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清凉山志 >

第7部分

清凉山志-第7部分

小说: 清凉山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徕忠猩礁罚掀笛箩郏ど爸笮嵌贰3诵巳肱窭常嘌安幌嗯肌L馐缸裳抛俟敲!
  卧云庵  中台西南麓,明建。法光诗:“卧破白云不出山,终朝无事乐闲闲。一声清唳松头鹤,格外风光那可攀。”
  不二楼  西台北,楼倚二圣对谈石。景泰间,宣城公子游此,遥见紫金楼沃出云表,因建重楼,拟所见也。嘉靖丙寅,永平法师慧月至此,见文殊、净名二圣对谈,须臾失之。有感,偈曰;“清凉有分归来晚,大圣无缘奉观难。一句了然千圣外,相逢何事自颟顸?”先是成化间,有老尼居此,自忆宣公子再来,发其私隐,皆符契,将终,勒石志曰:“吾若来时,必阐华敢,重修是楼。”月公至此,请华敢凡五遍矣。故时人呼为华严楼,亦曰三生楼。镇澄诗:“大士谈经不二楼,八功德水印明秋。泠泠清梵满山谷,散入冥空不可收。”“谈经人在翠微中,缥缈烟霏隔几重。欲寄此心无可托,长随片月挂西峰。”“冰雪谈经岁已深,萧条瓶钵挂高岑,虚空不住婆娑影,劫火难销刻苦心。”
  东台外九寺。台外佛刹凡三十六。
  华林寺  在古华岩,唐建。至明朝凡四修。
  香云寺  华林相邻。
  香虆寺  华林之东。中有乳头香虆。
  龙蟠寺  大会谷。其山状若蟠龙。
  凤岭寺  龙蟠相邻。
  温泉寺  台东南五十余里,古传昔有王者婴疾,至是就浴,疾差,因建寺。元重修。
  铜钟寺  大会谷中。有神钟,受三十斛,彫文镂藻,绮焕可观。寺僧慧灯受戒赴京,及归,钟失。徘徊怆恻,冥启大圣。忽闻空中报曰:“钟乃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今收入金刚窟中,尔何求耶?”灯遂勒石为铭云:“寺法器,世无伦,击振吼,息烟尘。集圣贤,灭夺因。被收入,金刚轮。谁得知,闻空神。表神钟之去处,绝后代之疑之。”
  龙泉寺  台东南旧路岭,宋建。嘉靖初群盗纵横,往者惮之。有马大士者,不知何来,依止废寺。遇贼即杀,群盗乃绝,由是道路复通,往来无难。马公将卒,以三门托燕京大智宗主,以慈惠及物。山之野民,靡然从化,耻为盗者,皆愿施,重修其寺。谚云:前日马那吒,今朝智菩萨。燕京释永庆诗:“龙泉抱古寺,梵影出重城。乔木团青盖,丹崖列翠屏,朝烟诸壑暝,秋水半溪明。讲罢西斋月,萧然一榻清。”
  南台外九寺
  灵境寺  去台二十里,成化间释清善建。法本诗:“萧萧灵境倚云层,拽杖南来试一登。币地莓苔敷卧具,半龛萝月代昏灯。缁衣有力耕南亩,白社无人叩上乘。览尽清凉多少寺,不堪愁思忆衰兴。”
  石塔寺  亦名小柏寺,台东南谷,元建。
  裟婆寺  台西南三十里,高齐释玄赜卓庵于此。诵华严,有妇携子。数年听经。赜疑之。妇即知其疑,告曰:“师莫疑!我名裟婆,乃龙母也。因闻法得悟,我将脱是类矣。”赜曰:“孰当信汝耶?”妇指龙池曰:“我若真悟无生者,此之深陂,涌成高阜。”一言讫,随手而起,即成高阜,如即化去。后人目其阜,名龙宫圣堆。玄赜于此建寺,名曰裟婆,龙母名也。镇澄诗:“华座巍巍树影重,白云不散讲时钟,龙闻了义乘通去,梵宇犹存翠霭中。”
  佛光寺  台西南四十里,元魏孝文帝建。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唐解脱和尚于此藏修。参政王陶诗:“五台山上白云浮,云散台空境自幽。历代珠幡悬法界,累朝金刹列峰头。风雷激烈龙池夜,草木凄凉雁塞秋。世路茫茫名利者,尘机到此尽应休。”
