的。诸如因为工作顾不上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很能体谅大人之类,像是在忏悔,以此来减轻心理的负担。
  孩子会在转瞬间长大,当你功成名就,终于有了时间和闲心来陪伴孩子时,却发现孩子已远离了你们,拉也拉不回来了。而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你们却因工作,事业,为个人的发展,为名,为利经常远离孩子。人生就是这么矛盾。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关于事业、名利、亲情会有不同的侧重。我不愿意去比较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和家庭中的角色哪个更重要,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同等重要。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思考这些问题,至少可以防止在孩子长大以后再背负精神的负担。
  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可重复,亲情的欠缺不可补偿。
  我是独一无二的
  
  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孩子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助力。
  戴尔·卡内基调查了遗传学家之后说:从遗传学角度看,一个人成为这个人的机会是三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你孩子的形成非常偶然和难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孩子的长处一部分已经表现出来,也可能有一部分还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父母的责任是了解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同时,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喜欢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另一方面,每个孩子也都有自身的短处,有些是可以改正的,也有些难于克服,了解孩子的短处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改正,也在于使孩子在发展中能扬长避短。对于孩子难于克服的弱点,与其徒劳无功地去矫正,不如当做孩子自己的特点来接纳。心理健康的人是能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的人。
  有两个人,都不太聪明,其中一个人说:我不如想像的那么聪明,我简直一无是处。另一个人说:我虽然不如想像的那么聪明,但我还有其他的优点,我仍然能生活得很快乐。第二个人的心理很健康。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希望他心理健康,生活快乐,就要用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只要是你孩子所拥有的,就完完全全地接纳下来。在这样的年龄,孩子是通过大人对待他的态度和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
  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太淘气了,太活跃了,太外向了,我真希望他变得老实点儿,规矩点儿。有的父母又嫌自己的孩子太内向,不爱说话。有的父母煞费苦心地矫正孩子粗心大意、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有的孩子脾气大,被认为缺少家教。
4~5岁(5)
当这些父母向我抱怨时,我问他们:“赤橙黄绿青蓝紫,哪种颜色更漂亮呢?”有人会告诉我:“绿色最漂亮,因为我喜欢绿色。”还有人说:“红色才是最漂亮的。”也有人会喜欢黄|色或其他颜色。
  我再问:“如果抛开自己的好恶,你能说哪一种颜色更漂亮吗?”很多人都会明确地回答:“不能。”因为每一种颜色都有他独特的魅力,在自然界中,他们相互映衬,不可替代。在纷繁的事物中你可以有所偏好,但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世界终归是因多姿多彩而美丽。在人类社会中,各人的脾气、禀性不同,我们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怎么可能千篇一律呢?
  我不比别人好吗
  
  若希望有一个自卑的孩子,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比。
  我很欣赏把自己又聋又哑的女儿培养为一个自信又有才华的大学生的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说的话: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赏识,就孩子的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他还说道,“哪怕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自豪。”
  有一句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是我却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恨不能把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如果说以前家中有几个孩子,可以分担父母的期望的话,而如今却只有一个孩子来承担全家的期望。我听到有的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你看看你们班的张浩琴弹得比你好,李佳画儿画得比你好,王伟吃饭吃得又快又好,赵鸣乒乓球打得好,你跟人家比比,向人家学学。”
  其实,任何一位母亲都最疼爱自己的孩子,她是不会同意拿她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所谓好孩子交换的。只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而掩藏起对自己孩子的疼爱、欣赏,充分表露出不满足。在表达对孩子的赏识、鼓励时非常吝啬;而在鞭策、责怪孩子时却十分慷慨,这似乎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一大特色。
  比较东西方家教的不同特色时,我们发现:孩子的算术同样考了98分,当孩子把成绩单拿给爸爸妈妈看时,西方的家长通常会蹲下身来,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说“约翰,你真棒!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孩子为他这一阶段的努力成果兴高采烈。我们的家长通常会站得笔直,严肃地问:“你们班上有几个考100分的?你知道错在哪儿了吗?怎么那么马虎!下次注意啊!”孩子悻悻离去。
  鞭策是一种激励方式,鼓励也是一种激励。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差距而奋起直追,也需要时常体验成功和满足,需要表现和确认自己的能力,嫩弱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扶植、培育。孩子的自卑、自惭形秽最初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评价、接纳程度,因为这么小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依赖于大人。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送给孩子未来的最好礼物。不希望有一个自卑、自惭形秽的孩子的父母请经常提醒自己: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每一点儿进步都值得我们欣赏。
  原谅我,好吗

()免费TXT小说下载
  
  宽容是孩子成长的广阔空间。
  “人无完人”,我们都会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听,也会用这句话为自己辩解,但许多父母却不能这样看待自己的孩子。父母会期待孩子身上继承双方的全部优点,还要不断吸收他人身上的优点。一旦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