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一个老预算员的一些很实在的经验之谈 >

第2部分

一个老预算员的一些很实在的经验之谈-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一定给你。但我要问,你这么算能多算出多少钱?答曰多算100多元。我告诉他,人没有完人,你一定有失误的地方。这里我给你了,但你让我反感了。在以后的结算中,别让我抓住机会,否则你将因些而损失成百上千个100多元!关于这个小故事,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自己体会吧!但我要说的一点是,建筑工程预算,并不是完全需要百分之百的准确,也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的计算准确,只要完成了既定目标就可以了,当然,超越更好! 

     限额领料的问题。材料费点到建筑工程造价的7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的控制关系到项目盈利。施工单位都实行了限额领料,但据观察,很不理想。大件的材料一般没什么问题,不说了。这次只说说小东西的领料问题。我曾经效力的一个工地,每次去工地的时候,我的心都很痛。满地的都是火烧丝,满地的都是钉子,满地的都是卡子,有时候还能在土里刨出整把的电焊条。基础回填的时候,有几个人去拾那即将被永埋地下的钢管、卡子、脚手板?我遇到过的一个队伍,他们规定,领导发现地上有一根火烧丝,罚工长一毛钱。这是我遇到的最好的队伍,管理非常的严谨。当然,他们的利润也是很高的。像火烧丝这样的小东西,定额里是体现不出来的,这就要求,预算人员会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要求按用量领料。结算的时候,可以放弃很大额度的索赔,但工程管理中,这等小钱,预算人员应该控制。 

       如何快速完成招标办的手续。建设方预算人员负责完成招标办的手续,办理开工证。目前有很多工程,都是先开工,后走标办手续,我就做了三个这样的手续。现总结如下:首先,敢在没的开工证的情况下开工的工程,一定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因此,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先行把标办的关系搞好,让他们给出最短时间完成招标的方法。其次,在各地区的标办网站上下载所需要的所有资料、表格,先行准备好。第三,评标过程中,直接由施工单位给各专家辛苦费,说明情况,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评标。我认为,既然是假的,那就得先说明情况,不要拿评标专家开涮。 

      甲供的问题。建筑市场上,甲供材料、设备的情况是非常多的。 
      甲供材料对工程的影响:首先,剥夺了施工单位的材料差价产生的利润,使施工单位缺少一部分动力。这对工程质量、工期都会有影响。并且,还会出现施工方刁难建设方的情况。其次,甲供材料可以降低造价,但有例外。第三,甲供可能会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其它影响,暂不提。因此,我不主张直接的甲供,但可以指定。 

     审核结算的方法。作为建设方造价控制人员,降低总造价,使之达到领导内心的底线就是工作的中心。如果能低于底线,则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分析市场,目前就是卖方市场,僧多粥少啊!因此,建设方有很多的机会把造价降下来。根据多年的经验,有一条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一个字:拖。我知道,我写到这里会有非常多的人骂我,其实,我也是打工的啊!拖要有拖的技巧,不能无理由的拖。如果是无理由,则施工方要是和你打官司,呵呵,那造价人员可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了。我的方法是:首先要表示出,我很愿意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审核完毕出结算报告。因此来要求施工方,结算编制不要弄虚作假,实实在在的编。事实上是没有人会实实在在的编制结算的。因此,在建设方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方的结算中出现不可原谅的弄虚作假,那好办,发点脾气,之后要求拿走,自己修改。报上来之后再发现,再打回去修改。你的老板不会因为你的结算总也审核不完而怪罪你的。时间拖长了,施工方会自己把结算金额降到没有暴利的。其它的结算方法,那就是审核过程中,吃透合同条款,仔细核算。 

     如何进行成本预控?在建设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先的造价控制的能力,是预算人员必修的一种工作技能。如何进行预控,本人还在摸索之中。进行成本预控,首先要对即将或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解,之后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根据施工方案对预算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施工工艺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工程师参考,从而达到最优施工方案的目的。另外,在合同中约定比例也是很重要的。针对合同比例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核,使之达到最低金额。对于可能的变更,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成本变化程度提出合理建议。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成本增加与工期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工期变化对销售的影响。 

    如何进行结算造价分析。有一些朋友,在做完某项工程之后,对自己所做的工程什么都了解,什么都清楚。这是很好的,但如果能把造价分析做出来,那就最好了。在些仅说说与造价有关的经济分析。目前市面上的造价软件,都能自动分析出所需要的材料及数量、单价、合价等数据。我的做法是,把所有权重的材料单独分析出来,计算单方用量及单方成本并制作成表格形式。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遇到相同的工程,则可以根据此工程材料单价及目前市场单价很快计算出新工程的造价,准确率极高。对于结构形式等相近的工程,也可以根据些造价分析计算出总造价。在实际工作中,多多积累这样的造价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是快速投标还是结算审核,都能做到准确与快速。 

