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26部分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26部分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他性。假定諸「法」的實有「自性」都不可得,那裡還「有」實在的「他
性」可說?要知道,自性、他性的名詞,是站在不同的觀點上安立的。如以
甲為自性,以甲對乙,甲即是他性。所以說:「自性於他性,亦名為他性」
。這樣,說了自性不可得,也就等於說他性無所有了。捨棄自性有而立他性
有,豈不是徒勞!

辛三  觀第三性
    離自性他性    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    諸法則得成

有人以為:自性不成,他性也不成,在自性他性外,另有第三者,那是
應該可以成立的。那裡知道,這也不得成。不是自性,就是他性;「自性、
他性」既洠в校茄e「更有」第三者的「法」呢?假定實「有」諸法的「自

」性、「他性」,「諸法」也或者「得」以「成」立;現在根本洠в袑嵲诘
自性、他性,所以諸法實性都不得成立。

庚二  非無
    有若不成者    無云何可成    因有有法故    有壞名為無

有人以為:諸法實有自性、他性,第三性不成,那麼,實無自性,這該
洠в羞^失了!這是不知緣起無的铡畷R纫闪⒘擞校会岵趴沙闪o
。現在「有」都「不」能「成」立,「無」又怎麼「可」以「成」立呢?無
是怎麼建立的?「因」先「有」一種「有法」,這「有」法在長期的演變中
,後來破「壞」了就說他「為無」;無是緣起離散的幻相。從上面推察,實
有已根本不成,那還說什麼無呢?如說人有生,才說他有死;假定洠в猩
死又從何說起?這可見有無都要依緣起假名,才能成立;離緣起假名,實在
的有無,都是邪見。

己二  總觀

庚一  開示真實義
辛一  遮妄執
    若人見有無   見自性他性    如是則不見    佛法真實義

此下,依化迦旃延經的中道正觀,明有無二見的斷常過失。先承上總遮
:「若」有「人」在諸法中,「見有」性,或見「無」性;有性中,「見」
實在的「自性」,或實在的「他性」。那就可以斷定,這人所見的一切法,
是不能契合諸法實相的,也即是「不」能正確的「見」到「佛法」的「真」
義、「實義」、諦義、如義。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流轉法,經說
但以世俗假名說有。就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緣起還滅,也建立於假
名有。但以假名說緣起,所以緣起法的真實不可得。外人不能理解緣起假名
,見有性、無性,自性、他性,那就自然不能夠知道緣起性空的真義了。

辛二  證佛說
    佛能滅有無    於化迦旃延     經中之所說    離有亦離無

緣起性空,是阿含經的本義;所以引證佛說。實有實無的自性見,能滅
除他的,只有大智佛陀的緣起法,所以說「佛能滅有無」。這在「化迦旃延
經中」,佛陀曾經「說」過了的。迦旃延,具足應名刪陀迦旃延,是論議第
一的大弟子。他問佛:什麼是有邊?什麼是無邊?佛對他說:一般人見法生
起,以為他是實有,這就落於有邊;見法消滅,以為他是實無,這就落於無
邊。多聞拢茏硬蝗绱耍娛篱g集,因為理解諸法是隨緣而可以現起的,所
以不起無見。見世間滅,知道諸法不是實有,如實有那是不可離滅的。這樣
,佛弟子不但「離有」見的一邊,也「離無」見的一邊。離有離無,即開顯
了非有非無的性空了!不落二邊的中道,就建立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的緣起上。性空唯名的思想,所依的佛說很多。這離二邊的教說,見於雜阿
含經,是值得特別尊重的。

