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62部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62部分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对于弘经的人,是一定要知道的。如果不发心讲经,弘扬这一部经呢?自己修行这个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弘经的人,这些常识一定要知道。第二条里面讲:

  “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为藏,有二:一、三藏:1契经。2律。3论。本经属经藏”。

  藏这个字来源,含义我们要晓得。在中国这个图书的编撰,实在讲是佛法首开其端。这就讲我们现在图书分类,这是起源于佛教。佛教在中国宋朝的时候开始编这个大藏经。把这个经分成三大类;就是经藏、律藏、论藏。那么到了以后四库全书,就是仿照佛家这个方式分类来编的。当然现代是分得非常之细了,分非常之多。最初开始,这是佛教里面的开端。那么这个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方法,把这经典分类。那么在佛法里面称为藏。藏就是它蕴积包含的意思,称为藏。那么在中国世法里面称为库。库也是包含蕴积的意思。仓库嘛!所以藏跟库性质相同的。那么它有二个分法,一个分法称三藏。三藏是经、律、论,经古时候翻做契经。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那么把这个经,契就省掉了。所以我们称为经藏,实在应当要加上契。拣别这个经跟我们世间所说的经不一样。那么契这个字怎么解释呢?上契诸佛所证之理。换句话说,一定与真如本性,这个真如本性,我们也听得很多。但是搞不清楚。什么叫真如本性搞不清楚。我们说白一点,使大家对这个含义能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东西就是真如本性,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相违背。这叫契理。第二个呢?要契合于现前大众的根机。就是大众的程度。必须说了之后,人人能够理解,人人能够接受,人人能够欢喜。这才叫契机。所以这就相当不容易。又要契理是又要契机。那么这样呢?才称之为经。经诠定学。经里面多半是讲定的,戒、定、慧三学。经都是讲定。律是法律,是方法,是规律,就是戒律。在这个三学里面是戒学。论呢?是研究讨论,这是属于慧学。研究讨论里面发智慧,开智慧的。世尊当年说法,不是办佛学院,没有办学校,也没有教科书。甚至于给诸位说,连讲义都没有。佛当年在世,是以音声为佛事,佛事是教学。佛门里面教学叫做佛事。现在呢?给死人念经叫佛事。这个意思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所以你在经典里看到佛事,你千万不要误会,一看到佛事就是要替死人念经了。这个要知道,佛事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天天给大家讲经说法嘛!就这些事,这就是佛事。那么来见释迦牟尼佛的人,没一定,有近地来的,有远道来的。有本国来的,有外国来的。来的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各行各业都有。所以他们有疑惑,有问题向佛请教,请佛帮助他解决困难,你就想想这问题复杂得不得了。佛是真有智慧,不管什么人提出问题来请教他,他一定会给他讲解,会教给他。这人来一问一听呢?都得到利益了,都能够开解,都能够觉悟。以后佛灭度了,弟子们把佛一生当中所说的这些给它记录下来,这样成为经典。所以经典的内容是错宗复杂,严格的区分,这个经讲定,那个经讲戒律,那个经讲慧学是分不出的。可以说,佛每一次给人开示,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那么后人整理呀,依凭什么来分类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当中,他讲那一种比较多,份量占得多,就把它归做这一类去。你譬如说,我们这个无量寿经、戒、定、慧三学,统统具足。他讲定的部份比较多,那就把它归到经藏去了。你像这梵网经,这是大家熟悉梵网经里面也讲的戒、定、慧三学。他讲戒律部份较多一点,就把它归到律藏里去了。所以这三藏分类就经典里面所讲三学份量重的,用这个方法。严格的来分呢?每一部经典里面三学统统都讲到了。这是我们应该要晓得的,所以佛经的分类是相当不容易。毕竟不像现在科学分类,这样的专,这么的细微。那么佛法呢?他的目的不是在专,跟科学的方法不相同,佛法只有一个目标。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它就这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他的教学就圆满,就成功了。所以跟今天学校教育,科学教育目标不相同。因此方法也不相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那么另外还有呢?就是:

