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

第5部分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第5部分

小说: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冈建长乐;嗣营未央,就秦宫而增补之,六年(公元前。。 187年)城乃成。。 '1'。
城周回“六十五里”,每面辟三门,城下有池周绕,“石桥各六丈,与街相
直”'2'。城之平面不作方形,其南北两面俱非直线。盖营建之始,增补长乐
未央,城南迂回迁就,包括二宫于内,而城北面又以西北隅滨渭水,故顺河
流之势,亦筑成曲折之状,后人乃倡城像南北斗之说'3'。

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乐、未央、明光、长信及桂宫、北宫六处。有
九市,百六十里,八街,九陌。市楼皆重屋,又有旗亭令署里门弹室之设。
城中地广人稀,故道衢里市,均宏阔,而公卿田宅,得求穷僻处,不乏城市
山林之趣。宫阙之间,民居杂处,“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
民。”全城之布置,既未遵古礼对称均齐之法,亦未若后代之有皇城宫城区
分内外,实为历代都邑之变体'4'。

萧何营建长安,因秦故宫以修长乐,据龙首山以作未央。惠文景之世,
均少增作。至武帝时,国库殷实,生活渐趋繁华,物质供应与工艺互相推动,
乃大兴宫殿,广辟苑囿。在长安城中,修高祖之北宫,造桂宫,起明光宫,
更筑建章宫于城西,于是离宫别馆,遍于京畿。此后王侯贵戚更大治府第。
土木之功乃臻极盛。

汉代之称宫者,大都指由多数之殿乃至其它台榭阁廊簇拥而成之集体而
言。全体之外,绕以宫垣,四面辟门,门外更或有阙。宫垣之内,除皇帝朝
会之前殿,及综治政事之寝殿,后宫帝后妃嫔寝处殿舍之外,尚有池沼楼台
林苑游观部分。诸殿均基台崇伟,仍承战国嬴秦之范,因山冈之势,居高临
下,上起观宇,互相连属。其苑囿之中,或作池沼以行舟观鱼,或作楼台以
登临远眺。充满理想,欲近神仙。各宫之间,阁道之设,亦因台而生,绵亘
连属,若长桥飞虹,互相通达,以便行幸。秦汉以来,园庭设计,盖已与宫
室并重,互为表里矣。汉宫殿繁复之部署,嵯峨之外观,实达高度标准,但
其结构原则,仍以殿为单位,不因台榭相接而增烦难。元李好问曾述其所见
曰:“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
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何
如?”'见注4'此崇台峻基所予观者对于整个建筑之印象,盖极深刻也。

长安城内外,诸宫之中,其规模尤大,史籍记载较详者,为长乐,未央,
建章三宫,兹分述其略:

一长乐宫故秦之兴乐宫,而汉修缮之。宫周回二十里,在长安城内
之东南部,其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见注。。 2',除
去两序,其修广略如今北京清宫太和殿。秦阿房宫殿前铜人十二,亦移列此
殿前。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
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5'。

长乐宫殿各之见于记载者约十余,又有酒池鸿台。后两者据传为秦始皇
所造。鸿台“高四十丈,上起观宇”'见注。。 2'。今传世瓦当有“长乐万岁”及
“长乐未央”之铭文者。


二未央宫汉代新创之第一宫,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年),萧何治
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
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
二未央宫汉代新创之第一宫,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年),萧何治
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
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汉初之
营未央,修长乐,其技术方面负责人为梧齐侯阳城延,延以军匠从起郏,入
汉后为将作少府;筑长安城亦延之功也'7'。

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在长安城内之西南部。今计其殿角台池堂室门阙
之名可考者八十余,其中形制或特征之较可考者有:

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疏龙首山为殿台,不假板
筑,高出长安城。“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
楹玉碣,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碱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见
注。。 2'。“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 

'8'。高帝所建而武帝增饰者也。
宣室殿当在前殿之北,为汉诸帝之正寝,又曰“布政教之室”,宣帝“常
幸宣室,斋居而决事”'9'。
温室殿“冬处之温暖”,“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
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见注2'。
清凉殿“中夏含霜”,“夏居之则清凉也”。“以画石为床,文如锦,
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见注2'。
殿阁之有特殊用途者,如天禄阁“以藏秘书,处贤才也”'见注。。 2'。石渠
阁“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见注。。 2'。承明殿“著述之所也”。又有金马门,
为“宦者署,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因以为名。东方朔。。等
皆待诏于此”'见注2'。麒麟阁则“宣帝图画功臣像于此”。。 '10'。

未央宫后宫分为八区,其中如椒房殿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
温而芬芳也”'见注。。 2'。昭阳舍,成帝为昭仪又增华饰,“中庭彤朱而殿上髤
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云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壁,明珠翠
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11'。而漪澜殿尝称画殿,王夫人生武帝于此。后
宫细靡绮丽之发展,略可想见。

