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截拳道语录 >

第3部分

截拳道语录-第3部分

小说: 截拳道语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李小龙把截拳道哲学比喻为水。“水利万物而无争,近乎道”) 


李小龙亲述截拳道之道 

什么是截拳道?我(李小龙)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假如有几名不同派系的武术家在看到一场街头混战之时,一定会得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已经被限制在自己所选择的范围内,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他们都受到自己仅知的某种形式的拘束!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见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发生。 

在没有研究截拳道之前,让我们先切实讨论一下“传统武术形式”是什么。我们中国对于武术派别之由来,有着许多多采多姿的传说,例如高僧传授、梦中领悟、神佛指点等。所谓“形式”,都是由一位首创者的“人”组织成功的。所以“形式”绝对不可以视作万古不移的定律或经典,因为人类乃是一种具有创造的生物,“人”永远比“形式”重要得多。 

譬如这么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武术家发现了一种原理,而在他一生之中,自然就会根据这条原理来钻研他本门的功夫。但等这个“人”死去之后,他的门徒承受了他的设想、他的规矩、他的意向以及他的方法,而把这些都化为了“定律”。于是,严格的教条订立了,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硬性的姿势规定了,终于组成了一个门派,把原来是具有流动性的个人直觉,给演变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固定方式。如此做来,他们非但神化 了这一项知识,而同时也埋葬创始者的智慧,这绝不是那个“人”在最初时的意图,我敢相信另外更有许多的“人”也发现了自己的原理。于是他们就有对立派的出现,例如硬功对软功,外功对内功等。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门户,规定了本门的律条与方式,而且每一派都自认为是具有最高“真理”的,因此,人类对于武术的知识与智慧,就此永远不能集中而成为今日四分五裂的局面。 

拳术的形式,只是整体里的一部分而已,任何一种形式,都需要纠正、分析、否定、废弃,并且还要下过许多自省的功夫。免掉了个人偏爱的招数,除去了作茧自缚的约束,战斗方式是永远新鲜、生动的,而且不断地在改进的。你自己的形式和你自己的倾向,以及你自己的体格,正是战斗方式的全部主体。我并没有发明一种新的形式,新的混合物或变化体。我更没有创造什么截拳道的规律,用来表示与其它拳术有异的企图。相反的,我希望我的同志能够从形式、姿势、教条中解放出来,那才是截拳道的最终目标。 

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那种独特的规律、分类技术,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上。因为截拳道能够充分利用了多种路子与方法(功能至上主义),所以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截拳道没有准备好的课程,而且也无此需要。每个人都有一种直觉,可以发现自己天赋以内最有效与最有利的条件,去获得实际的平衡、动作的重心与力量的使用。规律与姿势只不过是能摸到纯正了解的门路而已,而纯正了解却是隐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为:武术的知识,根本就是每个人的知识!学习绝对不是模仿,也不是原有固定知识的累积。学习是一种过程,永远不终止的发掘!在截拳道里,我们只是去发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不是把人家现成的东西给拿过来。 

我们都听到过教师的教训:“武术其实就是生活。”生活者,是永恒的动作,有节奏而没有固定目标。假如学习而不能跟上生活的潮流,到结果一定陷入了呆板方式的迷津,那是相当可惜的事。一名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名“真理”的向导,至于“真理”本身,则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发掘,教师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出色的教师是会懂得对学生们作个别的观察的,同时鼓励学生们自己探寻“真理”。 在整体战斗形式里,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而发挥的方法,应该是绝对自由的。我现在要提醒各位一句:截拳道只是一个代表名称,并不是什么派别。打个比喻说,截拳道等于是“一只指向月球的手指”,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球,更不要过于注视那手指而忽略了太空上的美景。那只手指的作用,只是引指“光明”。至于你将来能够获得多少“太空知识”?那就全靠你自己努力去领悟了。 


阴阳与李小龙的截拳道 

一提到阴阳,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它与李小龙及其独创的技击术毫无关系。其实,这样想就错了,因为李小龙的截拳道标志就是一幅太极阴阳图。李小龙的本意就是以此图像说明宇宙万物生化极变之理,也以此图像表示以禅理为指导,来阐述截拳道的功理与技巧。 

古代学者认为,人类与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互动而成。阴阳代表两种物体实力与势力,它含有对立之意。我国古代贤哲们在观察宇宙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到万事万物总是在“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相对状态中运动变化着,从而创造出“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哲理,以阴阳去概括一切,作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这一理论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哲人的天才思维成果。 

李小龙之所以崇尚古典哲学,他就是通过技击术这种对抗运动去感受、去体验那种恍恍惚惚的真理。反过来,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以经验主义为致思途径的华夏先民们,也习惯用这套理论来阐释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由它又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特殊的思维方式,形成我们这个民族独具特色的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这种文化土壤和氛围中,李小龙的拳术理论渗透了古典哲学理论。 


李小龙开设武馆时的馆牌 

李小龙曾在其武学著述中写道:“阴阳学说不仅与拳术理论、武术锻炼密切相关,就是在技击对抗中,也无不内含阴阳学说。在截拳道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况且拳为运动之道、健身之方,术为取人之法、胜人之妙。然而妙从何来?术从何得呢?就在于阴阳的互易变化之间。欲求艺术之途,必循阴阳之路,此乃妙诀的新生之源。”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拳家认为太极虽有,但两仪未分,故此“有”而无形,认为有意无形的内动外静之态就是太极。而内意的运转,能领气行,能导形动,产生出千姿百态的拳式。据说李小龙的“讲求无形”与“以无法为有法”的拳理即源出于此。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李小龙运用的太极图:太极图的画面以黑为阴,以白为阳。黑白相依,相抱不离。这即是说截拳道的,内涵与外形、拳理与技巧、进攻与防守相结合的武道。而且白鱼黑眼谓“阳中有阴”,黑鱼白眼谓“阴中有阳”。由下而上看这幅图,白黑两色呈白色逐渐增多,黑色则逐渐减少。而且,此增一,彼则减一;彼增一,此则减一。中国哲学中称此为“阴阳消长”。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了世间万物,万物中皆包含此理。在截拳道中,则具体表现为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对立与统一的状态。李小龙生前经常对他的弟子们大谈此种道理,但真能听懂的恐怕不多。 

太极图外呈环状,此环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形,呈环形无端之象。在截拳道中,体现为动作圆活,着着不离弧形(如打直拳时,臂虽是直的,但腰胯则是弧形拧转的);势势皆呈圆像,使所有的打斗动作圆转连贯,一气呵成。而双鱼环依之象,恰如练习“黏手”时,两人双搭手之形。练习中双方臂膀组成环状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伸我屈,粘贴黏随,正符合彼阴吾阳,彼阳吾阴,相互消长,交替变化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