     关于回扣的问题。在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不管是施工方还是建设方人员,都会面临一个材料采购问题。而只要有材料采购问题的发生,就会同时伴随回扣的发生。个人认为,这不是腐败造成的,而是由竞争造成的。有些领导听到了什么风声而在说特说,有些收了回扣的人胆战心惊,个人认为,这是没必要的。在一次询价过程中,为了摸到厂商的最低的底线,偶用了点小小的策略。偶把需要的采购量报给对方,这个采购量是很大的,厂商给我报出价格,偶根据经验砍了又砍,实在砍不动了之后,偶问对方,就按你说的这个价(最低价),有我多少回扣。不好意思,直接问了,有点腐败的味道。对方给了我30元/平方米的回扣。偶要求不要这30元的回扣,而是把对方报的最低价再下浮30元。对方不同意,并且这个最低价是一分都不能再降了。之后偶就分析了,厂商的批发价应该是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定出不同的价的。长期合作的最低,其次的如一此零售商略高一些。而像偶这样一次性采购,但量较大的情况,其有可能给我的价格是零售商的价格或是长期合作的价格。而回扣的成本应该已经打入了总成本。为了不让其他的采购方有话说,因此,其给偶的价格不能再低,但回扣还是要给的。 
这仅仅是偶一家之言,对否不知道。仅供参考吧! 

     成本的内部监督审核。中国自古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说法,现今,很多领导及管理人员也是努力的在这么做。有的做的好,被称为英明的领导,有的做的不好,被称做多疑的领导,还有些,根本就不相信自己亲人以外的人,也就有了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而我今天要说的是,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企业都在争取人才,储备人才,这是好事。而人才,并不是完美的,无缺的。因此,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与“用人必疑,疑人亦用”两者之间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法使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内部监督审核无疑是最简单的办法。怀疑他人,也就是内部的监督审核,这种不信任本身就是对下属的一种关心,一种爱护。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那在大企业的内部监督审核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支持,那我想,企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作为预算人员,不应该对公司的审核报有抵触情绪,而应该积极配合,在配合中学习、积累。 

      与预算有关的资料管理。作为施工单位现场预算人员,是一个施工单位的最基层的预算人员,也是最重要的预算环节人员。对于数量巨大的预算资料,要求预算人员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偶的做法是用多个文件盒,分类编号管理。一号当然是公司文件盒。二号为合同文件、招标文件、答疑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及在合同签订前的所有双方来往的文字文件及公司对合同的分析文件。三号是分包的一系列文件资料。还要有的,变更洽商资料盒、对应洽商资料编号的预算资料盒、钢筋盒、内部结算盒、施工期间甲乙双方来往的非变更洽商文件盒等等。每一个盒中都要有手写目录,在工程完工后再行打印出来。对于双方来往的文件资料盒,要有台账,记录发文日期及签字等资料。资料的整理与否,对预算人员影响很大。整齐的资料可以使预算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完成任务,并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预算人员也是有好处的。 

      厂商资料的积累。很多预算人员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材料性能、价格、工艺、品牌等的不了解了。特别是建设方的造价控制人员,更需要掌握更多的材料方面的知识。偶的经验是:预算人员,特别是建设方的预算人员,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太容易了。当一个项目开始以后,会有很多的厂商自己找上门来,并且,他们都是有问必答的,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非常多的知识。或许你会说,厂商来的都是推销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多少。不管他们有多少,对于造价控制人员来说,已经足够了。偶就是在这期间,把所有的厂商资料编制成册,需要的时候就查一下,或者打电话咨询,他们会非常高兴的为你解答。这里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会把竞争对手的产品批的一无是处,而你就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信息来打压单价了。 

     施工企业经营。很多施工单位的朋友都在叫苦:现在都是低价中标,又多有垫资者,建设方工程款不按时拔付、结算不及时的情况彼彼皆是,也因此,才会出现建筑业的腐败。通过多年的工作学习,对此谈下个人的看法吧!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在国,劳动力非常的充足,并且,教育相对落后。而建筑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技术含量较低,属于绝对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于全国大部分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人民来说,做建筑无疑是最简单的了。因此,造成国内建筑企业过多,良莠混杂。对于这一方面,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就不说了。还是说管理方面的吧! 
讲一个例子。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日本松下集团最大的客户,某汽车集团,松下给其生产汽车用收音机。为了同美国的竞争,其向松下提出:要求松下降价15%,否则,终止合同。作为松下的高层管理人员,很多人都非常的气愤,都想不再给其供货。松下幸之助,作为世界上真正的商业巨人,从更高的着眼点出发,说服那些高层管理人员:如果我们不降价,那我们的汽车就不能与美国竞争,我们日本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