  “二藏:1声闻藏。2菩萨藏”。

  这个二藏的分类,就是大乘和小乘。第一个是声闻藏,声闻藏就是小乘法。第二个是大乘藏,叫菩萨法。小乘藏里面,声闻藏有经、律、论三藏,菩萨藏也有经、律、论三藏。像我们现在的大藏经,我们中文翻的大藏经。阿含部份呢?就是属于声闻藏,小乘经,这个里面也有分经、律、论三大类。阿含之外的这属于大乘佛法。它里面也分经、戒、论三大类。所以它在三藏里面,我们无量寿经属于经藏,在二藏里面这一部经属于菩萨藏,它不是小乘经。‘本经广演大乘’。佛说法是有表演的。佛教学的目的,刚才说过了,是要令众生破迷开悟,是要令众生觉悟。因此它的方法手段,可以说是无量的善巧,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带表演的有动作的,不是像我们中国有一些法师讲经,端坐在那,眼观鼻,鼻观心。这一部经讲完了,底下的听众一个都没看见。佛讲经是活活泼泼,演就是表演!古大德有将佛门的这些故事,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公案。世间人讲故事,佛门的一些故事、公案,搬到舞台上去表演。那么在大藏经里收集有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叫归元镜。我是上一次到这个南普陀寺,看到那边有几十本,我一看呢?归圆镜。我就叫我们这边同修拿几本回来。这本书过去流通很少。知道的人不多,它的内容是写我们净土宗三个祖师的故事。第一个是慧远大师,净土宗的初祖。第二位永明延寿大师,第三位是莲池大师,把这三个人搬到舞台上去了,去表演去了。那个剧本写得很好,是平剧的剧本。因为在过去,电视台曾经找过我。希望我们佛门同修提供电视台连续剧的剧本,我说可惜,我不能写这个东西。我们佛门里面的材料实在太丰富了。你像楞严经、无量寿经,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可以搬到电视台去演,这个就是弘法利生。所以学习剧本的,在剧校里读书的。他要是在这个路线,那是菩萨化生,不晓得要度多少众生。你说这个事情能不能够做呢?可以做。为什么?古人已经有先啦。平剧可以演,当然我们现在电视台也可以表演。所以这个好像是台中莲社印出来的。很难得,版本也不错。版本是木刻版本。那么这是说到演说,说当中有表演,表演当中有说。

  “本经广演大乘,详陈信愿往生,殊胜因果”。


  佛法是离不开因果。但是呀!信愿往生,在一切因果里面却是无比的殊胜。

  “净佛国土,依正庄严”。

  这两句是说明西方世界的美好。

  “弥陀无边愿海,普度众生之道”。

  这两句是讲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摄受法界无量的众生。

  “故为菩萨藏”。

  所以在二藏,本经属于菩萨藏。在三藏本经属于经藏。这都是佛学常识,应当要知道。

  那么底下这一段呢?就是讲:

  “说时有五:1华严时。2阿含时。3方等时。4般若时。5法华涅槃时”。

  这一部经在什么时候说的。古德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示现成佛,八十岁入灭。这八十岁是我们中国人说的虚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圆寂是七十九岁,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呢,我们中国的古大德将他分做五个时期,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办学校一样。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把他分做五个阶段。第一时期,就是华严时。最初三七日说。也有经里讲二七日说,二七是十四,三七就是二十一天。这是世尊成佛首先说的一部圆满的大经,那么这个是大乘菩萨藏里面才有。小乘里头没有,小乘不承认。因为佛讲华严经是在定中说的。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那里知道他在那里讲华严经呢?没人知道,参与华严法会的。经上跟我们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参加这个法会,最低的程度也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入释迦牟尼佛大定当中去听他老人家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这一桩事情的确没人晓得。小乘人不相信。小乘人认为大乘非佛说,不是佛讲的。所以还有人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龙树菩萨造的。因为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生,华严经的来源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取出来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才有华严经,华严的内容,是佛把他自己所证得的境界全盘给我们说出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如果拿现代话来说呢?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说出来。说真的我们就不懂啦!为什么?讲真的就不懂呢?说实在话,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都生活在虚妄之中。我们用心,这心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所看到的现象都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心念念会打妄想。念念会起变化。这就不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凡是会变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这世间那个人是真心?一个也找不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证得阿罗汉之后才能相信自己的心。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你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为什么呢?你自己的心会变化,今天跟这个人好,明天就闹了,可见这不是真心。阿罗汉以上呀!这才逐渐逐渐有真心。其实阿罗汉还不是有真心。阿罗汉还是用八识心,不过他有很深的定功,变化的幅度不大,勉强可以相信。阿罗汉以下的根本就不能相信。你明了这桩事情,人家来对你说些什么,你就笑笑。为什么?靠不住的,说得那么好,明天就靠不住,变掉了。所以你不要觉得奇怪。这是很正常的嘛!他不是菩萨,他不是佛嘛!他如果是佛菩萨他说的话就算数,那不会变的。我们自己对人说的话,自己想也靠不住。为什么?我们那个感情会变的,心也会变嘛!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这个六道众生,包括天人,现在还有很多人拜神,神多半是天神。天神也是虚情假意呀!也不是真的。他跟你讲的话,也未必能兑现呀!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所以这是真的,我们凡夫不能理解。假的呢?我们偏偏就相信。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你说有什么奇怪,一点也不奇怪。真正理解事实真相,就不奇怪。我们自己的心能够定下来,见怪就不怪了。心就定,定下来,自己才好修行。


  那么佛说完了华严,再看这大经哪!没有对象,没有人,这个世间人不能接受。六道凡夫、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能接受。那这怎么办呢?好,再办小学,讲最浅的东西。完全讲俗谛,完全讲一切众生。他们常识里所能理解的来讲,这个就是最浅的佛法。这阿含,次十二年说,这十二年就是为大乘佛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们本宗,观经里面所讲的三福。跟诸位说,前面的二条就是属于阿含。前面二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都是阿含时说的,这是基础啊!有这个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