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

第29部分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29部分

小说: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世灯,比喻佛陀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众生愚痴,就像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
到光明。我们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我们不知生命的归宿在哪里?不
知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对人生和宇宙感到茫然无知。佛法是生命的灯塔,为迷途
的人们指引着航向。佛的教法是智慧的灯塔,它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光明大道,
把众生从无明的黑暗之中解救出来,所以说佛是世间的一盏明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成就佛道之后,要为众生说法,使很多的有情得到觉悟。
悟群有,就是使有情的众生觉悟。〃究竟佛事示涅盘〃,当佛说完法之后,最后要
示现进入涅盘的时候,〃我皆往诣而亲近〃,在佛示现涅盘的时候,我要到佛那里
去,同佛亲近,跟佛学习,去帮助他弘扬佛法。  

成就佛陀的能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这一段经文主要讲了十二种力量。成佛就是要成就这十二种功德,只有具备
这十二种能力,才算是功德圆满的觉悟,才有能力去度化众生。希望将来自己成
佛以后,也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然后方便善巧地去度众生。  

  〃速疾周遍神通力〃,讲的是神通的力量。速疾周遍,是快速在十方世界中,
运用自己的神通去度化众生,去成就众生。佛教讲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
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前五种是世间人共有,惟有漏尽通是佛教特有
的。世界上的人,像那些炼气功的人,他们的修行也能成就神通,但他们最多达
到前五通,不可能成就漏尽通。原因是什么呢?烦恼未断,生死未了。像前文说
过的梵志,虽然已经具备五通,但生死未了,仍旧免不了轮回。而佛陀是彻底断
除烦恼和痛苦的觉悟者,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成佛,是除断烦恼,脱离生死,
佛教不以神通为究竟。佛教在修行中智慧的成就、慈悲的成就、道德的完善,这
些才是最主要的。神通仅仅是学佛修行的副产品,枝末的东西。神通必须要在慈
悲、智慧、道德的正确引导下,才能产生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一个人的道德、
人格很差,拥有神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普门遍入大乘力〃,讲的是大乘的力量。许多学佛的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比较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小乘佛教,各有自己的三藏。比如
《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属于大乘的经典。但
对于学习经论来讲,并非说你学了大乘的经典,就等于你是大乘,其实并不是这
么回事。大乘与小乘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心。你发的是菩提心,你学的一切都是大
乘。你发的是出离心,你所学的都是小乘。大乘与小乘不是属于什么法门,而是
在于你的发心大小,这是最关键的。大乘发心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发菩提心。所谓
菩提心,也就是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
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愿心,充分显示出大乘行菩萨道的气魄!

  〃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要讲究方便善巧,就像《维摩诘经》里所说的那
样:〃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事。〃你先要给众生讲一些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然
后再给他们灌输佛法的道理,引诱他上当!上佛法的当,上好当,而不是坏当。
你不要一下子就跟他讲佛法,那他不一定接受,要投其所好。他喜欢下棋,就陪
他多下几次,慢慢跟他讲,用佛法去开导开导他,这就是说,弘扬佛法,目的是
想让他修学佛法,使他受益,这就是方便善巧。 像那些搞哲学的人,你要去度
他,先要跟他谈哲学,然后跟他讨论佛法与哲学的关系,这样你就比较容易引导
他上佛法的当,他对佛法感兴趣了,他才会学佛。  

  如果你不具备无量法门的道理,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说服你所度的对象,人家
问你几个佛法上的问题,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个众生怎么度?所以〃法门无量誓
愿学〃,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习,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所度的对象。像观音
菩萨应现什么身得度者,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为在家人说法,也为出
家人说法,为男、女、老、少说法,有时以国王的身份说法,甚至以乞丐、畜生
的身份为众生说法。菩萨说法度众生,根据众生的不同善根,示现不同的身相,
方便善巧度化众生。菩萨要度众生,要做到无孔不入,这就是〃普门遍入大乘力〃
的表现。  

  〃智行普修功德力〃,讲的是功德力。成佛就是一切功德的圆满!功德的成就,
是福德、智慧、修行达到圆满。功德怎样修?这里告诉我们〃智行普修〃,用智慧
去指导我们的行为,离开智慧修功德,你的功德只是人天福报,不能成为成佛的
资粮。这种功德是有漏的。我们只有用智慧去引导修行,产生的功德才能成为我
们成佛的资粮。  

  〃威神普覆大慈力〃,讲的是大慈大悲的力量。把众生从烦恼痛苦、迷茫的深
渊里拔出来,这是慈;悲,是给众生快乐,让众生欢喜。佛教的慈悲,与儒家所
讲的仁,西方基督教讲博爱,颇为相似,因而容易引起混淆。佛教的慈悲针对一
切的众生。《普贤行愿品》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把一切众生视为一体,没有
任何条件地去为众生服务,给众生欢乐;甚至包括蚊子、蟑螂、老鼠之类的动物,
我们对它们都要布施大慈大悲,我们不仅要保护它们,不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
供养它们。还有我们对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要起悲心。佛教的慈悲,不分亲、疏、
远、近,无条件地把众生和自己看成一体。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
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所以,佛教的慈悲心是何等广大!  