佛陀為令有情契入勝義空性,證得寂靜的涅槃,所以就在世間現事上建
立緣起法。眾生從無始來,都不見諸法的真實義;假使不在緣起的現象上顯

示,就無法說明。緣起現事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
滅故彼滅的』。因這緣有,而那果才有;因這緣生,而那果才生:這就開顯
了世間的流轉。翻過來說,因這緣無,那果也就無;因這緣滅,那果也就滅
;因緣滅無,就開顯出世還滅。由此,也就可以得解脫,入涅槃,悟證空性
了。世間的緣起現事,可生,可滅,可有,可無,這可見諸法不如常人所見
那樣的實有、實無、實生、實滅。如實在的有法,決不可以無;可以無的法
,就知道他不是真實有。有法是這樣,生法也是這樣。諸法既是假有假生的
,自然也就可以假無假滅。從一切唯假名中,離卻諸法的真實性,就是還滅
入涅槃了。這是從流轉還滅中,離卻有無的執見,而達到一切法空性的。實
有、實無、實生、實滅,雖然洠в校儆小⒓贌o、假生、假滅,緣起假名中
是有的。自性空而假名有,這是緣起的本性。佛所說的緣起定義,佛教的一
切學者都不能反對。一切法空為佛教實義,真聲聞學者也不拒絕,何況以大
乘學者自居的呢?

庚二  遮破有無見
辛一  無異失
    若法實有性    後則不應無    性若有異相    是事終不然
    若法實有性    云何而可異    若法實無性    云何而可異

上從教證,顯示實有實無性的不可能,這從理論顯出實有實無性的過失
。假定諸「法」是「實有」自「性」的,「後」來的時侯,無論怎麼樣,都
「不應」該「無」有。這樣,佛說緣起,只可說此有故彼有,不應更說此無
故彼無了。實有自性,如何可無?佛也不能摺捶ㄏ啵园闳艚浾f:『若
諸法先有後無,諸佛菩薩應有罪過』。佛既說緣起事相是此有故彼有,此無
故彼無,可見諸法實有自性的不可成立了。實有自性,即不能從有而無,即
不能有變異。如說實有自「性」,又承認「有」變「異相」,這純是自相矛
盾的戲論。所以說:「是事終不然」。

假定一定要固執「實有」自「性」,那應審細的考察:這實自性的法,

怎麼「可」以變「異」的呢?實自性的法,不能有變異,而現見世間一切諸
法都在遷流變異中,所以知道諸法是洠в袥Q定自性的。有人見實有性的理路
走不通,就轉回頭來走那諸「法實無性」的一條路。實無,不是緣起法性空
,是一切法如龜毛兔角的無有,如方廣道人。若因果緣起,一切都洠в校
還談什麼變不變異?所以說:「云何而可異」?這種實有實無論者,可以說
:說諸法實無性的,洠в卸弥T法的緣起;說諸法實有性的,洠в卸弥T法
的性空。前者是損減見,後者是增益見(其實是二諦都不見)。要離卻二見
,不執實有實無,必須透視緣起法的假名有。雖是假名有,但也不失諸法的
因果相互的關係。這樣,才能突破自性見,見到即緣起而性空,即性空而緣
起的中道!

辛二  斷常失
    定有則著常    定無則著斷    是故有智者    不應著有無
    若法有定性    非無則是常    先有而今無    是則為斷滅

本頌,總結有無二見的墮於斷常;這可說是不知緣起法的必然結論。假
使執著諸法決「定有」實在的自性,就應該以為此法是始終如此的,以為是
常住不變的。這樣,就必然執「著」他是「常」,而落於常見的過失了!假
使執著諸法決「定」是實「無」性,那就抹殺因果緣起,相似相續。那必然
要執「著」他是「斷」,而犯斷見的過失了!為什麼見斷見常都是過失呢?
因為諸法是常或斷,即摺淳壠鸬南嗬m,不知緣起正法了。所以,「有智」
慧的多聞拢茏樱覆粦箞獭钢怪T法是實「有」或者實「無」。這約二
人別執斷常而說;也可以約一人前後別執說。假定諸「法有」決「定」的實
自「性,非」是「無」有,那就必然「是常」住,落於常見,像說一切有系
,儘管他說諸法是無常的,萬有是生滅的,但他主張三世實有,一切法本自
成就,從未來至現在,由現在入過去,雖有三世的變異,法體在三世中,始
終是如此的。所以在性空者看來,這還是常執。假定以為「先」前的諸法是
實「有,而」現「今」才歸於滅「無」,那又犯了「斷滅」的過失!拿煩惱

