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129部分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29部分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杀生就是不杀生,避免杀害生命,他放弃了刀杖,放弃了棍棒、石头等等。他不仅仅不去杀生,而且他怀着想要给一切的众生带来快乐、带来利益这样的心,这称为离杀生。

第二是离不与取,也就是说他只使用自己的物品,属于自己的,而不去非法占有他人的物品或者财产。

第三是离欲邪行。离欲邪行对于在家人来说,只是维护好家庭的夫妻关系。对于女的不红杏出墙,对于男的不去外面沾花惹草。就是对配偶、对自己的伴侣忠贞不二,这就是离欲邪行。

对于语的善业,是由离四种,即:离虚妄语。离虚妄语就是不说骗人的谎话,不说虚假的话,言语真实、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离离间语就是不去挑拨离间,对于朋友要忠诚,要妥善地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搬弄是非。离粗恶语就是言语要柔软、要柔和,不要说那些难听的话,那些使人难堪的话,要说那些使人生起欢喜的话,而不要骂人或者冷嘲热讽。第四是离杂秽语,所说的都是有意义的话,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话,而不要说那些淫词艳曲,或者那些言不及义的,那些挑逗性,或者那些纯粹都是属于忘失正念、增长放逸的话,如果他远离这些、避免说这些话,就是称为离杂秽语。

对于意的善业,是不贪婪,只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物品,他少欲知足,不去非法地想要占有其它的东西。因为一个人只要贪婪,或者为贪婪所打败,他必定过得不快活。而不嗔怒,不去生气,不去生他人的气,也不去生物品的气,他甚至应当经常保持慈爱的心,还有拥有正见。这里的正见是特指自业正见,就是凡是自己所造的业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或者他拥有业果智,对因果法则充满信心,是指这里讲到的正见。

这十种又称为十善业道。

还有另外一种对善业的分类法则,就是当一个人想要造善业的时候,他有十种具体可以做的事情。这十种我们可以称它为Dasa pu¤¤a…kiriya…vatthu。第一是布施dàna,第二是持戒sã;la,第三禅修bhàvanà,第四恭敬apacàyanà,第五服务veyyàvacca,第六回向功德pattidàna,第七随喜功德pattànumodanà,第八听闻佛法dhammasavaõ;a,第九弘扬佛法dhammadesanà,第十正直己见diñ;ñ;hujukamma。这十种。

也就是说,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透过身、语、意三门可以造作善业的是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妄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不贪婪,不嗔恚和正见。

但是,具体我们落实到行为上,我们可以做这些。

例如说布施。布施包括了财物的布施,包括了我们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周济贫困,或者去做一些社会的福利事业,去赈灾,去扶助那些孤寡老人,或者那些失学的少年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布施,特别是供僧,供僧的善业更大,这一类都是属于布施。

第二是持戒。对于布施来说,布施是容易做的,持戒是更难做的。持戒就是我们避免去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身和语方面的不善行。例如:我们不杀生,不不与取,就是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妄语和离一切的麻醉品,这些是属于持戒。也就是让我们的身和语正直,让我们不去违犯一切有违道德、有违良心的行为。

第三是禅修,禅修包括修止和修观。在这里的禅修,如果是对于欲界的善业的话,那么特指还没有证得禅那之前的禅修。例如:现在大家在散播慈爱,你还没有证得禅那,那么这个时候所生起的善业是属于欲界的善业。例如:我们大家专注呼吸,你所修的这种善业是属于欲界的善业。

而在布施、持戒、禅修这三种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具体的做法。你无论去到任何一个上座部佛教的国家或地区,他们都很强调dàna、sã;la、bhàvanà,就是布施、持戒、禅修。

布施,一个人布施可以为他未来带来福乐之因,种下福德的功德田。

而持戒,可以使一个人投生到人天善趣。如果一个人只布施不持戒的话,那么他可能不能够投生为人天善趣。例如:他由于造了恶业,他投生到动物,那么就好像我们昨天晚上讲到的那个小狗一样。如果狗的话,又因为它有布施,那天讲到的,它可以成为一只宠物狗。但是,由于它没有持戒,所以它仍然会堕落到恶趣。如果一个人只持戒,不布施,那么他可以投生为人或者天的善趣。但是投生为人,他可能很贫穷。投生为天,他可能也是很低等的或者很没有福报的天人。

对禅修来说也是。如果属于欲界的禅修,当这种禅修在我们还没有证得禅那的时候,它是属于欲界的善业。而如果当我们在禅修的那一刻去世的话,我们必然会投生到人、天的善趣。因为,在布施、持戒、禅修当中,这是层层增上的,

无论如何,持戒的善业比布施殊胜很多;而又无论如何,禅修的功德又比持戒大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布施是在一般没有信仰的人都可以做到的,无论佛陀出世没有出世都可以行布施的。但是持戒,如果我们要持守佛陀制定的戒律,惟有在佛陀教法的时期。然而,如果我们要持一些世间戒或者外道的戒,那么仍然在非佛陀,就没有佛陀教法时期仍然有,但是我们现在指的是佛陀制定的戒,所以持戒的功德又比布施的功德更大。而对于禅修来说,由于持戒只是约束身体的行为和语言,但是禅修主要是指调心,是培养心方面的,让心平静、让心积累善业,所以禅修的功德又比持戒的功德更大。即使我们没有证得禅那,但我们还是在积累善业。持戒只是消极地避免一些身体和语言方面的不善行,但是禅修是主动地去调伏心,让心柔顺,让心平静,让心专注,让心专一,让心强有力。这是禅修。

