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里程-自选文集 >

第24部分

里程-自选文集-第24部分

小说: 里程-自选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衔颐墙袢湛吹降淖匀还淌蔷さ那蚰晔奔浠郝亍⒕簿驳刂鸾セ鄱桑此健熬渌怠薄C娑藻频淖匀唤纾凇础〈词兰恰怠〉暮樗屠刀木渌抵洌锒钠拘判慕邮芰死刀木渌担衔厍虻难莼思ぞ玫哪耆铡T谡飧龃笄疤庀拢叫薪崾氐接⒏窭己螅锒囊环矫孀从泄卣夂叫械募鞘挛恼拢硪环矫娲罅吭亩廖南籽罢医幕啤4锒脑亩亮薖atrick Matthew的著作(发表于1831年)和Edward Blyth的著作(发表于1835年和 1837年),从他们文中论及的“自然选择过程”(natural process of selection)中直接受到启示,从而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进化机制。 

  在此后廿年中,达尔文孜孜不倦地从事这部巨著的写作。到1858年,达尔文得知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华莱士(Alfred R。 Wallace; 1823~1913)根据他在马来亚为研究生物区的结果,提出与达尔文相同的看法时,大为震惊。在他的朋友赖尔和英国植物学家胡克尔(Joseph Hooker;1817~1911)的力促下,达尔文才放弃了这部巨著的写作,于当年在伦敦林奈学社( Linnaean Society)以“摘要”(“abstract”)的名义,与华莱士联合发表了长达490页的理论,引起了轰动。 

  达尔文在世期间,他的著作共出版六次。他亲眼看到他的最后一版被译成几种主要外国文字。达尔文卒于一八八二年,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这是英国有名人物国葬的地方。他的墓被安放于大科学家牛顿的墓旁。赖尔与胡克尔也葬于此。 

  在一些福音书籍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达尔文悔悟的故事。有的甚至说达尔文最后认罪悔改、成了基督徒。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霍浦夫人(Lady Hope)在达尔文临终前对他的访问。现将张郁岚博士的《到底有没有神?》一书中的有关叙述引摘如下,作个例子。“霍浦夫人与达尔文先生一次晤谈记要。她说,达氏晚年经常卧病在床,见他穿著紫色睡衣,床头放些枕头,支持身体;手中拿著《圣经》,手指不停地痉挛,忧戚满面地说:‘我过去是个思想无组织结构的孩子,想不到我的思想,竟如野火蔓延,获得多人信仰,感到惊奇。’ 他叹了口气,又谈了一些‘神的圣洁’,‘圣经的伟大’。又说:‘在我别墅附近住了三十个人,极需你去为他们讲解《圣经》。明天下午我会聚集家仆、房客、邻居在那儿。’手指窗外一座房子,‘你愿否与他们交谈?’我问他说:‘谈些什么问题?’他说:‘基督耶稣,还有他的救赎,这不是最好的话题吗?’当他讲述这些话时,脸上充满光彩。我更不能忘记,他那附带一句话:‘假若你明天下午三点举行的话,我会打开这扇窗子,同时你可知道,我在与你一同唱赞美诗呢! ’ (译自The Shining Light)” 41

  从这段记述看,达尔文晚年是完全悔改了。但这是否真实,霍浦夫人访问记是否真有其事呢?泰勒(Ian T。 Taylon)在他所著的《 In the Minds of Men … Darwin and the New World Order》一书中列举了充分的事实,说明达尔文晚年并无悔意,霍浦夫人是一个杜撰的人物42。 

  按泰勒所掌握的资料,关于霍浦夫人的有关传说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五年,甚至更早一些。他认为霍浦夫人访问记是虚构的,主要基于两点理由。第一,霍浦夫人访问是发生在一个明媚的秋天的下午。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达尔文去世是一八八二年的春天而不是秋天!第二,霍浦夫人的访问是否发生在达尔文去世的前一年的秋天呢?即是否在达尔文去世前六个月访问的呢?泰勒认为也不可能。因为从一九零三年发表的一些达尔文的书信看,达尔文一直坚持他的无神、进化观点,即使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所写的一封信里(1882年2月28日),他仍坚持他的无生源观点:“如果生命能起源于这个世界,这一极重要的现象一定基于某些自然的一般规律。对于一个有意识的神能否被自然规律所证明的问题是令人困惑的,我一直在思考,但我的思路无法澄清它。” 

  由此看来,霍浦夫人访问记乃出于虚构。那么,这个故事是谁编出来的呢?泰勒认为很可能是达尔文的遗霜Emma Darwin。Emma比达尔文多活了十四年。Emma出身于英国圣公会独一神教派的家庭。她素来厌恶达尔文关于人类的道德也是进化来的观点。她在世的日子,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广泛地被接受。她十分担心人们会认为达尔文觉得属灵的信徒们并不比动物来得高明。所以在达尔文去世后,在达尔文年监出版前,她曾让人涂抹掉某些情节,以维护这个家族的好名声。“霍浦夫人”的出现也许是爱玛的这种企望的另一次努力。 