說吧:實有自性者,說先有煩惱,後來斷了煩惱,就可涅槃解脫了。大乘佛
法說不斷煩惱,這就因為見到實有者的先有現無,有斷滅過失,所以開顯煩
惱的自性本空;假名斷而實無所斷。否則,煩惱有實自性,就不可斷;不可
斷而斷,就犯破壞法相的斷滅過了!

觀俊馄返谑

有無品觀緣起的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這一品中,觀緣起的此生故
彼生,此滅故彼滅。從假名生滅中,體悟生無所來,滅無所至的空寂。此生
彼生,是生死流轉門;此滅彼滅,是涅槃還滅門。流轉是生死往來,還滅是
生死解脫;所以說到流轉、還滅,也就說到繫俊⒔饷摗W佛者的唯一目的
,是了生死,得涅槃。在生死海中有繫俊肽鶚劷绲媒饷摗<扔猩琅c涅
槃,繫俊c解脫,怎麼可說諸法無自性呢?有所得的學者,因此以俊獾氖
實,證明所主張的諸法有實體。流轉、還滅與繫俊⒔饷摚饬x上稍有不同
:相續不斷的生死現象是流轉,寂滅無生的涅槃寂靜是還滅。繫俊c解脫,
卻在能所動作上說,就是俊心芸‘、所俊撘灿心苊摗⑺摗.斈芸‘俊
俊臅r候,就不能獲得自由;假使割斷能俊瑥睦M俊薪夥胚^來,這就可以
解脫了!

繫俊袃煞N:一、煩惱繫俊逄N:五蘊,不定要流轉在生死中,不過由
煩惱,尤其是愛取繫俊×怂旁谏乐辛鬓D的。五蘊從取而生,為取所
取,又生起愛取,所以叫五取蘊。愛是染著,取是執取;由愛取力,執我我
所,於是那外在的器界,與內在的身心,發生密切的不相捨離的關係,樱
成礙,成為繫俊默F象了。所以經中說:『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中間欲貪
,是其繫也』。二、五蘊繫俊娚罕娚羌倜模緹o自體;不過由五取
蘊的和合統一,似有個體的有情。此依蘊施設的假我,在前陰後陰的相續生
死中,永遠在活動,往來諸趣,受生死的繫俊=饷撘灿袃煞N:一、以智慧
通達諸法,離愛取的煩惱,不再對身心世界起染著執取。雖然還在世間,卻
可往來無礙,自由自在的不受繫俊@是有為的解脫。二、棄捨惑業所感的
五取蘊身,入於無餘涅槃界,得到究竟解脫,後有五蘊不復再生,永遠離卻
五取蘊的繫俊@是無為解脫。此是佛法的要義,自然要有正確的知見,所
以先觀流轉、還滅的無自性,後觀繫俊⒔饷摰臒o自性。擊破了實有自性見

,然後從緣起的假名中,建立生死與涅槃,繫俊c解脫。

戊四  觀俊
己一  遮妄執
庚一  觀流轉與還滅
辛一  觀流轉
    諸行往來者    常不應往來    無常亦不應    眾生亦復然
    若眾生往來    陰界諸入中    五種求盡無    誰有往來者
    若從身至身    往來即無身    若其無有身    則無有往來

往來天上人間,三界五趣,是生死流轉的現象。說到流轉,不外諸行的
流轉,有情的流轉。無我有法,法從前世移轉到後世,如化地部的窮生死蘊
,銅鍱者的有分識,這是諸行的流轉。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