  嵌岩寺  台南六十里,元魏孝文帝建。
  赤崖寺  圣福寺  法华寺  殊公寺  并在仙花山阳。其廓魔、石台、双岭等寺入焉。
  西台外九寺
  秘密寺  在秘魔岩,岩谷幽深,隐者星布。唐木叉和尚于此藏修,始建寺。大千和尚诗:“览胜登临兴有余,秘魔岩畔几间居。羊肠石径通幽谷,鲸首钟声透碧虚。隐隐龙宫多子母,萧萧僧舍少亲疏。何时得遂归来志,相共云间展钵盂。”
  圭峰寺  峨谷,隋建。觉玄诗:“几年闻说圭峰寺,未暇从容试一游。丹凤翻来形势古,青猿啼断海山秋,霜钟掏日开金殿,铁钵分泉漾碧流。嘉赏每思酬宿愿,爽吟先付管城候。”
  豹子寺  熊头寺  向阳寺  育王寺  望台寺  石门寺  六寺并在峨谷,隋唐所建。
  铁勤寺  台西南六十里铁勤山,唐慧洪大师建。镇澄诗:“西山清凉路转遥,铁勤方丈倚青。铿锵涧水幽琴合,起伏云山翠浪朝。僧定虚堂生白月,鹤飞双树动清彪。头陀更在深岩下,默默无言味寂寥。”
  北台外九寺
  宝积寺  台北谷。
  木瓜寺  台北谷。
  普济寺  大黄尖南麓,唐建。
  公主寺  台西北谷,元魏第四诚信公主出家建。唐有尼掘得尺璧,献武则天,下敕重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
  净名寺  台西北繁峙县南,唐建。具九山龙戏龟之势,寺在龟背上,宋兴国间敕建。金大定间重修。元天历二年推官郭珙重葺。天觉诗:“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湟槃。”
  正觉禅院  台北,临滹沱,宋称天王院。宣和初,黄冠所侵,改神霄宫。三年,复佛寺。时有真容院僧慧识主之。邑人仰重,相与踊跃葺之,复请额于朝,赐名正觉禅院。将立石志其事,识以言于大夫王公元礼,礼复言于承德郎高公植。植为文,其略曰:“昔我师释迦,以修多罗教,付阿难陀,以正法眼藏,付大迦叶,由是宗教并行。今五台山善言佛者,宗则佛光解脱师,教则华严观国师。其间名流继出,代不绝人。自宋以来,唯教仅存,其言宗者寂无闻,顾识所主院,独以禅名,奈何?”植复于礼曰:“事固有实废而名存者,难圣人不去也。昔子贡欲去告朔之吃吃羊,孔子以为羊存,犹得以识其礼。故告之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盖存其羊,冀礼之复行也。识之院榜之曰禅,其谁曰不可,礼固知识之志也。请并记以告将来,其有能发最上乘者,庶几因是而得解脱。复于此土传无尽灯,则于世尊拈花嘱付之意为不孤矣。”
  清源寺  大黄尖下,二十里,元建。群峰环抱,山气日佳,禅者之栖也。关西僧戒喜,久参悟中和尚。及辞,中曰:“尔缘在北,逢源而止。”万历初,至此卓庵,掘地得残碑,因识清源古基也。
  兰若寺  大黄尖北二十里,唐建。万历初,法华道者游行五顶,诵法华,日夜无怠。后挂锡于此重修。中有卓锡泉、宋谷寺、天宫寺、入焉。镇澄诗:“清凉北控太行峰,望入烟霄紫翠重。日暮白云飞不尽,几回敲断夕阳钟。”
  普光寺  今名黎谷寺,在文岫山,金璧峰藏修处,洪武间敕修,上赐诗以旌之。金公尝依华严,制为佛事,梵音哀婉,凡四十二奏。唯本寺袭其法,四方学者,于兹灌顶受业焉。御制诗:“沙门号璧峰,五台山愈崇。固知业已白,此来石壁空。能不为禅缚,区区几劫功。处处食常住,善世语庞鸿。神出诣灵鹫,浩瀚佛家风。虽已成正觉,未入天台丛。一朝脱彀去,人言金璧翁。从斯新佛号,盏水溢蛟龙。飞锡长空吼,只履挂高松。年逾七十岁,玄关尽悟终。果然忽立化,飘然陵苍穹。寄与璧峰翁,是必留禅宗。