  “霍浦夫人”也许会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达尔文在他对神的信仰衰退后才形成了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是达尔文世界观、哲学观无误的表现,而且至死不变。在自然主义世界观孕育之下,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运而生;进化论的称雄又助长了自然主义的势头,对基督教信仰、对《圣经》的权威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然而,仅仅过了一百多年,达尔文主义已陷入重重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而经过数千年的考验,《圣经》却仍巍然屹立。经过否定之否定,人们对神存在的真实性、《圣经》的权威性、耶稣复活的历史性等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要素有了更深切、更清楚的认识,使更多的人心悦诚服地俯伏在三一真神面前,并努力去拯救更多的失丧的灵魂。也许,这正是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的历史功绩所在。 


注释

1。 Henry M。 Morris著,《科学创造论》,韩伟等译(台北:更新传道会,1991),页15。 

2。 海弗来著,《科学家相信神》; 刘家玉译(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0),页35…36。 

3。 李志航著。《科学对基督教的挑战》。台北:雅歌出版社,1993。 

4。 梁裴生著。《真金不怕洪炉火》。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1997。 

5。 Hugh Ross著,《混沌初开》,李伯基译 ( 美国:中信出版社,1998),页20…21。 

6。 同3,页124…140。 

7。 李志航著。科学对基督教的挑战》。台北:雅歌出版社,页28。 

8。 梁裴生著。《真金不怕洪炉火》。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页42。 

9。 Phillip E。 Johnson著,《审判达尔文》,钱锟等译(美国:中信出版社,1994),页73。 

10。 同1,页37。。 

11。 同2,页51。 

12。 Phillip E。 Johnson著,《审判达尔文》,钱锟等译(美国:中信出版社,1994),页51。 

13。 同上,页54。 

14。 同上,页50。 

15。 同上,页82。 

16。 潘伯滔著,《进化论─科学与圣经冲突吗》,台北:更新传道会, 1987,页 91。 

17。 《Science》259(the cover page); 5 Feb。; 1993。 

18。 《Science News》148:277; 28 Oct。; 1995 ; 及《鸟类不是从恐龙进化来的》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11月16日第三版。 

19。 李志航等著,《科技与人文》台北:雅歌出版社, 1995,页41…42。 

20。 同1,页64。 

21。 同4,页210。 

22。 同7,页42…43。 

23。 同1,页82。 

24。 同7,页44…45。 

25。 同7,页44。 

26。 李志航著。科学对基督教的挑战》。台北:雅歌出版社,页71。 

27。 周功和著,《基督教科学观》; 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3,页52。 

28。 Donald E。 Chittick著,《针锋相对─创造进化论战的根源》,曾文斌译(香港:天道书楼,1993),页41。 

29。 Phillip E。 Johnson著,《审判达尔文》,钱锟等译(美国:中信出版社,1994),页65。 

30。 同1,页178。 

31。 同1,页15。 

32。 Reinhold Niebuhr(ed。)。 Marx and Engels On Religion。 New York: Schocken; 1964,P295。 

33。 Charles Colson著,《当代基督教与政治》,陈咏编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2),页14…15。 

34。 同3,页21。 

35。 Henry M。 Morris著,《科学创造论》,韩伟等译(台北:更新传道会,1991)。 

36。 《Science News》148:277; 28 Oct。; 1995,页39。 

37。 同3,页251。 

38。 《Science News》148:277; 28 Oct。; 1995,页43;及《Science》268: 1183…1185; 26 May; 1995。 

39。 梁裴生著。《真金不怕洪炉火》。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1997,页48。 

40。 同3,页30。 

41。 张郁岚著,《到底有没神》载于《认识真理》,美国:《使者》大陆事工部,页69。 

42。 Ian T。 Taylor。 In The Mind Of Men … Darwin And the New Order。Toronto:TEE Publishing; 1991; P。 136…137。 




 


' 置 顶  返回目录 ' 



科学与信仰水火不相容吗?
( 本章字数:4261 更新时间:2006…7…18 12:02:05) 


不少人认为,科学是基于事实的,是客观、真实、可靠的,而信仰则是出自心念,是主观臆测和不可靠的。因此,追求科学者必须扬弃虚无飘渺的信仰;虔信上帝的人则无法搞科学。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两者尖锐对立,不能兼蓄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两条强有力的依据。第一是中世纪的教会对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逼害,表明信仰对现代科学的阻碍作用。第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相信进化论的人,怎 可能接受神用泥土造人的说法呢?我过去视这种观点为天经地义,现在却有了新的看法。 
  教会对哥白尼等人的迫害被当作教会因循守旧、反对科学的佐证,深深地印在许多人心上。大陆《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哥白尼》,是我国一位著名老科学家写的。文中说: “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哥白尼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上帝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荒谬的宇宙观。”文章的结尾是,“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1 。文中的观点在我国知识分子中是颇具代表性的:日心说对地心说的胜利,就是科学对基督教信仰的胜利。哥白尼、伽利略受到压抑和迫害是事实,但从这一事实中导出的这种结论却有待商榷。对这些事实的经过及诱发因素,作较详细的了解和公正的分析,有助于澄清问题。 

  日心说的确立历经了漫长的时日。地心说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 首先倡导的。由于他有许多“理由”,所以地心说雄踞西方科学界、思想界一千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 1473…1543)发表《天体运行》一书才受到挑战。在哥白尼思想的影响下,泰革(Tycho Brahe; 1546…1601)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哥白尼式的地心说:地球以外的行星都绕太阳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