  〃遍净庄严胜福力〃,讲的是福报的力量。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修学佛法要福
慧双修。佛,是福德和智慧都达到圆满的成就者。佛为什么称为两足尊?因为福
德和智慧已经达到圆满了,佛陀的生命里边没有任何缺陷,福慧具足圆满,所以
称为两足尊。两足,指人类是二足众生其中的一种。而佛是人类中福慧最圆满的
觉悟者,是最受人尊敬的觉悟者,所以称为两足尊。〃胜福力〃的胜字,是说这种
福特别大,特别好的意思。福报的力量,说明世间的人,只有积累了福报的资粮,
才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修福报同样也是往生净土的力量。你没有福报,就
不能往生净土。《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天上的人,
如果福报不大,能生在天上吗?天人的生活比我们人间,不知要好几百倍,几千
倍,几万倍。天人能生在这么良好的环境中,他们的福报也是修来的。所以,我
们要广修福报,把所修的福报去庄严世界,去为众生服务,而不是为了个人享福。
  
  〃无著无依智慧力〃,讲的是智慧的力量。学习佛法,智慧的成就非常重要!
佛法为什么重视人世间,不太重视天上呢?因为一个人的福报大了以后,容易贪
著福报,会使人堕落。一个人如果生到天上之后,就会停留在享受中,你叫他修
行,他根本就不会修。但一个人的福报也很有限。玉皇大帝的福报享完之后,照
样流转生死。有这样的话:〃富贵修行难。〃人世间有钱的人,有名誉地位的人,
吃穿不愁,样样都有,就是懒得修行。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一个叫耆婆的人,他在僧团里经常
免费为比丘们看病。他是一个医生,治好了许多人。他死了之后,生到天上去了。
有一天,僧团里又有比丘生病了,病很难治。因为耆婆的医术高明,大家就想到
了耆婆。耆婆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的弟子。目犍连自信地说,没问题,我上天去
把他找下来,给你治病。然后,目犍连一个神通就在天上出现了。耆婆已当上了
天主,美女如云,天上的女孩子漂亮的程度,地下再漂亮的美女跟她们相比,一
个个简直成了丑八怪了。那天,耆婆正好带领宫女去参加一个舞会,驾着马车,
忙着赶路。这时,目犍连就站在路边。当他看见目犍连之后,瞧他一眼,赶着车
就过去了。按理说,自己的师父到天上来了嘛,应该下车打个招呼,把他请到家
里吃顿饭,结果呢?他看了一眼就走掉了。目犍连感觉不对劲儿!这人过去不是
这样的,今天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呢?他用神通把车定住,车跑不动了。目犍连说:
你为什么看到我不下车?你知道耆婆说什么来着?他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
享乐要紧呀!来不及了。对你我还瞧一眼,换个人我连瞧都不瞧。我对你还算比
较好的。所以说富贵修行难啊!如果一个人贪著福报,要修行就比较难了。修行
要靠智慧,只有智慧的力量,才能使人从贪著享乐的福报中摆脱出来。只有智慧
的力量,才使我们不被人世间的假相所迷惑,使人看破世界上的一切。  

  钱财、名誉、地位、爱情、家庭、儿女。。。。。。,这些东西都是虚假的存在,
过眼烟云。俗话说:〃万事到头一场空〃。〃空〃,是佛教大乘空宗的一个核心概念。
这个〃空〃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空无所有或不存在的意思。佛教哲理上的〃空〃是梵
文〃舜若多〃的音译,意思是空性。〃空性〃是什么意思呢?佛教认为世间所有的一
切事物或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在某些条件因素具备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叫做〃缘起〃。每件事物或每种现象,都是由因缘和条件暂时凑合而成,没有任
何一件事物可以单独成立,事物的本质,是〃性空〃的。龙树菩萨常常用水中之月,
来比喻这个道理:水中的月亮并不是真正的月亮,其中没有本质、没有自性,其
实是〃空〃。但是,水中月亮又确实存在。这就是说,空不是一无所有,假相仍然
存在。说水中真有月亮是不对,说水中没有月亮也不对。只有说水中无真月亮而
有假月亮才对。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不变存在的。我们明白了〃缘
起性空〃之理,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贪著。  

  〃定慧方便威神力〃,讲的是定力、慧力、方便力都成就了,这种人就具备威
神力。威神力,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气质,这种气质能降服、压倒别人。不管你
走到哪里,人家看见你就会肃然起敬,就会被你强大的威力所屈服。威神力从哪
里来的?就是靠修定。定是禅定,定能开发智慧。一个人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气质,
我认为应该修定和慧。为什么出家人的气质跟一般人不一样?尤其是有道德涵养
的出家人,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到仙风道骨,气度不凡,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
风度,与众不同。为什么有些人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到俗气?一个人气质非常
重要。气质和风度是内在美德的再现。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