游观建筑,则有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梁殿,香闻数十里”。。 '12'。
又有仓池,池中有渐台,高十丈。
除朝会起居娱乐用各建筑外,宫中更有殿中庐供臣子止宿;“织作文绣
郊庙之服”之织室'13';藏冰之凌室'14';及“掌宫中舆马”之路軨厩等等实
用部分焉'见注2'。

三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年)建,尤为特殊。。 '15'。宫周
二十余里,在长安城外之西;“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
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
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果,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
堂璧门大鸟之属。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16'。建章与
未央之间,则“跨玑池,作飞阁,构辇道以上下”相属'见注2'。

宫南面正门曰阊阖,“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五丈;玉堂内殿十二门,
阶陛皆以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
楼屋上椽首薄以璧玉,因曰璧门”'见注。。 2'。门内列凤阙及宫之东阙,均高二
十五丈,亦均以铜凤凰为饰。


太液池在宫之北,有渐台及蓬莱方丈等仙山太液池在宫之北,有渐台及蓬莱方丈等仙山。其旁宵游宫,成帝
所建,“以漆为柱,铺黑绨之幕,器服乘舆皆尚黑色;宫中美御皆服皂衣”。。 

'17'。此外尚有虎圈及狮子园焉。
宫中更有神明台,在璧门右,武帝造以求神仙者'见注。。 2'。高五十丈,上
有九室,其上又有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
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18'。井干楼与神明台对峙,
亦高五十丈。“结重栾以相承,累层构而远济,望北辰而高兴”。。 '19'。盖极复
杂之木构架建筑也。

三辅离宫苑囿甚多。上林苑在长安东南,“周袤三百余里,离宫七十所,
能容千乘万骑”'见注。。 2'。甘泉宫在云阳甘泉山,本秦所造。武帝置前殿,紫
殿,通天台,及宫馆数十,紫殿“雕文刻缕黼黻,以玉饰之”'见注。。 3'。“通
天台。。以候神人”'见注。。 16'。“台高三十丈,望云悉在下。去长安三百里,
望见长安城”'20'。“上亦有承露仙人。”

王莽篡汉,“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宫及平乐,
当路,阳禄馆,凡十余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
十丈,高十七丈,余屋半之。为铜薄栌,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带
高增下,功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万数”'21'。

王莽之败,未央宫被焚,其余宫馆则无所毁。至光武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赤眉焚西京宫室,长安汉故宫遂毁。光武之世,屡次修葺,终难复旧
观焉。

东汉之洛阳略作长方形,“东西七里,南北十余里”,跨建洛河两岸。
南宫在河南,北宫在河北。

洛阳诸殿中,史籍纪述唯北宫正殿德阳殿最详。殿南北七丈,东西三十
七丈四尺。“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坛,激沼水于殿下,画屋朱
梁,玉阶金柱,刻缕作宫掖之好,厕以青翡翠。一柱三带,韬以赤缇。。。
偃师去宫四十三里,望朱雀五阙,德阳其上,郁嵂与天连”。。 '22'。

终东汉之世,洛阳城邑宫阙,规模气魄,均难与西汉之长安比拟。至初
平元年(公元。。 190年)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火三日不灭,而京都为丘
墟矣”'23'。

两汉季世,皇室衰微,王侯外戚,宦官佞幸,竞起宅第园囿,尤以东汉
末叶为甚。前汉梁孝王武,鲁恭王馀,后汉济南安王康,琅玡孝王京,均好
治宫室苑囿,尤以鲁恭王之灵光殿,因王延寿之赋而著名于后世'24'。

至于外戚佞幸之宅第,则成帝之世,王氏五侯“大治第室,起土山,渐
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25'。

宅第之最豪侈者,莫如桓帝朝大将军梁冀。冀大起第舍,其妻孙寿“亦
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连房洞户。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
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蹬,陵跨水道。。。
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 。。
又起菟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 

'26'。而帝都宫阙之工事反无所闻。建筑为社会情形之反映,信不诬也。
'1' 《史记·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及《汉书·惠帝纪》。

'2' 《三辅黄图》。
'2' 《三辅黄图》。
'4' 刘敦桢《大壮室笔记》。
'5'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6' 《汉书·高帝纪》。
'7'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8' 《西都赋》。
'9' 《汉书·刑法志及注》。
'10' 《汉书·苏武传》。
'11' 《汉书·外戚传》。
'12' 《汉书·武帝纪》。
'13' 《汉书·宣帝纪及外戚传》。
'14' 《汉书·惠帝纪及注》。
'15' 《汉书·武帝纪》。
'16' 《汉书·郊祀志》。
'17' 《拾遗记》。
'18' 《三辅旧事》。
'19' 《西京赋》。
'20' 《长安志·引汉旧仪》。
'21' 《汉书·王莽传》。
'22' 《后汉书·礼仪志》。
'23' 《后汉书·董卓传》。
'24' 《汉书》及《后汉书·本传》及《灵光殿赋》。
'25' 《汉书·元后传》。
'26' 《后汉书·梁统列传》。
第二节汉代实物

现存汉代建筑遗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