对下面的七种,恭敬,例如:对于在家人来说,即使是孝敬父母也是恭敬。在上座部传统里面,就很强调恭敬。有好几种恭敬,例如:佛陀是值得恭敬的,独觉佛是值得恭敬的,僧宝——就是僧人、圣弟子是值得恭敬的,一切的出家人是值得恭敬的。母亲是值得恭敬的,父亲是值得恭敬的,自己的老师是值得恭敬的,族中的尊长——就是自己家族里面的长辈、尊长是值得恭敬的。那些教导法、教法的那些法师们也是值得恭敬的,这些都是值得恭敬的、感恩的人。

第五是服务,服务就是我们出力。对于布施来说,注重的是财物方面的,但是对于服务来说就是我们亲力而为的。就犹如有些人他们只是出钱,他们从来都不动手,这种只是布施。但是有些人既出财物他也出力,或者有些人即使他们没有出财,但是他只是出力,例如:扫地、清洁卫生、帮助做一些清洁公共卫生、搬抬东西、做一些义务的劳动,这都是属于服务。无论服务的对象是寺院、是僧团或者是社会大众,或者是一些赈灾,或者做一些社会福利的事情,乃至照顾一些孤寡老人等,这些都是属于服务。

第六是回向功德。回向功德就是把我们所做的善业、善行、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做善事,每一天我们都记得回向。这种回向就等于我们随手可得的,只要我们知道就可以做。

第七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对他人的所得、对他人的成就或者他人所做的善业,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不妒忌。例如:当你知道别人布施,你感到很高兴,说:“Sàdhu! Sàdhu! Sàdhu!”,这个是随喜。当你知道别人持戒持得很清净,他即使遇到了诱惑或者经受了考验,他都能够经受,这我们应该随喜。当别人禅修得很好,我们也应该随喜。而随喜,它所随喜的功德和对方所作的功德又有关。例如:他人做的布施,我们去随喜他,由于他布施的功德比较小,所以我们随喜的功德也比较小。如果别人持戒持得好,我们随喜他,我们赞叹他,那么我们得的功德会更大。如果别人拥有了禅那,拥有了禅定,我们去随喜他,由于别人的禅定的业是很强的善业,我们随喜他,那我们也能够积累很强的善业。如果别人修到了观智,我们也随喜他,那么我们随喜的功德因为对方的功德、因为对象,我们的这种随喜的功德也很强。而对于随喜来说,如果我们真心的随喜和我们只是口头说“Sàdhu! Sàdhu!”,这样又不同,所以和我们所造的心念也有关。

随喜的功德的大小和一个人毁谤的大小,它是相应的。例如:一个人批评、毁谤一个没有德行的,他所得到的不善果——就是他的恶业是很小的。如果一个人持戒清净,你去毁谤他,你造的业很重。如果一个人有了禅那,你又去毁谤他,那么你造的业更重。如果一个人有了观智,你去毁谤他、去批评他会更重。如果一个人证得了圣道、圣果,你再去批评他,那么,如果你批评了一个圣者,你不去忏悔的话,那么今生几乎可以说你的修行不可能有成就,因为这个是毁谤障,而且造了很强、很重的不善业、恶业。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妒忌、因为嗔恨、因为傲慢而批评别人,我们应该多点随喜,随喜他人的成就、随喜他人的功德。这一种随喜功德也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是不是?别人修得好,别人做得好,我们感到欢喜,我们把心念一转,这种功德就赚来的。我们现在就是多点去成就他人、随喜他人,以后我们在修行当中,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也会很多人来随喜我们,也会有很多人来成就我们,何乐而不为,是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一些不善心,因为一些妒忌心,我们去造一些身的、语的或者意的不善业,这是很愚蠢的事情,我们应该多点去随喜他人的功德。

第八是听闻佛法。听闻佛法是智慧之因。由于我们知道了佛法,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导向好的、什么是导向不好的,我们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善恶分明。同时我们也知道如何去积累更强的善业,我们知道如何去做布施,去持戒,去培养禅修,去培养心智。由于通过听闻佛法,我们才能够相信因果,我们才知道善恶。而由于我们听闻了佛法,我们才知道如何去法随法行,如何去如理作意。因此,听闻佛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一般的人来说,它可以是智慧之因。无论他的智慧是今生当下生起,还是以后他生起的,如果我们透过经常去听闻佛法、听闻正法,可以使我们以后投生,我们可以投生为三因的人,而且我们可能会很聪明,我们很有智慧。这是听闻佛法。

第九是弘扬正法。弘扬正法就是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把我们对法的喜悦带给大家。如果认为你怕讲错,因为弘扬佛法的人在上座部佛教里面,他要讲很多资格,如果我们不行的话,弘扬佛法是一种法布施,即使我们助成他人印行一些佛教的书籍,其实这也是另外一种渠道的弘扬佛法。现在弘扬佛法有很多种渠道,是不是?以前来说只是用嘴,现在的已经先进到可以用麦克风,可以用很多的扩音器了。而现在又有很多的书籍的方面,还有光盘,还有网络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弘扬佛法。

第十是正直己见。就是令自己的见地正直。正直己见包括有很多种方法,首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