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27部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27部分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都公认,佛的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说的最圆满的是华严经,所以大家公认华严是经中之王,一切经是华严眷属,称他为根本法轮,这个比较的时侯,找到第一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一下呢?这无量寿经又是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古德说得很好,华严法华不过是此经之导引而已啊!那个大经是引导我们入这个经的,那个两部经,那是公门,大门啊!这个经是殿堂,登堂入室啦,那是门外看得很壮观啊!这个才是登堂入室,才晓得这个经是第一经,这一部经一共有四十八章,那一章是第一呢?再比一比嘛!第六章第一,第六章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愿第一呢?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嘛,四十八愿虽好,去不了有什么用呢?去不了一点用也没用,十念必生,所以你要讲释迦牟尼佛,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讲什么呢?就是这两行零两个字啊,这两行零两个字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卷,无量无边经卷浓缩起来,就是这两行零两个字,这讲完了讲尽了,这样一比较的时侯,你才晓得这个经文真正是尖峰,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殊妙了,希望我们在这儿留意,所以这个一段经文,要特别用心去体会。

  我们再看底下一章,第十一章。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

  到这个地方这是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再往底下看: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那么这个后半段是第二十愿,临终接引,这一章看了之后,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心就安了,一丝毫疑惑忧虑都没有了,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这个虚空这么大啦!听说是个星球,一看星星那么多,到底是那一个,都搞错了,这个不要操心,到时侯阿弥陀佛来带你去嘛!说老实话,方向都不必辨,佛带你去,佛来接你,这个大可以安心,不要再胡思乱想,要紧的是一心念佛,那么经文一开端,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作中国的意思叫觉,经论上常常把佛法修学的宗旨目标,定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这一句话完全是梵语音译过来的,三翻成中国是正,菩提是觉,正觉,三菩提翻作正觉,菩提是觉的意思,真正觉悟啦!觉悟就不迷惑,迷惑就不觉悟,发菩提心就是你从今而后不迷惑了,你真正觉悟了,什么才叫觉悟呢?那觉悟的标准在那里呢?诸位要知道,你搞六道轮回就是迷惑,就是不觉,你出六道轮回,觉悟了。所以阿罗汉称为正觉,他超越六道轮回啦!阿罗汉以上才称之为觉,阿罗汉以下都叫迷,觉则称为圣人,四圣法界,觉,菩萨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阿罗汉虽然是觉,是正觉,大乘佛法里面还说他没有菩提心,那可见得这个菩提心啊!比阿罗汉还要高,阿罗汉辟支佛还都没有啊!所以不但是不再搞六道了,而且决定要成佛,才叫做菩提心,阿罗汉没有成佛的这个意愿。所以他比我们是觉了,还是迷,不知道成佛,没有发成佛的心,因此菩提心不但是觉,是究竟圆满的觉,这个叫菩提心。换句话说,一定要发作佛的心,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一切发心作佛的人,我们都叫他作菩萨,为什么呢?他发了菩提心,他发心作佛啊!我这样讲法,大家容易懂,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个话对不对呢?对呀!因为求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嘛!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一生成佛,那怎么是不是菩提心呢?不但是菩提心,一生成佛那是无上菩提心啊!跟一般大乘菩萨不一样啊!那些大乘菩萨还要修三大阿僧劫,无量劫才能成佛,这个人一生就成佛了,比起那些菩萨,殊胜得太多太多了,这个是诸位要晓得的。

