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__ >

第14部分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__-第14部分

小说: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__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做成功的创业型老板 

  创业不是一时的勇气或瞬间的灵感,这时候一些长久的和重复出现的力量就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创业者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产能(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成果的能力。而唯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日常生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创业的基础。 

  一、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 

  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三、分清轻重缓急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四、善于合作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五、善于沟通交流,换位思考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己知彼”是交流的原则。 

  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六、集思广益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七、身心平衡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到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炼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创业人士。 

第二章 在老板身边学做事
第17节 在老板身边学做老板(1)

  我们呆在老板身边,就要把所有有用的东西学到手,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免费的老师。除了向这位老师学习做人,我们当然也要向他学习做事,学习具体如何做事情,学习他在具体处理事务中运用的种种技巧,有些技巧你也许能从书本上学到,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最终你还是要在每天当职员的时候观察揣摩老板的办事管理技巧。包括我们这本书上所介绍的,你看完之后最好把它丢掉,到老板的身边看看他究竟是怎样行事的。书上所说的当然有用,但都只是有益的参考,不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它只是一堆汉字而已。 
  老板的技巧,对外是与客户周旋,对内就无非“管理”二字。管理二字看起来非常普通,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子,看似普通的东西可能蕴涵着许多深刻的智慧。管理二字说来轻巧,可办起来却是很难缠。假如让你用一句说你老板平日里的工作,我相信你可以张口就来。是不是很简单?那么让你去办呢?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无从下手? 

  那么你的老板是从哪里下手的呢?这正是你需要学习的啊。 

  学习他的管理模式 

  当老板,最主要之处无非是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向老板学习他们的管理技巧是我们主要应当学习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管理工作也就是练功,练的是企业的“内功”。企业的“内功”是通过其管理者“练”出来的,企业的功力其实是其管理者功力的体现。 

  高水平的管理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认认真真地做调研,而非事事突发奇想;踏踏实实地做营销,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优势,而非空求“高大全”;为材适用,培养企业真正的人才,而非片面追求MBA的比例,只看学历,忽视能力。 

  企业管理的水平是在长期实践中提高的,是自身不断的进步和积累的,而不是名噪一时的“吹”、“拉”出来的,也不是“泡沫”堆积起来的,更不是“花拳绣腿”摆出的虚假招式来骗人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工作中的有效管理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抛弃杂念,集中精力。管理自始至终都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摒弃一切杂念,当然做到这一点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管理的宗旨是求取经济绩效,只有取得经济绩效,其他非经济的成果实现才有可能。但我们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往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