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

第35部分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第35部分

小说: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宗法和宗二者,同体诠释为虚体,诸因相皆堕成宗,岂有不定之因相。】欲知有法尽如因相所引述而成立故,亦是宗法,彼真正因相之际,具有所立法故是同品,相违因相之际,不具所立法故是异品故,若谓有同份?若如是,则一切因相不等分于同异二品故,‘不定之相似因’转成非有,首先不共不定因应非有,于声成立‘无常’或‘常’,若设立所闻性为因,则转成正因或相违因,成立宗法且具全同品随行或异品随遮之故。共不定因应非有,若声成立是‘常’或‘无常’,设立所知为因,则转成正因或相违因,常或无常之所知,存在于同品或异品之故。倘若所知是(常、无常)二者,则彼于同异二品不能断决语。复次,所立法转成异品,所知自性具有自虚体之异品为非有故。彼又有一说。

  【聚义若是唯‘同品’,彼之支分具彼性。】之说法,若谓聚义是同品故,彼之支分所立法,亦含摄于同品?若如是,则成立权杖故,当能成立权杖者,以其理由相似之故。

  辰三·论证相违:

  【所知决定为二品,欲许诤事三相违。】一切所知断决为同品与异品二者,第一因式之诤事,与宗随行随遍之诤事为同异二品,欲许三诤事与同异二品相违,若谓真实情况,诤事亦为二:

  【若谓欲许二诤事,待彼因亦成二式。】第一因式之诤事虽欲知有法为宗,亦断决为同异二品,因相成立宗法谓第一因式,无须说,真正因具全二式同品有为第一因式,异品遮反为第二因式,(何不许三式?)相违因遮反正因,不定因为同异二品,为何不说为二因式,倘若诠说为二因式,则不成立同异品之届中诤事?然若许届中之诤事,虽许二诤事,亦转成三诤事。(彼故,一切所知裁决同异二品,是不应理。)


  辰四·非法称论师之旨义

  【同品异品二分法,决定非论师旨趣。】量决定论云:谓宗法有无同品等等具有九句因之分析法不适宜?若于二品亦可能不相违,转成如是,若非如是彼不成立声性,因此,如彼相之声(法者),彼非由唯‘宗’和‘宗同品’任其一,‘观察任许其一相’和‘究竟决定各体’相违之故。若谓:与彼相相似性谓‘决定’认持‘决定’之故,有法转成无?云:非如是,破斥余义之故。彼摄集成立实有认持决定,是否定其他,喻如:首先由自生二子,那罗和无爱子,谓之说法相违。彼故,是因三式之诤事,于觉识上存在三聚蕴。


  寅二·成立实虚体二分法不应理:

  【各个实虚之区分,随而趣入,名言灭。】若区分各个实虚法后,转而作立破,则义自相非分别境,以分别境无法获得遣余之故,世间一切名言当丧失(功能)。倘若是实法不观待于觉识成立外义,若是虚法观待于觉识而成立义故。若谓二者皆成立且不相违;若如是能依实物成立实法,或依实物成立虚法,如是亦或问;依于虚体成立虚法或依于虚体后成立实法观察之。首先不能成立,于实体无随行之故。瓶自相无‘随遍’‘随遮’,柱自相无随遍随遮,一切随遮随遍,皆于分别境。第二亦不能成立,实物无随行且唯独虚体无所需之故。第三亦不应理,依虚体后当成立唯一虚法,然无虚体之果故。第四亦不应理,彼为不区分各个实虚,耽着虚体为实体,总义误为义自相之方式,而得所取境。彼故,依数论师之西藏学者们,亦唯限无知正量之境。

  寅三·别相能依实体而成立自虚体不应理:

  【依自虚体而成立,观察此法无实义。】能依虚体之法,谓成立依于自虚体,此为何?实体、义自相。无分别体性,或具相异体性,非彼上述二者…是一坚固体。首先二者依次是自性因和果因。第三者为非有,实体不超越同异二者,若是无实体,则能依因相亦不应理之故。非依实体、无实体二者之觉识,是唯持能依自虚体。思惟之若如是无意义,觉识上需能依持于‘无分别体性’或‘具相异之法’,若非如是,则因相之决定数当坏灭。

  丑三·断遮除之不应理:

  【二品非直接相违,谓灭坏立破理论。】倘若不能断决同异二品,则克除‘所破’故当成立‘能立’,和成立‘能立’故克除除‘所破’之理论,不适当之思惟。

  【立破非宗之作用,决定量成立违属。】克除所破和能立所立之关键处,非同异二品之作用,是由量力而生,证成决定相违、相属。例如:若成立山具有火,则同品喻于灶上烟火相属当成立量,若凡有烟则成立火之时,由异品喻诤事之有、无皆可,乐许遮反火故决定唯彼烟之虚体,天授之房屋谓同品亦可,异品亦可之说法,非平等舍心。有一说天授之房屋,若有火则是同品,若无火则是异品故,岂容许平等舍之说法。有火无能立,无火无能害故。尔时是怀疑。不决定同异二品之故,观待于觉识非同异二品是第三蕴,如是若成立声无常,则具无常决定同品有,不具无常决定异品无,未定同异二品是平舍心。如是云:‘若成立一则依彼,诸余应平舍谓之。’同一旨趣,彼故观待有关结合之一方…可断决同异二品,相违于经论故远离诸相。

  子二·自宗有二:

  丑一·观待任何随行随遮:

  【因与所立之相属,决定有无随行遮。】因与所立法决定量相属后,因相随行于所立法谓随行,若倒转所立法则亦遮反因相是为随遮之法。彼诸于欲知有法之中,不能决定成立故,而于同异品喻中能决定成立。

  丑二·认定观待任何观待实事有三:

  寅一·察验同异品

  寅二·认定因相立破之境

  寅三·详析遣余之立破

  寅一·察验同异品有三:

  卯一·定义:

  【宗与所立法之总,类同与否是二品。】量决定论云:‘同品:所立法之总相存在同品义,无彼所立法,则为异品义。’彼同品梵文:萨巴叉;异品梵文:阿萨巴叉,亦即是声义。

  卯二·认定同品境:

  【同品境亦假立‘宗’,是遣余性非二者。】假立彼宗同品境…是相顺于欲知有法,或相顺于真正因之聚义,或相顺于‘欲知有法’与‘聚义’二者之声义?如以各个义自相与声义之答辩,唯止不知因明之旨趣精义是摄属‘遣余’。然而若相顺聚义是宗同品,则谓:同顺于山具有火,已先同顺于所差别法之欲知有法,未同顺于聚义,喻如:若同顺于持杖者之诠说,则正趣行同顺于所差别法…士夫。复次,相顺于山具有火,如何谓相顺?烟之因聚足等等谓相顺于他法之说。必要之际,当不成立具有所立法。相违于法称论师所谓相顺于有法之说。自宗谓假立‘宗’是唯‘遮除’性。


  卯三·断诤:

  【此无余他之质难,量论旨趣亦唯此。】断除他人三种之质难。


  辰一·或谓:

  凡所作性遍及无常,成立遍相之际,当成立所立…声是无常,依此因同品有之随行周遍,决定因相观待同品定有。成立彼无常,观待‘假立宗…声’,和‘所立之法同品有’…无常。彼声亦观待实有所立法之故。具有彼所立法亦相似,实质答辩:同品喻灶之烟与火决定相属关系,若山具有烟故成立火,则同品喻设置为‘同品’之名言,故成立烟与火之相属,此灶与山二者相同具有火,谓立论者决定成立后,阐述于敌辩者之故,无相违。宝积静论师亦云:‘为了所立法由余同品之旨义’。


  辰二·断除共不定因相违过

  声法者为常,以其是所量之故,设立因相之时,假立‘宗’…声和(同品)常法,非有同品有之故。若谓摄属异品故,当成相违因?曰:虽非有‘常之自相’,然而可能有‘遣余’,与彼(常)同品有虚空等故,彼(常)与瓶等二者,遍及所知之故是不定因,岂转成相违因。

  辰三·断真正之诤事异品过

  真正之诤事自性与自不相同之故转成异品,若许如是则彼(诤事)适宜之因故,当不成立因相之虚体?诤事是同品故岂转为异品,法称论师亦云:认定同品有(随行),异品灭除有同品(故无),宗有法不灭除有同品之说法,亦是彼旨趣。

  寅二·认取因相之立破:

  【实物别实体非余,别‘遣余’非余虚体,彼故实体与虚体,妄执同一作立破。】所谓实物;非如外道所共称,诸多法摄集于一体,若义自相许为实物,随而设立诸多名。虚体是遣余,除了分别见故而增益外,无成立体性故是无实性,故于声义作立破故,了知自相为合理,实体和虚体二者亦于诠释之际各个区分,名言之际误为同一体性后,了知所取境为合理,如遣余品已述及。

  寅三·详析遣余之立破:

  【能依‘有’、‘无’二者后,三声义成立二法。】实有法实体之亲因者瓶等,无实法非实体之亲因兔角等,兼‘有’、‘无’体二法,容许遣余之增益,犹如所知等,如是云:‘由无始习气而生,圆满成立邪见故,能依于有无二者,具有声、义、法三相。’


  丑三·耽着彼声义而设立外义之实境:

  如是能依三境之声义后成立是‘义’和‘名言’二法。彼诸亦成立‘有义’与‘无义’二者,‘有名言’与‘无名言’共四种。彼因相三者之义,能作立破…而成立意义。若因相三者于名言能作立破,则成立名言,此能依彼自性之相属性是自性因,灭除所破斥之际亦转成不可得因之别相。(补注…因相三者即三境)实有之声义:思维上之瓶。无实之声义:兔角‘所知’遍及二者,以上三者之方式,能立义和能立名言,而作能立或破斥。

  子三·断诤有二:

  丑一·断理论不应理

  丑二·断与圣定量相违

  丑一·又分为二:

  寅一:断除…观察同异二品不应理

  【由烟因支灰色物,三式因支唯‘所知’,若谓分同异二品,观察则正量灭坏。】若依不分虚实而成立,则具烟成立火之时,唯灰色物摄属宗(品)。如是遮反所作成立因相,设立因三式之际,遮反唯‘所知’摄属宗,如是观察不应理?

  【‘烟’‘因三式’之遣余,二者‘灰色物’‘所知’,二者之遮反相反,二者相属故应理。】自宗于觉识上成立第三聚无过故,烟故成立火,烟之灰色物为同品,非烟之灰色物为异品,二者无差别之灰色物是‘遣余方式’,是兼二者之法,如是遮反所作若成立因相之名言,则遮反唯‘所知’,亦具全因三式是所知之同品故,远离因三式非所知之过。不具全之所知是异品故,遮反‘所知’远离具全因三式之过。无差别二者之所知之遣余…是兼具二者之法,若如是汝自己亦应不能断语,‘所知’是实体和无实二者,若谓遮反唯‘所知’存在于第三聚故?虽无第三聚实义,然于觉识上遮反唯‘所知’了知为第三聚,无相违。

  寅二·断除观察‘因相’和‘所破斥’不应理有二:

  卯一·由四诤事破斥他宗之答辩:

  【遮、灭、法、因分二品,他宗答辩四诤妄。】

  辰一:

  若从因相遮反具有所破之法,则空性能立‘遮无’之际,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