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

第6部分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刊物,曾为月刊或半月刊。1946 年2 月,又在重庆创办《民主报》,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民主报》在抗战胜利后坚持宣传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主张和平,反对内战。《民主报》在“发刊词”中宣称,它是“一切民主信徒共同的工具,我们愿努力担负起代表民主信徒意见这个责任”。
  由于《民主报》坚持揭露国民党特务破坏民主运动的罪行,大量报道民主运动的活动,因此遭到国民党的仇视、恫吓, 1947 年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捣毁,被当局查封。《民主报》为民主运动作出了贡献,它的史料也是有价值的。
  《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义义革命运动中,也创办许多报纸,以便指导革命运动,动员群众起来斗争。但是,从1921 年至1949 年总计创办了多少报纸,目前很难作出准确统计,特别是在早期,报纸和刊物很难区分。据李永璞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报刊名录》(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自1919年至1949 年,中共报纸与刊物大约有4500 多种。
  据目前所知,中国共产党中央最早创办的一份日报,当推《热血日报》。它于1925 年6 月在上海出版,由瞿秋白主编。该报在《发刊词》中说:“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的血和冷的铁,现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
  《热血日报》创刊于五卅运动的高潮之中,它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工人运动一边,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鼓舞了中国工农大众的反帝斗志。《热血日报》的鲜明政治态度遭到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的仇视,因而,它只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被迫停刊。但它却给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红旗日报》《红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0 年8 月创刊于上海。在此之前,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出版《上海报》,是指导上海工人运动的一份有力工具。在艰苦斗争环境中,虽几度易名,仍不断遭到国民党迫害,1930 年8 月被迫停刊,与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周刊合并,改出《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它一方面报道国内外大事,另方面也不断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红旗日报》大量报道了各地工农运动的情况和红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消息。由于当时正值“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笼罩中共中央,因此《红旗日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方面的影响。由于国民党的不断破坏,《红旗日报》被迫于1931 年3 月停刊。《红旗日报》成为研究中共在国统区斗争的重要史料。
  《红色中华》《红色中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办的机关报,1931 年12 月在江西瑞金出版。它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建设革命根据地和领导红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详细情况,以及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情况。还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外的政治变动,所奉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红色中华》是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历史的基本史料。
  《新中华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1937 年1 月,《红色中华》更名为《新中华报》继续出版,先后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新中华报》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及团结抗日的政策。对边区人民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热情也作了大量报道。《解放日报》1941 年5 月在延安创刊,1947 年3 月在子长县终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兼西北局的机关报。它跨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是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舆论工具。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军事斗争、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也刊登了不少文艺作品,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毛泽东经常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无疑,《解放日报》是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最重要的研究资料之一。
  《新华日报》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抗日战争开始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经过与国民党的多次交涉,1938 年1 月,《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出版。《新华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一份机关报。这是一份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它不仅面临艰巨的抗日战争,也要与国民党展开复杂的斗争。
  《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说:“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更将尽其所能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效力。”
  《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宣传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报道新四军、八路军英勇抗日的战绩,无情地抨击了国民党一切有害抗日和反共的行为。《新华日报》在动员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及抗战胜利后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方面作出了贡献。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新华日报》于1947 年2 月停刊。《新华日报》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一份重要史料。
  第四节期刊期刊早在清末即已发展,至民国后则更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刊。中国近代后期的杂志数目亦无精确统计,仅上海图书馆馆藏1949 年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即达8000 多种。这是比较多的馆藏。
  本节仅就中国现代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期刊作些介绍和评述。
  北洋政府时期的期刊1。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期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但是,革命很不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得而复失,封建逆流沉渣泛起。中国的出路何在?人们开始新的探索。1915 年后,一个以《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兴起。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杂志。它于1915 年9月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它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反封建主义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激烈地抨击了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和专制主义制度,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运动。陈独秀、鲁迅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反封建的著名文章。1918 年以后,《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十月革命和歌颂劳工运动,先后发表了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名著,标志《新青年》杂志向社会主义方向跨出一步。1920 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其机关刊物。1921年底出版九卷五号后一度停刊,1922 年7 月出版九卷六号后休刊。1923 年6月改为季刊出版,实际并未能按季出版,至1924 年12 月只出4 期。后不定期出刊,又出版5 号,于1926 年7 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在五四前后影响和培养了一代知识青年。
  五四时期又一个重要刊物为《每周评论》。它于1918 年12 月在北京创刊,至1919 年8 月被北京政府查封为止,共出版37 期。《每周评论》先后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编辑。前期主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报道爱国运动的消息,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后期在胡适控制下,极力宣扬实验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发表了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每周评论》不失为研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史料。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青年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学生中的三大社团,即“国民杂志社”、“新潮杂志社”、“国故杂志社”,反映着不同的政治思想观点。
  《国民》月刊于1919 年1 月出版,受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社会进步人士的广泛支持。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学生不断进行示威游行,并组织了全国性的爱国团体——学生救国会。该会以《国民》杂志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团结广大爱国青年,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推进作用。《国民》杂志社社员有200 多名,思想观点复杂,但爱国是一致的。后来成员走向分化。
  北京大学另一个著名刊物为《新潮》月刊。它是1919 年1 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新潮社”创办的,由胡适的主要弟子傅斯年、罗家伦等主持,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的积极支持。《新潮》杂志高举“伦理革命”旗帜,反对封建的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同时高举“文学革命”旗帜,反对封建旧文学,积极响应《新青年》杂志发动的白话文运动,成为五四时期著名的白话文刊物之一。五四以后,新潮社的社员纷纷出国,《新潮》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减弱。但《新潮》在新文化运动中显示的光辉仍不可磨灭。
  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社团叫“少年中国学会”,它存在六年多,社员有110 多人,分布于全国,由王光祈发起建立。成员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人;也有日后国家主义派代表人物曾琦、李璜等。学会于1919 年7 月在北京创办大型综合性刊物《少年中国》月刊。该刊宣称:“欲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为东亚辟一新纪元。”“最终目的,即为创造‘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到底什么样,提倡者们也很模糊。许多社员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文章,阐述见解。由于学会成员复杂,思想分歧,少年中国学会日益走向分裂,1925 年遂停止活动。《少年中国》月刊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1919 年7 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湘江评论》。在这个刊物上,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热情歌颂世界潮流和俄国十月革命。在他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号召工人、农民、各阶层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向统治阶级展开斗争。《湘江评论》只出版了4 期加一个增刊即停刊,但它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周恩来、邓颖超等建立的“觉悟社”,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作为宗旨。1920 年1 月,他们在天津创办了《觉悟》杂志,宣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觉悟》杂志指导了天津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可惜由于周恩来等被捕入狱,《觉悟》只出版一期即被迫停刊。
  五四以后,戴季陶和沈玄庐在孙中山支持下,于1919 年6 月在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周刊。该刊曾大量地介绍过社会主义学说和苏联情况,刊登过国内外劳工运动的消息。但是如戴季陶本人所说,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劳工运动在中国发生。《星期评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还是起了作用的,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