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干+支+合+化 >

第5部分

干+支+合+化-第5部分

小说: 干+支+合+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于是我对他说:“这个人今年生日前就已经死了,你来问什么?一定是别人叫你来考我的。”
  他有些惊奇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这个人确实今年生日前就已死了!不是我有意来考你,这个八字我和别人认真研究过,但实在找不出死的命理原因,所以只有来问你,想不到你敢断定这个人已死。”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很明显,原局身弱,以印为用。丁丑年,岁运与原局的干支组合有──巳酉丑合、亥卯未合、巳申合、寅亥合、寅卯半会、申酉半会。在这些组合中,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哪些能化,哪些不能化,最后结局是什么力量居主导地位呢?──①原局金当令,申酉半会成立:金强旺则木遭克,故原局卯未半合被破:丁壬合有己土阻隔,合力不大;原局金的力量占主导地位,申酉半会金局成化。身弱食伤强,金为病,以火为用神。②丁丑年,大运己巳,巳火为印星,本为用神,但巳与酉丑合金局,其情向金,反而加强食伤之力,巳火实际上便丧失原来的立场而助纣为虐;金本强旺,今得巳、丑介入而进一步加强,所以巳酉丑三合金局成化。③亥卯未合木局,被强金克制,本难以成化,但在两组丁壬合木相助,又有小限寅木相帮,故三合木局虽不能完全成化,却可以自成体系,与金相战。④巳申合:全局金旺,巳因与酉丑合化,则向申之情大减,加之壬被丁合,亥被卯未合,化神无力,所以巳申合水不化;虽说金可生水,但水的力量太弱,反成金多水浊,巳、申皆向金,巳申之合有名无实。⑤正是因为这年水不能通金木相战之关,所以日主受克特别严重:金克木而耗费力量后,便从土那里寻求补充,日主之气被泄;木的本性是克土的,只要没被金彻底克住,就有克土之力,所以亥卯未木局一方面与金相战,一方面也克伐日主;丁火印星透出本可化木生土,但丁却被壬合,反助木局之力。因此,日主便处于克泄交加而毫无生扶的绝境之中,只有死路一条。⑥此造该年申酉半会仍然存在并加强三合金局的力量;寅亥会、寅卯半会都同时存在,并加强木局的力量。如果金的力量特别强而木的力量非常弱,则只有申酉半会成立,寅亥合、寅卯半会都被金局克破而不成立,甚至连亥卯未也会被冲克而破合,但在这个命局中还不至于如此。因此,我们在分析命局时,必须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

               第五节 干支合化后是否由一行变

  命学界流行一种说法,干支合化成功之后,被合化的干支就由原来的某行变成了所化出之行,如申子辰合化水局成功,由申、辰都变成了水;戊癸合火成化,则戊癸皆变成了火。有的把合化成功称为化学变化,而一承认合化是化学变化似乎就顺理成章地为“变成新的五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打比方说:2H2+O2=2H2O,H2和O2就变成了另一种物质──H2O,H2和O2的性质不复存在。 这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可以认为干支合化成功之后只是被化的干支其原来的五行特性受到抑制,本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不可能变成新的五行,同样以H2与O2的化学反应打比方: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但H2O不过是H元素和O元素的组合体,这种组合抑制了H2和O2原本的特性而显出组合体H2O的特性,但H2O中H的原子核和O原子核却始终存在。O原子核并未变成H原子核。 这种观点也很有道理。这两种观点虽有分歧,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承认被合化的干支原本的特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不能显现出来。如申子辰合水成化之后,申不能显现出金的本性,辰也不能显现出土的本性。我们不应脱离实际,不顾事实地固执某一个观点而盲目轻率地反对另一种观点,而应看到其本质的东西和实用性。五行之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真正领悟了五行的本质意义,就可充分认识到宇宙间万物的运动变化无一不是五行之气的流行消长所致。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五行本身也具有这种特性,可以说是五行“力量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知道甲代表胆,己代表脾,在某人的命局中,某年岁运使甲己合土成化后,我们不能说某人的胆一下子变成了脾,而只能说此人的胆功能发生了变化,事实上胆仍然存在。所以,我们要正确地领会干支合化的实质意义,不要肤浅地望文生义,曲为解说。研究命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的命理预测实践,所以绝对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命运现象而高谈阔论,否则,不但毫无实用价值,还会误人子弟。
  在干支合化中还有一个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就是争合的真正含义以及争合到底能否成化。纵观诸多命理经典,固然精华不少,但在争合的问题上却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述和例证;至于那一部分沽名钓誉、鱼目混珠、胡抄乱凑、不负责任的庸俗之作更是信口开河,误人子弟。希望读者注意验证鉴别。我通过对自己十多年来积累的大量预测实例进行反复对比研究,发现并验证了争合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并非象诸书所述的那么简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拙作《争合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