  ‘菩提心’。佛在观经上讲得很清楚,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我们前面十八愿里面讲的至心,真心,诚心,真实不虚啊!真诚之心起作用,作用分为两类,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深心在一般大乘里面讲,好善好德,这个善与德是有标准的,那么最高的标准是什么呢?明心见性才是善才是德,一心不乱是德,大开圆解是善,断烦恼是德,开智慧是善,这是高标准的啊!对待别人发愿回向,发什么愿呢?发四弘誓愿,诸位要知道四弘誓愿就是四十八愿,你把四十八愿归纳归纳不外乎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当中所发无量大愿的总归纳,出不了这个四大类,第一类要发愿度众生,度众生简单的说,要帮助众生协助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这叫度众生;如果我破坏众生,障碍众生,嫉妒众生,阻挠众生,这是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呢?不但没有发菩提心,跟菩提心恰恰相反,那是迷惑颠倒,这一种人决定不能成就,三宝再慈悲加持不上,谁能加持他呢?妖魔鬼怪,因为妖魔鬼怪他们的心行都是这样的,嫉妒人,障碍别人,陷害别人,你的那个心愿跟他的心愿完全相应,所以妖魔鬼怪都加持你,使你的这个罪业越造越大越造越深,将来那个地狱越堕越下去,就搞这个啊!这很可怕。所以这里正要觉悟,我们要尽心帮助别人,决定不吃亏啊!对自己说实在话决定没有损坏,看到别人有困难,尽心尽力帮助他,明天自己没饭吃,不要去考虑,不要我帮助别人自己还留一手,这个虽然帮助别人,不圆满不究竟不彻底,还是觉,觉里头还带着迷,不是完全觉,一半觉一半迷,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会替自己留一点,那才叫真正觉悟,彻底究竟圆满的觉悟,这要发心度众生啦!要想究竟圆满的帮助别人,我们现在帮助不如我们的人可以啊!跟我们程度差不多的,比我们高的,我们帮不上啊!所以一定要自己成佛,成了佛可以帮助等觉菩萨,这个度众生才叫圆满,等觉菩萨也是众生,九界有情众生,统统得度,我都有能力帮助他,那这就要自己成佛啦,自己成佛从那做起呢?先断烦恼,从这做起,四弘誓愿实在讲就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次第,实在讲这四句话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网领,华严经内容讲什么?就讲这四句,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学法门,你要不按这个顺序去学,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我们今天这一代的人,没有一个成就的,黄念祖老居士,最近告诉陶居士,他就是在北京亲近他一段时间,他老人家告诉他,台湾的佛教是形式的,样子!假的不是真的,台湾没有真正修行人,人家一语道破,真正有修行人,这个地方还会遭劫难吗?不会啊!没有修行人,不是没有不发心修行,他真发心啊!他修行的程序颠倒了,他不断烦恼就要学法门,四弘誓愿,换一句话说呢?他只有两个,那两个都不要了,前面两个不要了,度众生不要了,他要度自己,他不度众生,对众生的时侯,想尽方法障碍他,破坏他,他要度自已,不度众生,第二个呢?他不断烦恼,所以这个四弘誓愿他只有两愿,只有后头的两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要搞这两个,好像盖大楼四层楼,底下两层我不要,我要盖三楼四楼,你去找工程师替你盖吧!永远不能成就啊!大错特错了!这是真正叫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啦!真是佛法常讲可怜悯者,这个四愿一定要按顺序,心量不大不慈悲,换句话说,你烦恼断不了,为什么呢?起心动念都想自己,你烦恼怎么会断掉啊!烦恼能断的人是念念想众生,念念希望别人好,不希望自己好,你们统统都好,我最不好这就好了,你们都有福我没有福,这好啊!我有福你们大家没有福,这众生可怜啊!先人后己啊!这才能断烦恼,这种人才有资格修行啊!才有资格入佛门,念念第一个想自己,第二个再想别人,说老实话,不管你怎么样精进努力去修学,始终是在佛门之外,决定进不了门槛,在佛门之外,这是我在此地真诚奉劝诸位同修,那要想得到佛法真实利益,天天念四弘誓愿,念没有用处啊!念得很好听,不管用,要做到,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要像佛的心量一样,心要同佛嘛!没有佛这样广大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个心量,你怎么能入得了佛门,尤其是这个门,这个门是广大无边,这不是普通的佛门啊!所以一定先要把心量拓开,要以真诚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爱护别人,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个人有资格入佛门,这个人有资格修上上乘,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无上的法门,你有资格修学,入佛门来的时侯,第一步功夫断烦恼,叫你念经,叫你念佛,一句接一句,断烦恼啊!你不能念佛啊!刚才讲了,不是堕在邪见,就是堕在无明,那都是烦恼啊!这一句佛号即破邪见又断无明,这一念叫正念,正念现前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二六时中不要间断,这是断烦恼啊!你心里既然没有妄念没有妄想啦,也没有无明,这个就是定慧等学,心里面一个妄念不生是定,没有妄念没有第二念,这是定,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所以他不堕无明是慧,不起妄念是定,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那个病根,就是心乱,心杂心染污,被什么染污呢?被贪嗔痴慢染污,被五欲六尘染污,被是非人我染污了,把这个东西统统去掉,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那是我们的真心啊!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个地步,这个今天时间到了,只能讲到此地,这一段的意思,还没有讲完,我们明天再继续。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四十四卷(二次宣讲) B2…5…44

  请掀开经本第廿五页第四行,在这一品里面第十一章。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

  到这个地方是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 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现。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

  这个一段是二十愿,临终接引愿。

  “不得是愿, 不取正觉”。
  这是总结,这个十九愿,是说发菩提心。与向下经文当中,三辈往生,所说的前后照顾,这个完全相应,三辈往生当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十九愿,所以古人说,这个两愿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是四十八愿的核心。那么因此我们修学净土,当然啦,终极的目标,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望,究竟能不能在这一生达到,有没有决定的把握达到,关键就是在这个两愿,所以这两愿,我们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

  发菩提心, 我们在前一次,略略的跟诸位提过,通常是以四弘誓愿来解释发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具体的表现,不仅是一定要发心,在整个修学次第上来说,也决定不能够违背,这是诸位同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