卷三 高僧懿行  
     高僧目录  

 摩滕法兰传 灵辩法师传 禅云大师传 令休大师传 
 窥基法师传 道宜律师传 清凉国师传 丰干禅师传
 巨方禅师传 秘魔和尚传 隐峰禅师传 智通禅师传
 仰山和尚传 法空大师传 光屿和尚传 金光照师传
 业方大师传 志远法师传 无名和尚传 智君大师传
 取性道者传 必救都纲传 赵州禅师传 孚上座传
 降龙大师传 三大师传  慧悟大师传 成觉大师传
 善慧大师传 苏陀室利传 慧洪大师传 法冲大师传
 佛日圆明传 华严菩萨传 真觉大师传 真觉国师传
 了性法师传 弘教大师传 金璧峰傅  大宝法王传
 具生吉祥传 释迦也失传 孤月禅师传 大巍禅师传
 宝印禅印传 楚峰和尚传 无边禅师传 瑞峰禅师传
 如馨律师传 远清律师传 紫柏大师传 妙峰大师传
 密藏幻余传 莲池大师传 镇澄法师传 憨山大师传
 筇溪禅师传 阿王老藏传 老藏丹贝传 悟尘和尚传
 章嘉国师传 源修释柱传 达天和尚传

     高僧懿行(一)  

  食鑑拣沙之饭,披离尘之衣。入那伽定者,发可被体,爪可围身;住阿练若者,影不离山,履不蹈俗。无非欲解六情之稠纲,出五欲之淤泥。榘范人天,绍隆佛种。是故什师头首,八百高流;大鑑儿孙,千七列祖。罔不夙解尘缨,越爱河而升彼岸;早祛俗累,炳慧炬以出重冥。他若杭禁标霅昼,采乐府于灵山;闽怀浙昙,资美谈于江表。览此清凉入传,盖同沧海一沤。略纪先正之典型,庸作后来之矜式。志高僧。
  传载高僧者,所以彰夫清凉宝山,实陶化圣贤之域。自佛法入中土,凡能出尘体道,以极佛化者,称高僧。且以一德言之,神通若摩滕,超逸若宝志,心空若达摩,神悟若大鑑,高洁若远公,渊默若罗什,观智若天台,穷微若贤首,严净若宣公,至诚若僧会,在是例者,莫能尽举。或是根熟多劫,或是乘愿再来。罔弗体备万善,克证无生,眼目人天,舟航生死者。而其清凉入传者,特万分之一耳,今之所载,凡有二焉。或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参而录之,经冀后之住清凉者,见贤而思齐焉。
  摩滕法兰传  汉印度国有摩滕、法兰二菩萨,以天眼观震旦有情,有大乘根器者已熟。并观五台文殊所居,而圣教未至,知归者少。遂赉释迦文佛画像,并四十二章经,将东适震旦。时汉孝明帝,于永平七年正月,夜梦金人,身高丈余,赫奕如日,来诣殿庭。旦令占之,通人传毅对曰:“臣览《周书异记》云,西方有大圣人出,其没千载,教当及此。今陛下所梦,无乃是乎!帝遣王遵等十八人,西访。至月氏,值滕云,延而归汉。于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至洛阳,以经像上帝,帝披毡睹像,果与梦符。帝以预梦告,滕兰对曰:“此如来以大法嘱累于陛下也,愿陛下勉之。”帝问:“法王出世,何以御下及此?”对曰:大圣应必以时,形必以感,彼土乃土千世界之中,群灵并集,根器先熟。他机未感,故佛不应,譬之池澄而月皎,否则晦矣,岂月之咎哉。虽然,教光所及,各有迟速,亦随其宜也。”帝问:“此土岂无圣人居化耶?”对曰:“此土有五台山者,乃文殊大士所居,摄化无量天龙鬼神,然非戒定澄神者,莫能睹也。”即译出四十二章经。明年春,礼清凉山迥,奏帝建伽蓝。腾以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依山名也。帝复以始信佛化,乃加大孚,孚即信也。始度僧数十居之,先是,此山皆黄冠所居,佛化既至,异道无光。于是十四年正月,五台道士白鹿等,与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